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春節的故事的作文4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節的故事的作文4篇,歡迎大家分享。
春節的故事的作文 篇1
有一種古老的傳統文化從古代流傳到現代,又將從現代流向未來。它就是我國古老的傳統文化——節日。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有關于家庭的節日,也有關于國家的節日。例如國慶節、建黨節……而我要寫的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它就是春節。
中國這種濃郁的家族文化色彩在傳統文化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春節、清明、七夕、中秋、重陽、冬至等。都是關于“家”的節日。每個節日都有它的歷史來源和美妙傳說,有關它獨特的情趣和深厚的群眾基礎。他們寄托著中華民族對美好家庭生活的向往。
春節的由來是怎樣的呢?人們對這個問題議論紛紛。答案五花八門,最值得深信的還是這樣一個說法:從前有個怪獸,他的名字叫做年。年獸每逢大年初一的時候,就會出來捉人。人們很害怕他,便開始想辦法對付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人們發現年獸害怕紅色和響聲。于是便用點燃的竹子來驅趕年獸、。因為竹子被點燃,燃時響聲很大,年獸聽到響聲后,便被嚇跑了。自此以后,年獸再也不來騷擾人們了。從此,人們便把每年的這一天叫做春節。在春節期間,人們會買肉來慶祝節日。此外,人們還有穿新衣服,貼春聯,放鞭炮等風俗,而在春節當天早上,人們還會互送餃子,放鞭炮等來以此祝賀。
次日,也就是正月初二,有的人會有走親戚的習慣……關于春節的風俗習慣還有很多,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是我們應該繼承和弘揚的,但由于中華民族經歷及千年的封建社會,封建思想的影響根深蒂固,傳統文化中的封建糟粕應該被摒棄。
春節的故事的作文 篇2
(一)春節的故事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中國人過春節已超過4000多年的歷史,關于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春節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春節的活動豐富多彩多姿,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于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
(二)春節的.故事
傳說,很多很多年以前,在山青水秀的定陽山下,有個不太大的村莊。村頭山坡上,有間小石屋,住著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他家境貧寒,以打柴挖藥為生。那時節令很亂,弄得莊稼人無法種田。萬年是個有心計的青年,想把節令定準,可是,不知從哪里下手。
一天,萬年上山打柴,坐在樹下歇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就制了一個日晷,測日影計算一天的長短。可是,天有云陰霧雨,影響測記。他就想再做一件記時器具,好彌補日晷的不足。那天,他上山挖藥,來到泉邊喝水,崖上的泉水有節奏地滴答滴答地響著,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望著泉水出了神。思索了一陣,回到家里,畫了畫,試了試,做成了五層漏壺。從此,他測日影,望漏水,勤勤奮奮。慢慢的,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從頭重復一遍。最短的一天在冬至。
那時的天子叫祖乙。節令失常,使他很著急。就召集百官。朝議節令失常之困。節令官叫阿衡,不知道日月運行的規律,就說是人們作事不慎,得罪了天神。只有虔誠跪祭,才能得到上神的寬恕。祖乙就齋素沐浴。領百官去天壇祭祀,并傳諭全國,設臺祭天。
但祭來祭去,不見收效,時令照舊很亂;各地的老百姓為了修建祭臺又得服役,又得出捐,真是膽汁拌黃連。苦中加苦。萬年忍不住了。就帶著他的日晷和漏壺會見天子。
萬年見了天子,說了冬至點,講了日月運行周期。祖乙聽罷,心中大喜,即令大興土木,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筑上日晷臺,造上漏壺亭。又撥了十二個童子服侍萬年。萬年讓六個童子守日晷,六個童子守漏壺,精心記錄,按時報告。
一天,祖乙讓阿衡去日月閣詢問制歷情況,萬年指著草歷說:“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阿衡一聽,深覺是理,心中卻不安起來。他暗想:要是萬年把節令定準,天子心喜,重用萬年,誰還聽我阿衡的?阿衡想啊想啊,一心想把萬年除掉。
那天阿衡打聽出一個善射的利客,就派人請到家里,擺上酒筵,說明原由,許以重禮。刺客答應當夜就去行刺。天交二鼓,刺客趁酒興離開了阿衡,向日月閣奔去。怎奈天壇周圍,日月閣下,有衛士嚴守,刺客不能近前,就拉弓搭箭向日月閣上正觀星象的萬年射去。誰知刺客喝酒過多,眼睛發昏,飛箭只射中萬年的胳膊。萬年哎呀一聲倒在地上,眾童子急呼拿賊。衛士們聽到喊聲,一齊出動,捉住刺客,扭見天子。
祖乙問明實情,傳令將阿衡收了監,又立印出宮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非常感動,指著申星說:“申星追上了蠶百星,星象復原,夜交子時,舊歲已完,時又始春,望天子定個節吧。”
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愛卿入閣,三載不出,披肝瀝膽,以月圓為準制出太陰歷,真是功高德重。如今愛卿被奸佞暗算,且隨我到宮中調養吧。”
萬年說:“太陰歷雖然草創,但還不十分準確,歲尾還剩有點滴時辰。如不把這歲末尾時潤進去,日月如梭,過來過去又會錯歷。臣負眾生所望,深受天子之恩,愿碎心日月閣,細心推算,把草歷定準。”
就這樣,萬年在日月閣中,仔細觀察草木麥菽的榮枯,精心推算,把歲末尾時積日成月潤了進去。那年五月,祖乙到天壇行祭,祭罷天神,又登上日月閣,把祭神的五月鮮桃賜給萬年。萬年獻上太陰歷,祖乙望著日夜操勞的萬年,眉也白了,須也白了,深受感動,就把太陰歷定名為萬年歷,還封萬年為日月壽星。因此,后來人們也把春節稱做年,每每過年之時屋里掛上壽星圖,象征新歲添壽,也是對功高德重的萬年寄以懷念之情。
(三)春節的故事
在陜西關中一帶民間,流傳著有關春節的神奇傳說。
傳說,玉皇大帝為了治理人間,就派天宮的彌勒佛下凡。這事被如來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為啥不讓我去呢?于是,就找玉皇大帝論理,玉帝聽了,無言可對,只好說:“商量商量再說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個解圍的方兒。
他請來彌勒佛和如來佛,將兩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說:“這兩盆花你二位各務一盆,誰的花先開,誰就下凡去管理人間。”如來佛心眼多,點子稠,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彌勒佛,因為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難收,才以務花為借口來行此事。面前這兩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于是也想出個小計來。他借彌勒佛合目謝恩的機會,悄悄地把兩盆花換了個位置。第二天,如來佛的花就開了,因此彌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間,這天就是正月初一。傳說彌勒佛心善,這天他讓人們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們就歡歡喜喜,興高彩烈的過了一天。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彌勒佛,就把這初春之時,二佛交接的時刻稱做“春節”。有人說,因為當初如來佛因偷換花盆留下了瞎瞎現象,直到現在,人間還有小偷小摸的事哩。
春節的故事的作文 篇3
中國人的傳統里有各種形形色色的飯局,但天字一號重要的當屬大年三十晚上的這頓年夜飯年夜飯代表著至高無上,古時的賢明圣祖在年三十這天也會特赦犯人們回家去吃頓年夜飯,因為這頓飯代表著一個人真實活在世上至高無上的權力,對于中國人而言這是無可替代的,前幾年導演張元拍了一部《過年回家》,通過女犯人回家吃年夜飯講述了一個人性寬容的故事,最后電影為張元捧回了一個"人道主義精神獎"。年飯早已超出了"吃"的范圍,年飯桌上的東西,早就不一定非得到過年才有得吃。年飯之意不在飯,而在于那份人與人之間的溫馨。年夜飯象征著幸福憧憬,再慘,慘不過楊白勞,但在年三十這天,楊白勞也要給喜兒買條紅頭繩,想辦法張羅著吃頓年夜飯,喜兒那段"爹爹帶回白面來,歡歡喜喜過個年"的唱詞讓我的父輩在憶苦思甜的過程中知道了什么叫"悲劇的鋪墊"。
年夜飯意味著根本的權力,海外的華人感觸應是最深,印尼曾經禁止華人們慶祝新春,直到印尼前總統瓦希德就任后,取消了華人公開舉行宗教信仰及民俗活動的禁令后,讓印尼華人在隔了30多年后獲準在不受限制下歡度春節,重新體現春節的喜洋洋氣氛,讓這頓年夜飯吃得輕松愜意。
年夜飯就是中國人最內核的向心力,年夜飯的溫情正是這樣一種銘刻在民族的骨頭里,溫暖在一家人的問候中,沸騰在每一個人血脈中的溫情。這種溫情是大年三十母親嘮叨在燈下的叮囑,也是無數的游子頂著寒風,踏著大雪往家里趕的執著與真誠。中國人最講至親至情,受"禮儀之邦"的影響至深。但現代社會中很多家庭成員為生計、為發展,各奔東西,平時難得一聚。一起吃頓年飯,一家人酒肴相對,輕言細語,訴說別后離情,生活感悟,該是何等愜意之事!
我們對年夜飯的重視,也就是對傳統的重視,對自己身份的認知,《爾雅·釋天》中說:"年者,禾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歲為名",把"年"當作收獲的象征,于是大家聚在一起燒些好東西吃一頓,這種慶祝的活動也就成了年夜飯。
這頓飯更重要的在于一個形式,吃年夜飯時,家家都要有一道菜即全魚,取年年有余之意。在我國南方,魚是整個宴席的最后一道菜,大家并不是真正的去吃,只是端上來擺擺樣子,留到明年表示日子有富余。還有些地區,第一個熱菜就上全魚,直到宴會結束時,大家才象征性地吃上幾口。除夕魚寄托著人們希望家業發達、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望。廣州人的年夜飯桌上通常會有"發財就手"、"發財好市"這樣的意頭菜,不過是件討口彩的事情,但大家還是認真虔誠地做了。
中國之大,各地風俗不盡相同,南方和北方有著明顯的差別:北方除夕夜多包餃子吃,以諧音取"更歲交子"的意思,有的在餃子中放糖,祈求來年生活更甜美;有的則在個別餃子中包一枚錢幣,誰吃到了誰就會在新的一年里發財。南方除夕一般是吃元宵和年糕,元宵又叫"湯圓"、"團子"、"圓子",中間包糖為多,取全家團圓美滿甜蜜之意;年糕由糯米做成,以諧音取"年年高"之意。但這一天,普天下的中國人都不約而同地奔赴了這場盛宴,怎能不教人感動?
有一年春節我執意要獨自在異鄉過年,父親在電話里告訴我,他會在飯桌上為我預留一副碗筷,第二天我就擠上了擁擠的火車。
春節的故事的作文 篇4
春節,是一年中闔家團圓的日子。然而,當千家萬戶都沉浸在吃團圓飯、走親訪友的節日氛圍時,在東河區的一家加油站里,正在值班的工作人員小張卻放棄了回家與親人團聚,選擇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前來加油的市民們做好服務。
大年初二一早,空氣中到處彌漫著煙花爆竹的硝煙味。“93號油,加滿!”今年剛滿25歲的小張是一名加油站的工作人員,為了給更多的市民備足回家的“動力”,這個春節,小張選擇在崗位上度過自己上班后的第一個春節。早上9點多,原本安靜的加油站,漸漸擠滿了前來加油的私家車,不少準備返鄉的車主紛紛選擇一次性將油箱加滿,小張和同事一邊忙著引導車主們按順序停車,一邊有條不紊地為車主加油。“每年春節,都是加油站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小張告訴記者,春節期間許多市民會燃放煙花爆竹,由于加油站的環境特殊,這就要求加油站的工作人員要比以往更加注重安全管理問題,不能有一絲懈怠,隨時預防和排查安全隱患,因為稍不留神,萬一周邊煙花燃放的火星掉在加油站就會造成重大事故的發生。
轉眼到了午飯時間,記者注意到,一上午的時間里,小張不停地拎著油槍穿梭在來往的加油汽車之中。最忙的時候,即使渴了,也只能趁著放下油槍收錢的空隙,匆匆拿起一旁的水杯往自己嘴里快速灌上一兩口,然后繼續回到加油機旁邊,重復著一遍又一遍的提搶加油的動作,他的動作很麻利,平均兩分鐘左右便能加好一輛車。“剛開始干加油員的時候特別不適應,感覺這份工作很辛苦,經常一站就是幾個小時,下班回家以后腿腳腫得厲害。不過現在已經慢慢習慣了,也不覺得累。”小張說,過年誰都想和家人團聚,但加油站如果沒人值班,會給市民的出行帶來極大的不便,“既然選擇了加油員這份工作,自然就有加油員的責任擔在肩上,再說我年輕,多付出一點是應該的。”
【春節的故事的作文】相關文章:
春節的故事作文05-18
春節故事作文09-16
春節故事的作文06-16
春節的故事11-13
關于春節的故事作文02-20
悲哀的春節故事作文04-04
我的春節故事作文04-16
春節故事的散文10-20
過春節的故事06-01
有關春節的故事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