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遇見古詩作文合集八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詩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遇見古詩作文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遇見古詩作文 篇1
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 白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朗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折斷的戟沉埋在沙子中,雖長滿了銹,但還是沒有爛掉,把它放在水中洗一洗,磨一磨,顯示出它是三國時期留下的兵器。詩人聯想當初,在那里發生了赤壁大戰,那時要不是起了東風,讓周瑜有機可乘,火攻成功,那么東吳就會失敗,連大喬小喬也會變成曹操的俘虜,鎖在銅雀臺上讓他盡情享受玩樂了。
這是一首詠史詩,詩的前兩句,寫的是詩人在長江邊散步偶爾發現一只斷了的戟,從這只斷戟聯想到了那次赤壁大戰。后兩句寫詩人對這次大戰的看法。人們都認為周瑜在這次戰爭中的偉績可佳,而詩人卻全面地看問題,如果當時沒起東風助周,那么東吳就會失敗,曹操便會大獲全勝,歷史就會改寫。
詩人用以小見大的方法,使詩篇既有韻味又讓人深思。 折斷了的戟,使人深思,大戰中的東風,更讓人難忘。若真的沒有那東風,周瑜能贏嗎?打贏一場戰爭是多種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同樣,我們看待事物要客觀全面地分析,任何事情的結局都與多種因素聯系在一起。這首詩的寓意告訴我們,要做成功一件事,離不開必需的條件,否則,結果就會完全不一樣。 這首詩雖短,確讓人讀后很有回味,可見詩人敏銳的洞察力和非凡的描寫水平,我深深欽佩古詩人。
遇見古詩作文 篇2
古詩詞,想說愛你不容易。
我想乘一葉孤舟,重游歷史長河。
抬頭,便會想到“一行白鷺上青天”;俯首,便會想到“疑是地上霜”;觀河,便會想到“一江春水向東流”;葉凋,便會想到“我言秋日勝春朝”。
古詩詞,我喜歡。吟一首《江南好》,優美的意境便會令人流連,我喜歡。唱一首《龜雖壽》,“老當益壯”隨機浮現在眼前,我喜歡。哼一段《無題》,無私奉獻,蠟燭春蠶,我喜歡。
不過在我看來,白話文太過單調,文言文又太過枯燥。唯有古詩詞,我真是打心眼兒里喜歡。遇到挫折想打退堂鼓時,想想杜甫那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那滿腔的熱血,那豪情壯志,我欣賞,我敬佩,我說要向杜甫學習,我要吃透這句詩,我要奮發,要拼搏,我也想在努力的汗水揮灑過后,一覽成功的喜悅!
從詩詞中,我看到了美,無與倫比的美,獨一無二的美。
陶淵明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我看到了;孔子那“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壯志,我看到了;李白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真摯,我看到了;李清照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惆悵,我也看到了。
夜深人靜之時,我便會細賞古詩詞,皎潔的月光灑下那凄美的種子,我徜徉在小巷中,抒寫出“散荃染別離,落苕抑割舍”的原創。哦,可愛的古詩詞,領我步入美妙,怡人的意境。
日落黃昏之跡,花敗葉凋之痕,皆被古詩詞攬入心中。閱讀后,便刻入了我的靈魂。輕吟“我是斷了線的紙鳶,無人懂就任其消散。化為一縷炊煙,歲月將其擱淺,又拂詩篇,可別越走越遠。有了“?,。”般的這些字眼,我不再是斷弦。風又瀾起,我的心扉依舊不散。”
從古詩詞中,我學會了好多。我知道人生不可能風平浪靜。既然這樣,那我就學會承受,攜手我最愛的古詩詞,與所謂的命運抗衡!我的世界,只有一葉孤帆,風浪太大。我曾因此而沉淪,是古詩詞教會我要堅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我立誓要驚起人生中最美的那道波瀾!
未來的航程,不會一帆風順。我有古詩詞,我會穩坐我的小船,為夢而揚帆。“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后凋。”小草尚此堅強,我自然不該怯步。我們大家,都該如此。古詩詞,對你,言無盡、情更是無盡!
遇見古詩作文 篇3
從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開始教我古詩了。
三歲的時候,媽媽就教我背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每當我吟起這首詩的時候,在我耳邊就會響起一陣又一陣親人雷鳴般的掌聲。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上小學低年級的時候,這首《詠柳》便是我們必需要會背的古詩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上了中年級了,要背的詩也越來越復雜了。像什么:“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這些古詩可都包著濃濃的情意啊!
我是越長越大的,古詩也是越長越大了。
高年級了,成為了同校弟弟妹妹的大姐姐了,當然學的古詩要更上一層樓了,要不然,這個大姐姐不是白當了嗎?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就是課本上的一首對母親的關愛之情想報答的詩了。
古詩文,從小到大,你一直伴我成長,你是我的好伙伴啊!
我愿意在古詩文的海洋里成長。
遇見古詩作文 篇4
遇見你,晴空萬里,韶華正好,你是淡雅婉約的唐時風;遇見你,十里桃花,濃妝素裹,你是清高自恃的宋時雨;遇見你,漫山遍野,春暖花開,你是最美古詩詞;遇見你,良辰美景入夢,我和你,才是緣分。
在這里我遇到了你,在這金碧輝煌的宮殿里,這里胭脂花粉,青絲如云,紅曼飄飄,鶯歌燕語,可你不適合這里。但有一人卻高呼:“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正如詩中所述,這人本就如此豪邁不羈。烈酒和詩才是他的靈魂,于是他高呼:“天子呼來不上,自言臣是酒中仙。”于是他低唱:“五花馬,千金裘,呼爾將出換美酒,與爾共銷萬古愁。”于是他自述:“仰天大笑出門去,我本楚狂人。”也正是因為他的卓爾不群,讓天子對之喜愛,否這他怎會讓三千寵愛集一身的傾國貴妃為他磨墨,怎會讓天子身邊的寵臣高力士為他脫靴?但他清高自恃,對這天下珍寶為之不屑,“安能摧眉折腰畏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他便是這盛唐的一枝獨秀,搖曳守護著你的詩仙李太白。
在這里,我遇到了你,這里黑暗潮舊,腐朽難忍,空寂無人,貧困如洗。但你不該出現在這里,這是一位亡國之君的囚牢啊!落魄的難以看出他曾是一位皇帝,唯有雙眸還熠熠閃動,只是殘破布衣也難以掩蓋他一身的儒雅,他望著曾經家的方向,語氣辛酸:“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又獨自感嘆:“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苑鎖清秋。”想象曾經的輝煌,而今的落魄,卻道獨自莫憑欄。他是一朝君王,更是一位詩人,望這一江春水,他終是選擇了你。
在這里,我遇到了你。只是一所小庭院,一位荊釵布衣的女子正在對鏡梳妝,一瀑青絲,難掩曾經的清麗。只是時間洗白了雙鬢,又蹉跎了臉頰,或許她也曾在午后的秋千上輕吟:“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只是那位襪劃金釵溜的女子在經歷了家破人亡的悲痛后,只能道一聲:“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她是亂世中的一朵絕代佳麗,在這硝煙彌漫的年代,且歌且行。
遇見你,再續一段佳話,我與你,是幾世的緣分。遇見你,醉在一片山河里。枕著韻律入夢,良辰美景已到達。
遇見古詩作文 篇5
大家應該都知道李白寫過很多有名的詩,其中有就有一首古詩《行路難》。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暗天。閑來垂釣坐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這首詩主要在講詩人李白在抒發路途上坎坷的苦痛和憂煩,前兩句是寫面對美酒佳肴,“停杯投箸不能食”的苦悶心情,然而,三、四兩句是寫自己雖然竭盡全力尋找出路,但阻礙重重。接下來兩句,寫出了自己在尋找人生的路上的急切的心情。最后兩句表達作者決心沖破一切艱難險阻找出路。
讀了這篇古詩我有很多感受,李白竟能在如此坎坷的'情況下還下定決心沖破一切艱難險阻,這讓我想起我學自行車時的情景。
那次我姐姐為了能讓我早點會騎自行車,早早的地醒了。一開始,我連車龍頭都控制不住,它好像跟我有仇似的,不聽我使喚,一會兒往左,一會兒往右,直到后來,我摔了下來,摔了好幾次,身上一塊青,一塊紫,都不成人樣了。可是,我還是不放棄。一次不行,兩次、三次……經過我的努力,幾天后我終于會騎車了,我成功了,是用我那汗水換來的。
滴水能把石穿透,何況我們人呢?要想像滴水一樣把石頭穿透,就必須先要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
遇見古詩作文 篇6
秋天有最濃郁的色彩,最豐碩的果實。秋天之后便是嚴冬,一切都將歸于華美之后的寥落,秋天也有最傷感的況味。
我們的生命是可以穿越秋風秋雨去成長的。大地漸近蕭瑟,生命趨于凋敝,但是能不能安頓,這是人在流光中的一段自持。人可以傷春,可以悲秋,但所有的春恨秋愁走過之后,我們的心被春花秋月滌蕩得寧靜寬廣。這才是詩詞各種意象拂過心靈留下的真正意味。
在中國四季分明的北方,如果說春天用了所有花朵和枝葉招搖舒展,向天空致敬,那么秋天就是用了它全部的果實和落葉俯下身來,向大地感恩,并且,心甘情愿,從有到無,用一次徹底的隕落騰空季節,為下輪春風中的從無到有留出足夠的生命空白。
如果說春天的花兒是草本的,嬌嫩,柔弱,讓人憐惜,那么秋天的花兒就是木本的,燦爛,磅礴,讓人贊嘆。秋光照耀在一樹一樹的葉子上,把葉子燃燒成花朵,把花朵沉淀成醇酒,鋪天蓋地,讓人陶醉得有些許震撼。
所以,秋天是一個意味深長的季節。
按照中國農耕文明的傳統,一年的辛苦勞作要結束了,可以放下手中的農活去張羅些大大小小的人生儀式。很多人婚嫁選在秋天,經商的旅人歸家選在秋天,考生趕“秋闈”的科考,也是在秋天的十月左右到達京城。當然還有一些煩惱的事情也發生在這個沉甸甸的季節,比如徭役在秋天的時候很繁重,甚至每一年處決犯人也選在秋天。金秋時節,悲喜交集,難免讓人生出很多的感慨。人生逆旅,來來往往,看到這樣一個鮮艷的季節在急劇變化,心靈也跟著激蕩。
秋天可以看見什么呢?我們從不形容“夏光”或“冬色”,但我們從不吝惜贊嘆“秋色”、“秋光”,可見這個季節一直流淌著色彩,閃耀著光芒。
在秋天,草木從早春的鮮嫩,經歷了整個酷暑的蓬勃,一直歷練到秋天的豐厚、鮮艷。這個時刻,它把最美的狀態呈現在天地之間。
但是,馬上就要跌入寒冬了。秋天的盛景如此短暫,草木凋零得迫不及待……逝水帶走的不只是落葉,還有流光。人生的匆急之感,最容易在秋天激發。這就是中國傳統的“悲秋”。“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千古之前,落葉撲簌而下的那個尋常秋天,宋玉的一聲悲慨讓草木的搖落一直搖到我們肺腑里。關于離別、相思、生命倉促、年華凋零……這樣的感慨從宋玉而下,一路悲歌,蔓延千古。以至于杜甫去尋訪宋玉故宅的時候還續上那聲嘆息:“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每到秋風又起,草木搖落的時候,我就會想起宋玉的悲傷。他的吟唱如此深諳秋的況味,他如此風流儒雅,是我未曾謀面的先師。我與他相隔千秋,千秋在我的眼前積聚,一眼望斷,落葉迷離,我不禁灑下一掬熱淚。千年前宋玉佇立過的那個秋天,一定也曾見過此情此景,一定也有我此時的悲慨。
草木搖落,歲歲年年,從宋玉到杜甫已經千秋,從杜甫到我們又已千秋。悵望千秋,現在的我們,再見秋風,心中還有熱淚隨風搖落嗎?
遇見古詩作文 篇7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誦讀古詩詞已列為一項重要內容:要求小學階段的學生能夠熟練背誦一定篇目的古代詩詞。古人云:為文之道在于厚積而薄發。小學生只有背誦大量的古詩文,實現“量”的積累,才能充分汲取古詩文的精華,得到古文化的浸潤,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
學校一直就非常重視學生古詩文的背誦與積累,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的人文修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了更好的推動與傳承悠久燦爛文化。本學期,我校對六年級學生的積累背誦情況進行了綜合素質競賽,本次競賽學校要求我們六年級采取全員參與、活動展示的方法,這實施過程中我作為校本老師有幾點感受:
1、從積累的數量上就要求我們校本老師需要抓在平時,練在日常,真是: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2、學校開展的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意義深遠。而最能代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經典有《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大學》、《中庸》、《論語》、《老子》、《中華古詩詞經典》等重要著作。在每個年段分別體現出來,可想而知,經過六年的學習積累,我想學生的收獲將是極大的。小學是學生記憶的黃金時期,孩子們能將經典詩文爛記于心,用一生的時間去感悟,去踐行,定會終生受用的。在實施校本課程的時候,學校要求學生試著作詩和改詩呢!班中有一學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寫到:“我喜歡中華經典誦讀,它讓我學會了許多知識,懂得了許多道理。”的確,在活動中,我們看到了孩子的進步。
3、在老師和學生的努力下,古詩文誦讀逐步走向深入。古詩文誦讀最大受益者是學生。誦讀大量可以振奮精神,溫潤生命的詩文,將使學生受益終身。師生情感誦讀,字字句句,抑揚頓挫,入情入境,令人陶醉。那一首首工整優美,寓意深刻的詩詞,宛如一只短笛,吹奏出誘人的曲調,使人遐想,讓人感嘆,給人振奮,催人奮進。
4、古詩文的誦讀要常抓不懈。開展古詩文誦讀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要長期堅持下去,不能流于表面化、表演化。我班利用晨讀、課前三分鐘說話、語文大課活動等多種方式,采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向家庭延伸,喚起學生背誦古詩的熱情,并使這種熱情經久不衰。
5、我個人覺得古詩文誦讀要和讀書結合起來,班級要有自己的計劃,不要面面俱到,但要有班級的特色。
6、古詩文背誦要求四、五、六年級在背的基礎上要落實到筆上,要求會背的古詩要會默寫,這就要求教師要幫助學生歸歸類,從季節、花草樹木、帶有數字的、描寫邊塞或軍旅生活的、描寫友情送別的、珍惜時間的古詩等積累背誦。這一點上,因為正逢畢業,學生相對掌握的較好。
中華經典誦讀,好似一根無形的教鞭,鞭策著我們教師在工作之余,勿忘“充電”。
學生們朗朗的誦讀聲至今縈繞于耳,通過開展古詩文的誦讀活動,不僅使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得以廣泛傳播,而且使學生在此活動中,提高了誦讀的興趣,同時,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得到了提高。我們將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繼續深入地開展這項活動,讓“古詩文”這一華夏精髓真正沁入每個孩子的心田。
遇見古詩作文 篇8
詞人馮延巳的一首小詞《玉樓春》里面有一句,寫從殘冬進入早春時天空的變化:“雪云乍變春云簇,漸覺年華堪縱目。”我在上學時,聽葉嘉瑩先生講過這兩句詞,帶我們溫婉細膩地體會每一個字。“雪云乍變春云簇”。我們想一想冬天的云是什么樣的?是沉郁的,堆積的,一塊一塊的,像石頭,層次不分明,光線不明朗。我們眼中的殘冬,還是一片沉沉暮氣。但是早春呢?我們會看見春天的云像一朵一朵花,忽然爆出來,蓬勃爛漫地綻放著。所以這首詞里面用了一個字,“簇擁”的“簇”,也是“花簇”的“簇”。不知什么時候,某一個剎那,沉沉的雪云“乍變”,一下子變成了春云擁簇。就在天空云朵變化的一瞬間,大地上的詞人開始感慨逝水流光,“漸覺年華堪縱目”。在這樣的早春,人眼中、心中的一切,是如此舒展,又帶著些許惆悵。
我們從小就讀熟了韓愈寫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一首七絕,寥寥四句,每一個字都耐人尋味: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韓愈的這句詩總讓我想起湯顯祖的《牡丹亭》,杜麗娘在游園之前看春天,對春天的形容——“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蛛網般的絲線,被微風吹進閑到空曠的院落——在二八年華的少女杜麗娘眼前,春天恰如這些在風中飄浮的游絲,在陽光下一根一根抽開,在春風中閃閃搖漾……詩人要有什么樣的心,才能去發現潤如酥的小雨,還有這如絲裊裊襲來的春天呢?
韓愈接著說“草色遙看近卻無”。這個感受我們每個人都有過,只是不知道我們是不是還記得。遠遠看,連成片的草地似乎已經滿是蒙蒙綠色,但是近了去看,卻又好像沒有了!在遠方的淡淡的一抹,在眼前卻消失了。這一視覺偏差,對于尋春探春的詩人,是一個“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現在真是春天最好的時光了,那種早春幾近透明的綠,是淺淺,淡淡的,朦朦朧朧的,只可遠觀不可褻玩,這一點嬌嫩撩人初初萌動的春色,還真勝過了滿城柳絲的濃春景色呢!
形容水面裊裊變化,有一個詞叫“煙波”;柳絲蕩漾,依然如煙。人的心思如煙,世事歲月的變遷如煙。一個“煙”字里面,裊裊涌蕩的那種氣息,那種光影斑駁,打動著我們的心。這才是春天真正的意味啊。
再晚一些日子,春光再盛一些的時候,綠意分明,柳條飄蕩。我們小時候都背過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爸爸就教我背,帶著我去看什么叫“細葉誰裁出”。等到我的孩子上幼兒園,又在我身邊奶聲奶氣地念這首詩。每個人的年華都曾經從早春經過,都曾經天真地用小手拈著柳葉,用小腦瓜去浪漫地想象什么叫“二月春風似剪刀”——是春風一縷一縷地,像我們做手工剪彩紙那樣,把柳枝裁成了婀娜的模樣嗎?如今,感到疲憊的時候,我還是喜歡對著一盞春茶,在氤氳的香霧里淡淡看見這些小時候念熟的景象,在默誦中,心漸漸柔軟松弛,被春雨滋潤,被煙柳感動,就輕盈起來,如同被春風托舉。還可以閉上眼睛問問內心,在如今忙得分不出一年四季的生活中,我們還有多少春光可以流連?
【精選遇見古詩作文合集八篇】相關文章:
精選遇見古詩作文合集7篇04-02
遇見古詩作文合集六篇02-13
遇見古詩作文合集八篇04-09
遇見古詩作文合集6篇03-28
精選遇見古詩作文5篇04-23
精選遇見古詩作文7篇04-15
精選遇見古詩作文6篇04-11
精選遇見古詩作文六篇04-01
精選遇見古詩作文五篇02-28
【推薦】遇見古詩作文合集五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