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課改小結范文
時間總在不經意間匆匆溜走,我們的工作又告一段落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讓我們一起來寫一份小結吧。那么一般小結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課改小結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改小結范文1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猶如一場世紀春雨,灑向廣大教師的心田。一切都是充滿朝氣,一切顯得生機勃勃。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我是幸運的,又是充實的。因為這嘲春雨”,讓我多了一份美麗,一份希冀,一份收獲。sO100
記得20xx年的那個暑假,頂著炎炎烈日,冒著伏天酷暑,我參加了由市教育局組織的新課程通識培訓,那絕對是一次強勁的頭腦風暴,什么“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預設生成”、“對話合作”、“師生是共同的學習體”都給我的教育觀念注入全新的血液。專家引領,課例導路,懵懵懂懂中我好像知道新課程是怎么一回事了。那一刻我激情滿懷,憧憬溢胸,心中的那份期待也在與新課程的初遇中變得踏實。于是,我敦促自己,趁著自己年輕應該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的“水源”。于是我自費訂閱了《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語文之友》、《中小學研究》、《小學教學研究》、《新作文》等一些教育教學雜志,并利用赴杭州學習的機會在教育書店購買了數十本理論書籍,這些閱讀不僅開闊了我的視野,更讓我學會審視自己;每晚我都擠出時間,在李鎮西老師創辦的教育在線論壇與天南地北的同行們進行網上交流,切磋。有了這次和新課程的初遇,我守住了作為教師的那份執著與慰籍,多了幾份憧憬和夢想。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在平時的理論學習中我完成了近6萬字的學習筆記,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理論水平。由于有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作先導,我在教學上不斷地求新求實,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積極轉變學生的學習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發展,走出了一條富于人性化的教學之路。為此在課堂教學上我還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金壇市小學語文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評比中獲得了二等獎;在常州市“教學能手”評比中,通過層層的篩選,最終獲勝。當然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還得益于我對教科研工作的重視,作為學校的.教務員兼教研組長,我負責了市級課題《綜合實踐活動對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研究》、《農村作文教學與鄉土文化的整合研究》的實施,通過與同事間的交流、協作、互助,如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嘗到了教科研帶來的甜頭。在我撰寫的各類教育教學論文中,已有6篇論文在《中國教師報》、《中國現代化教育》、《湖南教育報》、《小學語文研究》、《常州教師教育》、《金壇教育》等雜志報刊上發表,且有3篇論文獲省三等獎,6篇論文獲金壇市一等獎,另外還輔導了多篇學生習作發表在各類刊物上。
一踏上工作崗位我就擔任了班主任工作,近年來我更是連續擔任了三年的畢業班班主任。面對一個個活潑爛漫的孩子,我常常以他們的朋友自居,以至于學生也樂于和我談心。在與學生零距離的接觸中,我深刻地了解到了孩子們的苦惱。尤其是班上的貧困學生,我不但關心他們的學習,更加把他們的生活放在了心上,每逢學校為貧困學生獻愛心時,我都帶頭捐款捐物,從不吝嗇。由于我平時的班級管理工作堅持做到細心、專心、耐心。并且在學校的各項集體評比中名列前茅,為我被評為了“金壇市優秀班主任”。
沐浴在課程改革的春雨里,我看到自己在前進路途中留下了一行行深深淺淺的印跡,在與學生的愉快交流中,我成長著;在同伴的互助下,在不斷的反思中,我成長著;在一個個教育教學隨筆中,我成長著……時時感受著“新生”的喜悅。
課改小結范文2
XX年7月14日受學校委派我到濟南東郊飯店參加初中物理課程改革研討會,研討會開始后會議室內座無虛席,全省物理教師滿懷熱情來學習,首先聽了吳加倏校長的報告《我的物理教育觀》,第二天聽了泰安十二中學薛翠芹老師的一節課《聲音的發生與傳播》和青島實驗中學鄭旭先老師的一節課《力》。最后各地市各派一名代表進行交流發言。
吳加倏老師是浙江義烏中學的校長,已經搞了二十多年的物理研究。他的報告深入淺出,發人深剩報告首先提到了課改中的問題與困惑,主要有兩種病癥:一是多動癥(走極端,翻燒餅),二是浮腫病(搞形式,花架子);病因則是教育思想的混亂與貧乏;對策是構建教師的教育哲學,形成自己的教學主張。
吳老師在報告中有一個案例令人深思:當年的一個學生對吳老師說:“您交給我們的物理知識都還給你了。”吳老師教過的學生現在只有1%的今后用物理,卻要100%的學生都學物理,物理教學的價值在哪里?教育無非就是一切已經學過的東西都遺忘掉的時候剩下的東西,歸根結底就是教育重要的不是只傳授知識,而是發展思維能力。
新課程的改革的本質是什么?把屬于學生的東西還給學生。那就要做到:①大道至簡:大凡最普遍最本質的東西都是簡潔的,這是辨別事務真偽的`一條準則,也可以作為評價一堂好課的重要標準;②大智若愚:思維還原稚化。思維是指課堂教學中的三種思維活動:前人的思維活動、教師的思維活動、學生的思維活動;還原即指暴露教師的思維過程;稚化是指回歸學生的思維起點。③大成若缺:完美的東西要有一點空缺,不能求全求美,這樣才有生命的張力,教學同樣不應片面追求完美無缺,要學會運用留百藝術來拓展學生時空、擴大學生視野。
薛翠芹老師和鄭旭先兩位老師都是省教學能手、省優質課一等獎獲得者,他們的課設計新穎,充分體現了物理學科的特點,能夠聯系生活,體現物理探究思想,也能夠達到新課標的要求。薛翠芹老師講的是《聲音的發生與傳播》,運用三句半這種藝術形式導入,充分運用探究思想,對于聲音產生原因、真空能否傳播聲音、固液氣傳播聲音等六處運用的科學探究,授課過程中充分運用了實驗法、理想化法、比較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最后在課堂小節時,學生不僅談到了知識上的收獲,還讓學生談到能力上的收獲,這樣課堂設計非常合理。鄭老師的課運用了超循環模式。我認為有三點非常好:一、個人素質非常棒,無論板書,還是普通話、還是教態都很好。二、課堂教學非常有特點:把物理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實驗探究教學貫徹的好。三、重點難點處理的好,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難點掌握的都不錯。初中物理課程改革研討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要向那些優秀的物理教師看齊,不斷努力,不斷進步!
課改小結范文3
第八次課程改革在全國38個實驗區全面啟動,這次課程改革的實施,對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來說無疑都是一次挑戰,因為這次改革無論是規模、理念、還是內容、形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學習這次課程改革的先進理念,如同在觀賞一幅壯美的中國教育的藍圖,然而從專家設計的課程改革到實際的課堂教學,這中間還有一個漫長的探索、實踐的過程。
對于體育學科來說,如何迎接新課程的挑戰,變革體育教學,也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的問題,經過十年的摸索,我們克服了種種困難,在一片“荒蕪”中開墾出了一塊塊“耕地”,我們辛勤的“澆灌”,終于看到她“返青”、“吐綠”有了勃勃的生機。回想六年的改革歷程,有太多值得我們去總結的經驗,下面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和梳理。
一、加強教師培訓,引導體育教師保持先進而正確的教學理念
第八次課程改革,是對傳統教育的一種發展,它繼承了傳統教育中優秀的實踐經驗,改革了制約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方式。突出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一種積極、生動、合作的學習方式,它作為一種思想,貫穿課程改革的始終,不能理解這些新的理念,同時不能跟上理念發展的不斷修正的步伐,就會多走彎路,使課程改革蒙受不必要的損失。因此在六年間我時刻關注體育改革發展的動向,依托中心組成員的力量采用多手段、多維度的方式,累計培訓教師百余次,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在十年實驗里,我們始終鼓勵大家自己學習,就近結組,在交流中學習,并結合實際寫出心得,然后抽時間再集中進行探討碰撞,使教師從不同的角度出發,體現出個性與自我,使學習變為自我提高的過程,不是在復制理論,而是從一個個新的視角考慮一個個理論問題,站在時代的高度,理解、明晰一個個有價值的問題。十年間這種培訓方式收到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教師教學基本功是進行課堂教學的基石。體育課堂教學尤其需要教師具有扎實的基本功,教學的基本功包括組織課堂的能力,與學生溝通的能力,課堂上的講解、示范能力和教學設計能力等。每一位教師都在上課,但他的基本功并不一定扎實,基于此在十年里,我們進行了多次講座,對教學基本功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進行了各種形式的培訓。對課堂的組織能力,如何站位、走位等,我通過現場課進行了集中的學習探討,讓教師明白如何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年齡特征及不同教材內容恰當的組織課堂教學,進行合理的站位、走位、講解等。通過講座的方式,對如何進行教學設計進行了重點的研究學習,通過講座使教師明白你在課堂教什么、為什么教?怎么教?學生學什么?怎么學?并通過教師說課的方式,將其表述出來,答辯出來,并通過不同的現場課,指導教師們合理的處理教學內容。
二、以新舊對照課求創新,提高教師對新課程下體育課堂的駕馭能力
新課程下的課到底該如何上,上成什么樣子,這是每一個實驗教師都在深深思考和研究的問題,在體育學科中,為了讓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并不停留在觀念上,讓他們對新課程有一個有形的認識,幾年來我們始終采用了新舊對照課的方式,有效的解決了教師在新課程下如何正確運用恰當的教學方式的難題。即按照原來的思想觀念上一節課,再按照新的理念上一節課,對照這兩節課,每一位教師都會有自己的思索,能夠找到其中的變化,通過這一個個活生生的課堂實例,促進體育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進而從中吸取營養,改革自己的課堂教學。通過這種方式,收到了講授起不到的作用,有著非常明顯的效果,每一位教師在設計課時,自覺不自覺的就會想到如何改革原有的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融入新的教學思想的理念,真正上好新課程下的體育課。在十年的實驗中,幾乎每位體育都教師上了課改對照課,有的教師幾乎將所有教材都進行了對照。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們在理論與實踐間找到了橋梁,教師們真正能夠做到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銓釋理論。
三、溫故改良傳統教材,豐富教學內容倉儲,在繼承中求得發展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有必修教材和選修教材,必修教材教學是體育教學的核心部分,它對學生體質的協調發展;身體各方面素質的增長;以及意志品質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曾幾何時我們的體育教學將必修教材的許多內容避過、繞過或砍掉了。原因是學生對這些教材沒有“興趣”,或稱這些教材“不安全”,學校體育教學主要開設的是那些“安全”的、學生有“興趣”的教學內容。
四、課題研究作先導,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教學研究科研先行。十年來我們依據體育課堂發展的需要,先后立項了構建“四育一網”,培養小學生體育能力的研究;構建“情景劇”課堂,提高小學生運動參與度的研究;建構“情景式”教學模式,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運動能力的研究;改革課堂教學結構,構建課堂教學新模式的研究等四個課題。這些課題有針對教學評價的,有針對教學方式轉變的,有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有差異教學的,有學習方式研究的。每個課題都是當前熱點或難點問題,課題成員覆蓋全校的每個體育教師,可以說,每位體育教師都有他研究的方向,每位體育教師都有他研究的主題。這些課題還在研究之中,通過這些研究我們不但解決了一些困擾我們的難點問題,同時也使參與研究的教師在研究的相關領域得到質的提高。同時,通過這些課題的研究,進一步使廣大教師明確了課改得方向,找到了課改得抓手,促進了我區小學體育教學得到了良性的發展。
五、多維教研求特色,提高教師的能力,輔助學校體育教學得到發展
對教師的培養來說,更多的內容應該立足于學校,這不單是因為時間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只有把研討當成一種習慣,學校體育教學的面貌才會得到真正的改變。基于此,六年間我們多次開展了多維的教研活動。
1.走出去,請進來,開闊教師眼界
為了更好的使教師的教學觀念,教育觀念發生轉變,十年間我們多次在網上聆聽到國家最新的課改動態和最前沿的理念與先進理念,使教師們的思想站在課改的最前沿。多次組織體育教師聽課并與上課教師進行面對面的研討,使教師們開闊眼界,學習借鑒其它地區的有價值的經驗方法,改革課堂教學。
2.開展換位教研課,使教師真正感受到學生的想法
教師的思維,如何去理解學生的需要,這是課改中的一大難題,針對這一點,六年間我數十次開展換位教研課活動,即有一位教師上課,其它體育教師變成學生去上課,在一位教師的指導下,同上一堂課,讓每位教師去感悟換位后的感受,通過課下的交流,教師們真正體會到了學生需要什么,在給上課教師提意見的'同時,也改變了自己的觀念,這種方式,極大的推動了教師們觀念的轉變,使好的教學方式,一點一點的形成。
以上這兩種教研方式,在這十年里,交叉開展,立體出現,使教師們的頭腦愈來愈明白,愈來愈清醒,體育教師的教學方式觀念已發生了質的改變,它促使著我校的體育課堂也發生了質的改變。
六、校本課程開發為拓展,促進教師特色的形成與發展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要“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結構、內容,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進一步明確了“加快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任務;教育部制定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更是明確提出了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制度。根據新課程的明確要求,作為一個體育教師,也應該具有開發和校本課程的能力,因此,我校組織了多次如何開發校本課程的講座,使教師們理解校本課程的重要性、如何開發、開發中需要注意什么等。在這些培訓的引導下,我校的部分體育教師以地方的民俗和地方游戲為選擇內容,對其進行改造,開發出五大類校本個例教材和游戲,在這個開發和利用的過程中,教師們在成長,學生們在收益。隨著學習和理解的深入,教師的個性和魅力在課堂中上得到了釋放,其實這也許就是我們追求的體育教師所應達到的境界。
以上是我校十年來體育教學改革的一個梳理和總結,這里不單單只有成功地喜悅,同樣隱含著艱難轉變的艱難,今天的總結決不是畫上了一個圓圓的句號,而是我們的改革才剛剛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