- 紅軍長征故事讀后感 推薦度:
- 長征故事讀后感600字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讀長征故事讀后感(精選24篇)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lǐng)會了不少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長征故事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長征故事讀后感 篇1
紅軍長征的故事是多么震撼人心啊!他們冒著生命危險,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背影在我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們沒有了糧食就啃樹皮、吃樹根、挖野菜,尤其在爬雪山時,連野菜都沒有了,甚至用雪充饑;擔架員還抬著重傷員,一直在堅持,堅持……有時還會遇到大風雪,把身子都埋了半截,凍得渾身都僵硬起來了。但在這種環(huán)境中,默默支持他們的是濃濃的戰(zhàn)友情!他們可以為了讓隊伍增快進度,悄悄地割斷了大動脈!他們可以為了讓更多的人走出去,省下自己的干糧!他們都是最可愛的人!
我們要把他們牢牢記在心中!把黨牢牢記在心中!
我們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是烈士們用鮮血換過來的。我們應(yīng)該好好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和幸福,發(fā)奮圖強將祖國的未來發(fā)展的`更好!更強大!
說到這里,我回想起以前的我。簡直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每天都要讓媽媽盛好飯,再吃。衣服也要拿在床邊放好。而那時候,戰(zhàn)士們每天挨餓,也沒有睡覺的地方!我卻在那里挑食,真是有愧于那些創(chuàng)造出美好生活的烈士們!當我看完這本書,我便下定決心,要改掉這些壞習慣!
我們應(yīng)當學習他們那種自強不息,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并把這種精神發(fā)揚光大!
我不僅被他們吃苦耐勞所感動,還被他們之間濃濃的戰(zhàn)友情所感動!長征是令人難忘的,長征中戰(zhàn)友之間的關(guān)心,友愛更是讓人難忘的。有些戰(zhàn)友的生命就是由其他戰(zhàn)士的生命換來的。紅軍戰(zhàn)士鄧士俊就經(jīng)歷了這樣一段經(jīng)歷。他還在發(fā)燒,是由幾個擔架員抬著他走。
但卻因為過度勞累而壯烈犧牲了,而他卻被平安送到四川丹巴!每一位戰(zhàn)士都是那么無私,總是奮不顧身的救人,為別人著想,卻不注意自己受傷了沒有。我們應(yīng)該學習他們無私奉獻,大公無私的精神!在長征途中和艱苦的革命歲月里,戰(zhàn)士們時刻不忘自己的任務(wù)。他們把生命,完全奉獻給了革命。努力的描繪宏偉壯觀的革命藍圖。
我們也應(yīng)該時刻不忘自己的任務(wù)。努力學習,將來報答為我們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烈士們;報答偉大的黨;報答偉大的祖國母親!
讓黨以我們?yōu)闃s!黨永遠在我心中,永遠,永遠……
讀長征故事讀后感 篇2
長征途中有許多暖人的故事,其中《雪山小太陽》給我印象最深,它像一記無形拳,直直地擊中了我的心窩。
主人公是一位年僅15歲的小紅軍,是大伙心中的“小太陽”。最令人感動的是,冬天雪地里,她把寶貴的衣服默默地蓋在一位傷員身上,而自己卻悄無聲息地凍死了。
小紅軍在艱難的長征路上能先人后己、助人為樂,而我們呢?生活在幸福年代的'我們,有多少人像“小太陽”一樣有這么強烈的助人為樂精神呢?
記得有次坐公交車,上來一位頭發(fā)花白的老人,他微微顫顫地拉著扶手,站在那兒。
我該給老爺爺讓個座兒,我心里想著。但我看看旁邊的乘客,有的塞著耳機聽著歌兒,有的捧著手機在玩游戲,有的靠著椅背閉目養(yǎng)神……如果我讓座會不會非常另類?我扭扭捏捏地粘在座位上,坐立不安。
但是一個聲音在提醒我,“讓座不可恥,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立刻堅定地站了起來,“老爺爺,您請坐!”
是啊,能對他人和社會有益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我想讓助人成為一種習慣!
讀長征故事讀后感 篇3
小時候總聽說長征的偉大,但不知道具體的事跡。
今年暑假,我在外婆家看了《長征故事》,才覺得長征的艱難。
當時因為好長時間沒吃東西,紅軍戰(zhàn)士吃鍋盔,它是干的,一喝水就在肚子里撐起來。他們經(jīng)過這么長時間沒有吃喝,又是寒冷,又 是高原,一下子吃了許多,當時就有九個紅軍戰(zhàn)士撐死了。想想我們現(xiàn)在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吃東西挑三揀四,這個不吃,那個不吃,造成了很大的浪費。紅軍戰(zhàn)士在長征途中沒東西吃時常吃煮皮帶,有時甚至連煮皮帶都吃不上。我們要珍惜糧食,節(jié)約爸爸媽媽的.每一分錢。
紅軍在長征中有百分之九十的路程行進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國民黨反動派對紅軍進行造謠污蔑,和當?shù)胤磩觿萘唇Y(jié),不準給紅軍帶路,想置紅軍于死地。通過紅軍的實際行動,一些受蒙蔽的少數(shù)民族群眾漸漸認識了紅軍,他們不僅熱情款待紅軍,還從方方面面幫助紅軍。這些看似簡單的信任,需要多大的勇氣和力量啊!我們現(xiàn)在老是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生氣,和當年的紅軍比比,真是慚愧極了。
我們生長在和平年代,應(yīng)該珍惜這份寧靜。不要斤斤計較,把精力放在學習上。做—個品德優(yōu)秀,團結(jié)友愛的好孩子。
讀長征故事讀后感 篇4
紅軍長征的時候,有一位軍人,他得知貧農(nóng)方少周家六十九歲老母臥病在床,由于家境貧困,缺乏營養(yǎng),加之老病在身,沒有東西吃,家里只有青菜蘿卜。老人已奄奄一息、朝不保夕,一家人束手無策。要醫(yī)無錢、欲救無藥,只有死路一條。可正在此時,住在方家的那位軍人不由想起了藏了許久的要給自己臥病在床的老母吃的人參,便拿了出來,給方母吃,果不其然,方母服用后不久病就有了起色。
我非常喜歡這個故事。這個故事不正是表達了老師給我們講的一句古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嗎!意思是做人不僅要關(guān)心、尊敬與自己有血緣關(guān)系的老人,也要關(guān)心與自己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老人。
這就是長征精神。在我看來,紅軍是樂于助人的人;紅軍是尊老愛幼的人;紅軍也是遇到困難永不放棄的人。這值得我們學習,其實我做了很多尊老愛幼的事情呢!比如說:我在乘坐公交車的時候經(jīng)常給老弱病殘孕的人讓座:看到正在過馬路的盲人或老人時,也會伸出援手來;遇見孕婦有東西掉在地上的時候會幫助她們撿起來;看見路上有垃圾更是會毫不猶豫地撿起來丟進垃圾桶里。
讀長征故事讀后感 篇5
當我讀完《長征的故事》,合上書的時候,“紅軍”這兩個字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里。
1934年10月,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fā),經(jīng)過14個省,歷時兩年,1936年10月才到達陜北。長征途中,與紅軍作對的有三方敵軍,分別是川、滇和黔三軍,還有蔣介石的中央軍。
二萬五千里長征,紅軍面對的并不止敵軍,還有十分惡劣的`天氣。大渡河上的暴雨,火焰山上的高溫,岷山上的雪,草地上的沼澤……這些困難三天三夜也數(shù)不完。有很多現(xiàn)代人為了要深刻地感受長征的艱辛,還專門徒步把紅軍走過的路,重新走了一遍。走完后,無不感慨!二萬五千里長征,真是不容易!
長征最重要的是無所畏懼,是毅力,是團結(jié)和正確的領(lǐng)導(dǎo),還有強大的民眾后盾。看過《長征的故事》,讓我覺得光有精神,沒有體力,也是做不到的。做為領(lǐng)導(dǎo)者,更不可以一意孤行,應(yīng)該要多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更不能因為多數(shù)人反對了你,就放棄了你自己的選擇和建議。當然,一切都要經(jīng)過深思熟慮,不要隨意下定論,這才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在我們的生活中,紅軍的光輝事跡時時刻刻縈繞在我們的腦海里。去逛公園,會看到革命雕像;在博物館,歷史可以重現(xiàn);在學校里,課本上動人的革命故事數(shù)不勝數(shù);在電視上,多少紅色電視劇在一遍一遍地播放;在電影院里,多少關(guān)于黨的感人故事催人淚下……所有的點點滴滴都是因為我們現(xiàn)在對長征精神的崇敬和熱愛。長征精神無人否定,也不會有人否定,我們一定要把這些精神發(fā)揚光大,創(chuàng)造出新的奇跡!
讀長征故事讀后感 篇6
還記得毛主席寫的那首氣勢磅礴的詩:“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是啊,整整二萬五千里的長征,我們的`紅軍戰(zhàn)士經(jīng)歷了非同一般的苦難,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用自己的血和淚譜寫了這二萬五千里的動人篇章。
面對山高鄰禿,朔風凜冽,冰雪覆蓋高山,戰(zhàn)士們團結(jié)一致,齊心協(xié)力,探索出一條前進的道路。遇到開闊美麗的草原,本以為有了希望,誰又能想到里面蘊藏著意想不到的困難。很多戰(zhàn)士就這樣倒下了,沒有一句怨言。當他們把自己交給黨的時候,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也許,我們只能從書中或電視上了解這些感人的事跡,但完全可以想象的到他們互相幫助,互相鼓勵的階級友愛。
作為小學生的我們不得不被紅軍的頑強,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所打動。然而我們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在困難面前決不低頭。用科技強國,以人才壯國,自強、自立,創(chuàng)造二十一世紀的偉業(yè)。
讀長征故事讀后感 篇7
當初讀《金色的魚鉤》時,只是因為好奇,但讀著讀著,淚水充滿了我的眼眶,我被文中那舍己救人的老班長深深地感動了。
當我讀到”他坐在那里,捧著搪瓷碗,嚼著幾根草根和我們吃剩的魚骨頭,嚼了一會兒,就皺著眉頭哽咽了下午“時,眼淚不由自主地噴涌而出。
多么可親可敬的'老班長呀!為了三個小同志有充分的營養(yǎng),放棄了熱騰騰的、鮮美的魚湯,去嚼小同志們吃剩的魚骨頭的草根!大家都知道,草根和魚骨頭是沒有營養(yǎng)的,可是老班長為了三個小同志,寧愿去吃這沒有營養(yǎng)的骨頭!
和老班長相比,我們問問自己,我們呢?有不愛吃的飯菜,就背著父母大碗大碗地倒掉,比如有一次吧,家里做了炸醬面,我最不喜歡吃炸醬面,怎么辦呢?我眼珠一轉(zhuǎn),借口說在外面涼涼,跑到外面把面扔了,裝模作樣地抹抹嘴,回屋了。晚上餓了,又問媽媽要錢買零食去了。讀了《金色的魚鉤》之后,我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它!
還有一段讓我記憶猶新,當”我“把魚湯送到老班長嘴邊時,他還不要,說:”小梁,別浪費東西了,我不行了,你們吃吧!還有20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原去!“
這一段看得我是熱淚盈眶,老班長明明有可能活下去,但老班長沒有,他把生的希望留給了作者和兩個小同志,自己平靜地選擇了死亡。通過老班長的話語,我看到了老班長崇高、善良的心!
但現(xiàn)實呢?我們連一點點利益都不能放棄,怎么能像老班長一樣舍棄生命呢?
直到讀完文章,我才知道為什么魚鉤是金色的,因為老班長對同志們的愛是金色的,正是這金色的愛把魚鉤染成了金色!
讀長征故事讀后感 篇8
我讀過很多書,其中一本書至今還讓我記憶猶新,它就是《長征的故事》,讀了這本書后我感觸很深。中國紅軍為了革命不怕犧牲和堅忍不拔個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這是毛澤東的《七律長征》,講的是那發(fā)生在上個世紀30年代的長征故事,長征二萬五千里,像一條蜿蜒了二萬五千里的絲帶,以他那無與倫比的絢麗飄過滿目瘡痍的中國大地,舞出了中華民族的希望。
長征是一段風水輪回的歲月,30萬紅軍經(jīng)過長征的磨練,一路拼荊斬棘,克服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完成了這一壯舉,從1934年十月開始,中國工農(nóng)紅軍的三大主力先后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zhàn)略轉(zhuǎn)移,戰(zhàn)士們從長征啟程開始,他們的傳奇人生途中,經(jīng)過福建,廣東,湖南,廣西等11個省,直通陜西,他們爬過了18座山脈,其中還有五座長年積雪,稱為雪山,度過了24條河,其中便有我們熟知的金沙江大渡河,占領(lǐng)過大小城市62做在這遙遠的路程中,他們穿的是布衣草,吃的是野草樹皮,凝聚的卻是無盡的`英勇頑強!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長征途中,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草地上,小紅軍不騎將軍的馬,不吃將軍的糧食,最后英勇的犧牲了;雪山上,軍需部長為了把棉衣發(fā)給每一位士兵,自己卻凍僵了;沼澤地上,一個士兵快被沼澤吞沒時,旁邊的士兵為了救他,自己卻永遠的埋在了沼澤地里……一個個動人的故事里,才知道生命有多么的寶貴啊。當我讀完這本書的那一刻,那一幅幅驚心動魄的畫面,那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仍縈繞在我的眼前。
長征的故事很多,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彭德懷率領(lǐng)紅軍過草地的情形,當時因為彭德懷的部隊負責殿后,而前面的部隊因為饑餓已經(jīng)將大部分也在挖了,吃了前面挖過的,后面隊伍就找不到食物了,所以彭德懷部隊的戰(zhàn)士們基本都是因饑餓昏倒在地了,這時彭德懷舍棄一直陪伴著他的大黑騾子,這大黑騾子一路上又馱傷員又馱糧食,雖然彭德懷不舍得,但也只能忍痛割愛,那晚戰(zhàn)士們吃飽了,恢復(fù)了精力,彭德懷一口沒吃。
面對困難,戰(zhàn)士們團結(jié)一致,齊心協(xié)力,用無法想象的毅力被部隊探索出了一條前進的道路,因為長征的故事,這本書我知道了什么字,堅強什么是勇敢,什么是團結(jié),現(xiàn)在是2019年,我們早已遠離了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過上了衣食無憂,幸福安定的生活,我們能做得到的便是將這些高尚的品德發(fā)揚下去,好好學習,沿著先烈們走過的路繼續(xù)走下去,立愛國之志,陳報國之才,讓我們好好努力吧,讓祖國越來越繁榮昌盛!
讀長征故事讀后感 篇9
公公是位老軍人,就愛讀描寫戰(zhàn)爭的書,暑假里我從他的書架上翻出一本《紅軍長征的故事》,看著看著我也入了迷。這本書里講述的故事讓我心情激動,難以忘懷。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紅軍將士們生活非常艱苦,吃不飽、穿不暖,爬雪山、過草地,最后取得了偉大的勝利。紅軍的故事深深震撼了我的靈魂。
紅軍將士們?yōu)榱私夥湃袊崿F(xiàn)共產(chǎn)主義的偉大理想,面對困難絕不退縮,甚至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時,他們勇敢地面對困難,咬緊牙關(guān),一次次戰(zhàn)勝了各種艱難險阻。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生活優(yōu)越,更不需要去打仗、犧牲性命。想想我自己,一心相當宇航員、發(fā)明家,可是一遇到自己不明白的事就打退堂鼓,沒有那股子刨根問底的勁兒。想想紅軍將士們,他們信念堅定自,有堅持的恒心和韌勁,所以能夠取得偉大的勝利。現(xiàn)在我明白了,困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面對它,俗話說:“困難就像彈簧一樣,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今后在學習的過程,我一定向當年的紅軍將士們一樣不怕困難、艱苦奮斗,朝著自己的理想努力,好好學習、回報社會!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國民黨反動派掠奪百姓們的東西,犯下大罪,讓百姓們過不上好日子;紅軍為了讓百姓們過上好的生活,他們的槍決不放下,要戰(zhàn)斗到底,我們之所以能在好的環(huán)境下生活,是烈士們用自己的鮮血換來的;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后,為祖國的建設(shè)做出貢獻,讓我們的國家更加繁榮富強。
讀長征故事讀后感 篇10
在我學習了《七律 長征》這篇課文時,頓時被這無畏不懼的精神所折服。讀了這首詩,就像聽了一曲雄壯、豪邁、大氣磅礴的革命交響曲。長征它就像地球上的紅飄帶,它就像一顆紅五星,它就像一條遠航的船,在驚濤駭浪中抵達勝利的彼岸。長征,它深深地印在了我們中國人的心中。
因為這首詩,所以我向書店里買了一本關(guān)于長征的書——《紅軍長征史》。
其中有一個故事令我記憶深刻。
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吃,卻在過一座橋的時候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沖走了。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為了裝成沒發(fā)生一樣,她就拔了他吃的.粵菜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他的身體就支撐不住了。在護士長發(fā)現(xiàn)她吃野菜和挎包中的”干糧“,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
故事雖小,可這些點點滴滴,卻能反映紅軍的高尚品質(zhì)。小蘭,她雖然是個小姑娘,但她卻有著男子般的毅力和舍己為人的精神。其實她可以向那些戰(zhàn)友們要干糧,也可以全然不顧那些受傷的戰(zhàn)士,但是她沒有。看到了這品質(zhì)高尚的小蘭。我心中不由得燃起了敬佩之情。
在這本書里,還有許多感人的故事,就像春雨點點,此潤著我那幼小的心田。
在看完這本書后,我知道了讀書的重要性。書不盡是一種供人閱讀的物品,還是文化的傳承。它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可能改變你的一生。讀了書,就像從貧窮,變得富有,從生死邊緣變成了活力十足……
讀書,這種身心健康的事情,我們何樂而不甘呢?
讀長征故事讀后感 篇11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長征的故事》。這本書一共有七十故事,每個故事都生動感人,每一個故事都讓我懂得了一些道理。
長征是20世紀30年代中國工農(nóng)紅軍完成的一項世界革命史上史無前例的壯舉。當時的物質(zhì)奇缺,缺衣少食,群匪窮追不舍。長征中,紅四軍度赤水,爬雪山,過草地,經(jīng)歷了千重困難。沒有讀這本書的人,一定會問:是什么支撐這些可愛的紅軍戰(zhàn)士屢次戰(zhàn)勝困難,堅定地向前走去的呢?
這個問題我可以回答,答案是:是他們舍我其誰,拋開生死的樂觀態(tài)度。如果沒有這樣的精神和這樣的態(tài)度,想取得長征的勝利等同于異想天開。這種精神,這種態(tài)度也正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真實寫照。
我讀完了這本書,覺得那時候的生活和現(xiàn)在相差十萬八千里。那時候紅軍叔叔們都是吃野菜,皮帶……現(xiàn)在我們想吃什么都有,而今天的幸福的生活正是無數(shù)紅軍叔叔用生命換來的,所以我們更應(yīng)該珍惜今天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讀完這本書,是我明白了:新中國的建立是來得多么的不容易,我們應(yīng)該珍惜現(xiàn)在的好的學習環(huán)境,,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勇敢面對,不放棄,努力學習為了將來更好地建設(shè)我們可愛的祖國!
我喜歡這本書。
讀長征故事讀后感 篇12
眾所周知,紅軍長征經(jīng)歷了許多艱難險阻,中間發(fā)生了許多感人的故事。
在長征途中,紅軍們糧食缺乏。一位13歲的小紅軍小蘭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糧食,卻又因一時疏忽將糧食掉進了河里。她不想讓大家知道,就在布袋里塞滿野草繼續(xù)向前走。小蘭的身體很快就不行了,當戰(zhàn)士知道她吃布袋里的野草當干糧時,大家都感動了,就紛紛將自己的糧食分給她一些,讓她感受到了溫暖。
事情雖小,卻反映了一個紅軍的品質(zhì),說明了紅軍戰(zhàn)士不怕苦不怕累,無私奉獻熱心的精神。13歲的小蘭,把糧食弄丟了,她完全可以向其他戰(zhàn)士要可她沒有,她選擇了不得沉默。此刻,她心里只有戰(zhàn)士的.利益,沒有自己,她寧可自己吃苦,自己挨餓也不連累大家。而現(xiàn)在的我們吃東西挑肥揀瘦,這個愛吃那個不要吃,在家里就像個小皇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和紅軍戰(zhàn)士比起來,真感到慚愧。
我決心從現(xiàn)在開始好好學習,以后做一名吃苦耐勞,樂意奉獻的接班人。
讀長征故事讀后感 篇13
今天,我在爸爸幫助下,上網(wǎng)查找有關(guān)紅軍長征的資料,閱讀了一個個動人的長征途中故事:《雪山上的小太陽》:一個女紅軍把毛衣讓給受傷的戰(zhàn)士,自己凍僵在雪山上;《草地夜行》:一個紅軍戰(zhàn)士為了救同伴,自己掉進了沼澤里;《倔強的小紅軍》:一個小紅軍不肯騎老同志的馬,不肯要老同志的糧食,最后倒在草地上……
這些紅軍戰(zhàn)士們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在那么艱苦的環(huán)境里,他(她)們卻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關(guān)心幫助身邊的戰(zhàn)友,把求生的希望讓給戰(zhàn)友,真正體現(xiàn)了舍己為人的崇高品德。
想想自己,平時在與家人、同學、朋友相處時,想到最多的`總是自己,總是希望每個人都能滿足自己提出的每一個要求,很少想到別人,把自己當成了小公主。和紅軍戰(zhàn)士對比,我真是慚愧極了。今后,我一定要向紅軍戰(zhàn)士學習,改變處處以自己為中心的思想,更多地主動關(guān)心幫助別人,成為一個樂于助人的好少年。
讀長征故事讀后感 篇14
發(fā)生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長征,像一條蜿蜒二萬五千里的紅飄帶,以它無與倫比的絢麗,飄過滿目瘡痍的中國大地,舞出了我們這個民族的嶄新希望。
長征的故事有很多,我雖然沒有全部看完,但當我把書合上的一瞬間,那一幅幅驚天動地的畫面,那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仍久久縈饒在我眼前……長征初期的湘江戰(zhàn)役,是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guān)鍵的一仗,中央紅軍人數(shù)由出發(fā)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雖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紅軍最終突破了敵人的四道封鎖線。還有后來的四渡赤水,搶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過雪山、草地,這一重又一重令人無法相信的困難,卻被這支隊伍戰(zhàn)勝了,這就是“無堅不摧”的紅軍。紅軍的頑強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深深震撼了我的靈魂。
看紅軍爬雪山的時候,吃的是皮帶、樹根,穿的是草鞋,薄衣,他們卻翻過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戰(zhàn)勝了一道又道的`困難。而我們面對困難時卻知難而退,如在學習中遇到難題,有時沒有經(jīng)過任何思考,就放過了。有時候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還沒做就牢騷滿腹,找借口和理由推脫逃避。在他們的面前我們變得那么渺小和蒼白無力……
從紅軍長征中我收獲了堅強、智慧、勇敢、自信、頑強、團結(jié)……今天,我們遠離了那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過著衣食無憂、幸福安定的生活。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要將這些高貴的品德精神發(fā)揚下去,學好每一科知識,沿著先烈們走過的路,繼續(xù)走下去。把自己的成長、成材同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立愛國之志,成報國之材。把我們的國家建設(shè)得更加繁榮昌盛,讓可愛的祖國躋身于世界強國之列。
讀長征故事讀后感 篇15
當我看完《紅軍長征的故事》,把這本書合上的一瞬間,那一幅幅驚天動地的畫面,那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仍久久的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漫長的征途,我們的紅軍戰(zhàn)士經(jīng)歷的艱難困苦,是常人所無法想象的,確切的說,是我們這一代嬌生慣養(yǎng)的獨生子女所無法想象的。因為他們,是用自己的血和淚來譜寫了這二萬五千里的動人篇章。
面對山高鄰禿,朔風凜冽,冰雪覆蓋的高山,紅軍戰(zhàn)士們團結(jié)一致,齊心協(xié)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和艱辛為部隊探索出一條前進的道路;面對開闊美麗的草原,本以為有了希望,誰又能想到這里面埋藏的竟是死神的陷阱,于是,很多戰(zhàn)士被深埋在了泥沼之中;面對著糧食短缺,便吃草根樹皮,遭遇惡劣環(huán)境,便穿著薄衣草鞋迎風前進。即便這樣的危險重重,戰(zhàn)士們卻沒有一句怨言。因為當他們把自己交給黨的時候,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在今天的我們,雖只能從書中或電視上了解這些感人的`事跡,但任可以想象的到他們在征途中互相幫助,互相鼓勵的階級友愛。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不得不被紅軍的頑強,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所打動。然而我們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在困難面前決不低頭。用科技強國,以人才壯國。我們要臥薪嘗膽,急起直追,用民族的偉大智慧迎接挑戰(zhàn),以祖國的興衰為己任,為祖國的強盛奮斗不息。我們絲毫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創(chuàng)造的業(yè)績中了,而是要自強、自立,為祖國的美好明天而奮斗,珍惜和愛護先烈為我們用生命換來的美好今天。我們要培養(yǎng)頑強拼搏的精神,都說困難就像彈簧一樣,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所以我們青少年能勇敢地承擔起祖國的未來,為其排除一切障礙,就必須學會堅強的面對一切。
我們的祖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那些發(fā)達國家相比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為了我們的國家能更加順利發(fā)展,能夠更加的強盛,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書寫嶄新的歷史,奏響未來更有力的強音吧!
當我看完《紅軍長征的故事》,當我把這本書合上的一瞬間,那一幅幅驚天動地的畫面,那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仍久久的在我的眼前中播放,從內(nèi)心不由自主的發(fā)出這樣的贊嘆:"這簡直是中國戰(zhàn)爭史上前所未聞的"。它已經(jīng)深深震撼了我的靈魂。
震撼啊!數(shù)千人著萬里長征,面對的是百萬虎狼之師,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面對高山懸崖,冰天雪地、湍急的河流、一片渺茫的沙漠、無底的沼澤。這一重又一重令人感到無比困難的困難,卻被這支隊伍戰(zhàn)勝了,這就是紅軍,這就是"堅韌不拔"的紅軍。
歷史的車輪已經(jīng)把人類載入到一個嶄新的世紀,我們遠離了那戰(zhàn)火紛紛的年代,現(xiàn)在的人們面對困難有兩種選擇:知難而退或者就是知難本文來自.而進。知難而退的人幾乎占了三分之二。記得有一次,我有一道題不會做,沒有經(jīng)過任何思考,就不做了,現(xiàn)在想起來,那是我人生路上的一次最大的失誤。我后(悔自己沒有去面對它,沒有去鍛煉自己,紅軍爬雪山的時候,吃的是皮帶、樹根,穿的是草鞋,薄衣,他們卻翻過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戰(zhàn)勝了一道又道的困難。試想一下,我在他們的面前似乎變得那么的渺小和蒼白無力。,其實困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面對它,俗話說:"困難就像彈簧一樣,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我們學習的過程,正如科學家攻克難關(guān)一樣。只要我們克服困難就會獲取勝利!
讀長征故事讀后感 篇16
今天我聽爸爸講了紅軍長征的故事,使我了解了什么是長征,中國紅軍為了革命和新中國,不怕犧牲和堅忍不拔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我。
在長征徒中有好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最讓我感動是一個小故事叫《一袋干糧》。它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那袋干糧掉入河中沖走了。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堅持沒告訴戰(zhàn)友們。為了裝成沒事發(fā)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進挎包,劉天佑老奶奶是四川巴州縣人。一九三三年紅軍長征部隊到了她的家鄉(xiāng),那年她才十七歲。村里人聽說紅軍來了都害怕的跑了,但劉奶奶聽說紅軍是“打土豪、分田地的,不欺負老百姓”,于是她不但沒有跑,而且還參加了紅軍,跟隨紅軍開始了長征。
一九三六年劉奶奶所在的部隊開始過雪山和草地。雪山上風雪交加,戰(zhàn)士們身上少衣,肚中沒食,頭疼缺氧。如果一腳踩空,就會滾到山下。雖然喘不過氣來了,但誰也不敢休息,因為一坐下就起不來了。
過草地比爬雪山更艱難。劉奶奶的部隊過草地一共走了十幾天,白天晚上都要行軍,肚子餓了就冷水和著炒面吃,渴了就喝地上的臟水。最可怕的是好多戰(zhàn)士在泥濘的草地里,一個個陷下去,別人看著干著急也沒辦法搶救。
紅軍二萬五千里的長征故事家喻戶曉,戰(zhàn)士們千辛萬苦才取得勝利。例如:在夾金山上發(fā)生的“雪山上的小太陽”這個故事,很感人。夾金山山巒起伏,白雪皚皚。狂風夾著大片雪花翻卷著咆哮凜冽的空氣中,雪山似乎也在顫粟。前進的隊伍有些遲緩了。寒冷、饑餓、稀薄的空氣侵襲著這支堅強的`隊伍,許多戰(zhàn)士已經(jīng)在這片神靈都敬畏的土地上永遠閉上了眼睛。突然在這時,風雪中傳來一陣充滿活力的歌聲:夾金山高又高,堅持一下勝利了!翻過雪山是晴天,嘿!太陽暖和和,戰(zhàn)士笑呵呵……這充滿活力的歌聲穿過風雪,驅(qū)散了戰(zhàn)士們寒冷與疲憊,給前進的隊伍帶來了暖意。大家抬起頭看,哦!原來是穿著紅衣裳的一個小姑娘,她就是被戰(zhàn)士們稱為“小太陽”。這歌聲鼓勵著大家。翻雪山時,同行的大姐怕她凍壞,把身上穿的一件紅毛衣送給了她。這時,她突然看見路上又一名受傷的戰(zhàn)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說:“冷,冷……”大家繼續(xù)走著,突然發(fā)現(xiàn)小女孩不見了,戰(zhàn)士在雪地里找到小女孩,而那件紅毛衣在受傷的戰(zhàn)士身上。
讀長征故事讀后感 篇17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每當我吟誦起當年毛澤東主席在回憶長征之后寫下的這首詩篇時,在我的眼前就會展現(xiàn)出一幅氣勢磅礴、波瀾壯闊的畫卷!
長征,是我心中的豐碑,是她激蕩著我的胸懷,是她鑄就著我的中國心。紅軍長征二萬五千里,鐵流瀉處,哪里沒有一曲動人的悲歌?紅軍跨越11個省,所到之處,哪里沒有浸透著紅軍戰(zhàn)友的熱血?《紅軍長征故事》畫面時時縈懷,動人故事又一次讓我心潮澎湃,熱淚盈眶。不是嗎?
彭德懷為了戰(zhàn)士們的生命,不惜殺掉自己的坐騎;令人敬佩的老班長為了給受傷的戰(zhàn)士補身子,自己甘愿吞食魚骨;還有整整一個炊事班的戰(zhàn)士們,為了扛起那口為戰(zhàn)士燒水的大鐵鍋,犧牲了全班士兵;一位身為紅軍的軍需處長因衣服過于單薄被嚴寒凍死……漫漫長征路上,革命烈士倒下了,又有紅軍站起來,只因心中信念永存!
二萬五千里長征路,路有多長,紅軍灑下的汗水就有多長!巍峨的雪山掩蓋了革命烈士的軀體,卻埋藏不了他們滿腔為國為民的赤誠之心;茫茫的'沼澤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軀,卻掩藏不住他們的信念;如雨的子彈奪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卻奪不去他們的精神!他們是英雄,他們是路標,他們是豐碑!可歌可泣的事跡,可贊可嘆的信念,可敬可畏的軍魂!我能不被他們感動,不被他們震撼嗎?
他們是永恒的,因為信念永存,長征的精神永存!
讀長征故事讀后感 篇18
這幾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看完了《紅軍長征的故事》,深深地被紅軍叔叔的精神震撼了。那一幅幅驚天動地的畫面,那一場場扣人心弦的戰(zhàn)爭,一幕幕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
我仿佛看到紅軍叔叔穿過湍急的河流,趟過潮濕的'沼澤地,翻過重重雪山,在冰天雪地里艱難地前行。他們沒有被惡劣的環(huán)境嚇倒,餓了,就吃草根樹皮;冷了,就穿上薄衣草鞋。他們用堅強的毅力戰(zhàn)勝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我心里暗暗敬佩我們的紅軍叔叔,心里有一種莫名的沖動,我也想回到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和紅軍并肩作戰(zhàn)……
歷史的車輪把我們帶到了一個幸福的時代,錦衣玉食,無憂無慮。在家有爸爸媽媽的細心照顧,在學校有老師的細心呵護。而我們呢,面對一些小小的困難就退縮,偶爾還因一些小事大發(fā)脾氣。
記得有一次,有一題奧數(shù)題我不會做,當時也沒認真去思考,也不請教老師就放棄了,現(xiàn)在想想真是后悔自己在困難面前的消極態(tài)度。比起紅軍叔叔在長征中所遇到的重重艱險,自己變得那么渺小,那么微不足道。我深深地感到慚愧。
從今以后,我一定學習紅軍叔叔那堅強、勇往直前的精神,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長征故事讀后感 篇19
暑假里我讀了《說不盡的長征故事》,這本書講述了紅軍二萬五千里的長征中發(fā)生的一些感人的故事。故事中有革命領(lǐng)袖對戰(zhàn)士們的關(guān)懷、對百姓們的愛護和革命戰(zhàn)士們的勇敢頑強。這是一本關(guān)于長征的一些經(jīng)典事例的描述,正如標題一樣,長征路上有說不盡的故事,但就是這些零星記錄的`故事足以讓我感受到長征中一些偉大的人和讓人感動的事。
1935年10月長征中的中央紅軍進入甘肅通渭縣。警衛(wèi)員陳昌奉接到通知要備好接下來10天的干糧,他考慮到毛主席由于長征以來,每天跋山涉水,身體一天天消瘦,他非常心疼。他為了讓毛主席補補身體,多買了些肉和糧食。但沒想到第二天部隊就要經(jīng)過回族居住地區(qū),毛主席考慮到回族群眾的生活習俗,要求部隊凡是用豬肉或豬皮制作的食物一律不帶,必須在出發(fā)前處理掉,但是陳昌奉覺得這些糧食來之不易,毛主席是紅軍的領(lǐng)導(dǎo)者,他的身體健康更是格外重要,所以他不愿意送掉來之不易的干糧。
毛主席看出了他的心思,于是問他:“你從江西帶來了多少糧食?”他指了指身邊的兩個口袋說:“只有這些。”
毛主席說:“這兩個口袋可是寶貝,不然怎么吃了一年還又增加了一個大口袋呢!”毛主席又說:“我們靠人民才能勝利,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我們靠兩口袋干糧早都餓死了。”
從這個故事里我們可以看出毛主席和紅軍之所以深受百姓愛戴和支持,是因為我們黨是真心的尊重老百姓,并且身體力行,嚴于律己,這也是為什么紅軍總能得到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長征的路上充滿了艱險,經(jīng)常是前有天險,后有追兵。在奪取險關(guān)臘子口的戰(zhàn)役中,部隊來到了被稱作“天險”的臘子口,這里地形險峻,周圍都是崇山峻嶺,臘子河水流湍急,涉水是行不通的,經(jīng)過臘子口的唯一通道是一座兩山之間的一座小木橋,橋頭駐扎著國民黨的碉堡和機槍排。部隊召開“諸葛會”,大家一起想辦法。就在大家無計可施的時候,一個十七八歲的小戰(zhàn)士勇敢的站了出來,說他可以登上懸崖。部隊首長看到了小戰(zhàn)士的信心和堅決的一直,于是讓他嘗試爬上了懸崖,部隊也由此制定兩面夾擊的打法。最后部隊成功奪取了天險。從這個故事中,我看到了紅軍戰(zhàn)士的勇敢和部隊的團結(jié)信任。一個小戰(zhàn)士的建議都能被聽取,部隊能團結(jié)作戰(zhàn),不畏天險的勇敢精神讓人十分敬佩。
長征留給我們的不只是這些感人的故事,更留給了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繼承長征精神,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讀長征故事讀后感 篇20
《說不盡的長征故事》中,有許多動人的故事。而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故事“寶貴的鹽”。
1935年6月,紅四方面軍經(jīng)過艱難跋涉,來到了一個叫茂州的地方。由于長途行軍,所經(jīng)地區(qū)人煙稀少,糧食短缺。一連10多天,部隊干部戰(zhàn)士只能天天喝清水煮青菜。吃不上糧食,又沒有鹽,不少人消瘦得很厲害,還有的人患上了浮腫病。
為了便于工作,宣傳隊決定分成幾個小組,分別進行活動。李隊長帶著戰(zhàn)士孟瑜和楊秀春上了路。當她們拖著疲倦的身子走到村尾時,楊秀春突然發(fā)現(xiàn)了群眾。走到屋前,她又發(fā)現(xiàn)一個老人竟然捧著一罐鹽!李隊長想買鹽,可是那位老人逃走了。天漸漸黑了,三個人湊合著填飽了肚子。第二天早上,幾位藏族同胞回來看了看紅軍有沒有走,又檢查了一下村子。結(jié)果他們發(fā)現(xiàn)不但未丟一針一線,紅軍還把村子打掃得干干凈凈,便把消息傳到了山上。大家都知道了,紅軍根本不是反動漢人所宣傳的那樣,所以陸陸續(xù)續(xù)回歸了村子。之前逃走的那個老人告訴李隊長,離這里不遠的地方,有一座山叫白云山。山上有一種石頭,能熬出鹽來。李隊長十分感謝老人。又一天早上,紅軍戰(zhàn)士把那種白色的石頭敲成小塊放進筐子,帶回營中。他們又按老人所說,熬出了雪白雪白的鹽!
楊秀春用自己的'荷包裝了兩包最精細的鹽,一包送給了老人,一包珍藏起來,準備送給即將見面的中央紅軍。
鹽雖小,但石頭熬鹽,卻彰顯著紅軍的本色,和百姓對紅軍的愛戴。長征中,紅軍和百姓建立了生死相依、患難與共的魚水情誼。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也是紅軍最終取得勝利的關(guān)鍵所在。
讀長征故事讀后感 篇21
《說不盡的長征故事》是一本由十個章節(jié)組成的書,每個章節(jié)寫的都是紅軍在長征路上遇到的困難和他們的解決方法。如“寶貴的鹽”這一章,紅軍缺鹽,他們便想方設(shè)法,終于得到了用石頭熬制出來的鹽。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一章——“寶貴的鹽”。這章講的是紅軍長征行軍來到一個叫茂州的地方。那里人煙稀少,糧食短缺,戰(zhàn)士們只能天天喝清水煮野菜,不少人消瘦得很厲害,還有人得了浮腫病。而且那里的百姓的生活也很困難。由于軍閥和土司頭人的反動宣傳,不少老百姓都躲了起來。因為紅軍有紀律,不能拿老百姓的一針一線,所以紅軍只能用錢買鹽。而沒有人愿意賣給他們,紅軍只能先幫老百姓們打掃衛(wèi)生,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老大爺,可他卻躲進屋,關(guān)上了門。一天過后,老百姓回來一看才發(fā)現(xiàn)紅軍是好人,昨天的老大爺送來了鹽,可紅軍不收,老大爺被感動了,他主動帶領(lǐng)紅軍到不遠的白云山,采了一種能熬出鹽的`石頭,紅軍才得到了十分寶貴的鹽。有了鹽,他們的身體變得不再虛弱,有力氣打仗了……
讀了《說不盡的長征故事》,深受感動,紅軍愛老百姓,守紀律,是真正的人民軍隊。也讓我明白,今天的我們要珍愛(食物),不能浪費,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讀長征故事讀后感 篇22
讀了長征背后的故事,我深受震撼,如果我把浪費的糧食給那個小紅軍,他就不至于餓死了。現(xiàn)在盡管我們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生活富足了,可那些生活在偏僻農(nóng)村和山區(qū)的孩子們?nèi)匀贿有很多人處于溫飽線附近。我們要拿出愛心,多關(guān)心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
比我還小的孩子,都能犧牲自己,照亮別人,我們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是多少像小紅軍那樣的先輩獻出生命換得的啊!作為21世紀的少先隊員,我們又何嘗不能多為別人考慮呢?
長征的故事有許多都是感人肺腑的,不論是有名,還是無名;司令還是士兵……他們的.精神都是可貴的,這種精神正是我們需要傳承的。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也是我永遠需要銘記在心的豐碑。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不管是面對困難還是安定,悲傷還是喜慶……我們都應(yīng)該用真誠和自信去面對,這樣才能夠關(guān)心他人,避免悲劇發(fā)生。
讀長征故事讀后感 篇23
二萬五千里!這段驚心動魄的路程。見證了多少戰(zhàn)士的生離死別,見證了多少人民的悲歡離合呀!這途中驚險不斷,但是一一被戰(zhàn)士們克服了。這需要多么大的勇氣呀!
《長征的故事》一書中,講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雖然,他們或不是名留青史,或不是大名鼎鼎。但是,他們?yōu)殚L征做出的一切,是功不可沒的.!在面對險峻的臘子口的時候,戰(zhàn)斗指揮員們也束手無策了。正當大家絞盡腦汁想著辦法的時候,一位叫李小猴的小紅軍出現(xiàn)了。他自告奮勇,擔起了引路的工作。是他,在峭壁上鉤住了一條繩子,得以讓后面的人上去。當他回到這個山坳時,大家激動不已。誰也沒有想到,一個平平常常的小孩子,竟然幫他們度過了這個大難關(guān)。這本書中,還有一個人讓我印象深刻——李國策!長征的艱辛是很難克服的,去過的戰(zhàn)士往往是九死一生。而李國策,三次過雪山草地,二十次遇險,竟然活了下來!他應(yīng)該算的上是一個老紅軍了吧!他,躲過彈;他,進過泥潭;他,過過鐵索橋;他,受過傷,導(dǎo)致了終生傷殘;他,穿過槍林彈雨;他,吃過皮帶。這些鮮活的事跡,另我所欽佩。究竟是怎樣的信念,支持著他,鼓勵著他呢?
信念,是一團烈火。信念,是一盞明燈。信念,是……
讀長征故事讀后感 篇24
眾所周知,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在整整兩年中,紅軍長征轉(zhuǎn)戰(zhàn)十四個省,歷經(jīng)曲折,戰(zhàn)勝了重重艱難,保存和鍛煉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zhuǎn)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zhàn)爭和發(fā)展中國革命事業(yè)創(chuàng)造了條件。
在我的心中紅軍是一個被稱為天下無敵的隊伍,紅軍是一個能刻服一切困難的隊伍,紅軍是一個不怕犧牲的隊伍,紅軍是一個創(chuàng)造舉世無雙的壯舉: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隊伍。在長征途中,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草地上,小紅軍不騎的馬,不吃的糧食,最后英勇的犧牲了;雪山上,軍需部長為了把棉衣發(fā)給每一位士兵,自己卻凍僵了;沼澤地上,一個士兵快被沼澤吞沒時,旁邊的士兵為了救他自己卻永遠地埋在了沼澤地里……一個個動人的故事里,才知道生命有多么的寶貴啊。爬雪山,過草地,上刀山,下火海。他們都完成了,因為他們只有一個目標:新中國。
我們要學習紅軍頑強拼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舍己為人的奉獻精神、其樂無窮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團結(jié)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長征途中,紅軍歷經(jīng)艱難困苦,而我們現(xiàn)在,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吃東西挑三揀四,這個要吃,那個不愛吃,還怕苦怕累,怕臟,怕受委屈,在家里就像個小公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和紅軍對比,真是慚愧極了。
我們今天是祖國的希望,明天將是祖國的棟梁。紅軍的事跡將不斷地激勵著我,要刻苦學習,努力向上,長大成為一個合格的接班人。
【讀長征故事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長征小故事06-11
長征故事讀后感03-25
長征的故事的讀后感12-07
《長征的故事》讀后感04-29
長征故事讀后感03-25
《長征故事》讀后感03-10
《長征的故事》讀后感08-03
紅軍長征故事經(jīng)典06-10
讀《紅軍長征的故事》有感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