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心生作文匯編五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生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心生作文 篇1
悠悠中原地,浩浩正義歌。在三國眾多英雄之中,被稱為“義絕”的一位是誰呢?沒錯,就是關羽。現在,請朋友們隨我一同去瞻仰關公生前住過的春秋樓吧。
春秋樓,又名大節亭,坐落在許昌市中心的文廟前街中段。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曹操東征劉備,劉備兵敗投奔袁紹,曹操在下邳俘虜了關羽以及劉備的兩位夫人。但曹操禮賢下士,拜關羽為偏將軍,并賜其一宅。關羽為了避嫌,將一宅分為二院,讓兩位皇嫂居內院,自己居外院。后人贊頌關羽義薄云天的節操,就在此修建了春秋樓和關帝廟。
我們已經來到春秋樓了不錯,樓上的“大節亭三字就是指春秋樓,它也稱“秉燭達旦處”。清代甄汝舟頌曰:“秉燭中宵暫避嫌,宅分兩院亦從權。依曹不久仍歸漢,留得英風在潁川。”此處為許昌十景之一的“院英風”。春秋樓是關帝廟的主體建筑,為磚木結構,重檐歇山式,高達30余米。殿頂覆蓋綠色琉璃瓦,面闊三間,周圍16根廊柱,樓上樓下均帶回廊,青石柱上雕有花、鳥、蟲、魚和人物等圖案。春秋樓的建筑結構嚴謹造型大方,廓軒然,金碧輝煌。啊,春秋樓,你的宏偉建筑風格讓我心生敬意!
現在站在樓頂,是不是覺得“一覽全城小”啊?春秋樓為文廟的最高建筑,在這里我們可以將周圍景色盡收眼底。樓內有彩塑關羽夜讀《春秋》的坐像,形象逼真;兩翼有刀樓和印樓,藏有關羽的青龍月刀和漢壽亭侯印;東院分前宮、后宮,有兩位皇嫂的塑像;院內有花園、問安亭,等等。啊,春秋樓,你的高度讓我心生敬意!
瞧,下面就是春秋樓邊的兩通石碑。一通是明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所立《關王辭曹操之圖》石碑,上為關羽辭曹操書原文,下為關羽辭曹圖。看我們的關大將軍,勒馬橫刀,大義凜然,正在向曹操揖別。那圖案,那線條,無比清晰,無比流暢,人物形象如在眼前。另一通關公像傳為唐代畫圣吳道子所畫,為劉宗周翻刻。關羽騎赤兔馬,手提偃月刀,雙眸放光,長髯飄酒,氣宇軒昂,威嚴而不憎,剛毅而不呆,活生生一幅儒將雄風。上述兩碑文筆俊逸,書法冠絕,刻技精湛。啊,春秋樓,你的文化底蘊讓我心生敬意!
整個春秋樓主次分明,左右對稱,殿閣巍峨,飛檐斗拱,松柏抑云,楊柳拂煙,庭院幽靜,竹木蕭疏,景色如畫。聽完了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覺得春秋樓氣勢不凡呢?
名師點評
1.選材獨特,立意鮮明。許昌春秋樓景區是一處歷史悠久的古建筑群,屬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3A級旅游景區本文適用導游調的形式,按先后游覽順序,介紹了春秋樓的文化知識和文物,因其詩味濃厚營造出了古典略帶神秘的風格,特別是贊美關公的儒將雄風和人格魅力,令人肅然起。
2.借物抒情,富有氣勢。文章將考生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寄寓于對春秋樓的具體描繪之中,長短句結合,使文章生動有起伏;通過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詠物寓情。大氣磅礴地表現考生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凸出一種英氣勃發的美感。
3.引用詩句,彰顯底蘊。文中入清代甄汝舟的詩詞佳,化用名句“一覽眾山小”為“一覽全城小”,使語言顯得凝練精,讓卷者立刻“窺”到考生的文化積淀和人文素養。
心生作文 篇2
生活太匆匆。人們疾走而過卷起的塵土,將一些微小卻動人的美麗都掩埋了。該抽個空,緩下腳步,多向四周望望,留心親人、朋友、陌生人。你會受益,他們也會歡愉。
買菜記
母親的飯菜似乎總比父親做的好吃。每周六回家,滿滿一桌子菜,從買菜挑選到洗菜烹調,都是母親親自操刀、一手包辦。每回總讓我欣喜不已。而第二日父親的菜,工序相同,我卻不怎么有胃口。
閑時調侃起來,父親不免抱怨。每回問我要吃啥,總只有一句“隨便”。大男人也懶得想,走進市場就見啥買啥了。我雖然并不說什么,可“吃得飽”和“吃得好”,差別還是挺大的。我笑問,母親不也是如此嗎?父親擺擺手,忽然神秘地壓低聲音對我說:“你媽可有‘秘密武器’。”我奇道:“哦?怎講?”父親摸摸下巴,道:“我要是知道就不會有這差別了。你和她一起買菜去瞧瞧?”
我就和母親買菜去了。
我發現了母親的一個小動作:走一陣,她就掏出個小本子琢磨下,然后就能選出菜蔬魚肉哪些哪些今天該搬上飯桌。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有父親作后臺,趁母親不在將那小本本“偷渡”了出來。翻開一看,里頭是一張張整潔的表格。橫標“上”、“中”、“下”,縱第一行是日期,再看后面:“青椒目魚”、“紅燒魚”、“爆炒茄子”……我可傻眼了,母親將我每一餐的喜惡都毫不遺漏地記了下來,待到買菜時,便以此為參照。那么我特別的欣喜也就是必然的了。
親人是我們最親密的人。留心著我們的喜惡,以給我們帶來更貼心、更充足的關愛。學會留心吧,看到親人的愛,也留心親人的喜惡,讓親情滿盈。
借筆記
我向來是一支鉛筆“闖天下”。教科書里的筆記,一律都用鉛筆書寫。要是沒了鉛筆,那可要出亂子了。
語文課前,朋友難得地向我借鉛筆。我自是高興地給了。朋友就坐我后面,是位我景仰的高人。我送筆過去時,當然也沒有半點顧慮。
上課了。聽課認真,便也漸將此事忘了。直到要作筆記時,翻遍了筆袋卻找不到鉛筆,一時才恍然記起,筆還在朋友那兒。兩秒鐘的當兒,我思慮萬千。
去向朋友要回來吧,我覺得不好意思:一是正在上課,不便打擾;二嘛,我臉皮薄,總羞于開口向別人要東西(哪怕東西是自己的),總想由著別人高興,愛啥時還啥時還。可不去要回來吧,我只有兩個選擇:現在擱筆不干,下課找支鉛筆再補上——這樣我自己都覺得自己古怪;或者只好破例用圓珠筆記——心里十二分的不情愿。
我還未決定下來,忽然有人輕拍我肩,隨之遞過我的筆來。是朋友。我又驚又喜,多么及時的歸還啊!他難道知道我在想什么嗎?我接過筆,感激地望了他一眼。朋友輕點頭示意,淺笑而不語。啊,朋友自是記著我以前說過的話或注意著我平時的習性,才有這奇妙的一幕啊。
朋友是我們最喜愛的人。留心著我們的習性,以給我們帶來更及時、更親切的幫助。學會留心吧,看到朋友的誼,也留心朋友的習性,讓友誼長存。
檢票記
要上飛機了。登機口準時開始檢票。一飛機的人,擠成長長的兩行隊,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緩慢而有序地移動著。
我不愿站著等,便坐在登機口旁靜候。四下張望,目光自然而然就落到檢票的空姐身上了。這是個端莊美麗的姑娘。頭發梳理得很整潔,身著清新的制服,始終面帶真誠的微笑,讓人心生暖意。多次聽人說起,空姐培訓是異常繁復、苛刻,連笑的姿勢都專門訓練過。果然名不虛傳啊。
看著看著,忽覺有點奇怪。姐姐檢票時,動作明明很麻利,看起來卻仍是“忙不迭”的。檢票而已,一撕一給足矣,應當是十分便當的呀。我狐疑地又仔細琢磨了一番:姐姐接過票……熟練地一撕……調頭,文字方向朝乘客,雙手各捏票的兩端……遞出!多么細微的動作,卻蘊藏著多少暖意!面對素不相識的乘客,一直保持微笑不說,還恭恭敬敬地雙手遞票,一百多位乘客,她就這樣一位一位地遞過去,不論對方是否領受。
這并不光是優質的服務,更是人與人互相尊重與友好的善意流露。
陌生人是我們最不熟悉的人。卻留心著我們的需要,以給我們帶來更全面、更優質的服務或是善意。學會留心吧,看到陌生人的情,也留心陌生人的需要,讓和諧用在。
學會留心,收獲那許多生命里微小卻無比真摯的感動與欣喜。
心生作文 篇3
倘若我什么都不需要,我又何苦活在這人世間?
仰望著。思索著。傷感著。
黑夜里,寂靜的街道,唯獨有月亮同我做伴。它在天上孤獨,我在地上孤獨。很慶幸的是,我的身旁很快會有行人路過,而月亮只能自己在一個沒有星星的夜空“獨步”。
就算是在喧鬧的人群中,一眼望去都是陌生人,孤獨又怎能擺脫?
臉上的微笑那么燦爛,誰知內心在淌血?一滴一滴地,一滴一滴地……
厭倦了這復雜的世界,厭倦了被束縛,厭倦了被使喚,厭倦了只能征服,厭倦了……
可是,我們根本無法事事如愿啊。就像我們根本無法改變事實一樣。不需要自己騙自己,把一切看得圓圓滿滿。我們可以選擇的!可以的!
誰說人非要快樂不可,好像快樂由得人選擇。什么是快樂?快樂就是掩飾自己的悲傷對每個人微笑!
孤獨與快樂?真與假?在一切時刻變幻著之下,我們迷茫了,不知該怎么辦了,隨心所欲了。回過頭來,原來很多事都做錯了,自己找不到了。
喜悅后的悲傷在沒人的地方,深呼吸繼續往上。我在想該怎么辦。讓快樂與我同伴?讓寂寞與我同鄰?無論如何,都要對得住自己的內心。
如果說我看透了社會的我眼中的不滿,那是錯的。因為我們誰都無法永遠保持一種態度。我的心呵,你怎么想,我怎么選!
疲憊了的一天,獨坐房間……
你聽寂寞在唱歌,輕輕的,狠狠的。歌聲那么殘忍,讓人忍不住淚流成河。
我的內心依舊傷感著,可動聽的旋律使我的嘴角微微泛起笑容。
不要!我不愿自己騙自己,我的情緒與內心無法分離!我是真的傷感著……
我相信感覺,我遵從心靈的選擇。因為,我要用真心生活……
心生作文 篇4
著名畫家梵高所創作的《星夜》,描繪了神秘的`、帶有夢幻色彩的夜空,令人無限神往。在哪里會有這般絢麗的夜空?我想,即使是北極上空的絢爛極光也無法企及。梵高從未看到真實的“現場”,但這絲毫不影響《星夜》成為經典。因為那呈現的是作者的內心世界,苦惱、煩悶積郁為力量揮灑于畫紙上,激發出內心中無法抑制的澎湃,不是真實的‘現場’,卻是真實的感悟。
與其說“由于喪失‘現場’,人類正在喪失經典。”,不如說人們正在喪失對“現場”的思索與感悟,喪失其在內心中引起的波瀾。古人常會在幽幽月夜有所思、有所悟,“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獨斟獨酌,內心深處是孤獨與惆悵。必須承認,我們也同樣擁有如此美好的明月,我們更是在內心擁有豐富情感的青蔥歲月。但現金的我們,或許知道某娛樂明星的全部動態,卻不知曉,今晚的明月或圓或缺。
“現場”,是需要用心去鋪捉的,而且那只是呈遞經典的載體,更重要的是由心生的感悟。經典不會因時代的變化而喪失,更不必去怪罪現場的消失,但經典會因我們對內心世界的主動屏蔽與忽略而漸行漸遠……
為何會喪失經典?也許是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于眼前繁忙的生活,即使有些許空閑,也會因陷入“思考是附加的一份勞心勞力的工作”的怪圈,而放棄思考,我們正在為我們的內心世界豎起一面不可越進的圍墻,但往往真正的經典,皆出于真實的內心世界。心有所想,恰好遇見現場,從而呈現出一個個“經典”,最關鍵仍在于內心所想。假若鎖住內心,即使有現場,抒發出的所謂“思想”也不過是矯揉造作的模仿罷了。
象由心生,是用內心體會時代,體會自我,從而造就經典。
在封閉的精神病院里,梵高面對著蒼白的墻面,仍執著畫筆,描繪著心中的浩瀚星團;同樣的夜空下,朝氣蓬勃的青年在課桌前,激揚文字,書寫著發自內心的人生經典!
心生作文 篇5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它是歷史河流中的一條大分支,細細無聲滋養著中華兒女的心靈。它是一座不朽的豐碑,是一代代文人鑄就了它的高度,它與日月同輝,與天不老。而我們,便是那一顆顆果子,吸收它的養料;又是一棵棵小樹苗,仰仗著他的光輝,受它的濡養,茁壯成長。因此,我們對它的每一寸都心懷敬意。
在詩詞文化的琴弦中,奏出一個不朽的朝代——宋朝。風起云涌,朝代更替,為什么它卻矗立在人們的心中,紋絲不動?因為這是文人的天下,是詩詞的天下,它永遠煥發著屬于那個朝代的光輝。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他是蘇軾。在大宋的江山中,他奔波流離,人生百轉,命途多舛。但他仍能在宋朝危亡時滿懷“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報國之心。它是宋朝文人風骨的寫照,他們心系國家,心胸寬廣,無懼風雨。正因如此,宋朝的文化才得以如此繁華,但他的內心也有柔軟之時,摯愛的結發之妻亡故,那十年他日日度日如年,不思量,蘇軾也定然難忘。他愁苦“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他思念“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那時的蘇軾聽得到窗外竹柏的蕭瑟之聲,也應會聽得到自己淚水滴落地面的滴答聲。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空氣中彌漫著青梅的香氣,仿佛還能聽到少女悸動的心跳,“人生若只如初見”李清照那年正值二八年華,很幸運地遇到了那個命定之人——趙明誠。時光若定格在此刻多好,這樣她便不會有那么多的愁思“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她是歷史上最負盛名的才女,“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但命運對她卻總是那么殘忍,國破家亡,丈夫病逝,生活的艱苦重重地壓在她柔弱的肩膀,但她仍能寫出那本名動天下的《金石錄》,那一刻,那個柔弱的女子堅定地站在歷史的河流中,哪怕暴風驟雨,哪怕滄海桑田,她無懼無畏。
人們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若你能心懷敬意地去領略詩詞之美,你的人生必將精彩絕倫!
【精選心生作文匯編五篇】相關文章:
【精選】心生作文7篇02-05
【精選】心生作文8篇02-01
精選心生作文八篇01-31
【精選】心生作文5篇01-30
精選心生作文8篇01-20
精選心生作文7篇01-17
精選心生作文5篇01-14
精選心生作文六篇01-10
【精選】心生作文九篇12-29
精選心生作文3篇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