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鄉個人心得總結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啟下的作用,不如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總結吧。總結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送教下鄉個人心得總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送教下鄉個人心得總結1
12月2日,省名特教師送訓下鄉活動在我校隆重舉行,同時進行的還有攸縣皇圖嶺鎮中學課改周年展示性活動——課堂教學開放。
我校承辦的這次大型活動,由省教育廳教師處安排,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指導中心組織,縣教育局具體部署。
來自省、市教師培訓中心的領導有賈臘生、胡惠明、李再湘、吳陽光、吳金輝、陳德榕。
送訓下鄉的專家、教授有李再湘、劉建瓊、吳元其,送教名師有曾京、陳勁松、易曉曉,都是名噪一時的湖湘教育界的領軍人物。
參加本次活動的有攸縣教育局領導、縣教研室全體教研員、縣教師進修學校的負責人;有全縣各高中、職業中專、初中以及民辦學校的代表;有城關鎮江橋小學和本鎮各小學的校長與老師;還有遠道而來的醴陵栗山中學的9位老師,共計近400人。規格之高,規模之大,人氣之旺,在我校都是空前的。
活動過程精彩紛呈,亮點迭出,使人忘卻了時已初冬,所感受到的全是課改折射出來的燦燦陽光。
課改,確實如朝陽東升,其道大光,麗天而韻海。
在課改的陽光下,我們的教師在迅速發展。
攸縣電視臺記者、“成長abc”欄目主任黃敏如是說:“這已經是第五次將鏡頭投向皇圖嶺鎮中學了,對于該校的老師,我們每一次都必須刮目相看。作為教師,能在皇圖嶺鎮中學工作真是一種幸運——因為只有改革,學校才可生存,教育才有出路,教師才能發展。”
跳出教育看教育,也許看得更為真切,透徹。從我校教師呼啦啦的拔節聲中,長期關注教育的傳媒工作者的欣賞,認證了我們的那句話:“課改就是最好的培訓。”
許多與會老師表示出欽佩:“你們的教師,團隊意識非常強,也很能執行,不管哪一個會場都可以看到他們在合作,在自覺地做事。從一份份學案,一本本筆記,一塊塊展板,一堂堂開放課,都可看出老師們的認真、敬業和執著。”
是的,這次活動真的體現出了全體教師的高度責任感和不凡素質。除了老師們的愛崗愛校,自強不息,應該說,與課改的磨礪、促進是分不開的。只要你肯同步,肯投入,肯創新,可能會苦一點累一點,但隨之而來的一定是欣喜與榮耀。本校教師09年的賽課和論文獲獎情況就足以讓我們笑臉綻放。
不敢想象,沒有課改的陽光,我們的教師會如此燦爛。
在課改的陽光下,我們的學生在茁壯成長。
三位送教名師在課后和教研組長與校方交流的時候,紛紛由衷贊嘆——
曾京老師:“想象之中,農村中學的學生根本不可能這樣的活躍可愛,這樣的勇于表現,這樣的有見有識有思想,這樣的有才可展、有藝可示。如果說我們的課還算成功的話,你們更為成功,培養出了這樣高層次的學生,讓我們省城有些學校都自愧勿如。”
執教的易曉曉老師與點評的'吳元其教授:“在課堂教學改革方面,你們已經走在了我們的前面。步子邁得大,且能踏在實地上。你們的老師和學生,觀念很前衛,素質很全面。如何破除舊思維舊模式,如何推進課堂改革,你們給了我們全新的視角。”
陳勁松老師:“我在全省多所學校上過課,無論是城鎮還是鄉下,從沒有上過這么得心應手的課。看得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你們學校早已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訓練有素了。我也去過山東杜郎口中學,可以說有些方面你們已經有所超越了。我們雨花區外國語學校本來打算讓備課組長以上的老師到你們這里來,現在改變主意了,全體老師都來!”
“這里的學生真的不一樣,文明守紀,自信自律。”“校園里找不到垃圾,課堂上找不到不聽講的了。學生比我們學校的聽話多了。”來參加活動的老師也不時地肯定著我們的學生。
送教下鄉個人心得總結2
課后我感到很郁悶與不快,開始自己不斷地反思,反思這節課的得與失。得的是在我暈頭轉向,手上又沒有教案的情況下,還能將一節作文課上完;得的是我自己認為這節課的應變能力及課堂評價語還是令人滿意的。但做得不盡人意的是我真的無法去調動那里的孩子跟著我的教學思路走!過后當他們班的語文教師告訴我,那些孩子多數都是這個學期才從下面的教學點或村完小上來的,當中還有不少的人不會聽普通話,不會講普通話。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如此的學生基礎,我怎么能去期待他們配合我的教學呢?我怎么能去期待他們說出幾句完整優美的句子呢?當然,這也不能完全成為我不能調動學生的理由與借口,我也清楚地意識到了自己所犯下不該犯的錯誤:那就是之前我沒有深入去了解那里學生的學情,沒有根據那里的學情去備好學生、備好課,這也是我所不能原諒我自己的,吸取這次教訓,這也將成為我以后的教學警示燈。
從那里回到家,我還是無法排遺自己心中的苦悶,就想通過做其他的事情來轉移思想。于是就打開中國中小學教師網絡培訓網站,看到了這二十多天來一直陪伴著我們的輔導教師陳冰冰老師在線。經過這些天的培訓,我與陳老師已成為了老朋友,于是就給她留言訴苦了:“陳老師,您好!很高興的告訴你,我所有的網絡作業都完成了。但也有一個郁悶:今天的送教下鄉我糗大了,我使出了渾身解數,那節課學生從頭到尾都不配合我,那節課上得很糟糕,感覺自己是個失敗的教育者。課后他們班的語文老師告訴我,說那里的孩子多數人不會聽普通話,更別說是用普通話來學說話了。聽到這里,我心里多多少少得到了些許的安慰:原來這節課上不下去不完全是我個人的因素。不過我也進行了反思:之前我應該先去了解那里的學情,然后再根據學情來進行備學生、備教案。此次一行,得不償失,教訓很大,以后會注意了。”
很快,陳老師就給我回話了:我昨天看了《小學語文教師》的增刊,是賈志敏的專輯,里面有薛法根老師的一篇文章,現摘錄一段如下:近日到某“名校”上課,沒有想到的是,無論讀書還是說話,學生普遍都不盡如人意。臺上,我汗流浹背,卻束手無策。幾乎到了黔驢技窮,回天乏術的地步
我一時感到迷茫與不解:難道自己的教學設計真的嚴重脫離學生實際?賈老師直言不諱地對主辦單位工作人員說:“看來,這所學校徒有虛名。”摘錄這一段話主要是為了說明如果學生的實際水平與新課標的要求相距太遠,就算是特級教師也無可奈何。面對這種情況,糗的不是教師,而是學校的領導與老師。我覺得您不必太過于失落,因為雖然您上課的效果由于學生水平原因不夠好,但是旁觀者能看得出來原因是什么,而且您的基本功擺在那兒,能通過您在教學活動中的語態、引導、評價、調控等方面看到您的教學功底。這是誰也否認不了的,可以說您的這節課上得不好,卻不能說上得不好完全是因為教師的原因。
送教下鄉個人心得總結3
這個學期,國培計劃送教下鄉工程來到我縣,對于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通過這次聽課學習,我受益匪淺,收獲頗豐。
聽宋老師的課是一種享受,宋老師淡定自若,氣定神閑,一步一步把學生注意引到課堂中來,信手拈來,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浪花,她不僅讓學生陶醉,更讓聽課的老師們連聲贊嘆,這樣的功底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
縱觀整堂課程教學,始終緊抓住教學重難點,善于創設各種情景引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是一大亮點。她那扎實的教學功底,精湛的教學藝術,富有激情的教學儀表,無不讓我嘆服。贊嘆之余是深深的反思:為什么學生在課堂上是這樣的樂此不疲?名師為什么會有如此的魅力?
一、課前準備充分,吃透教材。
宋老師有著扎實的教學功底,能深入研究教材,分析教材,把知識很好地融入設計的教學之中。像我這樣的新老師,很迫切需要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熟悉教材,在課堂上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重難點展開。
二、駕馭課堂教學能力強。
宋老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設計適合學情的教學環節。每位老師都有自已的教學風格,但教無定法原則告訴我們應以實際出發,精心設計符合學情的教學環節,會讓你很好的駕馭課堂教學。
三、師生互動。
傳統教學方式注重講忽略了學,容易使整堂課死氣沉沉。而在這節課上,我看到了師生互動,名師注重調動課堂學習氛圍,整個課堂氣氛活躍,這種樂學的過程中,更容易讓學生接受課堂內容。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
想一想一名教師在學校從事一線教學工作,就意味著將有大量時間和精力,是在課堂中和為了課堂教學而付出的。每一堂課都是教師生命活動的凝聚。課堂教學對教師而言,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同時也是我們自身生命價值的體現和自身發展的組成。我們也只有將課堂教學當作人生中的生命經歷,去享受、去充實,才會將課堂教學當作學生的生命經歷,自覺地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這段生命經歷。
走近名師,學習名師扎實的理論功底、深厚的文化積淀、開闊的教育視野、精湛的教學能力及永不滿足的超越精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們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堅持不懈,縮短與名師的差距。
短短的一次培訓,讓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名師,聆聽名師的示范課,從中我領略到每個名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他們所設計的學習情景,絢麗多彩,貼近學生的生活,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
送教下鄉個人心得總結4
在這個學期里,我有幸參加了由樂山師院組織,資中縣語文教研室具體承辦的“國培計劃初中語文送教下鄉”第一輪培訓活動。
這次送教下鄉培訓活動中,李享彬老師強調再三,希望我們從文本入手去理解課文,去揣摩課文的內涵。望我們能自己先去領悟作者想要傳達給我們的東西,同時揣摩編者這樣編輯教材的目的。達到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也能考得起試,答得了題!
在聆聽12位老師同課異構的教學中,我更是感慨良多。他們不僅教學能力突出,學習能力更是一流。頭一天李老師與同仁們指出了問題,他們第二天絕不再犯。在教中學,學中教,真正能達到教學相長。
在培訓中,我也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深知自己在教學工作中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經過“國培”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歷練,讓我增添了許多理論和實踐上的收獲,教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自身素養得到了提升。
總之,這次國培,非常感謝各級領導給我們創設了共同交流學習的平臺。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定當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送教下鄉個人心得總結5
9月27日,由佛岡縣教育局組織的“送教下鄉”教研活動在佛岡縣龍山鎮中心小學舉行,我有幸參加了這次觀摩活動。參賽的藍彩虹老師以自己的特色詮釋著數學課堂教學中生命的對話,令我敬佩。置身于會場中,傾聽著藍老師這堂精心準備的課,在這里,我親身領略著前輩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感受著他們對課堂的準確把握,體會著他們對學生的密切關注。他們在開啟學生智慧大門的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引發了我對課堂最優化的思考。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為學生提供活動的舞臺,調整學習的方向,是關鍵時刻予以適當點拔的學習過程的支持者。在課堂學習中,學習的材料來源不再是單一的教材,更多的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中來。藍老師用復習引入的方法,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課堂的學習中,從簡單的口算式子中分類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因數與倍數的學習。導入的設計推陳出新,既具實用性又具時效性。提問學生時語言簡單易懂,指令明確,并在課堂中適當加入字體動作,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教學中,藍老師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4是36的因數,9也是36的因數,4和9是36的因數,;而不是4是因數,9是因數這樣籠統的講解知識點。并能夠通過典型的反例對因數與倍數進行講解,令人恍然大悟。
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在藍老師的課堂中,我們不僅能看到教學環節精彩的設計,老師對于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也尤為重視。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但這種學習方法也容易流于形式。藍老師在活動前明確提出“怎樣分工合作,才能數得快”,讓學生有意識地對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合作,再通過傾聽一個小組的合理分工,對其它小組進行指導。不僅使數因數與倍數的活動開展有序,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并為以后的合作活動提供范例。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藍老師本節之所以如此的出彩,離不開平日的日積月累,通過這次活動,我找到了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要向這些優秀的青年教師學習,提升自我。
【送教下鄉個人心得總結】相關文章:
送培下鄉的活動感想03-13
個人下鄉扶貧工作總結10-19
幼兒園送教下鄉的活動感想10-19
早教心得體會03-27
下鄉扶貧工作總結10-19
早教老師個人年度工作總結12-21
幼兒園師德師風送教方案(通用5篇)03-15
關于三下鄉暑期實踐活動個人總結03-18
三下鄉暑期實踐活動個人總結范文02-27
賽教評優活動總結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