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元宵節的日記3篇
已到了一天的末尾,相信大家都有不少體會吧,這時候,最關鍵的日記怎么能落下。你所見過的日記應該是什么樣的?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元宵節的日記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元宵節的日記 篇1
剛剛過完春節,我們又迎來。一個重要的接日——元宵節。元宵節定在每年的正月十五,也就是每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這個節日始于幾千年前的漢朝,許多風俗習慣流傳至今。
這一天,很多地區都有吃湯圓、看花燈、猜燈謎、放煙花的習慣。而我們臨海的元宵節習俗和其他地方就有些不同了。我們把元宵節定在正月十四,而且在這一天晚上要吃咸羹。我最愛吃奶奶做的咸羹了!奶奶準備了豆腐干、香菇、芋頭、香腸、蝦仁、芥菜葉、川豆、米粉做成了一大鍋營養豐富又美味的羹。
我們飽餐以后來到美麗的靈湖觀賞花燈。喜事連連燈、松鶴延年燈、祥和富貴燈、吉祥舞獅燈……都讓人連連稱贊。最驚嘆不已的就是龍馬精神燈!一條巨龍和三匹高大威武的駿馬正在騰云駕霧,氣勢恢宏!
本來我們臨海還會在正月十四晚上燃放煙花,但是為了保護環境和節約,所以這次取消了放煙花的活動。
但是看了好看的.花燈,吃了好吃的咸羹,這次元宵節還是過得有滋有味的!
元宵節的日記 篇2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鬧元宵的傳統節日,滿街掛滿了各種各樣的花燈,與天上的星星相互輝映,好看極了。最好看的,還得數芯子。瞧,八個壯漢肩上扛著一個架子,架子的最高處是一個小女孩,她身穿古代人的服裝,長長的`袖子搖來搖去,就像天女在空中飄舞一樣。小女孩化著濃濃的彩妝,一點也不害怕,有時還朝著圍觀的大伙露出甜甜的一笑,漂亮極了。
芯子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聽爸爸說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要求人們傳承保護呢。芯子是怎么做出來的?爸爸說他也不大清楚。我非常羨慕芯子上的那個小女孩,盼望著有一天我也會像她一樣,被人抬得高高的,穿著漂亮的衣服,勇敢地向大家微笑。
這就是傳統節日中元宵節看芯子的經歷,你們知道芯子嗎?
元宵節的日記 篇3
農歷正月十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元宵節,在這一天里,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看燈會、猜燈謎……好啦,廢話不多說,我來介紹一下我們家是怎么過元宵節這個特別的日子吧!
元宵,元宵,當然要吃元宵啦!
元宵又叫湯圓,元宵節這天,我們家有一項“重大任務”——包湯圓。
這個重大任務當然是交給我、媽媽、奶奶這三個家中手最巧的人來完成。不過,這次包湯圓,可是我第一次真正參與全過程,還不知道我會包成什么樣呢?呀,瞧,奶奶已經將所有材料都準備好了!
這兒放著兩個盤子,一個盛著黑芝麻餡兒,烏黑發亮的芝麻餡兒真叫人垂涎三尺啊!
另一個盤子里則滿滿的全是被手巧的媽媽搟好了的皮。只見奶奶將皮放在左手,右手則舀起了一小勺芝麻餡兒,倒在了皮的正中央。她的手仿佛有魔力一樣,變成了充滿靈性的精靈,左手一捏,右手一揉,雙手一掐,兩手一搓,不一會兒,一個又白又圓的.湯圓就包好了。我不禁鼓起了掌,躍躍欲試。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了一張皮,輕輕地舀了一小勺芝麻餡,香味立即躥進了我的鼻腔,令我垂涎欲滴。學著奶奶的動作,我笨拙地左揉右掐,用皮將餡裹好,雙手再來回搓,一個圓圓的湯圓就成形了,絲毫不比奶奶和媽媽包的差。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湯圓終于包完了。開始煮湯圓了,鍋子里的湯圓慢慢浮在水面,如同一個個憨態可掬的胖娃娃,笑瞇瞇地看著我。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開飯嘍!”隨著一聲洪亮的喊聲,終于可以吃湯圓了!
舀起湯圓,一口咬下去,香濃的芝麻餡兒蔓延了我整個口腔,輕輕咽下,留得一陣余香。吃完湯圓,我們全家出發去看燈會。花燈有紅的,有綠的,有彩色的;造型有卡通人物,有小動物,還有一些印上了詩畫。總之,各式各樣,應有盡有。什么!
猜燈謎?我疾步走到了猜燈謎的地方,細細端詳著那一個個印著謎面的燈籠,不禁皺起了眉頭:好難啊……經過一番奮戰,我和家人攻克了不少燈謎,拿著兌換的小獎品,我心里樂滋滋的。
這就是我們今天的元宵節!
【元宵節的日記】相關文章:
元宵節的日記06-20
元宵節日記06-20
元宵節日記06-18
元宵節日記07-01
元宵節的日記07-03
【熱】元宵節日記06-26
關于元宵節的日記06-20
【精】元宵節日記06-25
【推薦】元宵節日記06-25
元宵節日記【熱門】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