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天津春節(jié)民俗文化
天津春節(jié)習俗又稱“天津年俗”,是指天津市在中國農(nóng)歷春節(jié)期間的社會風俗習慣。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天津春節(jié)民俗文化,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天津春節(jié)民俗文化
貼肥豬
在所有的窗花中,“肥豬拱門”是最經(jīng)典的主題,特別是用黑色臘光紙雕刻的肥豬馱聚寶盆的花樣。過大年紅色是主流,唯有這“肥豬拱門”獨享這黑色的特權。天津人視豬為“財”的象征。所以很多人家也把“肥豬拱門”的窗花貼在大門上,企盼新年中的富足。今逢鼠年,“肥豬拱門”更要風光無限啦!
糖瓜祭灶
臘月二十三,是灶王爺升天的日子,家家要買糖瓜兒,等到夜里12點祭灶王爺。待香燃盡后,請下灶王像,點火燒了,大年三十再買新的灶王像,又叫"灶王碼子"換上,年復一年,都是這樣。
逛娘娘宮
臘月十五開始,各式各樣的年貨全都上市,以娘娘宮為軸心的宮南宮北大街更是熱鬧非凡。男孩子到娘娘宮頭一個目標就是風葫蘆,成年男人到這里,忘不了買燈籠,女人們來這里多是"洗娃娃"的。從娘娘宮拴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這是節(jié)前婦女必須做完的事情。
貼吊錢
天津人有貼吊錢的習俗,紅紅的吊錢,薄薄的紅紙,像旗幟一樣,被北風一吹,呼啦啦地飄曳,仿佛在跳躍歡快的舞蹈。吊錢是貼給屋外的人看的,正面沖外。過去人們多把吊錢貼在窗戶外,然而北風如刀,吊錢很快就破掉,委實遺憾。后來有精明細致的天津人把吊錢貼在窗戶內(nèi),這樣就一直能保留到過完年了。美中不足的是,風中火紅的舞蹈變成了靜靜的守望,熱辣辣的年變成了羞答答的年。天津人過年可以沒有大門上的春聯(lián),但家家一定會有吊錢。除了吊錢寓意吉祥外,那個“錢”字也是吸引人的關鍵吧!
天津春節(jié)食俗正月初二敬財神,要吃撈面條,講究吃全菜碼,即黃瓜、菠菜、豆角、豆芽等窖菜。還有銀魚、紫蟹、晃蝦、鐵雀等都是過年時的菜品。除這四種還有韭黃、蘿卜、鴨梨、黃芽菜,統(tǒng)稱天津八珍。其中銀魚有其獨特之處即為金眼圈,其他地方所產(chǎn)都是黑眼圈。明太監(jiān)劉瑾最愛吃天津銀魚,在天津設“銀魚監(jiān)”,派太監(jiān)畢珍專司此職,供他和皇宮內(nèi)食用。有詩說:“水中釣出是銀魚!贝司洳钜,因為銀魚的最比魚鉤要小得多,所以逮銀魚要用網(wǎng)澇。傳說,天津金剛橋附近的三岔口銀魚最好,最肥。有詩云:“佳肴都在封河后,聞說他鄉(xiāng)總不如!闭f出了它的獨特味道和產(chǎn)期。
天津春節(jié)好去處龍泉山游樂園
國家A級景區(qū)龍泉山游樂園,坐落在天津市薊縣下營鎮(zhèn)道古峪村西,距縣城2公里。園內(nèi)開辟了生態(tài)旅游區(qū)、水上游樂區(qū)、山野林間別墅區(qū)、生活服務區(qū)及山野納涼園、松林沐浴園、湖畔垂釣園。
景區(qū)還備有專車接送,設有果園采摘園,兒童動物園,散養(yǎng)雞場,二人轉(zhuǎn)小劇場等。分別設有三條游覽路線,可以滿足不同年齡游客的需求,實現(xiàn)了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的全面配套,是天津短途旅游度假勝地。
寶坻晶寶溫泉農(nóng)莊
晶寶溫泉農(nóng)莊位于寶坻區(qū)里自沽農(nóng)場,目前已建成綠色世界觀光園、果蔬采摘體驗區(qū)、綠色餐飲區(qū)、BBQ自助燒烤區(qū)四大板塊,并已對游客開放。
摘草莓,摘香蕉,鋤鋤田,拔拔草,果實成熟的春夏之際,這里簡直是孩子的樂園。積極勞動,享受收獲,在這里得到的,除了新鮮的蔬果,還有滿心的快樂!
風俗特點
天津的年俗最主要的價值取向就是“闔家歡樂”,其社會意義是保證宗法社會下父系家庭的團圓。農(nóng)歷臘月初八的臘八節(jié)在天津稱為“臘八兒”,許多天津人在這天喝臘八粥并用醋泡大蒜,從而為正月準備臘八蒜和臘八醋。從臘月十五開始,天津的年貨攤販要“上全街”,就是各商店把年貨全部上齊,把所有吃喝玩樂的商品都擺上販賣。天津的年貨市場主要集中在在天津天后宮為中心的宮南、宮北大街,也就是今天的古文化街一帶。
“二十三,灶王爺上天,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貼倒有”的天津俗語也體現(xiàn)了年前天津人民準備過年的特點。意義是從二十三開始,天津人正式拉開春節(jié)準備工作的序幕。
年前準備
臘月二十三
在天津民俗里是灶王爺升天的日子,家家戶戶要買糖瓜兒并等到夜里十二點祭祀灶王爺,待香燃盡后請下灶王像,點火燒了,到了大年三十再買新的灶王像,又叫換“灶王碼子”。
臘月二十四~臘月二十五
掃房子就是至舉行過祭灶后,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干干凈凈迎接新年。意義就是表達人們除陳、除舊的意愿。掃房子是“內(nèi)功”,糊窗戶可是“外面”。老年間,糊窗戶可講究了,不僅要糊窗戶,還要裱頂棚,全家上下無不是煥然一新。糊完窗戶還要再貼上各式各樣的窗花。
臘月二十六~臘月二十八
“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白面發(fā)”,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起,吃的主題就該登場了,一直到臘月二十八,是人們準備年飯、年菜的時間。
臘月二十九
“二十九,貼倒酉”,在一般的天津民居,人們往往貼好紅春聯(lián)、“倒有”和“倒!、紅剪紙“掛千”、貼“吊錢兒”等等。其中,吊錢兒是一種用彩紙或者紅紙剪刻成的圖案,天津人民將其貼在門窗的玻璃或者橫棱上,一般正月二十五才會揭下,這一天為填倉日。
過年期間
大年三十
天津各家各戶往往擺上供品供奉神佛,當天夜里,把家中所有燈火點明,父系家庭的一家歡聚一堂吃團圓飯,之后的一夜不能睡覺,燈火亮到天明,天津人稱之為“守歲”。天津年俗里,這一夜禁止掃地、倒水、用剪刀,說不吉利的話語。
大年初一
十二點過后就是新一年的第一天了。在這一天天津人習慣第一頓飯就是吃餃子。春節(jié)餃子即象征新年與舊年在”子時“交替,而且在天津三十的餃子必定是肉餡,初一早晨的為素餡,代表一年素素凈凈沒有災厄之事。拜年是春節(jié)里一項重要活動,首先從家里開始,晚輩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而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初一一早出門走親訪友,俗稱拜年,在送年禮方面,天津人講究送整盆不剪枝的臘梅、海棠和迎春花。一般為酒(久)和糕點(高)。而且在這天還禁止灑水、掃地、倒垃圾等行為,因為天津人往往將水、土視為“財氣”,將垃圾、糞便看做“肥水”,灑水、掃地、倒垃圾會把“財氣”掃走。
大年初二
大年初二的這一天,天津人有“回娘家”的傳統(tǒng)。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代手“。當然,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也是為了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敘敘舊、話話家常。
大年初三
“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的饸子往家轉(zhuǎn),初四的大餅炒雞蛋。”這樣的天津俗語中也體現(xiàn)了天津在歡度春節(jié)的大喜日子里,對生活美好的憧憬。而在春節(jié)期間包合子吃,其主題當取“和合”之意,子還有一層更積極的含義,那就是和衷共濟、同心合力。從微觀上說,家和萬事興,和氣生財;從宏觀上說,人和百業(yè)興,和諧春節(jié)年味濃,民俗飲食溢鄉(xiāng)情。
大年初五
正月初五天津人稱為“破五”。這一天不能到別人家拜年,不然會被認為是小人。這天家家都包餃子,剁小人,捏小人嘴。在切菜的時候,菜板要剁得叮咚響,暗示剁“小人”。餃子也代表元寶,主迎財神之意,部分商戶也會選擇這天迎財神開張。
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上元節(jié),天津人稱其為“燈節(jié)”,這一天每家每戶除了吃元宵外,還要供奉給神仙和佛祖面制的刺猬和老鼠,燈節(jié)前后,天津城內(nèi)各商鋪從正月十三日至正月十七日張燈五日(舊)。
正月十六
在這一天,天津人習慣出去走一走,俗稱”溜百病“。
正月二十五
正月二十四晚上,天津農(nóng)村的各家各戶還要在自家的院內(nèi)或屋內(nèi)的地上用白粉畫出小囤和小梯子,稱為打囤,在他們上面放糧食和銅錢,寓意來年物豐糧豐。市區(qū)一般正月二十五就會取下吊錢,用報紙裹好,有的還會放些小米等物置于床下,待來年春節(jié)扔去
二月二
農(nóng)歷二月初二,之所以稱為龍?zhí)ь^節(jié)。天津人在這一天會吃燜子,會在這一天理發(fā)。天津人正月里是不可以剪頭發(fā)的,否則有死舅舅的說法,所謂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可能舊原詞為思舊,后民間訛傳)
除此之外,鞭炮和煙花貫穿于天津人過年期間。
天津人還講究正月里不能理發(fā)、看病、吃藥、打孩子。
【天津春節(jié)民俗文化】相關文章:
春節(jié)的民俗文化隨筆10-22
必備天津的春節(jié)的作文09-14
有關天津的春節(jié)的作文09-15
感受春節(jié)民俗文化作文01-17
天津春節(jié)的作文五篇05-05
精選天津的春節(jié)的作文3篇06-23
精選天津的春節(jié)的作文4篇06-14
【精選】天津的春節(jié)作文4篇06-30
天津的春節(jié)的作文8篇07-02
天津春節(jié)的作文六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