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號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泰坦尼克號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泰坦尼克號讀后感1
在評價自己的這部影片時,導演詹姆斯·卡梅隆說:“1912年4月10日,工業技術已經給人們帶來了將近20年的連續不斷的奇跡。人們開始對這沒有止境的進步想當然,有什么能比泰坦尼克號——人類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的、最豪華的可以移動的物體來更好地代表人類對自然的征服呢但是,4天半之后,整個世界改變了——這艘‘夢之船’的處女航以不可理喻的噩夢般的結果而告終。人類的獨特的劣根性:傲慢、自滿和在非常狀態中表現出來的貪婪就這樣永遠地摧毀了人類擁有不可戰勝力量的信念。
“我拍這部電影的目的不單在于表現這艘聲名狼藉的船的戲劇性的毀滅,而且在于展示她的短暫的、燦爛輝煌的一生,捕獲泰坦尼克號和她的乘客及全體工作人員的美、活力、希望和信心,以及在揭示人類黑暗面的過程中,頌揚人類精神的無限潛力。泰坦尼克號不只是一個警告性的故事——一個關于人類的不幸的神話、寓言和隱喻,它還是一個關于信念、勇氣、犧牲和愛情的故事。”
今天我們來談《泰坦尼克號》不僅是因為它是一部成功的商業電影,更重要的是它帶動了世紀末的一股懷舊的風潮: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是20世紀初的一場悲劇,影片卻以真實的史實加上虛構的愛情故事將泰坦尼號啟航不到5天中的愛情、友情和災難呈現在世紀末的這一代人面前,它告訴了我們一個真理:我們要珍惜生命
——香港著名主持人吳小莉
我們都需要具有強烈的情感、能夠橫掃一切卑瑣情境的鴻篇巨制,需要能激勵精神生長的英雄主義重現江湖。在這一點上,《泰坦尼克號》幫了大家的忙。
——《紐約時報》
《泰坦尼克號》不僅是一部電影,還是一個現象,它帶給大家的一個感受就是,它完成了大家在現實中無法實現的一個夢。尤其是其中的愛情故事,是現實中難以完成的,需要死亡考驗的.可生死相隨的`愛情。——專業影評人徐永耀
一則電視新聞“尋寶探險家布克為了尋找1912年沉沒的泰坦尼克號,從沉船上訂撈起一幅保存完好的一位年輕女子佩戴著一條鉆石項鏈的畫像”引起了一位百歲老婦的注意。老婦人激動不已,隨即來到布克的船上。原來她名叫露絲,就是畫像上的女子。看著畫像,往事一幕幕浮現在她眼前——
泰坦尼克號讀后感2
《泰坦尼克號》描述的是一段如歌如詩的愛情,還沒有正式公映,宣傳攻勢已鋪天蓋地而來,幾乎稍微像點樣子的雜志里,都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到片中男女主人公的大幅劇照,附帶或多或少的文字介紹。然后就忻到有些先睹為快的朋友給我講故事情節,講那故事是如何催人淚下,那愛情是多么多么魅力無窮。我無意于評價影片的好壞,只是突然間就那段愛情生出了許多假想,產生了一些疑問。男女主人公沖破層層阻力,終于結合!我想,這也是好多人的希望。但我們再往下想,男主人公放浪不羈,貧窮不堪,過慣了好日子的女主人公真正和他走到一起,真的就能夠愛情當面包嗎也許他為了謀生苦于奔波,做一個整天忙于生計的住家男人,他的自由自在大打折扣,他不再有陽光般無憂的笑容。她呢她會對他大為失望,因為她所傾心的他已經面目全非了。也許他還會一如往日,今朝有酒今朝醉,繼續窮畫家貧窮快樂的日子,她呢又怎能不在窘迫的生活里懷念從前美食美宴,又怎能不在自己親自動手洗衣服時,懷戀舊日沙龍聚會的閑情雅趣那時,浪漫的愛情還能延續嗎
反之,如果她心甘情愿追隨他,每日勞作,辛苦維持生計,他的眼里,她不再是美麗溫柔的貴族小姐了,雙手紅腫,頭發蓬亂,衣衫不整,每日里計算著每一分錢,他還會愛她嗎是他使她變成這樣,他不會愧疚嗎他會不會很晚回家,逃避她他藝術家的氣質是否容得下這樣一個俗氣的女人如果她抱怨貧窮,無法生活而貧病交加,臥床不起,那么,他可以為她而死,卻不見得能夠忍受她煩心的嘮叨,疾病的糾纏,怎能擔保他不會憎恨她的煩躁,她的拖累他的眼里怎么保證不會有別的健康活躍的女孩子闖入因為他是那樣的自由自在,他是那樣的快樂生活!多殘忍啊,我簡直無法再假想下去,這浪漫的愛情還能延續嗎?
男主人公的死是惟一能夠使這愛永恒的條件。只有他死去,一切都無法繼續,才能讓浪漫在應該結束的時刻戛然而止,才不會因為現實生活而變得丑陋不堪。讓女主人公活在美好的回憶里,當然好過讓她在貧病交加的時候,只剩下抱怨。不是嗎?
【泰坦尼克號讀后感】相關文章:
泰坦尼克號電影的經典臺詞01-27
泰坦尼克號觀后感(集合15篇)01-14
人間詞話讀后感-讀后感01-24
雷雨讀后感-讀后感-高一01-11
哈姆雷特讀后感-讀后感-高二01-11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讀后感-高二01-12
《紅高粱》讀后感-讀后感-高一01-11
美文讀后感08-23
《蝸居》讀后感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