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學期課程實施計劃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我們的工作同時也在不斷更新迭代中,該為接下來的學習制定一個計劃了。我們該怎么擬定計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新學期課程實施計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學期課程實施計劃1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以新教育為理念,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以學校教學計劃為依托,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在眾多人面前敢于說話和主動與人交流等多方面綜合素。培養孩子成熟的人際溝通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堅強的意志力,使其成長為具有自信和堅強心理品質的小主持人。
二、學情分析
個別孩子比較內向、膽子小、自信心不足。他們說話聲音小,不敢在眾人面前表演,存在說話吐字發音不清楚、不善于表達自己觀點等問題。即使其中存在一小撮具有極強的表演天賦的孩子,但他們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培訓,因此在展示自我的過程中顯得沒有章法,明顯缺乏語言表達、發音技巧、講故事、表演等方面的正規指導。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分為三部分:
1、儀表儀態訓練,即興演講、半命題演講,鍛煉孩子們的膽量。
2、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傳授語言表達的兩種藝術形式(繞口令、兒歌、)和四種表達方法(重音、停連、節奏、升降)。
3、舞臺表演能力訓練:傳授小主播應具備的模仿力、想象力等。
四、教學目標
1、通過系統科學地培訓,使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初步掌握標準的普通話語音,提高孩子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培養孩子們優美的體態、舉止,增強孩子們的鏡頭意識和自信心。
2、培養孩子良好的表達(即口頭作文)能力,克服害羞、緊張等情緒、提高朗誦水平和掌握小主持技能。開發孩子在眾多人面前敢于說話和主動與人交流等多方面綜合素質。最終讓孩子能充滿自信與活力,敢于表現自己,能說會講,敢說、喜歡說、會說,做到大方開朗、語言流暢、有效表達。,
五、課程管理
(一)教學組織形式
規模:一般以低于小學班級規模的人數開展教學活動。
人員:以學生自愿選擇組成的興趣小組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
教學:教師指導學生開展教學活動,也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協作展開活動。
(二)教學實施原則
1、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自主相結合
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給予指導和幫助。教師的作用貫穿于整個活動過程。如:學生實踐前的示范,實踐過程中的點撥與啟發,實踐后的拓展與延伸。學生在活動中應給予較大的自主權,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2、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小小主持人是一個表演性較強的科目,教學活動實施時,要避免陷入純粹的技能訓練而忽視語言文化、漢字歷史、禮儀方面等的文化體驗和知識學習。因此,在教學活動時,要把握好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的比例,既要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也要注重培養理性思維,從而開拓學生視野,啟迪學生智慧。引導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參與過程中體驗與感悟,實現知識與技能、方法與能力的綜合培養。
3、科學性與趣味性相結合
在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要針對學生年齡及心理特點,以形象、具體、生動、活潑地形式開展活動,努力設計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使他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增長知識與才干。
六、課程評價
(一)評價原則
1、發展原則。評價不僅要檢查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還要關注他們在掌握知識、技能過程中的學習方法與學習態度,盡可能地發揮評價的“激勵”和“改進”功能。
2、自主原則。評價時還要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實際情況與目標之間的差距,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逐步學會自我監控、自我調整、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不斷提高他們的主體意識和主體行為能力。
3、過程原則。要努力將評價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在學習之前、之中、之后都可以進行,尤其要肯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寶貴經驗和親身體驗。
(二)評價
評價方式:自評互評師評
評價標準:
(1)知識技能:語言表達與朗誦表演技巧,基礎禮儀和表情。
(2)情感態度:積極參與,并能在活動中有所收獲。樂于與同學討論、合作,完成課堂學習。
(3)參與展示:積極參與,能眾人面前表演清楚的表達自己觀點。表演有自己的風格和特色
說明:1.定量評價等第設優、良、合格三檔開展評價。
2.定性評價指對主要問題或突出問題或某些特長寫出描述性評語。
(三)評價方法:
1、自評與互評。如:生生自評,師生評價,生生互評,家長評價等。這些評價既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實施,也可在教學后實施。如:當學生在課堂上表演一段節目時,對她的語言表達是否清晰,舞臺禮儀是否優雅、神情是否豐富……等等,這時就可以將學生自評、師生評價結合起來。又如:有部分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在課外拓展,那就需要家長的監督與評價。
2、多種評價方式。評價有書面的,有口頭的,還有游戲式的`,要充分運用評價方式來激發學生最大的學習熱情,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課時安排
教學進度表:
本課程共七課,用時14課時。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篇:4課時為學生
創建一個充分表現自我的平臺,通過即興演講和半命題演講,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和閃光點,從而培養孩子大膽上臺、大聲說話的自信心和表現欲,也讓教師對學生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
課時安排
教學內容
訓練內容
第一課
(2課時)
瞧我有多棒——如何向觀眾介紹自己
瞧我有多靚——怎樣給觀眾留下好印象
自我介紹、才藝表演
站姿—坐姿—走姿
第二課
(2課時)
我愛我的家——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
我有一個愿望——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
即興演講——說說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親人
半命題演講——“我多么想……”
第二篇:4課時向學生傳授語言表達的基本知識,通過繞口令、唱兒歌等訓練,使學生了解兩種語言藝術形式,學會語言表達的基本方法,為當好小小主持人打下扎實的基礎。
課時安排
教學內容
訓練內容
第三課
(2課時)
我的嗓音最響亮——怎樣練讀繞口令
每生10篇繞口令,普通話正音(側重聲、韻母)
第四課
(2課時)
我的歌兒真好聽——怎樣練讀兒歌
每生熟練兒歌10首,普通話正音(側重輕聲、兒化)
第三篇:6課時向學生傳授舞臺表演的基礎知識,通過模仿動物和模仿人的動作、表情、姿態的訓練,以及想象力的表演訓練,培育孩子們對文學作品的興趣,開發他們的智力,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和藝術氣質。
課時安排
教學內容
訓練內容
第五課
(2課時)
看看我像什么——模仿表演
1、模仿動物
2、模仿人的動作、表情、姿態
第六課
(2課時)
我是小主播——如何主持故事會
單人主持模擬練習
第七課
(2課時)
請投我一票吧——金話筒獎比賽
綜合能力訓練
新學期課程實施計劃2
一、基本情況分析:
通過上學期語言課程的學習,基本情況分析是:培養和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為幼兒提供在集體面前講述的機會,進一步提高幼兒“想說、敢說”勇氣。同時,注意引導其他幼兒認真傾聽,不隨便打斷他人的講述。
二、教學目的:
1、在拼音教學方面:學會復韻母,前、后鼻韻母,會讀、會正確書寫。
2引導學生“樂意與人交談,講話要有禮貌。會用禮貌用語。
3注意傾聽對方講話。
4能理解日常用語的意思。
5能清楚地說出自身想說的事情。
6喜歡聽故事、看圖書。
7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
8對學生的語言能力進行綜合性開發。
三、教材分析
1、學前班語言教材主要是有仿編、續編和擴編的趣味故事、詩歌和圖畫,要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和豐富的想象,發明性地運用語言,大膽而清楚表達自身的預期目標,可以使幼兒的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很好的發展。
2、幼兒進入學習傾聽、理解和使用規范性語音表達時期。學習發明性地運用語言,在講述活動中,讓幼兒學生怎樣地在集體面前大膽而清楚地敘述自身的想法和感受;在閱讀活動中,讓幼兒嘗試感受書面語言。
3、通過活動延伸和活動建議來豐富幼兒日常生活中的語言交往,讓幼兒有更多機會真實而豐富的語言情境與各種各樣的人交往,以操練和擴展自身的語言經驗。
四、學生情況分析:
幼兒時期是個性開始萌發的時期,也是形成對人、對己、對事正確的認知、情感、態度、行為的重要時期,良好的語言教育,不只能協助幼兒作好入學前活動準備,而且能使幼兒終身受益。
五、具體措施:
幼兒的學習活動經常是無意識的、不自覺的,因而也多是零散的,在學習的方法上,兒童也有著很大的局限性。只有將兒童的`學習活動轉達化為有意識的過程,并不時地豐富兒童學習的方法,才干提高兒童學習的效果,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
六、教學進度布置:
第一、二周學習主題:春節好熱鬧。同時復習拼音(一)(二)。
課題:過春節
紅紅的“嘣叭”
第三、四周學習主題:媽媽和嬰幼兒。同時學習拼音----復韻母ai、ei、ui
課題:我來了
小天使
我有一個好媽媽
擴句和縮句
第五、六周學習主題:春天的秘密。同時復習拼音(一)(二)
課題:春天來了
哈哈鏡
第七、八、九周學習主題:美麗的大自然。同時學習拼音ao、ou、iu
課題:像什么
小雨滴
黎明靜悄悄
樹真好
小熊住山洞
顛倒歌
歇后語找朋友
狐假虎威
第十、十一、十二周學習主題:我們真聰明。同時學習拼音ie、ue、er
課題:學說“把”和“被”
倒過來說
找聯系
巧嘴巴
拔河
明明真聰明
我想發明
第十三、十四、十五周學習主題:夏天真快樂。同時學習拼音an、en、in、un、vn
課題:夏天在哪里
學說日記
能干的機器人
江南可采蓮
七月的云
第十六、十七周學習主題:我要上學了。同時學習拼音ang、eng、ing、ong
課題:兔子的門
胖豬和狐貍
采訪小學生
小書包
第十八、十九周主題:把以上學過的內容進行總復習。
新學期課程實施計劃3
一、基本情況分析:
通過上學期社會課程的學習,基本情況分析是:根據幼兒認知發展的特點,以他們身邊的社會生活為源泉,從幼兒自身動身,由淺入深、由近和遠。從認識自身到人際交往,從了解規則到形成規則意識,從愛家到愛國……。選取幼兒熟悉的、感興趣的、有意義的活動內容為主題內容,把社會認知、社會情感、社會行為的發展與品德教育、勞動教育等內容有機聯系在一起。通過感知體驗、觀察學習、實踐活動等途徑和方法,促使幼兒認識社會、學習生活、全面發展。
二、教學目的:
1、從幼兒的實際動身,讓幼兒動手動腦參與活動,是學前班社會課程的教學目的。
2、學前班幼兒的.社會教育是以發展幼兒的社會性為目標,以增進幼兒的社會認知,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引導幼兒的社會行為為主要內容的教育。
三、教材分析:
1、幼兒社會性的發展應以增進幼兒的社會認知、社會情感,引導幼兒的社會行為為基礎,并將社會認知、社會情感、社會行為的發展作為一個整體納入活動目標之中。2、正面教育是社會教育的重點。正面教育就是要求教師以積極的方式對幼兒提出要求,用以身作則的行為作幼兒的表率,營造平等、寬容、接納的環境使幼兒得以發展。
3、“熏染“和”潛移默化“是社會性發展和教育的基本特征,社會性教育不能停留在課堂上而應該借助于日常生活,使課堂教學成為引導,使日常生活成為補充。
4、以幼兒的親身感受和體驗為基礎來逐漸展開教育活動。
5、注意靈活運用多種教育方式,充沛發揮幼兒各種感官的感知力,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四、具體教學措施:
在教學中,不受教學內容和《社會課本》畫面的限制,充沛利用本地條件和資源,將課堂教學與日常生活有機結合;在日常生活中,要使課堂教學內容得以延伸,使日常生活成為幼兒社會性發展的訓練場所和檢查場所。
五、教學進度:
第一、二、三周學習主題:春天的節日。
課題:我叫解放軍
媽媽節日快樂
我和小樹一起長大
我們去春游
第四、五、六周學習主題:我是健康嬰幼兒。
課題:我的五官真有用
保護我們的五官
我的營養食譜
快樂餐桌
我愛我的身體
我愛整潔的衣服
預防污染病
生病了怎么辦
第七、八、九周學習主題:特別的我。
課題:生長樹
各種各樣的表情
我最喜歡的表情
和快樂做朋友
第十、十一周學習主題:勞動最光榮。
課題:給你一封信
在商店
叔叔、阿姨,謝謝您
生活中的勞動
第十二、十三周學習主題:我是中國人。
課題:端午節
四大發明
香港、澳門
各族人民是一家
第十四、十五周學習主題:我們真棒。
課題:文明的小朋友
說話算話
我來協助你
“六一”國際兒童節
第十六、十七周學習主題:學做小學生。
課題:快樂的一天
我做小學生
第十八、十九周學習主題:把以上所學過的內容進行回顧與總結。
【新學期課程實施計劃】相關文章:
《中國畫》課程教學實施計劃01-29
課程實施方案03-07
小學課程實施方案09-26
學校課程實施方案04-14
課程管理實施方案12-30
中學課程實施方案10-27
課程實施方案[精]10-07
新學期課程安排計劃(精選12篇)08-22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