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挺立呻吟高潮av全片,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性欧美极品v,A片高潮抽搐揉捏奶头视频

端午節古詩

時間:2024-06-11 18:44:10 端午節 我要投稿

端午節古詩(精選82首)

  中國人過端午節的習俗由來已久,兩千多年前,為了紀念投江的屈原,家家包粽子,祭屈原,端午節從此深入人心。同樣的端午節,在不同的詩人筆下,是不同的風情。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古詩,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古詩(精選82首)

  1、端陽采擷(宋許文通)

  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

  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擷。

  2、乙卯重五詩(宋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3、端午(宋文天祥)

  人命草頭露,榮華風過爾。

  唯有烈士心,不隨水俱逝。

  至今荊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榮,但是死者貴。

  4、端午(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競渡歌(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鶯。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破暈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蜺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橈。

  瘡眉血首爭不定,輸岸一朋心似燒。

  只將輸贏分罰賞,兩岸十舟五來往。

  須臾戲罷各東西,競脫文身請書上。

  吾今細觀競渡兒,何殊當路權相持。

  不思得岸各休去,會到摧車折楫時。

  6、七律端午(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7、五絲(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于姬。

  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夸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8、端午日賜衣(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9、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后昆芳。

  10、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11、競渡詩(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12、五月五日(宋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13、和端午(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14、浣溪沙(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15、南鄉子·端午(宋李之儀)

  小雨濕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空向梁間覓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無人載一樽。唯有鶯聲知此恨,殷勤。恰似當時枕上聞。

  16、小重山·端午(元舒頔)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17、齊天樂(宋楊無咎)

  疏疏數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風物依然荊楚。衫裁艾虎。更釵鳧朱符,臂纏紅縷。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遠,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荷香暗度。漸引入陶陶,醉鄉深處。臥聽江頭,畫船喧疊鼓。

  18、菩薩蠻(宋陳義)

  包中香黍分邊角。彩絲剪就交絨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義重。對景承歡寵。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19、漁家傲(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

  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驪時一弄。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

  20、念奴嬌(宋張榘)

  楚湘舊俗,記包黍沈流,緬懷忠節。誰挽汨羅千丈雪,一洗些魂離別。贏得兒童,紅絲纏臂,佳話年年說。龍舟爭渡,搴旗捶鼓驕劣。

  誰念詞客風流,菖蒲桃柳,憶閨門鋪設。嚼徵含商陶雅興,爭似年時娛悅。青杏園林,一樽煮酒,當為澆凄切。南薰應解,把君愁袂吹裂。

  21、喜遷鶯(宋黃裳)

  梅霖初歇。乍絳蕊海榴,爭開時節。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處玳筵羅列。斗巧盡輸少年,玉腕彩絲雙結。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作湖間雪。

  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望中水天日暮,猶見朱簾高揭。歸棹晚,載菏花十里,一鉤新月。

  22、花心動(宋史浩)

  槐夏陰濃,筍成竿、紅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瓊,角黍堆金,又賞一年佳節。寶觥交勸殷勤愿,把玉腕、彩絲雙結。最好是,龍舟競奪,錦標方徹。

  此意憑誰向說。紛兩岸,游人強生區別。勝負既分,些個悲歡,過眼盡歸休歇。到頭都是強陽氣,初不悟、本無生滅。見破底,何須更求指訣。

  23、賀新郎(宋許及之)

  舊俗傳荊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門艾釵符關何事,付與癡兒呆女。耳不聽、湖邊鼉鼓。獨炷爐香熏衣潤,對瀟瀟、翠竹都忘暑。時展卷,誦騷語。

  新愁不障西山雨。問樓頭、登臨倦客,有誰懷古。回首獨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與。漾不到、瀟湘江渚。我又相將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漁父。君有語,但分付。

  24、已酉端午(明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25、午日處州禁競渡(明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26、午日觀競渡(明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云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27、五日(選一)(明陳子龍)

  吳天五月水悠悠,極目煙云靜不收。

  拾翠有人盧女艷,弄潮幾部阿童游。

  珠簾枕簟芙蓉浦,畫槳琴箏笮艋舟。

  擬向龍樓窺殿腳,可憐江北海西頭。

  28、節令門端陽(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29、七律端午(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30、《南鄉子·端午》

  【作者】李之儀 【朝代】宋

  小雨濕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空向梁間覓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無人載一樽。唯有鶯聲知此恨,殷勤。恰似當時枕上聞。

  31、《漁家傲》

  【作者】歐陽修 宋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驪時一弄。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

  32、《端午日》

  殷堯藩 唐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33、《菩薩蠻》

  【作者】陳義 【朝代】宋

  包中香黍分邊角。彩絲剪就交絨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義重。對景承歡寵。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34、《浣溪沙》

  【作者】蘇軾 【朝代】宋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35、《端午三首》

  【作者】趙蕃 【朝代】宋

  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

  嘗聞求福木居士,試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羅。

  何意更觴昌歜酒,為君擊節一長歌。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36、過臨平蓮蕩四首

  宋代:楊萬里

  人家星散水中央,十里芹羹菰飯香。

  想得薰風端午後,荷花世界柳絲鄉。

  37、早起觀雨

  宋代:張耒

  雨葉風枝日夜長,東園秾密欲生光。可憐積雨過初暑,更轉馀寒作曉涼。

  蠶事已成家媼喜,麥畦初潑老農忙。綵絲結縷催端午,又見黃頭鼓楫郎。

  38、端午觀競渡曲江

  宋代:朱翌

  楝花角黍五色縷,一吊湘累作端午。越人哀君楫迎汝,呼聲動地汗流雨。

  魚蝦走避無處所,小試勒兵吾有取。樓船將軍下潢浦,佽飛射士彍強弩。

  大堤士女立如堵,樂事年年動荊楚。卻憶金明三月天,春風引出大龍船。

  二十馀年成一夢,夢中猶記水鞦韆。三軍罷休各就舍,一江煙雨朱簾夜。

  隱隱灘聲細卷沙,沙淺灘平雙鷺下。

  39、端午家集二首

  宋代:曾豐

  自我生壬戌,于今到戊申。

  殊無送端午,獨不負嘉辰。

  裹簽金膏凍,糜蒲玉屑勻。

  未能全免俗,杯酒饗家人。

  40、榴花

  明代:高啟

  日炙態常醺,香生若自焚。

  夜來端午宴,淡卻美人裙。

  41、端午日張園分題

  宋代:韓元吉

  輦路逢端午,今年始賜休。

  不知人世暑,還有水軒秋。

  花氣晴薰坐,湖光晚逼舟。

  明朝又奔走,賸作片時留。

  42、端午日北還至斛嶺寄連州諸公

  宋代:呂本中

  嶺上逢端午,隨家更北征。隔村聞賊斗,通夕畏蛇行。

  厭病初辭瘴,沖泥卻勝晴。猶憐昌歜酒,不與故人傾。

  43、西江月 贈悟真

  金朝:馬鈺

  我石榴栗果,金卻要公猜。衣引個白衣來。

  是人非不采。學非干大道,元營養嬰孩。

  端午正出君懷。印何曾姓蔡。

  44、端午飲家與三茂才舍中,聞大軍登岸,口占示喜

  清代:陳肇興

  故園回首遍狼狐,端午因君醉一壺。益智未能聊食粽,辟災無術只懸蒲。

  風塵飄泊年將老,世故周旋興不孤。且喜王師登海岸,倒懸早晚慰來蘇。

  45、端午日用韻

  宋代:虞儔

  今朝端午懶吟詩,此意兒曹莫遣知。

  萱草著花空有恨,菖蒲稱壽永無時。

  遠途日暮休回首,近事風傳只皺眉。

  角黍堆盤何處奠,沉湘千古使人悲。

  46、端午自樂溫往墊江道中作

  宋代:陽枋

  端午人間擬醉眠,旅情茅店獨蕭然。

  起尋詩句記佳節,萬里無云月滿天。

  47、建劍板橋之什

  宋代:陳藻

  數里一板橋,亭欄各清楚。

  長亭且百間,頻憩忘羈旅。

  人自賁乾坤,溪山失其阻。

  莊生達未充,無梁思太古。

  行行降復登,川廣湍流聚。

  急下看飛船,仿佛聞端午。

  48、甲戌詩人節永正偕守中過江問疾

  南北朝:劉峻

  我詩入集憑君定,豈僅知音共樂哀。

  病倚東窗曾一快,詩人端午過江來。

  49、端午別萬履安嚴伯玉朱錫鬯還山卻寄

  明代:陳子升

  楚水遙遙浸釣磯,江樓歸興傍鳧飛。辟兵是處逢端午,望氣何人識少微。

  花壓長林麋鹿過,泉深曲沼鯉魚肥。風流飄泊同湖海,期爾名山一掩扉。

  50、送翰林應奉壽同海涯挈家覲省十首

  元代:宋褧

  妻兒含啼紅腐粥,仆夫奈凍吉貝衣。

  到家同作端午節,角黍如玉江魚肥。

  51、戊戌端午

  元代:方回

  退休敢望賜宮衣,破篋重尋舊暑絺。

  梅子黃時端午又,葵花紅處故園非。

  畫符焉用元無病,標錦休爭但合歸。

  賴有故人餉新煮,一杯草草勒魚肥。

  52、次韻蜀人李施州芾端午

  宋代:許月卿

  幾日愁無雨,夢回聞雨聲。

  恰逢端午至,不覺和詩成。

  慘淡疑天淚,滂沱吊屈生。

  邦人云此日,陰感助陰兵。

  53、虛谷志歸十首

  元代:方回

  奔走真何謂,衰頹恐不應。

  灸瘢疼怕雨,渴臥夢思冰。

  端午宜觴客,生辰欲飯僧。

  乍歸兩皆省,自笑一無能。

  54、午節

  元代:方回

  年年節與物相符,筍已成竿燕欲雛。

  客里不知端午近,賣花擔上見菖蒲。

  55、聞溪上喧然

  宋代:韓淲

  半陰半雨半晴天,老覺身閒盡愿眠。

  見說軍民做端午,競沽官酒斗村船。

  56、銅陵縣端午日寄兄弟二首·寄經父

  宋代:孔武仲

  柳浦移舟帶雨行,奔波南北是平生。

  忽驚佳節臨端午,還記當年客禁城。

  丹杏饤盤深簇火,碧醪傾盞釅堆餳。

  菖薄角粽俱如舊,何事樽前醉不成。

  57、寒熱不調病一月余

  元代:方回

  不肯中和按故常,膈痰鼻涕更頭瘍。

  塵飛泥涴三春盡,熱熯寒僵一月強。

  乍把酒杯嫌藥氣,屢翻詩卷寫醫方。

  年年憶得古人語,端午綿衣未可藏。

  58、端午

  宋代:丘葵

  世亂逢端午,凄涼吊古心。

  空存蒲長綠,不見黍包金。

  蛇壑橫人骨,鰲江絕古音。

  追思前日事,愁比海波深。

  59、和所盤端午韻

  宋代:丘葵

  槐夏陰中鬢已秋,天風吹夢墮江頭。

  水應難洗湘累恨,山豈能為柳子囚。

  塵世不知幾端午,人生大抵一虛舟。

  愁來細把君詩看,壓倒當時趙倚樓。

  60、摸魚兒·午日雨眺

  納蘭性德〔清代〕

  漲痕添、半篙柔綠,蒲梢荇葉無數。臺榭空蒙煙柳暗,白鳥銜魚欲舞。紅橋路,正一派、畫船蕭鼓中流住。嘔啞柔櫓,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轉,沖破翠錢雨。

  蒹葭渚,不減瀟湘深處。霏霏漠漠如霧,滴成一片鮫人淚,也似汨羅投賦。愁難譜,只彩線、香菰脈脈成千古。傷心莫語,記那日旗亭,水嬉散盡,中酒阻風去。

  61、澡蘭香·淮安重午

  吳文英〔宋代〕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玉隱紺紗睡覺。銀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約。為當時曾寫榴裙,傷心紅綃褪萼。黍夢光陰,漸老汀洲煙蒻。

  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薰風燕乳,暗雨梅黃,午鏡澡蘭簾幕。念秦樓也擬人歸,應剪菖蒲自酌。但悵望、一縷新蟾,隨人天角。

  62、端午日禮部宿齋有衣服彩結之貺以詩還答

  權德輿〔唐代〕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縷同心麗,輕裾映體鮮。

  寂寥齋畫省,款曲擘香箋。更想傳觴處,孫孩遍目前。

  63、六幺令·天中節

  蘇軾〔宋代〕

  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

  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

  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

  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吊祭江誦君賦。

  感嘆懷王昏聵,悲戚秦吞楚。

  異客垂涕淫淫,鬢白知幾許?

  朝夕新亭對泣,淚竭陵陽處。

  汨羅江渚,湘累已逝,惟有萬千斷腸句。

  64、浣溪沙·端午

  宋代: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65、端午即事

  文天祥〔宋代〕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發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66、江城子(重午書懷)

  宋代:陳著

  年年端午又今朝。鬢蕭蕭。思搖搖。應是南風,湘浦正波濤。千古獨醒魂在否,無處問,有誰招。

  何人簾幕倚蘭皋。看飛橈。奪高標。饒把笙歌,供笑醉陶陶。孤坐小窗香一篆,弦綠綺,鼓離騷。

  67、鵲踏枝 雨舟紀夢

  清代:李雯

  四圍山色新安路。溪滑云深,喚起離人緒。點點黃梅天上雨,五更濕盡相思樹。

  飄飖已作浮萍侶。角枕蓬窗,無計推愁去。石上菖蒲長幾許,夢回香閣逢端午。

  68、憶秦娥(五日移舟明山下作)

  宋代:陳與義

  魚龍舞。湘君欲下瀟湘浦。瀟湘浦。興亡離合,亂波平楚。

  獨無尊酒酬端午。移舟來聽明山雨。明山雨。白頭孤客,洞庭懷古。

  69、殢人嬌·或云贈朝云

  宋代:蘇軾

  白發蒼顏,正是維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礙。朱唇箸點,更髻鬟生彩。這些個,千生萬生只在。

  好事心腸,著人情態。閑窗下、斂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學紉蘭為佩。尋一首好詩,要書裙帶。

  70、大酺得長字韻時任安宜尉

  唐代:儲光羲

  大道啟元命,時人居太康。中朝發玄澤,下國被天光。

  明詔始端午,初筵當履霜。鼓鼙迎爽氣,羽籥映新陽。

  太守即懸圃,淮夷成葆疆。小臣慚下位,拜手頌靈長。

  71、五月六日晴芮君節卞西仲諸友來泛蒲和韻

  元代:仇遠

  端午凄涼雨壓城,忽然端六報新晴。

  素衣塵暗行人老,綠樹陰濃曙日明。

  倦眼冥冥渾似霧,憂心悄悄只如酲。

  楷杼薦酒猶堪醉,杏子微酸尚帶生。

  72、端陽后一日里人送角黍酒至

  明代:陳獻章

  荷瓢童子問誰家,老婦檐前駐紡車。

  角黍喚回端午夢,還從艾盞得松花。

  73、點絳唇

  宋代:張孝祥

  萱草榴花,畫堂永書風清暑。麝團菰黍。助泛菖蒲醑。

  兵辟神符,命續同心縷。宜歡聚。綺筵歌舞。歲歲酬端午。

  74、端午日恩賜百索

  唐代:竇叔向

  仙宮長命縷,端午降殊私。事盛蛟龍見,恩深犬馬知。

  馀生倘可續,終冀答明時。

  75、惜別行,送向卿進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唐代:杜甫

  肅宗昔在靈武城,指揮猛將收咸京。向公泣血灑行殿,

  佐佑卿相乾坤平。逆胡冥寞隨煙燼,卿家兄弟功名震。

  麒麟圖畫鴻雁行,紫極出入黃金印。尚書勛業超千古,

  雄鎮荊州繼吾祖。裁縫云霧成御衣,拜跪題封向端午。

  向卿將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卿到朝廷說老翁,

  漂零已是滄浪客。

  76、朝中措(五月菊)

  宋代:朱翌

  玉臺金盞對炎光。全似去年香。有意莊嚴端午,不應忘卻重陽。

  菖蒲九葉,金英滿把,同泛瑤觴。舊日東籬陶令,北窗正臥羲皇。

  77、南歌子

  宋代:郭應祥

  生世逢端午,齊頭五十番。一番須作一般看。又聽競船簫鼓、沸江干。

  不用絲纏臂,休將艾插門。及時蒲黍漫登盤。只恐歲華催促、鬢毛斑。

  78、鷓鴣天

  宋代:范成大

  仗下儀容筆下文。天風駕鶴住仙真。榴花三日迎端午,蕉葉千春紀誕辰。

  經國志,立朝身。暫煩高手活吳民。明朝莫遣書丹篆,怕引新符刻玉麟。

  79、醉落魄(重午日過石熙明,出侍兒鴛鴦)

  宋代:周紫芝

  薰風池閣。小紅橋下荷花薄。沙平水淺山如削。水上鴛鴦,何處風吹落。

  今朝端午新梳掠。錦絲圍腕花柔弱。人生只有尊前樂。前度劉郎,莫負重來約。

  80、約端午到家復不果賦吳體

  元代:方回

  略無一點南來風,日日褰裳泥雨中。

  端午到家復失約,良辰闕酒非真窮。

  世情故宜俗眼白,時事不改戎葵紅。

  三年為客可歸矣,亦念兒曹思乃翁。

  81、癸巳端午呈李伯高

  宋代:戴復古

  客里幾逢端午節,看成雪鬢與霜髯。

  救人采得三年艾,背世翻成六日蟾。

  老境可憐歸未得,羈懷長是病相兼。

  猛思一醉酬風月,笑撚菖花揭酒簾。

  82、端午內中帖子詞·皇帝閣

  宋代:王珪

  泰一扶皇運,真人感赤精。

  更逢端午節,君德萬方明。

【端午節古詩】相關文章:

端午節經典的古詩11-16

端午節的古詩08-09

端午節古詩11-08

端午節景色古詩06-13

描述端午節的古詩10-26

有名的端午節古詩04-17

(熱)端午節古詩07-05

小學端午節的古詩12-05

屈原端午節的古詩03-06

關于端午節的古詩01-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恩县| 周宁县| 东兴市| 关岭| 临颍县| 道孚县| 宁津县| 台中市| 含山县| 秀山| 西青区| 石屏县| 双牌县| 汪清县| 孝义市| 嘉义县| 永寿县| 林口县| 和龙市| 石渠县| 巴楚县| 朝阳区| 中超| 盐津县| 孝感市| 昌平区| 湖口县| 邓州市| 松溪县| 莎车县| 房产| 沙河市| 汝城县| 杭州市| 柏乡县| 太谷县| 苏州市| 长治县| 木兰县| 荥经县| 宿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