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家鄉的習俗春節作文(通用16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2家鄉的習俗春節作文(通用1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22家鄉的習俗春節作文1
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忙著貼春聯兒,剃頭發,做年夜飯,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而且“規矩”也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奇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在無奈之下,。我準備去問正在貼春聯的爸爸。我大喊道:“貼錯了,貼錯了。你把它貼反啦!”爸爸不緊不慢的回答道:“沒貼錯。”那為什么要倒著貼?我疑惑不解。爸爸卻解釋道:“將‘福’字倒著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著貼說明‘福’倒(到)了!”哦,原來如此,那過年還有什么習俗呀?我又發出疑問。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講了起來。原來過年還有一種習俗來源于年獸。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挨門串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年臘月三十的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后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里一瞧。只見里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著尾巴溜走了。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有了放炮,穿紅衣,貼春聯的方法驅趕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后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了,直到今日。我聽完爸爸的講解才恍然大悟。我又問爸爸為什么理發要趕在二十七呢?哦,原來民間有一條俗語,叫“二十七剃精細,二十八剃傻瓜!”原來是這樣啊,我又問爸爸為什么要大掃除呢?爸爸說大掃除是為了掃除一年中的晦氣,這是好兆頭呀!
這就是我家鄉熱鬧的春節。
2022家鄉的習俗春節作文2
我們家鄉每逢到春節都是熱鬧非凡,你看街上的行人都在逛商場,各種各樣的年貨,各種各樣的玩具,讓我可是非常心動的。我們的除夕習俗其實全國都一樣,大家都要一起團聚吃飯,開開心心的吃。初一初二,晚輩都去給長輩拜年,而我們呢?可說是大豐收,紅包滿了自己的口袋,裝滿的是全家的幸福。元宵時,大家都得回去自己家放鞭炮,扒拉扒拉,非常熱鬧,大家都玩得很開心,街上掛滿了新異的燈籠,街上的人個個臉上掛滿了笑容,可見得春節多么熱鬧啊,我的家鄉就是這么熱鬧,這么喜慶,這么歡喜。客家人過年風俗?過年“百節年為首”,客家人與全國全省多數地方一樣,視過年為一年中最為隆重和歡樂的節日。
人們很早就開始準備過年,九、十月開始曬番薯片、米糕片供過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開始蒸酒。年近三十,家家戶戶要蒸糖糕、做米果、殺豬、做豆腐、宰雞等,歡歡喜喜迎接新年到來。祭灶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飯后要把灶臺刷干凈,把舊的灶君取下燒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貼上,一送一迎,都要擺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燒香、點燭、放紙炮。入年界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緊準備過年,外出的人都要趕回家過年。
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罵,不能講不吉利的話。在入年界前后,要擇定吉日在屋內掃塵,打掃衛生。要清洗廚桌板凳,洗曬被褥蚊帳,干干凈凈過年。過大年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凈凈過年。各家廳堂還要陳設供桌,布置香案,擺起雞、魚、肉、果品等,敬奉祖先。除夕晚上,吃團圓飯,菜肴豐盛。桌上要多放幾副碗筷,以示請祖先回來一起過年。飯前,要先給祖先篩酒,將酒灑地,然后開始吃飯。席間,老人小孩吃雞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歲吃罷團圓飯,灶具要洗得干干凈凈,以備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歲,辭舊歲,迎新春,每個房間要整夜燈火通明,叫“點歲火”,有些地方牛欄、豬舍也要點上燈。家長要給小孩發壓歲錢,有些地方還要給老人壓歲錢。開大門正月初一按《通書》規定的吉利時辰開大門,頓時鞭炮聲此起彼伏,響徹云霄。拜年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飯后人們相互拜年以吉利話相頌。正月初二,走親戚拜年、特別是新婚女婿(岳家會用書貼來請)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去時要帶小母雞、米果、糖果、香燭、鞭炮等,到時要在岳家祖先靈前燒香、點燭、放鞭炮。中午岳家請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熱情。吃歲飯吃歲飯,初三早上吃“歲飯”(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飯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幾個人就插幾雙,再插上一根帶葉樹枝,有的還要放上橘、柚等水果。吃歲飯前先要把飯擺在“當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
吃歲飯要準備很多菜,有雞有肉,與大年三十吃團圓飯差不多。初三不能殺生,雞要在初二殺好或過年時留下。出年界正月初五,出年界。廳堂的祖宗畫像要收起,紙門簾要取下燒掉,外出做工干活的就可以啟程了。元宵節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又叫“上元節”,家家戶戶要籌辦菜肴,喝酒過年。
要鬧元宵,新春游樂活動到達高潮。從過年開始到正月十五,各地游樂活動不斷,以游龍燈、舞獅為多,有的從正月初一二起開始活動。龍燈和獅隊來到前,會預先發貼,來后要給他們送紅包、吃點心。龍燈、獅隊等除到各家各戶表演外,還要到村中各廟宇和祠堂向神靈及祖先拜年。逢到春節后的第一個墟期,各路龍燈、船燈、獅燈等都要到集上表演,叫做“開墟”。
2022家鄉的習俗春節作文3
幸福的日子過得總是那么快,一年一度熱鬧非凡的眨眼間就過去了,每個地方的習俗都各具特色。你想知道我的春節習俗嗎?那就和我一起重溫那美好的時光吧!
臘八,似乎就是春節的前奏曲,一到臘八,就會用大米、糯米、麥仁、小棗、豆子、小米、白蓮子、葡萄干等熬成香甜美味的臘八粥,喝了臘八粥,人們就會知道年就快要來到了。
臘月二十三,在我們家鄉是祭灶的日子。在這一天,大人們會拿著麻糖來到廚房的灶臺前祭祀灶王爺,據說這是請他回到天庭后,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多美言幾句。祭祀過后,我們就會分享又酥又甜的麻糖。
臘月二十三仿佛吹響了春節開始的號角,臘月二十三過后,家家戶戶都會忙碌起來,在除夕之前,我們都會把房子打掃的一塵不染,然后購年貨、蒸花糕、貼花花······
到了除夕,年貨都準備得停停當當,家家戶戶的門上和窗上都貼上來紅紅的對聯和窗花。這一天會十分得熱鬧,早上和大伯拿著鞭炮、紙錢來到祖先的墓前祭祀,“請”他們“回”到家里一同過年,而媽媽和大娘就會在家里熱火朝天地準備豐盛的午餐。午飯后,一家人熱熱鬧鬧圍在一起,一邊看著電視,一邊包著餃子。最有趣兒的是,媽媽還會在餃子里包入一枚硬幣,看誰能吃到這個硬幣,它寓意著吃到硬幣的人在下一年里福氣多多。在這一天,不管你是什么時候吃的午飯,餃子包好后,人們就會早早地把鞭炮掛在樹上,餃子一入鍋,就開始放鞭炮。這在我的老家這叫做搶福,誰家放鞭炮越早,誰家吃餃子越早,就意味在下一年中誰家的福氣就越多。餃子煮熟后,還有一個更有趣的習俗,那就是盛出第一碗餃子,先要祭祀祖先,祭祀完畢后,把餃子重新放入鍋里煮一下,重新撈出后,全家人才圍在一起,一邊談論著一年中遇到的開心事,一邊品嘗這餃子的美味。吃完了年夜飯,,全家人坐在電視機前,愜意地吃著瓜子,其樂融融地等待著觀看春節聯歡晚會。這一夜除了比較小的孩子,人人都得一晚上不睡覺,這叫做守歲。
終于來到了,正月初一,雖說,卻不如除夕的熱鬧。早上,人們要早早地起床,放鞭炮,吃餃子。孩子們跟在大人的身后,來到長輩家磕頭拜年。在這一天,最開心的就要數我們小孩兒了,我們會收到很多的壓歲錢,拿著壓歲錢的我們,盡情地去購買鞭炮和零食。
眨眼間,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來了。早上,人們早早地涌上街頭,興高采烈地觀看著舞、耍龍燈、踩高蹺······到了晚上,全家人一起去賞花燈,看禮花。街道上,各個商店的門口都掛滿了紅紅的大燈籠,每個招牌上都圍著五顏六色的彩燈,就連樹上都掛滿了一個個小彩燈,頭頂上紅色、黃色、紫色······的禮花一個連著一個在空中綻放,這樣的禮花,這樣的花燈連在一起,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呀!
怎么樣?我家鄉的春節習俗很有趣兒吧!明年的春節,歡迎你到我的家鄉來做客,感受一下我家鄉的春節習俗吧!
2022家鄉的習俗春節作文4
在廣西,我們的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糍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饌為主;并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守歲、給壓歲錢、拜年、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廣西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后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于采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糖餌果品,都要采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等,都要提前買好。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里張貼色彩鮮艷寓意吉祥的年畫,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要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
春節又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于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吃過團圓飯。
過年的前一個夜晚,便是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就是春節最熱鬧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老少少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同享受這般天倫之樂。
第二天,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祝賀的話語。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這期間花燈滿城,游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
側耳傾聽,春節邁著輕快的步伐走了,一切又恢復原本的平靜。
2022家鄉的習俗春節作文5
丑牛辭舊歲,寅虎踏春來,一年一度的春節又到了。我的家鄉有許多春節習俗,比如貼春聯、掛燈籠、包餃子、守歲、拜年……等等許多習俗,我實在數不清了。
大年三十我們要貼春聯,掛燈籠,還要上供。除夕夜我們都要守歲,一邊吃著豐盛的年夜飯,一邊看著春節聯歡晚會,一家人在一起有說有笑熱鬧極了。我一直守歲到零時,放完鞭炮,上完供我才去睡覺。正月初一我們要早起拜年,小孩子在這一天還會收到紅包。我早晨5:30就起了床,跟著媽媽去拜年,當然我也收到了不少紅包。
春節當然還要放煙花,放鞭炮。晚上,爸爸和爺爺一起放煙花、爆竹,我用平板把煙花都拍了下來,拍了好多小視頻,煙花都特別美,像一朵朵盛開的花朵。
春節必不可少的就是包餃子。我們家包餃子最厲害的是我爺爺,他每次包餃子都參與,而且包得是最快的,包出來的餃子一個個的像小小的元寶一樣,好看極了。可惜今年包餃子我沒有參與,因為我要照顧兩個弟弟。不過,今年的餃子非常好吃,我一連吃了好多。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春節習俗,你的家鄉的春節習俗還有什么?快到我的留言區告訴我吧!
2022家鄉的習俗春節作文6
對于我們學生來說,春節是寒假的開始,是在美味佳肴里流連,是拿壓歲錢的日子。而對于大人們來說春節又是一個忙碌的開始。中國人的春節不同于外國人,在外國1月1日元旦后便是新一年的開始,而在我們中國,到了農歷正月初一才算真正的過年。當然,在中國每一個地方的春節習俗都是不同的。
就拿我們余姚這個魚米之鄉來說吧。農歷中的最后一天被稱之為“除夕”,在這一天里,全家人要坐在大圓桌前吃一頓年夜飯,寓意“團團圓圓、和和美美”,餐桌上都要留下一條魚,寓意“年年有余”。吃過年夜飯,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1983年央視舉辦的“春節聯歡晚會”已成為了中國人的“新民俗,新文化”,是每年除夕夜必看的電視大餐。)華麗的舞臺上火紅的燈籠高高掛起,絢麗的紅綢在半空飛舞。雅俗共賞的相聲讓人開懷一笑,驚心動魄的雜技讓人嘆為驚止,宛轉悠揚的'歌聲讓人縈繞耳畔,優美動人的舞蹈讓人浮想聯翩……當屏幕上出現一個個跳動的數字——“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零——”新年的鐘聲在此刻敲響,十三億中國人民一起歡呼起來,窗外的禮花似乎在為新一年的到來而歡呼喝彩。天空,在那一刻不再是一片黑暗的,禮花把它照耀得是如此絢麗多彩。在那一刻我們也又長大了一歲,以更加矯健的步伐邁向我們的黎明……
辭舊迎新,當太陽迫不及待地探出腦袋要在這新年的第一天散發出他無窮無盡的光芒時,勤勞的人們已經在自家的門前貼上了春聯、貼上了“福”字。當然這貼春聯和貼“福”字也有很多的講究:由于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楣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于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具、影壁中。而“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人們就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在這一天,走親訪友當然也是少不了的。父母都會帶著孩子們到親戚朋友家給長輩拜年。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相傳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而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傳說中,中國古時候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兇為吉。在吳曼云《壓歲錢》這首詩中寫道:“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
放爆竹也是中國的民間習俗之一,爆竹亦稱“鞭炮”、“炮仗”,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相傳最早的爆竹是人們焚燒竹子而發出的巨響,用來嚇走“年”。而現在,放爆竹這個歷史悠久的傳統已經成為我國人民(尤其是孩子們)歡度春節的一種不可缺少的形式。這種活動,雖然可以給節日增添歡樂的氣氛,可是卻大大影響了自然環境,嚴重的還可能引發火災,所以我們應該盡可能少燃放煙花爆竹,以保護自然環境,同時保護我們的自身安全。
寫到這里,我突然想起很多描寫春節的古詩比如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文征明的《拜年》: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還有林伯渠的《春節看花市》:“邁街相約看花市,卻倚騎樓似畫廊;束立盆栽成列隊,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
2022家鄉的習俗春節作文7
春節,是我國一年當中最熱鬧,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早早的,街上“展覽”的對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貨給我帶來了一絲絲“年味”。
從臘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開始,大家就開始準備過年了。這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我們小孩饞的總想先嘗嘗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總要等到奶奶先到廚房的灶王爺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喲。據說,這樣灶王爺才能上天言好事。
臘月二十四,家家戶戶掃房子。媽媽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靜,這是為了新年有一個新氣象。過了二十四大人們忙著殺魚、肫肉、蒸花饃,準備年貨。
每當二十九,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春聯也叫門對、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春聯真正普及始于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有一年朱元璋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后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把節日的氣氛裝點的更加濃厚。吃過午飯后,端出香噴噴的肉餡,一家人就包起了餃子,男同志搟皮、小孩們當運輸員,媽媽們就負責制作精美的水餃。奶奶還要在餃子里放進硬幣,看誰最有福氣。當一盤盤挺著肚子的水餃端上桌時,大家找到自己滿意的餃子,張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運。最后,那個帶有福氣的餃子還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戶戶吃的都是餃子,我們早早的吃晚飯,守在電視前看春晚,也是“守歲”。
初一到初六這幾天,就是我們小孩子“掙錢”的最好時機。天天不是呆在爺爺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媽媽的話說,就是“整天不著家”,但我們仍然樂呵呵的東跑西竄。
我們這的春節一般到“二月二,龍抬頭”的時候才告一段落。雖然濮陽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與許多大城市一樣,熱熱鬧鬧的迎來春節,又熱熱鬧鬧的把它送走。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風俗。
我的家鄉在湖南,那里過年的習俗很有趣。在臘月二十九(除夕夜),我們一家大小圍在一起吃團圓飯,我們的團圓飯可講究了:我們吃飯一定要有三大樣:魚、雞、肉。魚一定要蒸著吃,在魚上還要放大把大把的辣椒,這樣象征著財源滾滾來、年年有余的好兆頭。雞一定是公雞。肉是臘肉,我們的臘肉不像四川那里蒸著吃,而是用豆角炒著吃,這樣吃特別美味,特別有嚼頭。吃完飯后,我們就要進行守歲,一家人圍在一起,其樂融融,說說這一年經歷的酸甜苦辣。
在初一的早晨,我們像爸爸媽媽請安(拜年)說些吉利的話,這樣可以獲得一份橘子和一份利是,這樣象征著大吉大利。然后我們會出門向別人拜年,別人會放鞭炮來迎接我們,這樣表示湖南人們的熱情似火好客、友好。
看,我們過春節是不是不跟你們一樣呢?你們想來我們湖南過春節嗎?
2022家鄉的習俗春節作文8
南北各地都有自己過新年的方式,那么接下來,就看看我家鄉是怎么過年的。
過年前總是要置辦些東西的吧,這不,我爸爸就已經買回來了,一大塊豬后臀,我一直在問爸爸為什么要買豬后臀,爸爸對我說,豬身上的肉最好的地方就是豬后臀了。看,爸爸開始割肉了,今天又有口福了,想起那剛煮出的熱騰騰香噴噴的大塊豬肉,我就“口水直流三千尺”,嘿嘿,作為一個小吃貨的我,是絕對不能不吃的。
今天煮過肉,那明天就要炸老家最出名的食物――面坨了,面坨呈圓形,金黃色,剛出鍋的合格面坨應該是這樣的:最上面鼓出空空的一塊,圓乎乎的,活像一個金色小胖子,這才算合格。
炸過面坨過后,就該炸焦花了,把發過的面搟成薄薄的餅,然后切成長方形的樣子,放上白芝麻,等油鍋里的油熱了以后把做好的焦花放進去,炸成金黃的顏色,這就出鍋了。
那么,接下來就應該請我最喜愛的美食――牛肉丸登場了。剛剛炸出來的牛肉丸,外焦里嫩,著實讓人喜愛,再看它的造型,圓滾滾的,真是可愛呀。
我家的春節就是這樣過的,你家的呢?
2022家鄉的習俗春節作文9
在寒假里,那五花八門的節日習俗,總是讓人耳目一新。
過年的氣氛是從何時濃起來的呢?或許從“臘八”那天就已經開始了。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找齊那八樣食材,在鍋里煮。我們家臘八粥雖然模樣不怎么出眾,可那粥的味道絕不亞于宮廷御膳之味。
臘月里的事呀,可多著呢!臘月初,那年味兒才剛剛有些“味兒”,臘月中旬的年味兒,才夠“味”。
今年,我家是在臘月二十磨了豆腐,二十一才“動油鍋”——炸年貨。到了臘月二十三,家里又熱鬧了一陣——蒸包子。到了臘月二十八,奶奶又將腌過的年貨放進鍋煮,留著二十九中午吃。
到了“年三十”,從早上起便能聽見炮仗聲。奶奶說,這就是“過年”。我們家是中午過的年,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了頓團圓飯。在吃飯之前,我們家還有個習俗——祭祖。祭祖宗的菜在祭祖之前是不能吃的,而且家里人還得在堂屋門前燒紙錢、磕頭,希望老祖宗能夠保佑全家在來年平平安安,也可寄自己的心愿于此。到了三十晚上,我們這一帶還有個別樣的風俗——裝“紅包”,此“紅包”非彼紅包,這是在一個紅袋子里裝上些吃的,如“蘋果”“大糕”,寓意平平安安,步步高,然后再在里頭裝上壓歲錢,這就是咱這兒的紅包。到了晚上,初一的凌晨零點,家家戶戶都得放煙花、鞭炮,來迎新年。三十這天還有件事可不能忘了——貼春聯。過完年后,家家的春聯也都“上門”了。
初一早上,晚輩得在家里先給家里的長輩拜了年,再出門去拜年。拜年倒也有個忌諱的事——下午拜年,所以一般拜年都是在上午。初三早上還得放炮仗,干什么呢?迎灶王爺。初五早上還得迎財神爺。有些人家還會買灶王爺的圖像貼在家里,希望來年家里能夠財運興旺。
若再論遠點兒,那就是正月十五度元宵了。元宵節,我們家最重要的一個習俗不是吃元宵,也不是看花燈,而是到祖宗的墳上去送燈。送的這燈,都是用四根細竹棍,一個塑料袋和一支蠟燭做成的,每到一個墳上,都得放一個炮仗,然后燒點紙錢,放上一盞燈。到了晚上,那林子里、山上也都是燈火通明。
時代在變化,而這些習俗卻一直在延續……
2022家鄉的習俗春節作文10
看,家家戶戶的大紅燈籠已經高高掛起來了;聽,淘氣的孩子已經噼里啪啦放起鞭炮來了,因為一年一度的除夕之夜已經到來了。
說到除夕,自然也少不了一頓年夜飯。媽媽在廚房忙里忙外,不多時,豐盛的飯菜擺上了飯桌。有紅燒大鯉魚,表示年年有余;有香噴噴的燒全雞,代表吉祥如意;有韭菜炒雞蛋,寓意圓滿長久;還有那肥肥的大豬蹄,媽媽說它是摟錢耙子,大人吃了多掙錢,小還吃了打高分。哇!那可太好了,大家吃得滿嘴都是油。后來,有人提議,我們喝一杯,我把大家的杯子都給滿上了,小孩喝飲料,大人喝啤酒,然后我們高舉起酒杯,碰了一下子一飲而盡。大家吃著美味,喝著美酒,說著美好的話,真是開心極了。
不知不覺中,到了晚上八點,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了。大家圍坐在電視機前,,一邊吃著水果,嗑著瓜子,剝著花生,一邊興致勃勃地看著電視。節目真是豐富多彩,有歌舞、相聲、雜技等,可我最喜歡小品了,尤其是趙本山演的小品,更是妙趣橫生。當新年種聲敲響時,我在心里許下了好好學習,努力向上的愿望。
啊!歡樂的除夕之夜,真希望你永遠停留!
2022家鄉的習俗春節作文11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民族就有不同的風俗習慣,那么河南的春節有哪些呢?就讓我給你細細道來。
我們這里的春節是從臘月初旬開始的。“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里最冷的時候,臘八這天,家家都熬臘八粥。為什么要熬粥呢?是因為人們想來年有個好收成。
臘月二十三是祭灶。天一擦黑:鞭炮聲從四面八方響起,便有了過年的味道。這天不僅要放炮,還要吃祭灶糖,我們一般吃麻糖,是一種麥芽糖上面沾滿了芝麻,吃起來又甜又黏。
過了二十三,大家都得大掃除,并且還要把年貨準備齊了。除夕這一天是最熱鬧的,到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家家都貼上了紅紅的春聯以及年畫。傍晚,家家都在忙做團圓飯,小孩子們還要給長輩們送餃子。大人們都要給小孩子們壓歲錢;這時家家都響起了鞭炮聲,然后大家圍在一起吃團圓飯,吃完團圓飯大家有的看春晚;有的打牌,打一個通宵;另外,還要守歲,大家不過十二點不能睡覺。到了十二點新的一年又開始了,有是一陣“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震耳欲聾。
正月初一的時候,大家都忙著走親戚,拜年。
元宵節,大家都忙著買元宵;街上像辦喜事似的,到處張燈結彩,小孩子們有的上街燃花炮;有的挑燈籠真是熱鬧非凡哪!這一天大家必須得吃元宵呀!
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春節也就結束了,一切又恢復正常了。學生該去上學了,大人們又去照常做事了。春節就這樣結束了。
2022家鄉的習俗春節作文12
年獨特的聲音,在臘月廿五就開始了。
臘月廿五一早,在村子里醒來,聽到的是用竹枝扎的掃帚用力掃在粗糙的水泥地上的聲音,腦海里浮現的是奶奶粗糙的手緊握著掃帚把,與掃帚一起移動到門口的情景,身體甚至能感覺到灰在空中揚起。
起床后,是一連串我最喜歡的聲音——潮潮的抹布在干凈的能照出人影的桌上擦拭產生的短暫刺耳的聲音,整齊的書籍在書桌上立起的低重的聲音,已經理好的衣柜柜門合上的細小的聲音,衛生間洗拖把的水流聲……平日里不喜嘈雜的我也不反感這些代表家已一塵不染的聲音。
到除夕以前,更多的就是垃圾袋打結時塑料摩擦的聲音了。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寫的大概是詩人陸游看到除夕之夜迎來瑞雪,心里非常高興,來不及喝酒慶祝,趕著寫桃符換下舊桃符迎接新年的樣子。村子里的除夕,雖然沒有下雪,但人們的心里可與陸游無異,因為整整一年沒見的兒女們都早早的回來幫著洗菜做飯,好不熱鬧。晚飯很早就燒好了,但先要把魚肉端去正廳,點上蠟燭,斟上燒酒,開始燒紙錢、紙元寶,然后拜一拜,就祭神祭祖了。
吃完飯,大人們聊天時,才是孩子們最興奮的時間——放鞭炮。其實也不能叫它“鞭炮”,因為有很多樣式:丟丟炮——往地上一扔就會響的、仙女棒——女孩子最喜歡的、竄天猴——一點著就往天上沖的……由最大的孩子向大人借一個打火機,幫每個年齡小點兒的孩子點著煙花,最后才點燃自己的。
丟丟炮的聲音清脆“啪”;仙女棒的聲音很長“呲——”;竄天猴的聲音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啾——”……每一種鞭炮都有它自己獨特的聲音。
年的聲音,很獨特。
2022家鄉的習俗春節作文13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為盛大的節日。因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所以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春節習俗。我們亳州地區的春節從臘月初八開始就準備,到正月十五才結束,春節活動延續達一個月之久。
臘月初八早晨要喝臘八粥。這種粥一般用糯米、大米煮成。里面還要放上紅棗、栗子、綠豆、花生仁等。常言道:“吃了臘八飯,就把年來辦。”一般人家從這天開始就著手辦年貨了。殺豬宰羊、做新衣服、采購各種年貨。
臘月二十三是“祭灶”和掃除的日子。一般人家常在臘月二十四祭祀,以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這一天還要把家里打掃干凈。
臘月三十是除夕,這一天全家團圓,除舊迎春,還要到墳地里祭祖。這一天早晨,家家都要在門上貼春聯。中午合家要吃團圓飯,除非萬不得已,都要趕回家,充滿了融融的天倫之樂。晚上吃過飯,親人團聚在一起,把瓜子、花生、飲料、水果等都擺在茶幾上,然后一起看春晚。晚上還要“守歲”,年輕人很少睡覺,一直要等到第二天凌晨放炮。
大年初一最為隆重,男女老少天不亮就起床,穿著新衣,向神主、祖先、長輩拜年。這一天早晨只準吃餃子。如果誰吃到了餃子里包的錢幣,誰就在這一年里好運連連,財源滾滾。小孩子們要給長輩磕頭要壓歲錢。吃過餃子,男的要去鄰居家串門拜年,女的則在家里接待客人。到了中午,親人們仍在一起吃團圓飯。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也是燈節。晚上人們在街上放煙花,每一戶人家都要在門前放兩盞燈,街上燈火通明,熱鬧極了。
另外,在春節期間,我們亳州地區還有一些“忌諱”。如過年蒸饃、炸丸子時小孩不能在廚房里,以免亂說話。正月初五不能動剪刀等。這些“忌諱”如今有的還存在,有的已無影無蹤了。
家鄉的春節真是熱鬧有趣!
2022家鄉的習俗春節作文14
我的家鄉西樵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每到臘月初八,最早熬臘八粥的人家,福運將是最早來的,也是最旺的。我們也信,過年了,誰不想福運當頭?因此臘月初八天一亮,家家戶戶鞭炮紛紛響起,一聲聲猶如擂鼓般響徹大地,震耳欲聾。這天的粥,非常香,香過了百花芬芳。
過了臘八就是年。從這天起,年味就漸漸濃了,人們陸陸續續地開始購置年貨,宰豬殺羊,蒸糕燉肉,掃屋擦窗,裁剪新衣,為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新年準備著、置辦著……
除夕夜,家家燈火通明。不絕于耳的鞭炮聲響徹天空,過去的煩惱和悲傷被炸的灰飛煙滅,蕩然無存。辛苦了一年的人們在這一天得以團聚,天南地北趕回家的親人圍坐在一起,吃著香噴噴的年夜飯里,談笑風生里,飽含著快樂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酒足飯飽之后,一家人高高興興的圍繞在電視機前,欣賞著精彩的春節聯歡晚會,歡聲笑語不斷,甜蜜的聲浪彌漫著整個夜空。
午夜12點,新年的鐘聲敲響,一朵朵煙花飛上天,像一顆顆流星散落天際,在深藍色的天幕映襯下顯得格外燦爛,格外美麗。勞累了一天的人們熬不住了,接了年之后紛紛睡去,當他們進入夢鄉的時候,仍然有煙花絡繹不絕的飛著,煙花把家照亮了,也照亮了每一個孩子的心。
初一不出門,據說是在家中守著“福”。大年初一,人們都不外出,一家人在家里看著電視,包著餃子,團聚的甜蜜之情溢于言表。大街上冷冷清清,沒有一個人,滿大街都是煙花爆竹的碎紙屑,家家門窗上都貼著紅紅的新對聯,處處都是吉言祥語,對生活的美好期望盡在其中。
到了正月初二,那些嫁出去的姑姑,姐姐們都回來看望家中的父母和其他的親戚朋友,一句句溫暖人心的祝福,整日回響在耳邊。人們在一起吃飯、喝酒,進行著各種娛樂活動,親戚與相鄰們今天聚到這家,明天在那家,和樂相處。大家共敘離情別緒,開心的共話新年打算。這樣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
家鄉的春節最數熱鬧的日子就是正月十五鬧元宵了。四面八方的人們聚集到體育場上,參加元宵節民俗活動。燃孔明燈,放焰火、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人們玩的不亦樂乎。這一天也會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日子,因為這一天可以和父母一起把新年所得的紅包拆開,一部分由父母保管或存入銀行,另一部分,將會變成他們的零花錢。
“吃過是午飯,下田把活干。”正月十五過后,隨著各種各樣的拜年活動陸續結束,這個年才算結束,新的一年又開始了,大家又開始各忙各的,又陸陸續續為更美好的生活奔波著、忙碌著。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井然有序的日子里,充滿了祥和喜慶的氣氛,人們幸福歡樂。
2022家鄉的習俗春節作文15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歡快、最隆重的節日。春節又叫過年,含有辭舊迎新的寓意。我的家鄉在周至,我們家鄉春節的習俗很多,下面我就為你一一介紹吧。
春節前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春聯”也叫“對聯”,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從五代十國時開始,明清兩代更加興盛,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每逢過年,都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上面分別書寫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的名字,可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延續了一千多年。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現在的春聯是在紅色的紙上,用毛筆蘸墨,書寫一些象征吉祥、祝福的話語,寄托人們美好的心愿。
除夕夜,我們每家每戶都要“燃爆竹”。當午夜鐘聲響起的時候,就會響起雷鳴般的爆竹聲,為什么要燃放爆竹呢?這兒有一個傳說:相傳每到過年時節,年三十的晚上,出來一頭叫“夕”的怪物,它常常出來吃人、吃牲畜,人們就想了一個辦法,把竹子截成一個小筒一個小筒的樣子,把桶里裝上火藥,把它們放在“夕”出沒的地方,當“夕”出來的時候,點燃火藥,立刻發出震天的巨響,“夕”聽到這聲音,嚇得撒腿就跑,人們就平安了。所以就把這種發出巨響的東西叫做“爆竹”。
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習俗就是“守歲”。聽媽媽說,守歲既有對過去一年的留戀,又有對來臨的新年的美好希望。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傍晚開始,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一邊吃東西,一邊聊天,古人有作詩等風俗,而我們現在更增加了豐富的內容,除夕之夜收看“春節聯歡晚會”,成了大多數人盼望的事情,連小孩子都非常喜歡。
家鄉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每一個習俗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它是一筆可貴的財富呢!
2022家鄉的習俗春節作文16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噼里啪啦的爆竹聲中,在紅紅火火的喜慶的氣氛中,春節來到我們身邊。看,家家戶戶都張燈結彩,喜氣洋洋的。春節真熱鬧啊!
清晨,不管男女老少都早早地起了床,穿上了新衣。小孩子們一大早就約上幾個小伙伴們一起出去玩,臉上洋溢著節日的喜悅;大人們則上街去買各種各樣的年貨,準備著晚上的盛宴。
我的家鄉在崇明,節前開車回家,一路彩旗飄飄,大紅燈籠高高掛,欄桿上掛了長長的紅布,寫著節日的祝語,家家門上都掛著朱紅的對聯。
回到家后一家人便忙開了。媽媽一邊貼對聯,一邊告訴我對聯的寓意;奶奶在打掃衛生,我呢,則在貼著“福”字。我搬了張椅子正準備貼,爸爸連忙阻止我,說:“福字應該要倒貼,就是福到的意思。”爸爸又補充道:“春節貼福字有吉祥,喜慶的意思。”我聽了心想:中國的春節真是有趣啊!
下午,大人們更忙,許多親朋好友如約而至,大家有的招呼客人,有的準備團圓飯,所有大人都想包掉更多的活。我跟在大人們后面,好奇地觀察這一切,我一會問這問那,一會兒碰這碰那。
我指著一塊圓圓的上面鑲嵌著紅棗、蜜餞、核桃仁、桂花、瓜子仁的糕問奶奶:“為什么要吃糕啊?上面還添加了這么豐富的配料?”
“這是崇明糕,每年都要吃的。”奶奶說,“吃崇明糕意味著團團圓圓。”
一眨眼,就到了除夕夜,除夕夜真是熱鬧。廚房中彌漫著香味,桌上的菜更是數不勝數,琳瑯滿目,人們看了便讒涎欲滴。大家歡歡喜喜地坐在桌前,津津有味地品嘗著豐富的年夜飯,我心情十分激動,站了起來,舉起杯,大聲地說:“祝爺爺奶奶健康長壽,吉祥如意,我們全家人團團圓圓,幸福美滿!”說罷,一揮手,一揚頭,杯中的飲料便落入肚中。
餐桌上有說有笑的,充滿了過年的氣氛,屋外煙花在空中絢麗的綻放,紅彤彤的,又大又圓的燈籠紅火而美麗,整個地區像是辦喜事。小孩子在外面放鞭炮,煙花別提有多美了。
家鄉的春節與眾不同,春節那特有的熱鬧、氣息將永遠印在我的心中,愛那特有的味道。
【2022家鄉的習俗春節作文(通用16篇)】相關文章:
2022家鄉春節習俗作文(通用18篇)01-16
家鄉春節的習俗作文01-06
家鄉的習俗春節作文600字(通用18篇)01-16
家鄉春節的習俗作文500字(通用19篇)01-16
家鄉的習俗春節作文500字(通用19篇)01-16
家鄉春節的習俗作文400字(通用11篇)01-16
家鄉春節習俗作文700字(通用18篇)01-16
家鄉春節習俗的作文15篇12-10
我的家鄉春節習俗作文400字(通用9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