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來誰著史》讀后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百年來誰著史》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歷史,我們總會看到一個詞“漫長的19世紀”,對于世界來說這主要是指19世紀初,英國受工業革命的影響開始向海外擴張,開辟了一個新時代。而對于我們國家來說,1840年鴉片戰爭的爆發,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走上了屈辱抗戰的道路。那么為什么英國成為了這個時期的主導者,而中國一直以來的霸主地位卻逐漸沒落呢?
答案就在《五百年來誰著史》里,這是韓毓海教授所著的一本從金融與歷史角度講述明清500年興亡的大著作。教授上看財政金融,下看基層組織,內看我國歷史,外看世界大勢,重新審視了世界格局中的明清興衰,提出了“官無封建,吏有封建”、“國家組織能力”等著名論斷,有力印證了:近500年來世界史的消長,其核心取決于“國家能力”的強弱。
韓先生的書,對于漫長的19世紀,有其精彩獨特的說法。他認為,歐美資本主義發展最重要的就是金融資本,而這個金融資本其強盛的原因在于它背后是以國家為支撐的貨幣體制的建立。它們通過世界貨幣危機、金融危機來掌握世界貨幣體系,掠奪世界的經濟,從而積累了自己發展的利潤。簡而言之,就是通過貨幣獲取利潤,把別的國家作為自己發展的養分,于是就出現了:一個處在人口和資源都貧困的孤島,擁有貨幣資本的'國家,來支配全世界的勞動力和自然資源,這樣一個貧困與富饒顛倒的關系。19世紀還有一個內涵就是世界資本市場的產生。尼采曾說過,資本體制的核心在于“債權人與債務人的關系”,近代西方世界,可以說是通過債券體制為戰爭融資產生的,而東方各國從來沒有發展過這種金融體系,這也是中國被列強超越、被壓迫的主要原因。
《五百年來誰著史》又叫“1500年以來的中國與世界”,形式上是借自歷史學家L·S·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但在內容上還是以一個國家——中國為中心,具有濃重的中國問題意識,他意在以中國為本位去觀察和描述最近500年的歷史,最終目的是為了探討深處大轉折時代的當代中國的世界觀。當然對于漫長的19世紀的研究離不開自1500年以來的漫長的16世紀的研究。因為19世紀中“歐美資本主義霸權的形成并橫掃世界,中華民族在逐漸衰落之后走向偉大復興”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有一個緩慢而且漫長的發展階段。
關于漫長的16世紀的內涵,在韓教授看來,有兩個重大問題需要探討:一是官無封建,吏有封建,二是國家組織能力。
官無封建,吏有封建是指自唐代之后,役法和吏治就敗壞了。一方面是官員無為和無能,另一方面是胥吏胡作非為,導致基層的共同體瓦解了。當然這是由于我國歷朝歷代以來一直都是封建社會,采取中央集權制,權力掌握在少數人手中。而韓教授認為在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里,對于治水、醫療、教育等公共事業,是需要建立在“人人參與、人人有份”的基層共同體“共治”之上的。若是基層共同體瓦解了,那么國家就失敗了。
而國家綜合實力之間的比拼就是國家組織能力之間的戰爭。在韓教授看來,西方之所以興起而中國之所以衰落,主要原因并非在于西方采用了資本主義制度,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沒有得到好的發育,而是因為西方建立了“軍事—金融—國家”相結合的特殊組織形式,以“軍商合一、軍政合一、資本和國家合一”的體制培育了較高的國家能力;而中國在明清時期的社會組織能力比較孱弱,因此盡管經濟上并不落后,但國家能力非常低下。社會組織能力孱弱的表現為,皇權無法直達基層百姓;貨幣供應委之于國外的貨幣市場,逐步喪失了財政金融上的自主權;豪民與外貿商人勾結,市場壟斷和土地兼并加劇;小生產者和小農流離失所,最終稅收無著落,財政崩潰,無以養兵,軍隊不堪一擊。國家組織能力逐漸被落化甚至瓦解。韓教授借鑒了“世界體系理論”,重新解釋了近500年來中國的興衰史,指出在世界殖民史中,中國興衰的關鍵在于國家能力的強弱,也即社會組織能力的強弱,對基層的組織程度和跟基層的聯系緊密程度。
《五百年來誰著史》一書,將中國史與世界史融合的宏大敘事,改變了以往史學著作“中國史是中國史”、“世界史是世界史”的狀況。作者的興趣不僅僅在于詮釋中國,而在于解析當代中國道路的來路和去向。認為只有結合16世紀和19世界才能更加全面的了解近代西方歐美國家的強盛,東方古國的敗落,近代作為古代和現代的分界線,這個分析歷史的看法才會顯得更有意義。而只有了解歐美資本主義霸權的形成并橫掃世界和占人類1/4人口的中華民族在逐漸衰落的歷史原因,我們才能更好的緬懷歷史,面向未來,為中華民族走向復興奠定基礎。
【《五百年來誰著史》讀后感】相關文章:
五百年來誰著史讀后感05-05
《五百年來王陽明》讀書筆記02-02
文著讀后感04-26
《五百年來一大千》教案設計07-05
12名著讀后感04-21
印度史讀后感03-16
《自然史》讀后感08-18
讀后感作文五百字06-11
關于自然史讀后感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