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端午記事作文(精選13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記事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記事作文 篇1
端午節是非常熱鬧的節日。也是非常有意義的節日。這不,端午節還沒到,節日的氣氛就出來了。街上很多老人都有竹竿支了一個攤。在竹竿上掛了許多的香包、花花線、有的還把雄黃一瓶一瓶的拿出來,香包的花樣很多:有的像玉手拿壽桃,有的像老虎頭,有的就是一個小包包。我最喜歡南瓜花了。有些人在過端午節時就像水煮魚似的過個面,他們并不知道過端午節是為了什么,
下面我給大家說說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愛國精神,當然也不知他一個人,還有孝女曹娥和伍子胥的。以前是一二三四五的五,后來慢慢變成中午的午了,端午的端意思是無端,開頭的意思。
我剛才提過端午要帶香包花花線之類的,為什么呢?因為傳說在端午的早上有“五毒”蟲之類的東西要出來,怕它咬人。所以才用香包里一種特殊的香氣來把毒蟲熏死。帶花花線是因為這種五彩線繞起來的花色可以迷惑蟲子的眼睛,就咬不到你了。
灑雄黃酒有一個小故事。以前的人睡覺好睡在地上,尤其是夏天那樣會被蟲咬的,正巧有個人喝暈了不小心打翻了雄黃酒的罐子,雄黃酒就灑了他一身,蟲子就沒咬他,后來,他也弄明白是為什么了,哦,原來是這雄黃酒的緣故,再后來就有了這個習俗。
怎么樣,現在更了解端午節了吧!
端午記事作文 篇2
周五是端午了,老媽應該要給我編五絲線,村里的端午節還包粽子呢!老媽拎了五種色彩的絲線,都是紅、黃、綠、藍、白。她先后把這五種線捋好平放在茶幾上,然后再編成繩,還巧妙的弄了一個結。五根五絲繩做好了。老媽告訴我這叫做“長壽縷”,她還小心翼翼的都給我戴在手和腳脖上。
還特別交代我說:“要珍惜,等戴上后下第一次大雨的時候,拿下扔進雨水。如此長壽縷就起到它應有的效果。”經過端午節習俗的事,我明白了老媽的用心。
緊接著要包粽子了,我見老媽拎了荷葉,包上糯米,里面還放著四顆大棗。然后又老練地折著荷葉包著糯米。還用五絲線捆著,老媽一連包了好多個。老媽又把包好的粽子放進了鍋里,蒸上了一刻鐘。蒸好的粽子放碟子里,還未等吃陣陣香味撲鼻而來。
我圍著碟子聞了又聞,急著的等待著粽子降溫。過去了一會兒,終于能夠下口吃了。我打開荷葉,白里透紅的餡兒玲瓏剔透,我咬了一下,粘甜滑爽,非常好吃!大家邊吃邊笑,原因是我們都看到了對方臉上的糯米。老媽說:“除去吃粽子,戴長壽縷之外,還有插艾草、撒細糖、賽龍舟……等習俗。
”我想,這個節日有許多的學問哩!
這次端午不單單吃到粽子,還知道了許多見識。我度過了一個高興的端午。
端午記事作文 篇3
端午節小長假,紫金港一(2)班的小太陽們開始了盼望已久的親子一日游活動。這次親子游活動由家委會成員精心策劃,走出杭州來到了湖州安吉的百草園。孩子們帶著出游的各種興奮,個個臉上洋溢著喜悅。
恰逢傳統佳節——端午,這次活動的重要主題是讓孩子們感知傳統節日,在了解了端午的由來是紀念屈原,投粽子于水中,以驅蛟龍后,小太陽們最有體驗的環節是集體包粽子了。雖說很多孩子是第一看到包粽子,但是在老師們的指導下,很快都親手嘗試包粽子了。
小小年紀的他們,在包粽子的環節中體現出來的好學、動手能力強、個個不甘示弱,最后還都有了自己的戰果。
這次親子游活動,除了全體一(2)班的小太陽們,各位大太陽們也是難得的一聚。和平日班級的7——8人一組的假日小隊大不同的是這次可是整個大家庭的團聚。中午的大聚餐,人多的可是整整一個大堂都滿座。
包完粽子、吃完午餐后,對于孩子們來說,最快樂的環節,當時游玩了。按照班級出游的安排,后面的環節就是孩子們最盡興的觀看動物表演和游樂場嬉戲了。
這次紫金港一(2)班的小太陽們走進安吉百草園活動非常的圓滿。孩子們在平日緊張的學習之余,在這個小長假中可是痛痛快快的玩了一回。
端午記事作文 篇4
在我記憶中最深刻的端午節是在我十歲那年。
端午節的前幾天,我一回家,就看到門口掛著艾葉,我好奇怪怎么掛起艾葉,我家從沒好好過端午節。這時,媽媽從屋里出來,手里拿著大大的綠油油的葉子,我問:“是準備包粽子嗎?”媽媽說:“是呀,你看我買了糯米,臘肉,紅棗,下午我們一起包粽子吧。”我自言自語說,“反正包粽子一般都是媽媽一個人包,我們在旁邊等著吃。”
下午,媽媽叫我一起包粽子,地上放著一臉盆洗好的糯米,一碗肉和紅棗,用開水漂干凈的粽葉棕繩,媽媽先給我示范如何包粽子,“包粽子是講究方法的:先將粽葉旋轉成漏斗狀, 再放適量糯米和肉,也可放發紅棗,稍稍壓緊,用粽葉包好,不要讓米漏出來,然后用棕繩綁好,扎結實。你看懂了嗎?”我點點頭就開始包起來。
看著容易干起來難,我把粽葉轉成漏斗狀,放進糯米,不知怎么回事,糯米全漏出來。把糯米從粽葉上弄干凈,接著再來,好不容易包好,給媽媽看,媽媽仔細檢查了一遍發現粽葉破了,沒辦法,粽葉不要了。于是,我拿起新的粽葉,媽媽手把手地教我,終于完成了一個,媽媽不管我了,我只有自己慢慢包。媽媽真是心靈手巧,一會兒就包了二三十個,眼看糯米快完了,我只包了兩個。
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高壓鍋煮了一個多小時,粽子的香味飄滿整個房間,粽子煮好,我迫不及待地品嘗自己的'勞動果實。
端午節這天,我們一家去信江橋看龍舟賽,信江橋頭人頭攢動,我好不容易擠進護欄邊。看,兩艘龍舟奮力向前,岸邊人們吶喊助威,好不熱鬧。
端午記事作文 篇5
端午節前一天我忘記了明天是端午節,不過是隨意的給媽媽打電話被告知的,她語氣里面有很關切的成分,我不以為然。
我小的時候不喜歡端午節的原因是到了這幾天的前后都是要吃粽子的,里面有黏黏的米飯和一個紅棗,可是我明明看到電視里面的粽子都是帶肉的或者火腿,我覺得這樣的才好吃,媽媽說那都是南方的粽子,我們的都放紅棗,或者多加一個。我心理想我有一天還是去可以吃到有肉粽的地方去生活好點。對了,上海這個南方城市里面的肉粽里面還有紅紅的蛋黃。很好吃。我想我的確是愛吃肉的吧,浙江有一種梅菜扣肉餅,我吃起來也好吃。
不過我還是想念家鄉的端午節,也許就是因為那樣一個四周環山的小城市太小了,也許就是太涼了,或者過節的人都集中在一條清清的河水邊,一起的用很涼的河水洗臉,還有好多的剛剛進入青春期的男女的打鬧,總之,太多的場景時清晰時模糊的浮現,伴隨我過了端午節的一天。
上海已經很熱了,但是黑龍江的小興安嶺的河水還是申進去就軋骨的感覺,所以身在這里,卻可以清楚的判斷出家里的氣溫。幾乎年復一年的從出生到張大每年的端午都還是開心的,也許就是因為氣溫開始暖和了,還有就是端午過起來有點全民動員的意思。提前幾天就要折彩色的紙葫蘆,到了那天好掛在自己家的大門框上。前一天的晚上就有人騎車走出遠點采集楓樹葉,這做法很夸張的。無非就是自己家門前掛那么一個枝條,可是足足采回來一棵樹那么多的,都是一支支捭下來的。
現在想想,樹都會很疼的。
我會同學約好了端午這天起的早早的,叫人奇怪的是無論你起的多早,去往山邊河水邊的路上都是返回來的人群。這真真叫人奇怪,莫非昨天晚上就趕來了,現在又回去睡覺了嗎?路上是三三兩兩的,也有賣粽子的人推個小車子,也有賣葫蘆或者氣球的,應該還很多玩意兒,現在真想不起來了。這里的習俗是這樣的,一定要盡早來到河邊,用清清的涼水洗把臉,據說可以名目。水是真的清,這里沒有工廠也沒有居民往這里排水。而且水是流動的嘛,來自山上,洗臉應該不臟。就是真的不知道別的地方是不是也有這個規矩,還有就是這究竟是怎么在我們這個小城里形成的呢?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活動,多數是中初中孩子在鬧的游戲,就是用自己家煮好的雞蛋來互相比賽碰撞,看看究竟誰的蛋比較硬,這個也蠻有意思。可能不指孩子們在做這個游戲呢。
太多的片段越來越模糊了。只是那種心境還挺清楚的。記憶里不段出現的是山,登山的路,還有河面不闊,淙淙的流水,還有樹葉,一些個朋友,或者期盼出現卻沒有在這里遇見的人的面孔,名字。涼涼的有味道的空氣,碰撞的雞鴨鵝蛋,還有一個沒睡飽的搖搖晃晃的自己。
嘿嘿,真的曾經快樂過的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記事作文 篇6
我的家鄉坐落于一個小山村,離城市有60多里地呢?雖然我們這里沒有什么大型的活動,不過也別有一番情趣,想知道嗎?let’s go。
早上,天剛蒙蒙亮,我和爺爺拿著鐮刀、鎬頭和筐向山上走去,忽然,我有一個問題想問爺爺想問爺爺,就對爺爺說“爺爺,端午節是怎么由來的啊!”爺爺聽了就對我說:“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的,其中,大家公認的是‘屈原投江’的故事”。那什么是“屈原投江”啊?我打破沙鍋問到底。于是,爺爺給我講了這個故事。
屈原是楚國的一位大臣,由于他的主張遭到了貴族公子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邊疆流域。后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百姓流離失所,心如刀割。于是,在五月初五這天,寫下了絕筆《懷沙》后,抱石投汨羅江身亡。他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在江上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好的飯團丟進江里,讓魚龍蝦蟹吃飽了,不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一位老醫師拿出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中,想藥昏江里的蛟龍水獸,以免傷到屈大夫。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習俗。
問著說著,我們來到了山上,我和爺爺割了一些“艾蒿”放在了筐里,爺爺又用搞頭刨了一些“龐峰”、“荷連頭”,把泥土抖凈,去掉葉子,也放進筐里了。摳了一會,筐快滿了,天也亮了起來,我和爺爺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到了家里,爸爸也已經剪了一些柳條回來了,我們又拿出一些“葫蘆”,把“葫蘆”綁在柳條和艾蒿上,然后掛在了大門、屋檐上、牛圈上、豬圈上、玉米樓上等地方,我一看這么多的“葫蘆”啊!大的、小的、圓的、方的、紙的、塑料的各式各樣,漂亮極了。
然后,奶奶把艾蒿拿出一把,撿干凈,放進臉盆里,倒進熱水,過了一會,盆里的水慢慢的“綠”了起來,一股清香彌漫在屋子里。我用這水洗干凈了臉和手。媽媽在我的手腕和腳腕上系上“五彩繩”,又給我戴上了一個“香囊”,它是用朱砂、雄黃、香藥,在外包以絨布做成的,再用五彩絲線扣成索,各種形狀,形形色色,玲瓏奪目,清香四溢,并能驅除蚊蟲。
最后,奶奶又拿出煮雞蛋讓我吃,并說是什么“初一”的,小孩子吃了肚子不疼的。
我們雖然沒有“賽龍舟”的壯闊場面,沒有那里的你追我趕的氣勢。但是,我們這樣的小山村也有我們自己的習俗,也有對先人的思念。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記事作文 篇7
不到農歷五月初五這里已顯得別樣的熱鬧,端午的氣息彌漫著,窗外有鏗鏘有力的鼓聲,聞聲而探出頭來,只見那滿河的五彩的龍舟。小時候,在家不遠處就有一條小河,但是卻不曾游玩,因為奶奶總是說河里有種想貓的動物,它會將那在河邊貪玩的孩子托下水去,那時人小聽了也害怕,也就這樣被哄騙了。但是每年端午,只要聽到那激昂的鼓聲,我總會偷偷的去河邊,擠著人流,探頭張望些什么,也總是能瞧見那兩只龍舟相互間比賽的樣子,或也跟著人們一同歡呼,那時又并不知道為什么也就跟著他們歡呼了,而這種場面,聽著那鼓聲已成為我的童年最快樂的時間。
可以說我們一家人都是龍舟迷了,老到爺爺的爺爺,小到我只有7歲的小弟弟,只要哪有龍舟聲起,必有一人會跑到窗前,啟窗而觀賽的。我的爺爺也曾是村里龍舟隊的一名鼓者,五六十歲時他仍下龍舟打鼓,每次一和別的龍舟比賽,他總是打得很起勁,那鼓槌掄得很高,已錘使那鼓面震動,發出別樣的激情,每逢比賽,舟員們都聽鼓令,鼓聲一響,船槳一齊插入水中,那一舟一躥一躥,就像一只正在水中游動的蜈蚣,爺爺打鼓也特別投入,連他自己都同龍舟在躥動在跳……
我記得那時,爺爺總會從村里拿來幾只船槳,因為我喜歡龍舟,而那時龍舟只有男孩子才可以接觸到,而女孩子是不可以接觸的,在家鄉的風俗里女孩子是不可以在橋上看龍舟的說是當龍舟過橋時要晦氣的。所以每天夕陽在山,龍舟都歸家時,家中的我早已準備好在陸地上的龍舟賽了。我那時4、5歲家中用得卻是高凳,我就和表哥、表姐就把高凳翻轉過來,凳腳朝上,就像那板凳摔了個大跤四腳朝天的樣子。我們都坐在兩凳腳間,把兩只凳腳作為龍舟高高翹起的兩頭,手握船槳,嘴里念著那龍舟特有的鼓聲的節奏,臉上顯出那賣力的樣子,也前撲后仰的樣子,顯得滑稽可笑。卻滿含有童真和童趣,而這就是我小時候關于龍舟的快樂的端午。現在,仰面回想也別有一番甜蜜與快樂!
而今的端午,鼓聲齊響,每天下午,年近八十的爺爺都要到河邊,帶著攝像機親自拍下每一只龍舟,每一段賽龍舟的故事。有時他要架著自己的單車和龍舟一同都,有時,一天他都要騎車去好幾個村。
家鄉的端午每年都有賽龍舟比賽,在端午節來臨前一個月,就都開始了訓練。今年也顯得特別熱鬧,小時候聽著這一聲聲的鼓聲,每一年我都在長大,十四年后的今天,我終于掄筆寫下了我的感受,我愛我的家鄉,家鄉的山山水水,屬于家鄉的風土人情,故鄉——總是有一種散不開的濃濃的母親的味道!
端午記事作文 篇8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我最喜愛的節日。為什么我喜愛端午節呢?因為端午節可以吃粽子,看賽龍舟,洗完澡香噴噴的穿上媽媽新買的衣服……
記得四年前,端午節是在外婆家過的,粽子可是外婆親手包的呢!包粽子我是不會的啦,但是吃粽子可是比誰都能吃。說道賽龍舟,我們那可連河、湖都見不著,賽龍舟就免談了。但是,有電視呀!哥哥姐姐們我在電視前,一雙雙大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電視,就差沒把脖子給塞進去。看過《白蛇傳》沒?大家肯定還記得一段情節:許仙從堂哥那拿了些雄黃。哦對了,那時也是端午節。許仙拿雄黃是泡在酒里喝的,但是我們是將雄黃泡在酒里是用來擦的。家中的大孩小孩洗過澡后扣絨,擦雄黃酒,大點的就不擦,小孩子被大人一把抓過來就抹,被弄得“咯咯”直笑,最后歡歡喜喜的穿著新衣服一蹦一跳的去玩了,大孩子則擠在電視機前瞪著眼“你擠我我就擠你”的架勢在電視機前“開戰’!外婆領著一干子婦女去包粽子,留晚上吃。男主子們就各家各戶的溜門子去了。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有一個關于屈原的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其實這個傳說是外婆講個我聽的。我喜歡端午節的美、喜歡端午節的熱鬧、喜歡端午節的粽子,喜歡屈原那種愛國精神,當然我還喜歡最好玩的賽龍舟!當然是從電視上看的。
晚上吃粽子。桌子上擺滿了一個個“立體三角形”我們趴在桌子上探著頭,盯著那一個個飽滿的粽子,淌著口水。小一點的孩子,個子矮,看不見,就在一邊哭鬧著。大人受不了,就順手一拿了個粽子給他們。粽子剛到手,就眼淚鼻涕一起抹,咧著嘴沖我們擺了擺手里的粽子,拋到一邊啃粽子。我們也只有等到人齊了才能吃。人終于齊了!我們幾個朝桌前一坐,手“唰唰”的伸向那可口的粽子…桌上還有雞蛋、大蒜。大蒜我不喜歡吃。最后我們幾個大的拍拍圓鼓鼓的肚子,一溜煙兒鉆子那個屋子—看電視!
其實,那次的端午節是最快樂的。那天外婆格外開心,因為她的女兒們都回家過端午!
端午記事作文 篇9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懸掛菖蒲、艾草、艾葉、熏蒼術、白芷和雄黃酒來辟邪。還有必不可少的活動:賽龍舟,吃粽子。據說這些活動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
在這一天,最有趣的事情是做粽子。我記得我問過奶奶的意見!先準備兩片泡好的粽子葉,折進桶里,然后放入糯米,把餡料夾在糯米中間,用糯米蓋好,包成三角形,最后用繩子綁緊。聽奶奶說,這一步最重要,繩子一定要綁好,不然會漏米。在奶奶耐心的指導下,我終于變成了一個可愛的小粽子,心里充滿了喜悅!
端午節是一個有意義的節日,也是一個快樂的節日。
端午記事作文 篇10
今天、是端午節的前一天,媽媽說,端午節到了,我們去買些粽子吃吧,頓時冒出幾聲,“行行”。我說:“今天還不是端午節,買粽子干啥?”我媽媽說:“對呀,還沒到,這樣吧,我們今天先買些荷包等辟邪的東西準備一下,明天是端午節。”我的表妹、表哥早已忍不住說先給我們買幾個讓我們嘗一嘗好吃不好吃,我表妹也在旁邊吶喊助威,同意同意,雙手贊成、“哈哈,這是多么有規律的吶喊聲啊!我媽媽無奈,只好帶著我們出去了,到大街上以后,媽媽給我們一人買了一個荷包,聞起來讓人精神氣爽,我們買完以后眼睛尖鼻子靈的表妹看見了買粽子的,我們都還在那里挑辟邪的東西,陸續我和我媽媽看見了,我們到了那里買了5塊錢的,拿回家里后,我們便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我們也幫助爸爸媽媽掛開了辟邪的東西,心中也頓時踏實了許多,就這樣,6月6日到了。
一個正式的端午節到了,這一天,我們早早的起來,媽媽主動帶我們買了許多粽子,我回家后,邊在哪里吃粽子,邊讓媽媽給我們講端午節的故事,那是一年的6月6日,壞人追殺屈原,結果屈原跳河自殺,人們為了不讓魚兒吃屈原,便每年的端午節都把粽子放到水里面,讓魚兒吃,這就是故事的由來,我們吃完粽子以后,媽媽說:”我帶你們出去,“我們說:”去那里,“媽媽說:”去看龍舟比賽,我們走到了那,龍有十幾條,好像都是來自各村莊,我到了那里,各個選手還在準備著,比賽隨著裁判的一聲槍響開始了,擂鼓響了起來,大家都在用力的劃,最好我們村的了第二名,比賽太精彩了。
這就是我們傳統的端午節……
端午記事作文 篇11
我喜歡熱熱鬧鬧的春節,喜歡團團圓圓的中秋節,喜歡張燈結彩的元宵節,但我最喜歡粽子飄香的端午節。
每逢端午節,人們都喜歡包粽子,吃粽子,關于粽子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因為愛國投江死去,人們為了不讓魚吃屈原的尸體,把米團扔進江里,用這種方法來紀念屈原。
每到端午節,最熱鬧的就是包粽子,各家有各家的包法,我最喜歡看媽媽包粽子了。媽媽先把綠油油的粽子葉洗得干干凈凈,左手托著粽葉,右手舀起糯米往里放,還可以加些蜜棗葡萄干等,放在鍋里,煮出來粽子的味道飄滿整個房間,再煮些茶葉蛋,味道就更濃香四溢了。一切準備好后,我和家人出去踏青,聽說端午節那天早上出去踏青,還可以治病呢!回到家里我急忙拿出一個大粽子,輕輕地扒開粽葉,里面露出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咬一口,那蜜棗的甜汁、糯米的香味往嗓子里鉆,好吃極了!時間過得真快呀!終于到了開飯的時候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著香甜的粽子,品嘗著美味大餐,說說笑笑,開心極了!尤其是小孩子胸前掛著香荷包,手里拎著大葫蘆,滿屋子跑!高興極了!
啊!我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記事作文 篇12
古時候,人們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用舟將被葉子包起來的米飯,運入江中,不讓魚兒吃他的尸體,因此,有了端午節,也有了“賽龍舟”“吃粽子”這兩大習俗。而我,作為華夏的子女,卻只會吃粽子,不會包粽子,自覺慚愧。于是,我決定在這次端午節向爸爸學習包粽子,做一回中華傳統美食——粽子。
早上,爸爸買來了粽葉,洗刷干凈,泡好米,準備好了蜜棗和臘肉,找來放粽子的桶,準備教我包粽子。首先,我照著爸爸的樣子,拿起兩片葉子,卷成帶柄的漏斗狀,然后用大勺子舀一勺米放進去,注意別塞太滿。再塞一顆棗子進去,用多出來的葉子蓋住,再把兩邊多出來的粽葉折下去,最后用白線捆好,就大功告成了!我觀察了一下包好的粽子,發現它有4個角,6道模糊不清的邊。一會兒,蜜棗的包完了,我們開始包肉的。與蜜棗的不同的是,肉的用的是醬油泡的米,用紅線捆。不一會兒,肉的也包完了,我向桶里一看,哇,足足一桶半唉!
中午,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嘴里香,心里也香氣四溢。
端午記事作文 篇13
端午節,在我的心里,一直是我向往的節日。今年端午節學校組織了活動,是過得最開心,最愜意,也是最有收獲的一個端午節。我不但學會了包粽子,而且還懂得了做事如何成功的道理。
農歷五月初五日,天天盼望的端午節終于到了,我帶著媽媽為我準備好的包粽子的材料:箬葉,糯米,紅棗,小蘑菇。還帶了一些系粽子用的繩和勺子。便興沖沖地來到了學校。
來到班里,有許多同學正在討論包粽子的方法,還有些同學已經開始自己包粽子了。
老師進班了,對同學們說:“同學們,今天是端午節,學校組織了這次“學包粽子,賽包粽子”的活動,咱們班就有我來教,今天還有一場以年級為單位的包粽子比賽,前三名是有獎品的,你們學會了以后,回家還可以幫媽媽包,給媽媽當助手。這可是一舉兩得的好差事,所以,一定要努力學習哦。”我們滿口答應了。包粽子,對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我每年都見媽媽包過,陌生是因為我從來就沒有自己動手包過。學包粽子開始了,老師說說;“先準備箬葉,糯米,還有其它雜糧,根據自己的口味,喜歡吃什么,就包什么。”老師一邊說一邊示范講解,只見她把兩片箬葉折成漏斗狀,先舀一匙米、放上五花肉、香菇、板栗等餡料后,再舀一匙米包合。然后用粽繩扎緊。我們似懂非懂地看著,然后開始模仿起來。可能是因為我緊張的緣故吧,包出的粽子總是沒有梭角,所以米從縫隙鉆出來了。即使是包住了,也不像個粽子,倒像個湯圓或菜包什么的,反倒把一雙手亂得黏乎乎的,老師正在巡視,見了哈哈大笑,溫和地對我說:“做事別急,學做好一件事情要有一個過程,得有耐心,慢慢領悟。”老師包粽子的動作嫻熟,沒我那么費力,我對老師佩服地五體投地。那些有一定的基礎的同學已經學會了。我也摸清了些門道。俗話說:看事容易做事難。包了十幾次總算大功告成,勉強像個粽子。以前我只是知道好吃,沒想到粽子這么難包……看著大家包好的粽子,老師的喜悅溢于言表,開心地說:“包粽子不但要觀其形,還要悟其神,心領神會,才能包好,走,我們去準備參加比賽吧。”只有認真學,專心做,才能把事情做好。
回到家里,我只見媽媽在廚房里忙得不可開交,我連忙跑過去對媽媽說:“媽媽,我幫你包粽子,好嗎?”
我愛這個值得我記憶的端午節,因為它在我成長的路上留下了深刻的腳印。包粽子是如此,那么做其它事情又何嘗不是呢?
【有關端午記事作文(精選13篇)】相關文章:
端午記事作文04-20
有關端午記事作文匯總八篇04-27
有關端午記事作文合集十篇04-20
精選端午記事作文匯編九篇05-12
精選端午記事作文錦集六篇05-03
【精華】端午記事作文錦集8篇06-02
關于端午記事作文錦集9篇05-28
實用的端午記事作文合集7篇05-16
端午記事作文匯編十篇05-15
關于端午記事作文匯編5篇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