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的春天》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寂靜的春天》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看《寂靜的春天》這本書之前,春天,顧名思義,在我心中都是萬物復蘇的代表。我所能想象到的關于春天的場景,就只有生機勃勃。
聽到這個書名,我能感受到作者心中的憤憤不平,我也隨著作者的腳步,慢慢的理解這本書。
這是一本說明性的書籍,說明了因為殺蟲劑而影響環境,導致殺蟲劑選擇了害蟲的抗藥性,從而一類類的殺蟲劑被淘汰,而藥性越來越強的殺蟲劑橫空出世。也使其威脅到人們的生活。
《寂靜的春天》的開文就是一記重擊式的描述:“過去未工業化的年代,每年的春天都有著數以百計的鳥兒于天空翱翔,或于樹叢間鳴啼著悅耳的歌聲。然而現在因為大量使用DDT等殺蟲劑,導致鳥兒不再飛翔、鳴唱……我們還能在春天時聽到鳥兒的歌聲嗎?”看完之后,我被震撼了,這是一種怎樣的'因素才會使作者開門見山,直戳內心……我開始好奇。
“每年的春天都有著數以百計的鳥兒于天空翱翔,或于樹叢間鳴啼著悅耳的歌聲。”這不正是我心目中的春天嗎?可是卻由于各種原因,而“導致鳥兒不再飛翔、鳴唱……”春天沒有鳥了,沒有小鳥了,因為大鳥吃了蟲子,而蟲子體內有農藥……
一邊威脅著大自然,為了利益謀生;又一邊感慨,感慨這世界為何越來越灰暗,人們往往都是如此的,這般的自私。
通過這本書,我不僅懂得了,也看透了,世界已不再如初般美麗,害蟲變得高等,人們卻被利益沖昏了頭腦。環境被破壞,責任終究會被推卸給害蟲,于是便想出新的對策,研制新的殺蟲劑,其實,之所以環境被破壞,罪魁禍首不是害蟲,而是我們,人類自己啊!
我希望不管是哪個領域,都充滿著和諧;不管是哪個領域,都有一片藍湛的天,而世界也不會被污染。
【《寂靜的春天》讀后感】相關文章:
《寂靜的春天》的讀后感07-28
寂靜的春天讀后感04-22
《寂靜的春天》讀后感08-10
《寂靜的春天》優秀讀后感04-18
寂靜的春天讀后感7篇01-27
寂靜的春天讀后感600字01-15
《寂靜的春天》讀后感13篇02-25
《寂靜的春天》讀后感600字10-08
《寂靜的春天》讀后感900字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