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發展心理學》讀后感
讀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兒童發展心理學》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利用假期的時間細細品讀了《兒童發展心理學》這本書,從中受益非淺,或多或少給我一點點啟發,它讓我對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對我的小課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建構了理論基礎。
本書主要介紹了20世紀20年代以來兒童心理學研究的地位不斷的強化用心理機能形成的過程來說明心理機能的涵義,使心理學的發展從描述性階段向說明性階段過渡,兒童發展心理學能夠為此提供說明性的控制論模型。兒童是人生起點時期,是一個生機勃勃,充滿生命力的時期,也是人類個體心理發生發展、撒播智慧種子的播種季節。本書不僅讓讀者對兒童發展心理學有了比較直觀的基本認識,同時也為下兩篇有關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具體內容作了鋪墊。例如: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社會角色發生重大轉變,開始承擔“學生”的責任,核心活動由“游戲”變為“學習”。學習環境和作息習慣的改變,導致了一部分學生生活上的不習慣,兒童發展年齡階段任務的不同,導致了一部分學生心理上的不適應。一年級學生雖然對學習充滿好奇,但持久性不強,自控能力較差。學前教育的差異,會給學生帶來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的差異。學生對師長的依賴性特別強。伙伴間交往以“玩”為主題,在接觸群體規范,學生經常會出現“違規”和“告狀”現象。三年級開始,學生從兒童期轉入少年期,自我意識和獨立性要求明顯增強,各方面能力發展較快。學科學習的難度和強度的增大,造成了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生活的不適應,作業拖拉,成績退步。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分化,學科偏愛的形成,也促進了其個性和愛好的逐步顯現。
心理健康干預指在確診的基礎上,采用一系列適合學生的心理治療方法對學生心理問題及行為進行矯正的過程。對于不同層面的.心理問題,可以采取不同的干預方法。
如果能細心觀察,并提前發現一些普遍性、可能導致學生們心理問題發生的事,我們完全可以對此進行集體的預防性干預。心理健康教育越早越好,別等問題嚴重了才想辦法。
教育部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目標中強調的是: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全面”發展。這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了達成目標,我們教師除了要從態度上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外,還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性與實效性。
【《兒童發展心理學》讀后感】相關文章:
兒童怎樣學數學讀后感01-18
自學考試《發展心理學》章節鞏固試題及答案08-05
《中國兒童百科全書》讀后感07-03
心理咨詢師三級發展心理學考點:幼兒期08-25
2017心理咨詢師三級發展心理學:嬰兒期08-25
《中國兒童百科全書》初中讀后感08-07
《中國兒童百科全書》讀后感范文08-07
三級心理咨詢師發展心理學講義:童年期認知08-12
看《中國兒童百科全書》優秀讀后感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