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植樹節國旗下講話稿(通用12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都可能會用到講話稿,講話稿可以起到指引或總結會議,傳達貫徹上級精神等作用。你知道講話稿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植樹節國旗下講話稿(通用12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植樹節國旗下講話稿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又是一年春來到,帶來了大自然的萬物復蘇和欣欣向榮。今天又是3月12日植樹節了!又到了植樹造林的好時候。
可是,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為什么要植樹造林嗎?
我們生活的自然界中,生物和氣候、土壤、水等環境條件之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相互關系。就像我們人體的各個器官、各種機能之間都是保持平衡的,一旦某個環節失去了平衡,人就會生玻自然界也一樣,一旦失去了生態平衡,便會產生種種不良后果。
在自然界中,森林是保持生態平衡的衛士,森林讓氣候變得穩定正常。
有了森林,地面就不怕風吹雨沖,水土就不易流失。大風遇到了防護林帶,會被大大減弱;雨水沿著樹干慢慢地流到地上,被枯枝落葉、草根樹皮所堵截,能滲透到地下而不會迅速流走。在少雨的季節里,這些儲藏在地下的水,一部分匯成溪流,流出森林,滋養農田,一部分經過樹根的吸收、樹葉的蒸騰,回到空中,又變成雨,再落下來。許多國家的護林實踐表明,當國家森林覆蓋率占全國總面積的30%以上,而且分布均勻時,國家就不會發生較大的風沙旱澇等自然災害。可惜的是,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僅有16.5%,這怎么不讓我們深感焦慮呢!
而且,人類自誕生起,一切衣食往行及生產、生活,無不依賴于我們所生存的這個星球,地球上的大氣、森林,海洋、河流、土壤、草原、野生動植物等,組成了錯綜復雜而關系密切的自然生態系統,這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環境。
但是,長期以來,人類把文明的進程一直滯留在對自然的征服掠奪上,似乎從未想到對哺育人類的地球給予保護和回報,在取得輝煌的文明成果的同時,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卻使得我們所生存的這個星球滿目瘡疤,人口的增長和生產活動的增多,也對環境造成沖擊,給環境帶來壓力。
氣候變暖,臭氧層空洞,酸雨,有毒廢棄物,野生生物滅絕,以及大氣、水污染等,這是我們當前面臨的一連串全球環境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該做些什么呢?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但我們現在還只是學生,不可能為全人類的環境作出特別大的貢獻,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環境做起,從保護學校的環境做起。
例如:遵守有關禁止亂扔各種廢棄物的規定,把廢棄物扔到指定的地點或容器中,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飲料杯、飯盒、塑料袋,用紙盒等代替,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垃圾,減輕垃圾處理工作的壓力,愛護花草樹木,少贈送賀年卡,保持校園清潔等。
這些雖然都是小事,但只要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動手,從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著手,調整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就能為保護地球做出一份貢獻。
親愛的同學們,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讓我們一起播種綠色,讓我們一起宣傳綠色倡議,讓大地媽媽擁有更多的綠色吧!
植樹節國旗下講話稿2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3月12日是我國的"全民植樹節"。
植樹造林是一種美德,當我們播下一顆綠色的種子,就撒下了一片五彩的希望。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愛樹、育樹"的傳統,有許多崇尚植樹造林的趣聞佳話。如著名的治病種杏故事——三國東吳名醫董奉,醫術精湛,為人治病不收財禮。只要求治好一個病情不嚴重的病人,種一株杏樹,治好一個重病人,種5株杏樹。天長日久,他的房前屋后竟有10余萬株杏樹,人稱"董林杏仙"。
國外也有許多趣聞。
幾百年前,南斯拉夫有一項法律,規定每對新婚夫婦,必須先種油橄欖樹70株。在日本有一項特殊的規定,凡是私人增添一輛汽車,必須植一棵樹。
在非洲坦桑尼亞的許多地方,有一種"添丁植樹"的風俗,即誰家生了孩子,便種上一棵樹,表示希望孩子像樹一樣茁壯成長。
為了防止建筑工程毀壞樹木,日本開辦了"樹木銀行"。凡施工單位,必須把清理場地挖出來的帶根樹木及時存入"樹木銀行",在工程結束后,該單位必須及時把樹木取出來栽上,以保持原有的綠化面積。
我們愛白楊的挺拔,愛垂柳的柔美,愛松樹不屈的風骨。除了這種精神的寄托外,人們更看重它的實用價值。有了樹,才會有和諧美麗的大自然;有了樹,才有清爽、新鮮的空氣;有了樹,才會有高樓、房屋和鐵路。樹,它不僅能防風固沙,保持水土,還能美化環境,綠樹進行光合作用,提供人類呼吸所需的氧氣。它還是吸收氮氣、二氧化碳、臭氧的天然凈化物,并且具有調節空氣溫度、濕度,吸收粉塵、噪音等功能。愛樹是一種美德,一種情操,一種文化。同學們,我們該做些什么呢?我們可以在自己家的庭前、屋后、陽臺栽一棵樹,養一盆花,或在我們的班級中種一些綠色植物,養幾盆花等。在法國巴黎有這樣一個習俗:嬰兒出生要栽一棵"理想樹",上學時栽一棵"求知樹",18歲時栽一棵"青春樹",大學畢業栽一棵"成才樹",結婚時栽一棵"同心樹",一個人一生中平均栽活6棵樹。這樣,人人栽,年年栽,代代栽,栽出點點新綠,栽出片片生機,栽出不斷擴大的生存空間,栽出無邊無際的波濤洶涌的森林之海,那無所不在的森林,也將染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染綠它的歷史,染綠它的風俗習慣。讓我們以植樹節為一個良好的開端,積極行動起來,爭做護綠小使者。讓我們的校園、我們的地球、我們祖國的明天更加明媚燦爛!
植樹節國旗下講話稿3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植樹節與綠色環保》。
今天是3月12日植樹節,雖然我們沒有親自動手去植樹,但我們對綠色的向往,對環境的思考和保護永遠不會停息。因為環境與我們的生活極為密切,與我們的生存息息相關。
近年來,人類為了追求經濟的高速發展,忽視對環境的保護,隨心所欲,濫伐林木,濫建廠房,生存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各種環境問題接踵而至:森林退化,沙塵暴揚,水土流失,洪水肆虐,空中煙囪林立,濃煙滾滾,河中死魚漂蕩,污水滔滔;地上垃圾遍布,廢渣成堆……成片的綠色植被被蠶食,清澈的河流被污染,空氣中也彌漫著一種酸臭氣味,如果只顧盲目地掠奪自然資源,而不立即行動起來,重視環境保護、投入拯救家園的行動中,最終毀滅的將是我們人類自己。
我們多么希望有優美和諧的自然環境,因為它能我們帶來身心的愉悅和無限的樂趣。“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讓我們感受清幽;“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讓我們觸摸壯麗;“春水碧如天,畫船聽雨眠”,讓我們親近悠閑;我們多么想看到碧海藍天,聽到松濤轟鳴;既能聞到鳥語、又能嗅到花香。滿眼是綠茵蔥蔥,鮮花爛熳,多好呀!
我們崇尚綠色,贊美綠色,因為綠色是文明的標志,綠色是大自然的顏色,綠色孕育著生命與希望。我們要愛護每一片綠葉,愛護每一株幼苗。保護地球,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為此,在植樹節的日子里,我呼吁大家積極響應以下倡議:
1、樹立綠色文明觀念,自覺關心環境狀況,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把個人環保行為視為個人修養的組成部分。
2、爭做綠化宣傳員、環保小衛士,積極參加社區、學校的護綠活動,到社區、學校附近的綠化地做保潔工作,看到不文明的行為及時勸阻。
3、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慣,學做一個高尚、優雅之人,杜絕亂吐亂扔行為,撿拾自己身邊的垃圾,保持校園、教室的清潔衛生。
4、盡量節約用水、用電、用紙。做到一水多用,一紙多用,減少資源的消耗。
5、從勿折一枝、勿掐一葉、勿踩一草做起,不穿越開放式草坪,不到花壇等綠地玩耍,做游戲時遠離花木。共同來管理好我們的綠化成果。
6、盡量做到綠色出行,綠色消費。
我們倡議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愛護樹木花草,保護環境衛生,享受綠色文明熏陶,讓我們每一位人的人性更美!只要我們播種綠色,播撒文明,相信有了道德的陽光,綠樹會常青,文明之花會常開,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那一天會早日到來!
植樹節國旗下講話稿4
各位同學:
早上好!今天是3月12日,新世紀的第x個植樹節。所以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保護地球母親,凈化育英校園》。
同學們,二十一世紀已翩翩降臨人間。然而,挑戰與機遇同在,困惑伴希望孿生,二十一世紀,也是人類面臨挑戰的時期。特別是人與自然關系極度緊張。人類過度砍伐森林,盲目開發耕種,大肆破壞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任意挖掘自然資源,使地下礦藏日趨耗盡;廢水、廢物、廢氣源源不斷排放,使自然環境嚴重惡化。
人類向自然界過度的索取,遭致了大自然無情的報復:颶風、暴雨、暴風雪、洪澇、干旱、蟲害、酷暑、森林大火、地震等災情不期而至,頻頻地襲擊五大洲。1998年,全世界因干旱等原因而造成的遷移性難民首次超過了戰亂流民人數,達到了2500萬人;預計到2025年,這樣的難民將達到1億人。干旱過后就是洪澇,我們永遠不會忘記,1998年發生在我國長江、松花江等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這次全國性的洪澇災害,直接經濟損失達250多億美元。據統計,1999年全世界至少有7萬人在超過700起的災難中喪生。
慘痛的生態教訓,已經引起世界各國和全人類的重視,最近國際奧委會評估團視察2011年申奧城市,生態環境改善就是其中重要的內容。我國先后出臺了許多保護環境的政策和法規。正在北京參加全國九屆人大四次會議的代表們建議制訂又一部環保法律《江河湖泊水域法》。
我國同時也非常重視保護環境的教育,“綠色學校創建活動”在全國上下開展的轟轟烈烈,最近我們學校被甌海區政府授予“十年綠化甌海先進單位”,這是區教育系統唯一榮獲此項榮譽的學校,這不但是對我校美化綠化校園的硬環境的認可,而且也是對我校師生強烈的環保意識和良好的衛生習慣的充分肯定。
我們經常看到許多的“環保小衛士”手提塑料袋,在校園里的各個角落撿拾果皮紙屑;許多的同學當起了粉刷匠,親手粉刷墻壁;用自己的雙手去保持了校園環境的優美。
但是,我們也經常看到一些我們不愿意看到的情景:早餐后,操場上有牛奶瓶,晚餐后樓梯上有水果皮,中午走廊上有紙屑、食品袋。課間,有同學在走廊上踢足球。再看草坪,春天本是萬物生長之時,可我們還有同學在踐踏它,學校的綠化帶中,不時發現有深深的腳英有的地方甚至走成了寬闊的大道。
同學們,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主人,環保意識是現代人的標志。我們要有時代責任感。心系全球,著眼身邊,立足校園。多彎彎腰撿撿果皮紙屑,不要隨地亂扔亂吐;多走幾步,不要穿越綠化帶,踐踏綠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
植樹節國旗下講話稿5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愛綠護綠,從我做起。同學們,3月12日是什么節日嗎?大家說的很對,是植樹節。那么為什么叫植樹節呢?這是因為春天是萬物生長的最好的季節,這時候春光明媚,水分充足,是種植花草樹木最好的日子。所以,國家把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以號召全國人民積極參與到植樹種草行動中來。其實,我們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愛樹、育樹的優良傳統。我們贊美白楊的挺拔,喜愛垂柳的柔美,欽佩松樹不屈的風骨。我們愛樹,除了這種精神的寄托外,人們更看重的是它的實用價值。有了樹,才會有和諧美麗的大自然;有了樹,才有清爽、新鮮的空氣。
喜歡讀書的同學都知道,樹木和綠地是一個天然的蓄水庫,是一個天然的氧吧,能保護水土不流失,凈化我們生存的空間。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大地沒有了綠色,世界將會變成什么樣?可能是一片沙漠,可能就沒有了人類。98年特大洪澇災害,08年的南方雪災,首都北京連年的沙塵暴天氣和水資源的日益缺乏,都是因為環境出了問題。人類對大自然無休止破壞的最終結果是遭受災難的懲罰。可喜的是,環境問題已經引起全球的關注,我們國家更是進行了聲勢浩大的退耕還綠,植樹造林工程。相信不久以后,天會更藍,草會更綠,山會更翠,我們眼睛里的世界會更美!
下面,讓我們將視線投向我們熟悉的校園吧!油桃樹、石榴樹、女貞樹、廣玉蘭,還有青翠的竹子等讓我們的校園時時處處都洋溢著青春的氣息,傳播著美的信息。在這如詩如畫般的校園中,作為主人的我們該做些什么呢?那就是愛綠、護綠!學校給我們營造了一個優美、舒適的工作和學習環境。校園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葉都像朋友一樣和我們相依相伴。
同學們,一片綠葉會投下一絲綠蔭,一棵小草能喚起春的氣息,讓我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珍惜每一片綠,愛護校內外每一棵樹,積極行動起來,做綠化、美化環境的有心人。下面,請允許我以一名教師的名義向全校師生發出愛綠護綠的倡議:
1.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不踐踏草坪,不攀折花木;
2.堅決與毀綠損綠的不文明行為作斗爭;
3.清除花池中的青草雜物,給新栽的樹木每天澆一次水,以實際行動支持我校的愛綠護綠活動。
孩子們,你們是國家的主人,為自己創造一個舒適、美好的生存空間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讓我們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加入環保護綠行列,做綠化、美化環境的有心人,打造綠色校園,今天播下一份綠色種子,明天收獲一片藍天綠地!
我們堅信,通過大家的不懈努力,我們的校園將更加美麗,我們的洋北鎮也將更加秀美!我們的祖國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美!
謝謝大家!
植樹節國旗下講話稿6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本月我們將迎來又一個節日,3月12日,“全民植樹節”。說起植樹節的由來,還得從一位偉人說起:孫中山先生。他一生十分重視植樹造林。1893年,他在《上李鴻章書》的政治文獻中就提出“中國欲強,必須急興農學,講究樹藝”。1924年他在廣州演講《三民主義》時反復強調:“我們研究到防止水災和旱災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林植樹,要造全國大規模的森林”。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病逝。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舉行植樹式。1979年2月23日,第三屆全國人大會第六次會議以法律的形式確定我國3月12日為植樹節。每年3月12日作為植樹節還有紀念孫中山先生的意義。目前,全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設立了植樹節。由于各國國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樹節在各國的稱呼和時間也不相同,全年12個月,每月都會有國家歡度植樹節。最早設立植樹節的是美國。1872年4月10日,美國的加州把4月10日定為該州的植樹節。我國1980年3月12日,發行了一套4枚題為“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郵票。
你知道這樣一組數據嗎?我們國家的森林覆蓋率僅為百分之十三,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僅為6.52平方米。而且我國人均占有森林面積僅相當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人均森林蓄積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積量的八分之一。另據報道:在未來一百年內全球氣溫將升高1.5至6攝氏度,海平面將升高15至95厘米,沙漠將更干燥,氣候將更惡劣,厄爾尼諾現象將更嚴重。想想我國的母親河--黃河正面臨著斷流的危險,想想98年長江、嫩江流域發生的特大洪澇災害,使多少個家庭流離失所,有家難回,同時給我國帶來的經濟損失達2000多億元。當聽到這些,你的心情是不是也會很沉重?追究根源,這一切都是人們不注意生態保護結出的苦果。
宇宙無垠,地球只是其中一葉孤行的扁舟。百年以前,綠色鋪滿原野,百鳥歡叫,百獸相逐。可是,人類執意要“征服”自然界,現在卻敗得涂地難收。有些游戲可以雙贏,許多打斗卻注定雙輸,人類對自然界的過渡索取即是雙輸的典型。作為一個普通人,我相信沒有一個會反對環保。也許,我們的同學現在沒有很多機會參加植樹造林活動,但是我們要把植樹造林、保護環境的信念種植在心里。在植樹節到來之時我們要積極行動起來,給花草澆一點水,多走幾步,不穿越綠化帶,不踐踏綠地。除此之外我們同學更要爭做綠化宣傳員、環保衛士,要愛護我們校園中的一草一木,愛護我們生活環境中的一草一木。將來,我們的生活將更加美好!
植樹節國旗下講話稿7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感謝大家給我這個演講的機會。我大聲呼吁的題目是《讓我們種下生命之樹》。
去年年初,有很多人還不知道“霾”字該怎么寫。如今空氣中的顆粒物已被人們吸入肺部,隨我們的血液流動著。今天,我向著這灰蒙蒙的天,這灰蒙蒙的人心,衷心勸告:種下你的生命之樹吧!
你改悔吧,萬物的靈長們!放下你手中磨得锃亮的刀斧,回首望望在你手中倒下的一棵棵撐起生命的柱子。你就不怕天塌下來,將你砸成樹樁嗎?從前這里是林深樹密蒼翠欲滴,驕陽普照鳥語花香,萬物棲息于此。現在這里是樹樁在控訴小草在低泣,霧靄籠罩日月無光!這種圣地,怎容得你如此卑劣手段,如此灰暗的心靈涉足?
你改悔吧!哈佛校訓所言:“當你覺得為時已晚時,恰恰是最早的時候。”就在這萬物復蘇的,生機勃勃的明媚春日,用你罪惡的雙手栽下樹苗,那時洗凈你污濁的圣泉啊!
你改悔吧!我的朋友。趁著陽光依在,雖然和陽光隔著厚厚的霾。車來車往,廠房冒起陣陣黑煙直入云層,排擠開了城市本應有的明朗和健康。人們無法辨認他人俊美的面龐,因為隔著口罩——甚至是防毒面具。整潔得光鮮地出門,卻灰頭土臉地回家。洗臉?洗臉有什么用,真正需洗凈的,是人內心的丑惡啊!也許你長途跋涉,去尋一方凈土。可被你留下腳印的地方,又會籠上薄紗。
你改悔吧!將車留在地下室,乘公共工具出行,用純凈的心靈當作強有力的吸塵器,走吸人與大自然不該有的隔閡!
你改悔吧,朋友!府南河,以前是清澈的雨露,是流淌著的甘霖。現在,它的代名詞是污濁,是有毒液,是發黑的粘稠液體。我們在一個流動垃圾廠旁邊,咀嚼著你所丟棄的難以下咽的食物,飲著惡臭的工業廢水而心安理得。路過的行人隨手將垃圾甩入,卻也濺不起水珠,濺起的,是你內心的波瀾啊!絕對不能讓它成為“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
你改悔吧!雖然這條小溪已死多年,你也無法將它救活,可你至少能讓別人意識到,鞭尸是無趣的,是有害的呀!不要再將丑惡給予那些流體,那本來是大自然的精靈,可如今卻被人們蹂躪著尸體的不明物質。現在需要你,你,你,還有你和我們一同拯救我們這地球,這河流啊!
植樹節已過去了,而大自然的生命之花已經盛開。但是,生命的生長不是時時刻刻存在嗎?生命之樹不是一年四季都在生長嗎?種下生命之樹是不分季節,不分彼此,不分白天與黑夜的嗎!只要你種,哪怕你種下的是一棵小草,那也是生命之綠呀!
讓我們都來種下生命之樹,讓我們一起喚醒沉睡已久的生命之綠吧!
謝謝!
植樹節國旗下講話稿8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爭做綠色使者》。同學們,3月12日是我國的“全民植樹節”。我們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愛樹、育樹”的傳統。愛白楊的挺拔,愛垂柳的柔美。愛松樹不屈的風骨。除了這種精神的寄托外,人們更看重它的實用價值。有了樹,才會
有和諧美麗的大自然;有了樹,才有清爽、新鮮的空氣;有了樹,才會有高樓、房屋和鐵路。
樹,它不僅能防風固沙,保持水土,還能美化環境,是城市的忠誠衛士,它用特有的顏色為城市披上綠色的新裝。這個忠誠的衛士,為了美化城市,還真做了不少的“工作”呢!比如綠樹進行光合作用,提供人類呼吸所需的氧氣。它還是吸收氮氣、二氧化碳等天然凈化物,并且具有調節空氣溫度、濕度,吸粉塵、降噪音等功能。所有這些,都使人們高度重視綠樹的作用。于是才有了這一年一度的綠色節日——植樹節。如今,植樹造林已成為民族風尚,綠化家園成為時代的追求。
同學們,校園里花草樹木正在春姑娘的招呼下,揉著朦朧睡眼,正在蘇醒。學校為我們創造了這么好的學習和生活的環境,你想過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一切嗎?回憶一下自己平時的一舉一動,你是否做到了保護這美好的環境而努力?
你有過隨意踏入草坪或綠化帶的行為嗎?你有過隨手扔下一張廢紙、一個零食袋嗎?你有過采摘樹葉和草的行為嗎?你有過為我們學校建成優美的“學園、樂園、花園”提一個建議,出一個點子嗎?
同學們,我們作為學校中的一員,也要積極行動起來,在校內保護花草,給花壇里的小花澆一點水,給操場上的小樹培一培土,一起來美化綠化我們的校園。除此之外我們同學更要爭做綠化宣傳員、環保小衛士,要愛護我們校園中的一草一木,愛護我們這個城市中、社區里的一草一木。
同學們,讓我們把每一天當做植樹節,讓我們牢記,多走幾步,不穿越綠化帶,不踐踏綠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從我做起,從你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做綠化、美化環境的有心人。將來,我們的校園將更加美麗,我們的城市也將更加美麗!我們祖國的明天也必將更加明媚燦爛!
植樹節國旗下講話稿9
同學們:
今年3月到4月,北京、內蒙古、河北遼寧西部、京津地區,多次出現了大范圍的揚沙、沙塵暴或浮塵天氣。由于風沙大,能見度低,給交通運輸和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很多不便,個別地方大樹被狂風連根拔起,電線桿被刮倒刮斷,甚至造成了人員傷亡。連南京一帶也受到了沙塵暴的影響,"沙塵暴"這個原本陌生的字眼,如今成了人們常常議論的話題。
沙塵暴就是土地荒漠化的警報,而沙塵暴發生的頻率與強度的增大,更敲響了生態危機的警鐘,看那冒著濃濃黑煙的高聳入云的.煙囪,流入江河湖海的廢水,濫砍濫伐林木造成水土流失,我們的生態環境正在惡化:幾十年前清澈明凈的古運河而今已接近黑色,河水上還零星飄著各種生活垃圾,我國七大河流經過的15個主要城市的河段中,有13個河段水質嚴重污染,全國35個較大的淡水湖,有17個遭到嚴重污染,在地表水受污染的同時,城市地下水的污染也在迅速蔓延,一些水塘湖泊里魚蝦絕跡,沿海大片灘涂報廢,特別是北方的地下水資源面臨著枯竭的危險。今夏以來,供應北京市水源的密云水庫,第一次出現了出水量大于進水量的現象。想想我國的母親河--黃河正面臨著斷流的危險,想想98年長江、嫩江流域發生的特大洪澇災害,使多少個家庭流離失所,有家難回,這一切都是人們不注意生態保護結出的苦果。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目前我國有關部門已經把環境保護工作納入法制化的軌道,并且把治理污染、保護環境的工作列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但保護環境、治理環境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工程、需要全社會的關心、支持,作為一名中學生,要爭做環保宣傳員、環保小衛士,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如:不向河里亂倒垃圾、雜物,節約用水、用電,愛護樹木,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活動,愛惜使用書本,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等,對于破壞環境、影響衛生的行為要敢于揭發、制止。
最后,希望人人行動起來,為保護我們共有的家園而而努力吧!
植樹節國旗下講話稿10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每天都可以是植樹節。
明天是3月12日,植樹節,一個同樣一年一度的節日。
在世界各國,植樹節都有著很高的地位。印度每年7月第一周為植樹節;泰國把國慶節定為植樹節;菲律賓每年9月第二個星期六為植樹節;意大利每年11月21日為植樹節;美國各州都有植樹節,但由于各地氣候差異,全國無統一期;哥倫比亞每年10月12日為植樹節;薩爾瓦多植樹節和教師節合在一起,每年6月21日舉行;埃及每年9月至11月為植樹節……由此可見植樹節的重要性。想到這里我又不由得思考,我們真的有好好地對待植樹節么?我們與植樹節的接觸,是否還停留在數學題中,求小明植樹節種了多少棵樹呢?
于是我有了一個想法:植樹節對我們學生應給有不一樣的過法。
我們不需要在3月12日這一天,向老師請假出校門植樹,那既不切實際,也沒有意義。我們要做的很簡單,多在校園里、校門外、回家途中留心一些,至少要保護好我們身邊那些樹木。在學校,請珍惜我們的每一張講義,每一張紙巾,它們的背后,都曾是健壯的大樹。在家中,轟鳴的電器,請讓它們休息會,它們的背后,燃燒著的,同樣是大樹。更不用說大街上隨處可見的垃圾,正侵噬著土壤,駛過的汽車排出黑煙,污染著空氣……
對我們來說,少破壞一棵樹,和多種一棵樹一樣重要,甚至比多種一棵樹更加重要!
樹的成長需要陽光,養料,更需要時間的呵護。我們也許做不到這么多,但我們完全可以保護,它只需要我們的信念,我們的習慣。
所以,植樹節完全可以成為我們心中的護樹節、愛樹節。它代表的不只是植樹這種行為,更涵蓋了保護環境的生態價值,人文價值以及公益目的。
只要有保護環境的心,每天都是植樹節。
植樹節國旗下講話稿11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插上綠色的翅膀》。
大家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是一個營造綠色環境,期待綠水青山,呼喚人們愛護環境的特別日子——植樹節。它可是全世界每個國家都擁有的節日,全年12個月,每月均有一些國家歡度植樹節:約旦的1月15日;西班牙的2月1日;伊拉克的3月6日;朝鮮的4月6日;委內瑞拉的5月23日;芬蘭的6月24日;印度7月的第一周;巴基斯坦的8月9日;泰國的9月24日;古巴的10月10日;意大利的11月21日;敘利亞12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四;塞內加爾每逢雨季一到,全國性的植樹活動隨即開始,時間持續長達半年之久,是世界上植樹節最長的國家……還有許多國家甚至還有它們自己的植樹周、植樹月。
為什么各國都是如此鐘愛、重視植樹節呢?那是因為樹木可以凈化空氣、美化環境、減少噪音等等。不僅是樹木,一花一草對我們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想想——倘使失去了它們,那么姹紫嫣紅、百花爭艷的美麗還存在嗎?那么所謂的踏青、野游又成了怎樣一番光景?就算是日常生活也將變得遜色許多。正是因為這樣,1979年,在鄧小平爺爺的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
在這個節日到來之際,人們紛紛走向田野山崗,履行公民的植樹義務。許多人用種植紀念樹、營造紀念林的形式,銘志于樹,寄情于林。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能在植樹節這天去種一棵樹,但植樹節的又一次來臨,使我們更加的關注綠化、環保問題。僅是一個小小的“手下留情,足下留意”就可以挽回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僅是一張張簡單的環保標語就可以提醒人們愛護花草樹木;而我此時的只言片語也是為了喚回大家對它們的愛護……所以,請插上綠色的翅膀,讓我們把校園裝扮成綠色的海洋,讓我們用自己的行動來延續這綠色的美麗吧!
植樹節國旗下講話稿12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是3月12日,正逢每年一度的“植樹節”,國家把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以號召全國人民積極參與到植綠愛綠護綠的行動中來。其實,我們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愛樹、育樹”的傳統。我們贊揚白楊的挺拔,喜愛垂柳的柔美,欽佩松樹的風骨。我們愛樹,除了這種精神的寄托外,更看重的是它的實用價值。有了樹,才會有和諧美麗的大自然;有了樹,才有我們賴以生存的清爽、新鮮的空氣。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大地沒有了綠色,世界將會變成什么樣?可能是一片沙漠,可能就沒有了人類。98年的長江洪水,08年的南方雪災,首都北京連年的沙塵暴天氣和水資源的日益缺乏,以及第一次申奧的失敗,都是因為環境問題。人類對大自然無休止破壞的最終結果是自己遭受災難的懲罰啊!
綠,對于我們來說是多么的重要。可是,在我們身邊還是有一些同學,為了自己的方便,視“青青芳草,踏之何忍”的標志牌于不見,從青蔥的草坪中踏過;為了自己一時的快樂,便隨手摘一枝花,有意無意中把腳踏進花圃里;垃圾袋不放進垃圾箱;剛剛掃過的地面和樓梯上下,又可見到一些習慣差的同學丟棄的食品袋等;還有一些同學沒有養成節水節電的好習慣,這些行為與我們追求的“綠色校園”是格格不入的。
同學們,一片葉也會投下一絲綠蔭,一棵草也能喚起春的氣息。一顆顆小草,一片片綠葉,一朵朵鮮花,點綴著我們美麗的武高校園,也點綴著我們五顏六色的青春。讓我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珍惜每一片綠,愛護校內、校外每一顆樹,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積極行動起來,做綠化、美化環境的有心人。將綠色作為學習生活的主旋律,用熱情去傳播愛綠護綠的理念,用行動肩負起愛綠護綠的責任。讓綠色生命激發我們更好地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珍惜青春。
【有關植樹節國旗下講話稿(通用12篇)】相關文章:
植樹節國旗下講話稿(通用14篇)03-09
大班植樹節國旗下講話稿(通用5篇)03-12
2022植樹節國旗下講話稿(通用10篇)03-11
關于植樹節國旗下講話稿(通用11篇)03-04
高中植樹節國旗下講話稿(通用7篇)03-04
2022年植樹節國旗下講話稿(通用5篇)03-11
關于老師植樹節國旗下講話稿(通用5篇)03-08
關于小學植樹節國旗下講話稿(通用6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