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春節的作文五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童年春節的作文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童年春節的作文 篇1
說起春節,大家都很熟悉.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春節!
說起小時候的春節,我便好似回到了從前那個無憂無慮的時代.記得小時候我最盼望過春節了,過年最高興的莫過于孩子們了.貼春聯,放鞭炮,穿新衣服,吃好吃的,當然最吸引我的是壓歲錢了。
每到除夕,媽媽都會早早的叫起我,催促我還上新衣服和爸爸去貼春聯。那時候家家戶戶都用白面糊糊來貼春聯,我們家當然也不例外!媽媽的給我一碗熬好的面糊,那面糊的味道讓我蠢蠢欲動,父親看我那饞貓的樣子,不禁笑出聲來,便催我快點來幫忙。我端著面呼應聲跑過來,一邊右手往門上抹一邊用手指往嘴里弄,一般都是春聯沒貼完面糊就被我吃完了,媽媽無奈的擦擦我臉上的面糊,又端過一碗來,說:“這次別吃了,吃壞肚子呀!”我順手接過碗,伺機行動。現在想起來還怪樂的!
貼完春聯,抄起一鞭大地紅一溜煙跑沒了影。去鄰居家把小伙伴們都找來,我們蹲在一起,開始我們的浩大工程。先把紅紙皮拆開,在找到捻子頭,把炮拆成一個一個的,按事先畫好的路線擺炮,把炮從中間掰開,把火藥灑在路線上,最好擺上一些響炮。大家都站起身來,我伸了個懶腰說:“啊!大功告成,大家退后,接下來艱巨的任務就交給我了!”我便拿起香吹了吹,側著身子,一手捂著耳朵,一手伸過去點,“咝”“著了著了”我飛快的跑開,看著它,先是呲花,然后是噼里啪啦的一陣亂響。我們高興的歡呼雀躍。
大年初一家中來了不少人,這時才華橫溢的我便開始我的“巡回演出”,雙手抱于胸前,用沒調的曲子唱新年歌!“新年好啊,新年好啊,祝你明年多票票,你要吃好,你要喝好,走時不忘留票票。”不一會兒,我的包包就塞滿了各色的票票。我抓上一把瓜子,找個沒人的地方數票票去了!“一張,兩張”可是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數了半天也不知道一共多少,唉!慚愧慚愧!
還是小時候好啊,那是沒有負擔,只知道玩,好懷念小時候。更懷念小時候的春節!
童年春節的作文 篇2
“哈哈哈”看著電視中的小品,吃著手中的零食,除夕過去了,春節到來了!雖然小品相聲令我時時發笑,但是我總覺得缺少了些什么,是缺少了什么呢……
小時候住在湖南老家,每到除夕夜,各家各戶聚在后面小院里,生一堆火,聊一整宿。這對于我們這些小孩子是極好的。拿出各自的,堆在一起,在前院進行“軍事演習”。我們的種類可豐富了,有“飛天神鼠”、“雷王”、“糖果炮”之類的。“雷王”是最多的,也是最好玩的,放在地上,點火,“呼啦”一下沖上天,接著放出雷一般的響聲。我們在空地上肆無忌憚地玩著,鬧著。
回想著那時候,我玩得多么開心埃在深圳這個大都市里,不能夠肆無忌憚地放炮仗,哎。
“咚咚咚”,有客人來了,我去開門,原來是劉叔叔和小虎哥哥,緊隨其后的是王阿姨。他們一進來就派給我一個紅包。媽媽泡了幾杯茶,端了上去。要是在老家,絕對比這時更熱鬧。
“新年好,新年好”“恭喜發財”“好,給你一個紅包,哈哈”。每到這時,許多親戚朋友都會趕來拜年,家里總是熱鬧非凡。而我們這些小孩子似乎比大人們更高興,不僅因為紅包多得數不過來,更因為有奶奶拿手的春節小菜。那香味,使人“口水直流三千尺”啊!因為要等客人到齊后才可以開飯,我只好盯著大圓桌,抹了抹我的哈喇子,不情愿的走開了。吃完飯,有些人開始打牌,有些人開始“修長城”,有些人開始拉家常,我則看著電視節目,大家其樂融融。
又有客人來了,媽媽讓我和小虎哥哥玩兒會電腦,爸爸就和他們打起牌來。
在老家,最好玩的就是晚上在廣場上看戲了。我和爺爺出門,順著東風路直走,再左轉就到了廣場了。
首先是一個魔術師出來,表演了一陣魔術,有變鮮花,變鴿子,我看得津津有味。照例就是休息一陣,然后就是爺爺最愛看的戲劇了。有黃梅戲《女駙馬》、皮影戲《武松打虎》、京劇等。我最愛看《武松打虎》了。在廣場的一角,幾十個,幾百個大紅燈籠掛在高懸的線上,這就是猜燈謎了。
吃罷午飯,客人們都回去了。
多么希望可以再過那樣一個春節啊!
童年春節的作文 篇3
歲月匆匆,流年繞指柔。然而藏于時光深處的那抹兒時記憶,仍溫馨如初,永不消逝……伴隨著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那首童謠常在耳邊縈繞:“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小時候最盼過年了。一過年可“熱鬧”了,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喜氣洋洋,一家老少歡聚一堂。貼春聯是我和媽媽的活。媽媽剛把漿糊抹在大門上,調皮的弟弟一把搶過我手中的福字,貼在門上。“貼倒了,你認字不?羞羞羞……”“我故意把“福”字倒貼。用你管。”嘴里還念念有詞:“福”到啦!“福到啦!"扯開大嗓門直喊。媽媽用手直戳他腦門:“就你故多!”“爸爸爸爸,你看媽媽打我!”撒嬌的躲到爸爸身后藏起來,一個勁的扮鬼臉。“大過年的別打孩子。”爸爸總是護著他。說話間爸爸已把大紅燈籠綁在一個高高的木頭桿子上掛好。“過年了,過年了!”弟弟一蹦三尺高撒歡地在院子里跑……
夜幕降臨,大紅燈籠照亮了小山村。媽媽準備著年夜飯,餐桌上少不了小雞燉榛蘑、柳蒿芽、蕨菜……青一色的“山珍"純綠色食品,賊拉好吃!
快十二點,媽媽將一蓋簾胖乎乎的餃子倒在鍋里,熱水中這些元寶似的餃子歡快地翻滾著……我站在旁邊,雙眼直勾勾地盯著鍋里,不知咽了多少口水……
爸爸和弟弟找了一根長木棍,把一掛長長的“大地紅”炮仗挑起來,弟弟生怕我和他搶,早就迫不及待地從鍋底抽出帶火星兒的木棒沖出去,爸爸一聲令下。“放鞭炮啦!”我大喊一聲,雙手捂著耳朵躲進屋里,趴在門縫往外看。只見弟弟一手拿著火棒,一只手捂著耳朵,慢慢的伸向鞭炮捻兒,手有些哆嗦,半天沒點著。爸爸在一旁催促:“兒子,快點,餃子快出鍋啦!"
弟弟看準炮仗捻兒輕輕一杵,鞭炮就“噼噼啪啪”響起來,嚇得他把火棒一扔,捂著耳朵鉆進屋。頓時,噼哩啪啦的鞭炮聲此起彼伏,匯成了一首雄壯的交響樂,響徹整個節日的上空。
外面的鞭炮聲響個不停,屋里桌上早已擺好酒菜,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餃子讓人看著垂涎欲滴。媽媽忙活完了,一家人圍在桌前,媽媽坐下來說:“我包的餃子里放錢了,看誰能吃到。”弟弟馬上端起一碗,狼吞虎咽的吃下去,只可惜……“哎喲”我吃到錢了。接著爸爸媽媽也吃到。弟弟擼胳膊挽袖子來勁了,又端起一碗吃起來,可惜…撐得肚子已經溜圓了,媽媽趕緊阻攔:“別吃太多,晚上不活動容易肚子疼。”可弟弟偏不信邪,一副吃不到錢不罷休的架式:“不嘛,不嘛,我就要吃!”媽媽只好左挑右選,終于挑到一個夾給弟弟:“吃吧,這個一定有錢。”弟弟看了半天,半信半疑,然后迅速的放入嘴里一嚼,“嘎嘣”一聲,“耶!我吃到錢了!今年我要發財啦!”弟弟高興的在炕上翻了好幾個跟頭。看著弟弟,我們一家人開心的笑了,那笑聲充滿著幸福、甜蜜,在除夕之夜久久回蕩……
時光飛逝,日影消移。那時的日子是單一的,有愛陪伴,再單調也是豐盈的,幸福滿滿在心中蕩漾。兒時的記憶如一杯酒,越久遠越香醇,越香醇越美好。
童年春節的作文 篇4
我童年的春節,有鑼鼓喧天聲,非常熱鬧。
記得我們初一早起,換上新衣新鞋,先拜祖宗——我們家不供神佛——供桌上只有祖宗牌位、香、燭和祭品,這一桌酒菜就是我們新年的午餐。然后給父母親和長輩拜年,我會拿到裝有壓歲錢的紅紙包,然后母親幫我收起。
最有趣的還是從各個農村來耍“花會”的了。演員們都是各村冬閑的農民,節目大多是“跑旱船”和“王大娘鋦大缸”之類。鼓樂前導,后面就簇擁著許多小孩子。到我家門首,他們就穿走演唱了起來,有樂器伴奏,歌曲大都滑稽可笑,引得大家笑聲不斷。耍完了,我們就拿煙、酒、點心慰勞他們。這個村的花會剛走,那個村的又來了,真是好看!
我十一歲那年,回到故鄉的福建福州,那里過年又熱鬧多了。從臘月廿三日起,大家就忙著掃房,擦洗門窗和銅錫器具,準備糟和腌的雞、鴨、魚、肉。祖父只忙著寫春聯,貼在擦得锃亮的大門或旁門上。他自己在元旦這天早上,還用紅紙寫一條:“元旦開業,新春大吉……”以下還有什么吉利話,我就不認得也不記得了。
新年里,我們各人從自己的“姥姥家”得到許多好東西。多半是一盒一盒的糖和點心。據說是祭灶王爺用的,都很甜也很粘,為的是把灶王的嘴糊上,使得他上天不能匯報這家人的.壞話!最好的東西,還是燈籠,福州方言,“燈”和“丁”同音,因此送燈的數目,總比孩子的數目多一些,是添丁的意思。那時我的弟弟們還小,不會和我搶,多的那一盞總是給我。于是我屋墻上掛的是“走馬燈”,上面的人物是“三英戰呂布”,手里提的是兩眼會活動的金魚燈,另一手就拉著一盞腳下有輪子的“白兔燈”。我家所在的南后街,是個燈市,那不是孩子們舉著玩的燈籠了,而是上面畫著精細的花鳥人物的大玻璃燈、紗燈、料絲燈、牛角燈等等,元宵之夜,都點了起來,真是“花市燈如晝”,游人如織,歡笑滿街!
元宵過后,大人們便把我們玩夠的燈籠燒掉,說:“從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學去吧。”那時,我心里總是戀戀不舍地,還帶著一種說不出的惆悵寂寞之感……
童年春節的作文 篇5
如果讓你選一種顏色來代表過年的色彩,你會選什么?我相信大部分中國人都會選紅色。因為中國紅不僅在國內,是種傳統的顏色,代表喜慶,在國外也被公認為是中國的代表色。你看,那路邊高高掛起的紅燈籠。那墻上貼著的紅對聯,和人們手中派發的紅包,不都是紅色的嗎。
但若讓我選一種顏色來代表過年,我會選黃色。你看,到過年,街上不到處都是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嗎?還有過年必吃的小吃,比如煎堆,蝦片也都是炸成一片片的金黃色。黃色也是最接近泥土的顏色。每逢過年,人們出去踏青,見到的不都是黃澄澄的土地嗎?就連近年來人們墻上掛的燈籠,也由大片大片的紅色紅色,轉變為標新立異的黃色。
而黃色對于我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在我還小的時候。每逢過年,爺爺總會在樓下生火,揉好面粉和糯米粉,拌上糖。放在竹子做的屜子里用小火慢慢蒸。等香氣飄滿整個屋子的時候。揭開鍋一瞧,那屜子上就鋪滿了橙黃橙黃的甜板。有時還沒瞧仔細,那甜香味就充斥著整個鼻子,讓人還來不及細瞧,就想下筷,卷起一片甜板入腹。而爺爺總會叮囑貪吃的我們不要吃太多,因為這東西吃多了容易撐肚子。但我們每次都會把爺爺的叮囑拋之腦后,大快朵頤,直到吃到根本吃不下了,才戀戀不舍的放下筷子。一個個摸著圓滾滾的肚子大呼滿足。
而今天,隨著爺爺當年齡逐漸增大。再也無法像以往一樣早早做好一大塊一大塊的甜板,而外面買的甜板,不知怎的,就是沒有這么好吃。所以這種美食只能成為我的回憶。直到現在,每逢過年,爺爺做的黃燦燦的甜板總是會縈繞在我的腦海中,久久揮散不去。
黃色,代表了我童年的春節,金黃又絢爛。
【童年春節的作文五篇】相關文章:
我的童年作文05-22
我的童年英語作文10-06
關于童年的英語作文10-02
有關媽媽的童年作文04-08
童年的回憶敘事作文05-26
尋找童年的快樂作文12-03
關于童年的英語作文范文04-14
【熱門】童年的回憶小學作文04-08
童年的生活作文9篇05-23
童年的生活作文3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