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周國平的語錄匯編81句
蓋棺論定也許適用于二、三流的思想家,可是對于天才并不適用。天才猶如自然,本身包含著巨大的豐富性和復雜性,為世世代代的爭論留下了廣闊的余地。有哪一個獨創性的思想家,不是在生前死后戲劇性地經歷著被誤解、被"發現"、又被誤解、又被重新"發現"的過程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周國平的語錄81句,歡迎大家前來欣賞。
1、智慧不是一種才能,而是一種人生覺悟,一種開闊的胸懷和眼光。一個人在社會上也許成功,也許失敗,如果他是智慧的,他就不會把這些看得太重要,而能夠站在人世間一切成敗之上,以這種方式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2、質樸最不容易受騙,連成功也騙不了它。
3、世界是我的食物。人只用少量時間進食,大部分時間在消化,獨處就是我消化世界。
4、對孩子的愛是一種自私的無私,一種不為公的舍己。這種骨肉之情若陷于盲目,真可以使你為孩子犧牲一切,包括你自己,包括天下。
5、對于現代人來說,適時回到某種單純的動物狀態,既是珍貴的幸福,也是有效的凈化。
6、對自己的生命不負責任,就無嚴肅可言。平庸就是最大的不嚴肅。最高的嚴肅往往貌似玩世不恭,在嬉笑中做成別人嚴肅認真地做的事,這是最高的智慧。
7、心與心的距離是最近的,也是最遠的。
8、我從我的真朋友和假朋友那里抽身出來,回到了我自己。只有我自己。
9、孩子長于天賦、好奇心、直覺,人長于閱歷、知識、理性,因為天賦是閱歷的父親,好奇心是知識的父親,直覺是理性的父親,所以孩子是大人的父親。
10、區別只在于,由于理智加工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對那作為原材料的情感,我們從其產品上或者容易認出,或者不容易認出罷了。
11、人生中有些事情很小,但可能給我們造成很大的煩惱,因為離得太近。人生中有些經歷很重大,但我們當時并不覺得,也因為離得太近。距離太近時,小事也會顯得很大,使得大事反而顯不出大了。隔開一定距離,事物的大小就顯出來了。
12、我們活在世上,必須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個人認清了他在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認真地做著這些事情,他就會獲得一種內在的平靜和充實。
13、我們無須去探究自己的靈魂之杯的容量究竟有多大。
14、今日的家長們似乎都深謀遠慮,在孩子很小時就為他將來有一個好職業而奮斗了,為此拼命讓孩子進重點學校和上各種課外班。從孩子這方面來說,便是從幼兒園開始就投入了可怕的競爭,從小學到大學一路走過去,為了拿到那張最后的文憑,不知要經受多少作業和考試的折磨。有道是:不能讓我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是,在我看來,這種教育方式恰好一開始就是輸局了。身心不能自由健康地發展,只學得一些技能,將來怎么會有大出息昵?
15、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經談到:和崇高的靈魂周旋,奸人總是好脫身的,因為前者很容易受騙,一旦發覺,也僅限于表示高貴的鄙夷,而并不訴諸懲罰。
16、舉一個很小的例子。在交通爭端中,一輛小汽車和一輛自行車互相擦撞,做出賠償的是哪一方?幾乎必是那比較有教養的一方。我的確曾經親歷,并且不止一次從別的文化人身上看到,如果你是駕車人,你會賠償,如果你是騎車人,你仍然會賠償。當然,這個例子未必貼切,因為有教養不等于靈魂崇高,而那索賠的一方也不一定是奸人,只不過是比較蠻橫一些罷了。我只是想以此說明,在短兵相接的場合,有教養的人比沒有教養的人更容易妥協,寧愿遭受損失而不愿意糾纏。
17、什么是虛假?虛假就是不真實,或者,故意真實。"我一定要真實!"——可是你已經在虛假了。什么是做作?做作就是不真誠,或者,故意真誠。"我一定要真誠!"——可是你已經在做作了。
18、有做作的初學者,他其實還是不失真實的本性,僅僅在模仿做作。到了做作而不自知是做作,自己也動了真情的時候,做作便成了本性,這是做作的大師。
19、人在失去較差的之時,就去創造較好的。進步是逼出來的。
20、外在遭遇受制于外在因素,非自己所能支配,所以不應成為人生的主要目標。真正能支配的唯有對一切外在遭際的態度。內在生活充實的人仿佛有另一個更高的自我,能與身外遭遇保持距離,對變故和挫折持適當態度,心境不受塵世禍福沉浮的擾亂。
21、那人對你做了一件不義的事,你為此痛苦了,這完全可以理解,但請適可而止。你想一想,世上有不義的人,這是你無法改變的,為你不能支配的別人的品德而痛苦是不理智的。你還想一想,不義的人一定會做不義的事,只是這一件不義的事碰巧落在你頭上罷了。你這樣想,就會超越個人恩怨的低水平,把你的遭遇當作借以認識人性和社會的材料,在與不義作斗爭時你的心境也會光明磊落得多。
22、物質的、社會的、世俗的苦惱太多,人就無暇有存在的、哲學的、宗教的苦惱。日常生活中的瑣屑限制太多,人就不易感覺到人生的大限制。我不知道這值得慶幸,還是值得哀憐。
23、所謂智慧的人生,就是要在執著和超脫之間求得一個平衡。有超脫的一面,看到人生的界限,和人生有距離,反而更能看清楚人生中什么東西真正有價值。
24、這是一個荒謬的宇宙,水遠存在著,變化著,又永遠沒有意義。它為自身的無意義而苦悶。人就是它的苦悶的產物。
25、人這脆弱的蘆葦是需要把另一支蘆葦想象成自己的根的。
26、應該怎么生活?這是一個會令一切智者狼狽的問題。也許,一個人能夠明白不應該怎么生活,他就可以算得上是一個智者了。
27、也許,尋求生命的意義,所貴者不在意義本身,而在尋求,意義就寓于尋求的過程之中。我們讀英雄探寶的故事,吸引我們的并不是最后找到的寶物,而是探寶途中驚心動魄的歷險情境。尋求意義就是一次精神探寶。
28、對于人生,我們無法想得太多太遠。那越過界限的思緒終于惘然不知所之,不得不收回來,滿足于知道自己此刻還活著,對于今天和明天的時光作些實際的安排。
29、我們總是以為,已經到手的東西便是屬于自己的,一旦失去,就覺得蒙受了損失。其實,一切皆變,沒有一樣東西能真正占有。得到了一切的人,死時又交出一切。不如在一生中不斷地得而復失,習以為常,也許能更為從容地面對死亡。
30、這熟悉的家、街道、城市,這熙熙攘攘的人群,有時候我會突然感到多么陌生,多么不真實。我思念被這一切覆蓋著的永恒的土地,思念一切生命的原始的家鄉。
31、人,棲居在天空下,仰望蒼穹,因驚奇而探究宇宙之奧秘,因敬畏而感悟造物之偉大,于是有科學和信仰,此人所以為萬物之靈。如果高樓蔽天,俗務纏身,人不再仰望蒼穹,這樣的人無論多么有錢,算是什么萬物之靈呢?
32、人來到世上,首先是一個生命。生命,原本是單純的。可是,人卻活得越來越復雜了。許多時候,我們不是作為生命在活,而是作為欲望、野心、身份、稱謂在活,不是為了生命在活,而是為了財富、權力、地位、名聲在活。這些社會堆積物遮蔽了生命,我們把它們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為之耗費一生的精力,不去聽也聽不見生命本身的聲音了。
33、人生最值得追求的東西,一是優秀,二是幸福,而這二者都離不開智慧。所謂智慧,就是想明白人生的根本道理。唯有這樣,才會懂得如何做人,從而成為人性意義上的真正優秀的人。也唯有這樣,才能分辨人生中各種價值的主次,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從而真正獲得和感受到幸福。
34、假、惡、丑從何而來?人為何會虛偽、兇惡、丑陋?我只找到一個答案:因為貪欲。人為何會有貪欲?佛教對此有一個很正確的解答:因為"無明"。通俗地說,就是沒有智慧,對人生缺乏透徹的認識。所以,真正決定道德素養的是人生智慧,而非意識形態。把道德淪喪的原因歸結為意識形態的失控,試圖通過強化意識形態來整飭世風人心,這種做法至少是膚淺的。
35、我已經厭倦那種永遠深刻的靈魂,它是狹窄的無底洞,里面沒有光亮,沒有新鮮的空氣,也沒有玩笑和游戲。
36、也許,每一個人在生命中的某個階段是需要某種熱鬧的。那時候,飽漲的生命力需要向外奔突,去為自己尋找一條河道,確定一個流向。但是,一個人不能永遠停留在這個階段。托爾斯泰如此自述:"隨著年歲增長,我的生命越來越精神化了。"人們或許會把這解釋為衰老的征兆,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即使在老年時,托爾斯泰也比所有的同齡人、甚至比許多年輕人更充滿生命力。毋寧說,唯有強大的生命才能逐步朝精神化的方向發展。
37、無論你多么熱愛自己的事業,也無論你的事業是什么,你都要為自己保留一個開闊的心靈空間,一種內在的從容和悠閑。唯有在這個心靈空間中,你才能把你的事業作為你的生命果實來品嘗。如果沒有這個空間,你永遠忙碌,你的心靈永遠被與事業相關的各種事務所充塞,那么,不管你在事業上取得了怎樣的外在成功,你都只是損耗了你的生命而沒有品嘗到它的果實。
38、孤獨源于愛,無愛的人不會孤獨。也許孤獨是愛最意味深長的贈品,受此贈禮的人從此學會了愛自己,也學會了理解別的孤獨的靈魂和深藏于它們之中的深邃的愛,從而為自己建立了一個珍貴的精神世界。
39、人渴望完美而不可得,這種痛苦如何解除?我答道:這種痛苦本身就包含在完美之中,把它解除了反而不完美了。我心中想"這么一想,痛苦就也解除了。接著又想:完美也失去了。
40、我們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
41、蘇格拉底、孔子、釋迦摩尼、基督從未留下過文字,卻為世界帶來最多的文字。
42、我承認認識自己也許是徒勞之舉,但同時我也相信,一個人倘若從來不想認識自己,從來不肯從事一切無望的精神追求,那么,工作決不會使他成為完人,而只會使他成為庸人。
43、最重要的不是在世人心目中占據什么位置,和誰一起過日子,而是你自己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44、生命和精神是人身上最寶貴的東西。老天給每個人一條命、一顆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頓好,人生即是圓滿。人最寶貴的東西,一是生命,二是心靈,而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擁有豐富的心靈,便是幸福。幸福在于生命的單純和精神的豐富,道德在于生命的善良和精神的高貴。
45、相愛者不束縛對方,是他們對愛情有信心的表現。誰也不限制誰,到頭來仍然是誰也離不開誰,這才是真愛。
46、生活有時甜蜜,有時艱辛,每一個當下取舍權衡,盡量遵從內心。這個過程中能夠堅持手記笑笑成長,是最幸福事情。不過科技帶來難以抵御的懈惰,從孕期記在紙質本,后來寫博客長文,現在微博短言概之,期間丟掉多少細節和感慨,想想也是時代雙刃劍所致。
47、真愛孩子的做法:一、舍得陪孩子共度歡樂時光;二、保護孩子的身心健康;三、重點培育孩子的人生智慧和獨立意識。
48、我不喜歡一切等。無論所等的是好事,壞事,好壞未卜之事,不好不壞之事,等總是無可奈何的。等的時候,一顆心懸著,這滋味不好受。
49、人生有兩大快樂,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創造;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50、誠然,抱著過時的信仰不放,或者無信仰而裝作有信仰,都是可悲可笑的,不妨調而侃之,哈哈一笑。可是,當我看見有人把無信仰當作一種光榮來炫耀時,我再也笑不出來了。
51、在現實中,愛往往扮演受難者的角色,因為受難而備受贊美。
52、人人都得死,這能給我們什么安慰呢?大約是兩點:第一,死是公正的,對誰都一視同仁;第二,死并不孤單,全世界都與你為伴。
53、自我意識強烈的人本能地把世界看作他的自我產物,因此他無論如何不能設想,他的自我有一天會毀滅,而作為自我的產物的世界卻將永遠存在。
54、先知在本鄉之所以受到排斥,嫉妒也起了很大作用。一個在和自己相同環境里生長的人,卻比自己無比優秀,對于這個事實,人們先是不能相信,接著便不能容忍了,他們覺得自己因此遭到了貶低。直到很久以后,出于這同樣的虛榮心,他們的后人才會把先知的誕生當作本鄉的光榮大加宣揚。
55、世上有一個天才,就有一千個自命天才的瘋子。有一個奇人,就有一萬個冒充奇人的.騙子。
56、庸才比天才耐久。庸才是精神作坊里的工匠,只要體力許可,總能不斷地制作。創造的天才一旦枯竭,就徹底完了。他沒有一點慰藉,在自己眼里成了廢物。他也的確是一個廢物了。
57、有時候,天才與普通人的區別僅在于是否養成了嚴格的工作習慣。
58、也許總有少數幸運的天才,正是通過他們,世人在接受他們的同時也接受了他們所賞識的其余不幸的天才。
59、創造靠智慧,處世靠常識。有常識而無智慧,謂之平庸。有智慧而無常識,謂之笨拙。庸人從不涉足智慧的領域,所以不自知其平庸。天才卻不免被拋入常識的領域,所以每暴露其笨拙。既然兩者只可能在庸人的領土上相遇,那么,庸人得意,天才潦倒,當然就不足怪了。
60、對于每一個人來說,不厭煩自己是一個起碼要求。一個連自己也不愛的人,我敢斷定他對于別人也是不會有多少價值的,他不可能有高質量的社會交往。他跑到別人那里去,對于別人只是一個打擾,一種侵犯。
61、從心理學的觀點看,人之需要獨處,是為了進行內在的整合。所謂整合,就是把新的經驗放到內在記憶中的某個恰當位置上。唯有經過這一整合的過程,外來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為一個既獨立又生長著的系統。所以,有無獨處的能力,關系到一個人能否真正形成一個相對自足的內心世界,而這又會進而影響到他與外部世界的關系。
62、人人都在寫自己的歷史,但這歷史缺乏細心的讀者。我們沒有工夫讀自己的歷史,即使讀,也是讀得何其草率。
63、目光如水,但比水更清徹透明;目光如海,但比海更寬廣無極。仿佛他眼內的世界,要比眼外的世界深邃得多,幽遠得多。
64、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萬有皆逝,惟有精神永存。
65、一個簡單的道理是,兩個人無論多么相愛,仍然是兩個不同的個體,不可能變成同一個人。
66、有無愛的欲望,能否感受生的樂趣,歸根到底是一個內在的生命力的問題。
67、憑人力可以成就和睦的婚姻,得到幸福的愛情卻要靠天意。
68、愛自己的人不會有真正的愛,只有驕橫的占有。不愛自己的人也不會有真正的愛,只有謙卑的奉獻。
69、心疼。可以喜歡許多人,但真正心疼的只有一個。
70、一萬部小說也不能填補《紅樓夢》的殘缺。
71、智慧不是知識,不是博學。在博學的人,他所擁有的也只是對于有限和暫時事物的知識,而智慧確是要把握無限和永恒。由于人本身的局限,這個目標永遠不可能真正達到。
72、讀了很多書,當你考試之后,還能在生活中留下來的,能讓你養成智力活動的快樂,這就是真正的教育。好的學習,就是興趣,加上主動安排學習。
73、找一個最親的人,是愛情的終極目的。
74、殊不知在人類歷史上,以救主自居的世界征服者們造成的苦難遠遠超過普通的歹徒。
75、美德的真正源泉是智慧,即一種開闊的人生覺悟。
76、我天性不宜交際。在多數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愿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獨處時最輕松,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
77、命運是不可改變的,可改變的只是我們對命運的態度。幸福屬于天國,快樂才屬于人間。
78、個人心智的成長,需要兩個自由,一個是外在的自由,一個是內在的自由。
79、真正的學習都是自學。
80、守財奴的快樂并非來自財產的使用價值,而是來自所有權。所有權帶來的心理滿足遠遠超過所有物本身提供的生理滿足。一件一心盼望獲得的東西,未必要真到手,哪怕它被放到月球上,只要宣布它屬于我了,就會產生一種愚蠢的快樂。
81、一只小昆蟲或一頭巨象的。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力求盡善盡美,并從中獲得極大的快樂,這樣的工作態度中蘊涵著一種神性,不是所謂職業道德或敬業精神所能概括的。
【經典周國平的語錄匯編81句】相關文章:
經典周國平的語錄摘錄85句04-16
2022年經典周國平的語錄大合集90條04-14
經典經典的語錄匯編60句04-06
經典經典勵志語錄匯編58條04-06
經典名人的語錄匯編66句10-14
經典名人的語錄匯編46句09-20
經典張小嫻的語錄匯編73條03-27
經典心靈的語錄匯編45句04-12
經典女人的語錄匯編100條04-12
【推薦】經典的語錄匯編40句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