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22最新《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600字(精選22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后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最新《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600字(精選22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600字 篇1
3月23日,我和同學們一起收看了中國航天“天宮課堂”第二課,神舟十三號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宇航員再次變身“太空教師”,給我們上了非常生動有趣的一課。
2021年12月9日,“天宮課堂”第一課正式開啟。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相互配合進行授課,在中國空間站精彩開講,并面向全球直播。這是時隔8年后,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也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他們講得精彩、講得成功,備受歡迎。而繼第一堂課后,“天宮課堂”第二課更加令人期待。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繼續采取天地對話方式進行,由航天員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例如,太空“冰雪”實驗,演示失重狀態下的飽和液體結晶現象。“天宮課堂”第二課,旨在傳播普及空間科學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不斷追尋“科學夢”、實現“航天夢”的熱情。
“天宮課堂”第一課的太空實驗我還歷歷在目:“太空健身”、“細胞培養”、“浮力消失”……,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亞平宇航員做的一系列關于水的實驗,水在太空中由于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現象。而“天宮課堂”第二課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油分離實驗,我們都知道,在正常環境下,水油是分離的;但在失重環境下水油分層現象消失了,實驗還演示了通過旋轉產生離心力實現分層的現象。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通過天宮課堂,我不僅學到了奇妙的科學知識,同時也感受到科學技術的力量。我國航天事業的.飛躍發展,空間站的建立,飛天夢的實現,靠的就是先進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將更加努力,學好科學知識,為未來中國科技發展貢獻力量。
最新《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600字 篇2
熱切期盼中,我們終于迎來了天宮課堂第二課正式授課。幾天前,老師就已經發布了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并且還把授課表以及授課老師公布出來。由于天空課堂第一課給我帶來很多神奇的實驗,讓我看到了在地球上無法看到的奇怪現象,感覺到科學如此奇妙讓我對太空充滿了好奇,我一直盼望著第二課早一天到來,今天終于如愿以償,我們全班師生共同在教室里通過一體機觀看了現場直播。
今天的天宮課堂在地球上共設立了三個教室,除了主教室外,還在西藏和新疆設立了分教室,看著他們之間互動,我心里想,如果哪一天我們學校也設立一個分教室,那該多好啊!到時候我一定會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積極發言和他們共同討論,把我想問的問題一一向天宮的老師說出來,也來一個天地對話,想想都那么興奮!不過我發現提問完以后,還要等幾秒鐘老師才能回答,看來距離太遠的話,信號的傳播還是需要時間的,我們之間通話必須要等一等,對方才能聽到,這還真是我原來沒有想到的。
今天天宮課堂的老師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有趣的`實驗,比如點水成冰,給我印象真的很深刻,覺得很神奇。一個水球在王亞平老師觸碰的一瞬間變成了冰球,變成固體了,就像魔法師一樣酷斃了帥呆了。老師在講解其中原理的時候,提到的飽和度、凝心顆粒、結晶等這些知識我還似懂非懂,我想那些大姐姐,大哥哥們一定聽得懂吧!看來我也要好好學習,快快長大,通過學習才能懂得其中的道理,將來利用這些科學知識來造福人類,做新時代合格的接班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中國夢,盡上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最新《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600字 篇3
2022年3月23日,“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又一次開直播課了。我們又一次在老師的陪伴下觀看了精彩的太空科普課。工作在中國空間站中的三位宇航員再次化身老師,在遙遠的浩瀚宇宙為我們講解、演示著一個又一個的精彩科學實驗。而這些實驗原理又是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那么的貼近。例如,牛頓第一定律,這是力學中的經典定律,定律所描述一個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情況下,總是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但是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地球上,重力無處不在,這就導致物體總是會受到力的干擾,我們很難想象、也無法看到牛頓第一定律中所應呈現的現象。這次的太空授課中宇航員將手中的一只“冰墩墩”向前拋去,讓我們清楚地看到,它以同樣的速度一直向前飄去,保持著勻速直線運動,直到被宇航員抓住。這顯然是由于幾乎沒有了重力的影響,在太空艙這個理想的實驗室里,牛頓第一定律就簡簡單單的被宇航員們成功地驗證了。想必牛頓若是看到自己的智慧結晶在三百多年后終于得到驗證,也一定會給我們的太空老師點贊。
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都同太空拋物實驗一樣神奇而精彩,課堂中穿插進行的航天員與地面課堂師生的.天地互動,從天到地,從地到天,穿越了時空的天宮課堂,讓我們在忽近忽遠中感受著科學的無窮魅力!
成功的太空授課彰顯出了我國航天事業的迅猛發展,從萬戶飛天的古代嘗試到新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從“嫦娥登月‘’到“問天探火”,神舟載人航空的一次次成功,這都標志著不斷實現的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我們在贊嘆中國航天的迅猛發展的同時,也敬佩一代代的航天人為此做出的不懈努力。這一切也離不開強大祖國的支持。為了實現更多的夢想,為了祖國更加富強,我們中國少年也必將踔厲奮發,篤行不怠。
最新《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600字 篇4
今日,第二次太空授課驚喜到來,身處太空的三位宇航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老師再次出現在班級的大屏幕上,久違而又親切。這次的授課內容也更加高端,令人心懷向往之。
在正式開課前,我便聽到有“液橋”這一實驗,因為沒有字幕,我也不知是怎樣一番景致,便開始期待這一神秘的實驗。所幸,這場實驗并不靠后,很快便為我揭密了這場“液橋”實驗。王亞平老師手拿兩個液橋板,有些似普通玻璃板,隨即在上面各擠上一顆水球,讓其相對,使兩顆水球相連接,再稍做拉開些,水仍未分開,看起來像個橋的樣子,這也就是那條液橋。不過,看起來還十分生動呢,經王老師介紹,這是由于水的表面張力形成的現象,而地面上,在重力的影響下,水的表面張力微不足道,因此,無法形成那座液橋,而在空中,形成液橋輕而易舉。
除此之外,另一個油水分離實驗也激起了我的興趣。實驗起始形態是密度更大的水在密度較小的油的下方,二者還在分離狀態下。搖晃之后,地面上的同學們手中的'水和油開始逐漸分離,而太空中的水和油仍在混合狀態下,沒有分離之意,大概是特殊地區的“任性”吧。但怎樣才能使太空中的油、水分離呢?通過實驗我們可以發現,在太空中,水和油的密度并未改變,仍然是水的密度>油的密度,所以可以通過旋轉、離心作用使它們分離。在葉光富老師的演示中,油、水真的分離開,小原理可以發揮大作用啊。
天空中三位老師再次以天地通話的方式授課,地面與空中同時進行,神奇又有趣。這也激起了廣大同學的航天夢,希望我們也“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像三位航天員一樣“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有上九萬里”!
最新《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600字 篇5
上次的天宮課堂我錯過了,但這次有幸趕上,我對太空中的實驗都非常好奇。提起太空,就不得不想到宇航員的失重,提起重力,又想到讓我叫苦不迭的物理,或許天空課堂能再激起一些我對物理的興趣。
在太空中,水和油可以融合,很久都不會分離,這需要利用水和油的密度大小進行甩動,才能到達陸地上的狀態。在太空中拋出的物體可以沿軌道穿梭于兩人之間,失去重力的物體就不曾下落。還有玻璃板間水滴構造橋梁的實驗……空間站里的實驗似乎都和物理有關,而它恰是我一個有“問題”的學科。
宇航員可以為我們講述太空中的物理現象,說明宇航員們的物理知識都很充足。在提問環節中,許多同學都提到了自己的夢想,有那么一瞬間,我想到了自己的夢想。雖然設計師和航天物理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系,但還是要想要認真地儲備物理知識。關于設計師有許許多多個方面,服裝、建筑、廣告等等,最吸引我的依舊是服裝。
在現在大各大品牌的走秀中,創意已經不僅體現在服裝里,更體現在秀場的.特色中。我想如果把物理中的磁場和重力在某天帶進秀場,還有比用知識裝點更獨特,更新穎的點綴嗎?另外,我想如果未來可以利用知識儲備來設計或改良特殊性質的面料,如這次冬奧會運動員們身上穿的運動服就有防割保暖等功能,而安踏中國風的設計外觀想必大家也都非常熟悉。一件衣服,從里到外都在為自己的祖國宣傳,我想這是和賽場拿獎,做科學實驗,研究天文有著一樣重要意義的事。
“未來是掌握在我們手中的。”物體也許會脫離地球失去地心對它的引力,但心不會脫離夢想對它的吸引。心向山海,定能不負熱愛,我想就算不夠不到整片宇宙,也要在自己的星際中發光。
這便是這節課帶給我的。
最新《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600字 篇6
我仍清楚地記得上次的“天宮課堂”給我留下的印象,本以為未來短時間內,至少在這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中是不可能有第二堂課的,畢竟在我的印象中,“天宮課堂”是多年碰不到一次的稀罕事兒。
然而第二次“天宮課堂”就在今天到來了——難得有如此長的在軌時間,只上一節課豈不是可惜了嗎?于是今天下午第三節課,老師打開天宮課堂的直播,打開天地之間的連接。
這次的現場實驗主要有三個——乙酸鈉結晶實驗,“液橋”實驗和“水分離”實驗。用乙酸結晶模擬結冰的實驗我見有人在陸地上做過,不過今天這個實驗被搬上太空,亞萍老師在失重環境下擠出的乙酸鈉溶液如小球般在太空艙內飄著——這是基本操作,然后沾有晶體的小棍輕輕一碰小球,小球馬上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凝成“冰”。這樣做實驗的好處天宮課堂還會講到。
“液橋”的形成利用了太空更大的的.液體表面張力。“水油分離”則利用離心力分開在太空中不受重力影響的水和油。
在實驗之后,宇航員們開始興沖沖地介紹飛船內那些人類智慧的結晶。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模塊化實驗柜——顧名思義,這一個個柜子有著各種各樣實驗的模塊。這次直播介紹的是高微重力實驗柜和無容器實驗柜。高微重力實驗柜可以通過氣動和磁懸浮營造出一個高微重力的環境,聽上去似乎蠻雞肋的,但它卻可以驗證愛因斯坦的等效原理(即加速度運動和引力是等效的)。而無容器實驗柜則利用微重力可以在無容器的狀態下更精確地測定物體的物理性質。
實驗視頻看上去酷極了。往后天上的實驗室設備越來越齊全,天地對話越來越方便。也許將來天
地之間的間隔也像現今世界般越來越小。
天宮課程也許真的會變成一節節很普通的課程。
天地之間,距離不再。
最新《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600字 篇7
在2021年的12月9日下午15:40,“天宮課堂”第一課開始啦。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要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這不僅代表著中國的載人航天技術更先進了,也意味著我國的航天科學技術已經向教育領域前進了一步。
在“天宮課堂”中,三名航天員老師做了許多有趣的實驗,都讓我驚嘆不已,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浮力消失實驗。王亞平老師在空間站把乒乓球放入有水的杯子中,再用吸管朝乒乓球吹氣,接下來發生了神奇的一幕,乒乓球沉在水里不浮起來了。然而,在地面上的同學不論用什么方法,乒乓球還是浮在水面上。之后,王亞平老師講了,這是因為浮力是隨重力產生的,太空中沒有重力,浮力幾乎消失,所以乒乓球不能像在地面上一樣浮起來。
是啊,太空中一切是多么奇妙有趣,這樣還有誰不能喜歡科學呢?正因如此,我國的科技也越來越發達。探月工程叫“嫦娥”,月球車叫“玉兔”,定位系統叫“北斗,”空間站叫“天宮”……人們把中國航天與中國的傳說和神話聯系在一起,使中國航天有了傳說和現代的'意蘊。古人所向往的,沒有實現的夢想,現在已經實現。我們作為祖國的未來,要熱愛科學,學習科學,不能貪玩,要有夢想,好好學習,長大了創建更好的中國。
通過這次太空授課,我知道了航天科技不僅能壯國威,更關系我們家庭和生活的幸福,讓我們就像王亞平老師說的,“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吧!
最新《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600字 篇8
今天下午,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第二課。老師還是三位在天宮一號工作的航天員,他們分別是翟志剛、葉光富和王亞平,他們看起來依然神采奕奕。特別親切,都已經是老熟人了,哈哈!
首先我從主持人叔叔和阿姨那里知道了一個科學知識“失重”。叔叔和阿姨各做了一個和“失重”有關的實驗,叔叔做的實驗是把一杯水放在玻璃板上,然后抓住綁在玻璃板上的繩子甩轉,我驚奇地發現水和杯子沒有掉落或是灑出來。
阿姨做的實驗是把一個塑料瓶裝半杯水,在瓶子兩側割出兩個小洞,你把它拿在手里它會漏水,如果你把瓶子從高處丟下來,慢放你會發現它慢慢的不漏水了,我們一個個都瞪大眼睛,不敢相信這事。
隨著鏡頭的切換,我們來到了我們中國的空間站。
王亞平阿姨給我們做了好幾個有趣的`實驗,其中我最喜歡的兩個是“冰雪”和“油水分離”。
“冰雪”在宇航員們的飲水袋里加入一點結晶顆粒,從飲水袋里擠出一個小水球,它會釋放出熱量。用羽毛摸摸,它會從水球變成冰球但用手摸一摸它還是熱的。
太空中,“油水分離”實驗是在一個瓶子里倒入一半水和一半油,晃一晃它們融合了。在地球上的演播室里,同學們也學著晃了晃,油水是不會融合的。葉光富老師拿著油水混合的瓶子不停的摔了幾圈后,奇跡發生了,油水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分層了上游下水兩層,我們不由自主地驚呼起來真是太神奇了。
今天的天宮課堂讓我又了解了更多的太空知識,我們中國強大的科技力量讓世界矚目,我知道,好好學習才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將來長大了我一定也要像這些科學家們一樣為祖國貢獻力量!。
最新《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600字 篇9
天宮課堂第二課終于開課啦!看完后,我深受啟發,課堂在15:40于核心艙開講,三名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給全國學生上了一堂精彩的課程,激發了廣大少年對科學的熱愛。
這次太空授課活動繼續采取天地對話的方式進行,由航天員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旨在傳播普及空間科學知識。每個實驗都展現出太空環境與地面環境的區別。比如,在水油分離實驗中,在地面上,水和油是分層的,但是在太空中,水和油是混合的;還有太空拋物實驗,在地面上拋物,物體會呈現一條拋物線,但是在太空中拋物,物體會直直地飛出去。這些實驗打破了我們的傳統認知,提升了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水平。
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太空“冰雪”實驗。只見王亞平老師從一個小管中慢慢地擠出一個透明的小液體球,由于失重,晶瑩剔透的小液體球漂浮在太空艙中。然后,王亞平老師又用另一根小管子輕輕地觸碰這個小液體球的一端,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只見管子和液體球接觸的地方開始變得不透明,原來是液體開始變成固體。接著不透明的部分開始擴張,很快地,整個液體球就變成了一個固體球,繼續在空中漂浮著。這是什么原因呢?原來,這個實驗用的`是過飽和液體,這種液體很不穩定,稍微受到外界的干擾就會結晶。王亞平老師用管口觸碰液體球,擠壓帶來的壓力使得觸碰的地方形成了結晶核,結晶核會迅速增長,一下子整個液體球就變成了晶體。科學的世界真是妙不可言呀!
這次的天宮課堂讓我大開眼界,宇宙中隱藏著各種神奇的奧秘,未來等待著我們去探索——我的科學夢,加油!
最新《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600字 篇10
《天宮課堂》太空授課又開始啦!應該說,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壯舉,它不僅標志著中國已經能夠熟練地運用載人航天技術,也意味著我國航天技術已向教育領域再次伸出了橄欖枝。既然是第二次,那么應該更加的精彩。
這次的天空課堂又給我們增添了更多的知識,都是太空中獨有的,比如在太空中翻轉個身,身體好像被一刀兩斷,上面左下面右,上面右下面做,你說神不神奇!還有油水分離,冰墩墩被拋出后按原軌跡返回;然而,在地球上也有有趣的實驗如:神奇的瓶子和吊臺的'秘密等有趣的實驗。接下來就跟著我去看看科學世界吧!
先介紹地球吧,瓶子在裝滿水時再刺兩個小洞,你認為在這個瓶子靜止向下時水會漏出來嗎?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門,接下來可以通過實驗來證明這個難題,果然在高速放慢器中發現剛開始還是好好的睡,一點點往下流,可到中間時水就不流了。看吧,神不神奇!
再來介紹吊臺的秘密吧,在一個吊臺中放滿水的杯子快速旋轉,水卻沒有沒有落下,你們一定認為視頻中在變魔術,但這確實是真的奇不奇怪呢?你們可以去查一查里頭的秘密。
現在我們把鏡頭轉移到太空,而現在我就要介紹我,我認為最最神奇的一次實驗,這就是有水分離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做這個實驗,可以看到“油”和“水”兩者分離了,但在太空中情況變了,流水不但沒有分離,而且還緊密了一些,這就是太空中秘密,你們想不想揭示怎樣才能讓他們分離呢?那我們就看看后文吧!
原來呀,我們只要不斷快速旋轉這個瓶子,油和水就分離了,就這么簡單。
本次我們《天宮課堂》的太空旅行又結束了,我們中國科技不斷努力,一定就有新的收獲,將我們迎來第三次《天宮課堂》。
最新《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600字 篇11
遠望起航,神舟飛天。十年心血,筑就輝煌。凝望浩瀚的太空,中國空間站定是那顆最亮的星。那銀白色的身影,在太空里翱翔。而身處中華大地的我們,正聆聽著遠自天際的聲音,感受課堂的美好。天宮號上,信息在網絡的傳遞下,走入千家萬戶,也深入了我們的心。又是一次天宮課堂。
透過屏幕,我看到了空間站。它的那樣白,是那樣純凈,給人以特殊的美感。三位航天員在艙中傲然挺立,他們的臉上洋溢著自豪與喜悅,更充斥著一份熱愛——對祖國的愛。十年積蓄,只為一朝綻放。看著我們自己的空間站,回想當年的歲月。一股熱血在我心中奔涌。中華民族站起來了,航天史上留下了中國的印記。在課堂里,精彩的水試驗,神奇的超飽和溶液,先進的高失重箱都展現在我眼前。從基礎科學到尖端科技,從民生日常到精密試驗。一幕幕畫面都深刻在我腦海里。它們是中國富強的縮影,成功的背后是強大的祖國。看著絕美的空間站,誰能不感慨嗎?誰又不為之感動呢?從零出發,奮力追趕。曾經落后者的.我們,已邁向了世界前列。無數汗水與心血筑就了空間站,而一切的努力凝結成今日的中國。愛國之情在我心中涌動,我深愛這祖國。天宮課堂里航天員的談笑風生、直播時前所未有的高清畫質、低時延的5G網絡。中國制造,中國科技,中國速度舉世矚目,它們是成功的代言詞,更是人民心之所向。
課堂雖然短暫,但征途格外漫長。中國,從未停下前進的步伐。拼搏,奮斗,一起向未來!在新時代的路上,我們定會懷著滿腔熱血,用汗水筑就美麗中國!我們的夢想,與天宮一同,在長空翱翔。
最新《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600字 篇12
“身在神州,眼望星光。心底有詩,自在遠方。”觀看完這一季天宮課堂,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它點燃了我探索的熱情,帶給了我全新的感受。在人們逐漸揭開太空的神秘面紗時,它已成為了“三尺講臺”。
奇妙的水珠懸浮于半空之中,久久不下落;陀螺能夠在太空中直線飛行,不偏離軌道;人的方向感可以隨意變幻……這些在地球上無法體會的情景,卻能在太空奇妙地展現出來。通過三位航天員叔叔阿姨的講解,我對一些物理知識有了了解,也感受到無論是在天上還是地上,科學的奧秘無處不在。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八年前,太空教師王亞平為全國6000多萬名學生在太空授課的寄語尚縈繞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空之旅。浩瀚星空中,人類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止。此次太空授課不僅創意十足,更意味著中國航天的傳奇還將向更加深遠的未知領域延伸,中國航天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是對無垠太空的“心之向往”。相信這份以國之名的詩意告白,最終將凝聚成“奮斗吧,中華兒女”的.共同心聲。
回首來時路,艱辛而輝煌,展望未來景,任重而道遠。一代代中國航天人堅定不移開拓創新,勇于走向科技的“無人區”,用一往無前的勇氣,善于創新的銳氣推動航天事業不斷發展。中華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從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陽,中國人民目光所及,正在從仰望璀璨星空道求索暗物質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領域。“中國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滿天神話變成現實”,的確,浩瀚太空里,越來越多的中國航天身影正在將中華民族對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懷譜寫成探索太空的現實詩篇。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認識到我們只有在當下認真學習,將來才有機會像這些航天員叔叔阿姨們一樣報效祖國,為國家貢獻自己的才能。相信未來,我們必定在浩瀚宇宙中留下更為精彩的“中國印記”。
最新《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600字 篇13
3月23日下午15時40分,學校組織學生觀看學習“天宮課堂”第二課。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將三尺講臺放置在了無垠的太空中。與以往在教室課堂學習不同,應疫情防控要求,孩子們居家防疫,“停課不停學”,“教不停、學不停、愛不停”,開啟了一場特殊的“天宮課堂”科技探索之旅。下面是初二的小蘋果們對活動的感悟與收獲。
登陸太空,一個遙遠而美麗的夢,我們實現了。“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相互配合進行授課,航天員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重在傳播普及空間科學知識,還有航天專家科普火箭運行原理。太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上。每一次跨越都經歷了航天人無數次的'計算和檢測,以確保萬無一失,中國航天技術師借鑒前人的技術,而且自主創新,中國的太空站將成為世界科學發展進步的平臺,為人類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中國航天現有八大系統,航天員系統,空間應用系統,載人飛船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監控通訊系統,著落機系統,空間實驗系統以神舟七號,天宮一號為起點的中國空間站建設,中國的科技研究帶來了更大的舞臺。今天,航天員在太空授課,聽著他的講解,我感到有多少科學知識是我們不知道的?過飽和乙酸鈉溶液形成液體球,液體球結晶外觀像“冰球”實為熱球;液橋實驗是水在表面張力作用下將兩個塑料板連接起來;在空間站,水和油并沒有自然分層……探索、揭露太空的奧秘,人類一定會在此方面更進一步。
最新《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600字 篇14
今天是一個偉大的日子,因為天宮課堂第二課就在今天上課了!
本次的課程,還是由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配合進行授課,在3點40分的時候,天宮課堂第二課終于開播了!
因為這一次的課程還是天上和地上配合著上課,所以開始前,地面上的老師給我們講了好多知識,終于可以見到航天員老師們了。
本次的實驗有四個,分別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和太空拋物實驗。這里面都隱藏著無數的物理知識,等著我們去發現,去學習。這次太空授課在太空失重的環境下演示了在地面很難見到的物理現象,這種通過凸顯天地差異來教學的方式來上課非常的有趣,讓我難以忘懷。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太空冰雪試驗了,在太空中可以讓液體迅速結冰確實很有趣,以前我有見過飽和液體,但是不知道這種液體還有那么大的樂趣,直接航天員們把飽和液體裝在袋子里,再一點一點的擠出來,由于在失重環境下,飽和液體擠出來的時候就是一個球,一擠出來的時候,飽和液體就迅速結冰,變成了一個冰球,沒想到一瓶液體就可以玩那么多的花樣。
還有太空拋物實驗,連在前幾個月很火的冰墩墩也上場了,平常我們在地面上扔東西時就會掉在地面上,而在失重環境下不會,扔冰墩墩的時候就可以很自然的扔過去,這個動作讓我印象深刻,原來,在太空中還那么好玩,我真想上天看看啊,體驗一下失重的感覺!
這次的課程讓我印象深刻,也激發了我對航天的學習興趣,真希望在未來的時候,每一個人都可以到天上去,感受一下宇航員的感覺!
最新《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600字 篇15
今天,我們在家統一線上觀看了天宮課堂的第二課,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老師給我們同學們帶來了一堂生動有趣,精彩特別的太空科普課。
這次課堂主要分為5個實驗以及空間科學設施介紹與展示,這些實驗看似通俗簡單,實際蘊含了很多的物理知識,如失重環境下水表面的張力作用,通過旋轉把密度不同的水和油分層等等,讓我受益匪淺,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最后一個小實驗——太空拋物實驗,頂流冰墩墩也驚喜現身,在實驗中冰墩墩被拋出后竟然做直線運動,在兩位老師的手中飄來飄去。這個實驗的原理是我們最近剛學到的牛頓第一定律,而且獨一無二的實驗現象是只有在太空這種微重力環境之下才能看到的。這次珍貴特別的知識展覽讓我驚喜萬分,也收獲滿滿
同時,我也明白了許多學習上的道理,在提問過程中,有一名同學十分誠懇地問老師們:“我以后能當航天員嗎?”“當然”。“太空教師”王亞平上一次的天空授課時的寄語尚縈繞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為我們講課,“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望過去,原本遙不可及,神秘深邃的.太空離我們越來越近,中國的一個個飛天夢正在實現,身為青少年的我們應當向航天員們學習,走好每一個腳印,去迎接未來星辰大海的征程。
最新《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600字 篇16
看到三位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航天員竟然在空間站為我們授課,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不足百年的時光。中國這只東方雄雞已然屹立于世界之巔,從一窮二白到現在的科技強國,這是多少代中國人奮力拼搏的結果。科技強則國強,自信之路的成功,為中國的航天英雄們點贊。
看著三位航天員為我們帶來了全新的各種知識,那些只有在太空才有的神奇場景也深深地吸引了我。特別是那個“冰雪實驗”讓我嘆為觀止。王亞平阿姨用吸管緩緩擠出一個水球,水球就這樣慢慢地脫離水袋,因為重力的緣故,水球就這樣漂浮著,接著神奇的一幕出現了,只見茅根一觸碰這個水球,水球竟然變成了冰球。后來經過王亞平阿姨的解釋,我才明白,這是過飽和乙酸鈉液體球迅速結晶變成固體,雖然外觀像“冰球”,其實是有熱度的“熱球”。這些神奇的實驗激發了我探索知識宇宙的強烈興趣。
如果說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么強大的綜合國力,扎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打開這本書的智慧鑰匙。王亞平老師的太空授課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著我們所有青少年。謝謝宇航員們為我們帶來的精彩一課,謝謝大自然和宇宙饋贈的一切,當然最要感謝的當然是我們強大的祖國。
最新《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600字 篇17
“不是誠齋無月,隔一林修竹。”在廣闊無邊的宇宙中,存藏著無數的奧秘……
2022年3月23日下午,天空三人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帶領著我們探索宇宙,在這次“天空課堂”中,我們跟隨著航天員參觀了他們的航艙。空間十分低矮,四周擺放了許多的器材,就連床鋪也沒有太大的空間,王亞平的床頭還貼滿了一張張與女兒站在一起的照片。看著他們一個個繪聲繪色地為我們講述著知識,我不禁鼻子一酸,這幾位航天員一定都非常想念家人,但是他們為了能為祖國貢獻一份力量,舍小家為大家,飛向宇宙,去攀登航天科技的高峰!
而在航天員做的實驗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冰雪實驗,只見王亞平老師拿出了過飽和醋酸鈉溶液滴在空中,立刻變成了一個頑皮的小球,接著王亞平老師又拿出樂沾滿結晶核的毛根輕輕碰了碰水球,神奇的'一幕出現了,只見小水球慢慢變成了晶球,這讓我驚嘆不已,原來這是因為乙酸鈉溶液在溫度高的水中溶解度非常高,很容易形成過飽和溶液,在這種溶液中,只要有一點結晶核顆粒,就能放出熱量,變成“熱球”。
這幾年來,我國的科技正在不斷地發展與進步,汽車導航、掃碼支付都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不少方便,我們應該珍惜當下的生活,努力克服困難,掌握科學知識,將來為祖國出一份力。
最新《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600字 篇18
中國航天員們的太空授課,給我們開啟了奇妙的太空之旅,他們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著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淵,也給中國的載入航天事業提供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攝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入航天和教育事業。而我們也期待此次太空歷險記將我們帶到更遙遠的地方去,好讓更多的地方都能夠傾聽到中國好聲音!
在地球上做課程中的實驗會有什么現象呢?在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下,感興趣的同學開始了自己的探索。把水和油加入到一個透明容器中,嘗試分離水和油;讓一滴水夾在大拇指和食指中間,兩只手指慢慢分離,觀察通過這種方法形成液橋的'最大長度,并思考為什么會產生液橋。同學們撰寫了自己的實驗報告,并錄制講解視頻,將課程學習激發出來的興趣和思考付諸于實驗探索,這體現出對科學的崇尚,也激勵著學生不斷進步。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課程雖短,但余韻悠長。“天宮課堂”激發著學生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熱愛科學、追尋夢想、探索未知的種子撒向更多好奇的心靈。同時,這場生動的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讓學生充盈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揚追夢逐夢的萬丈豪情,讓航天夢、科學夢代代傳承。
最新《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600字 篇19
今天我們觀看了中央電視臺的天宮課堂,從中我獲取了許多知識。我知道了1992年,我國確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第一步“上的去,回的來”,第二部“出的.去,對的上”第三步“造船為建站,建站為應用”。中國能取得如此,宏偉的航天成就離不開幾代航天員的艱苦奮斗。
接下來,主持人老師為我們講了幾個重要的知識點,首先,失重,的重力并沒有消失,接著老師,通過一個小實驗解釋了完全失重現象。接下來,老師又告訴我們地球引力提供了空間圓圈運動的向心力。最激動人心的時候到了,航空站的幾位老師親自為我們介紹了幾個實驗。首先是太空“冰雪”實驗,過飽和乙酸鈉溶液形成液體球,結晶和顆粒打破液體穩定狀態,迅速結晶,而液體球結晶外觀像“冰球”實為“熱球”。第二個實驗是水在表面張力作用下,將兩個塑料板連接起來。第三個實驗告訴我們,在空間站水和油并沒有自然分層。迅速旋轉小瓶時,水油在離心作用下實現分層。接下來是天地互動環節。讓我印象最深的問題就是第一位網友提出的在空間站里流眼淚是怎樣的?回答是在,空間站內無法自然流淚,而是眼淚在眼眶中打轉,或者在眼角停留。
此次活動對我的感受是,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一個有利于國家的人。
最新《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600字 篇20
天空探密,永無止境。如今,我們已進入空間站時代,太空的神奇讓我增長了許許多多奇妙的、有趣的知識。今天觀看的"天宮課堂"中,有許多有趣神奇的.實驗。
其中,有一個"水浮力實驗"。做這個實驗之前,王亞平老師先是準備了一個有水的玻璃杯和一個乒乓球。然后老師把乒乓球壓進了水里,當老師把手收回來時,乒乓球沒有像在地球上時浮出水面,而是停留在了水中。
另外還有一個"泡騰片實驗"。王亞平老師先是用一個環形的鐵絲做出了一個十分薄的水膜,然后老師就用水袋里的水,不停地給水膜加水。漸漸地,原來那張薄薄的水膜已經變成了一個圓滾滾的、玲瓏剔透的大水球,然后滴上幾滴藍顏料,眼前突然出現了一個晶瑩透亮的水球,散發出一絲絲光,照量了空間站。接下來王亞平老師小心翼翼地將一小塊泡騰片放進水球里,然后,泡騰片吐出許許多多的小氣泡,但小氣泡不想走,依舊在水球中,隨著小氣泡加多,水球似乎要被這些小氣泡撐破了似的。如果你仔細的看這個水球的話,水球是不是有點兒像我們生活的地球。
今天觀看"天宮課堂"后,我便有了一個夢想,那就是長大后成為一位航天員,飛向太空,探索更多的奧秘。
最新《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600字 篇21
今天下午,我看了新一期的《天宮課堂》。這一次的課堂又一次讓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這次的《天宮課堂》第二課,主要是在三位航天員老師的帶領下,了解在地球上和太空中的科學知識和差別以及空間站內的.神奇器械。
這次的的課堂又給我增添了許多新知識,比如:萬有引力,“冰雪實驗”等。這些都是我以前所不知道,沒有接觸過,一切都是那么神奇。讓像我這樣對科學有著濃厚興趣的青少年想要更深入地去了解這些知識。
除了神奇的科學知識,我還看到了空間站上一些稀奇的器械。比如懸浮實驗臺、無容器實驗柜等。通過了解得知,空間站上的實驗器械都是有利于科學家們在醫學、化學事業上作貢獻的。并且,這些器械的發明也是科研工作者們的結晶。
能夠做到這樣,讓航天事業和醫學事業取得重大成就,說明我們的中國已經越來越富強,越來越偉大。
“巾幗須眉共筑航天夢,吃苦攻關同示強國心!”正如這句話所說的,從1992年我國確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到現在,我們已經在航天事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你是否為今天的中國而驕傲呢?
這次的課堂讓我領悟到科技進步之快,讓我也想加入這龐大的隊伍中去,緊跟科技的步伐,追隨夢想的腳步前進。作為一名中國人,我驕傲!
這次的《天宮課堂》第二課,我學到了很多,了解到了很多。希望我們的中國更加富強!
最新《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600字 篇22
自神洲12號載人航天飛船任務完成之后,三名航天員回到了離別三個月的祖國。才過不久,神洲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升空了。
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人擔任神洲13號載人航天飛船宇航員。在最新年10月16日凌晨,神洲13號火箭發射了。可惜我沒有及時觀看直播,今天下午在課上,老師讓我們看了神洲13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過程,首先就是三位宇航員身穿宇航服坐上大巴車,向航空基地駛去,大巴車前還有交警騎著摩托車保駕護航。到了航空基地,三位宇航員進入了火箭,緊接著,話筒傳來了“十,九,八……”每一個數字都十分激動人心,最后聽到了“點火”。隨后,火箭的底座噴出了紅色的火焰,煙塵向四處擴散,火箭也騰空而起,像一只穿云箭直插云霄,場面十分震撼,之后各個助推器也是分離了,神洲13號也是發射成功。
本來神洲12號的三名宇航員在太空中呆了三個月,這本讓我很吃驚。但沒想到這次神洲13號的'三名宇航員將要在太空中呆上半年,更是讓我驚訝。他們為了給國家做貢獻,放棄了和家人在一起的六個月時間,很讓人敬佩。自東方紅一號升空成功后,中國在航天事業接連取得重大發展,這一個個成功都是由無數個科學家們廢寢忘食,努力奮斗,用無數汗水換來的。
據說神洲14號已經準備就緒,隨時可以升空,不得不說,祖國的速度真是太快了,火箭是一個接一個的升上天空。
【最新《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600字】相關文章:
最新天宮課堂觀后(精選23篇)10-13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看心得最新10-31
天宮課堂第二課最新觀后感(精選6篇)03-28
關于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