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記事隨筆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那么,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節記事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節記事隨筆1
人們對春節的記憶,是有無數個片斷組成的:賀歲的鞭炮聲此起彼伏,祭祖的香燭青煙裊裊,祝福的紅包在老少間傳遞,紅紅的對聯喜氣盈盈……
過年前幾天,就要開始寫春聯、貼春聯了。那春聯貼上之日,也就是春節開始之時。與往年一般,媽媽一般負責準備文房四寶,而我的工作,便是讓那承載著和諧歡樂與年味的墨水蕩漾在這一張張喜慶的紙上。一撇一捺,包含著一家人對來年美好的崇敬與向往。春聯寫好之余,媽媽便會用沖過白水的地瓜粉熬在春聯背面,貼在門框上,那春節便為我們拉開了序幕。
貼完春聯,就要開始大掃除了。媽媽是個愛干凈的人,即使家里請人來掃過了,到了大年三十,還是要親自整理整理才算干凈,認為那樣子才吉利。媽媽說:“家里亂七八糟的,自己看著都不舒服,神仙來了也不會進門的,又怎么會有好運氣呢!”洗洗刷刷,把家里弄得一塵不染,連我要參加學校花燈比賽的六角宮燈,也被拿去做了裝飾,更添上了濃濃的年味。直到家里連灰塵都找不到了,她才肯善罷甘休。
下午就回老家了。走在高速上,車水馬龍,好不熱鬧!看著窗外的車輛,不禁想:有這么多的中華兒女也和我們一樣要回家團圓呀!心中突然被一種很強的情感堵住了,只在心底默默地贊嘆著,贊嘆著……
年夜飯,是每個春節的高潮,也是我們孩子最喜歡的一個環節。那每年末餐桌上必備的“年年有魚”;那蘊意“生活甜美”的甜湯;還有“步步高升”的年糕;以及“紅紅火火,鴻(紅)運當頭”的紅燒肉……最有意思的就數“生菜”了!仔細聽聽,它是不是與“生財”的讀音很像呢?如果上面再撒上一把金燦燦的油炸餡子,便是“金條生財”了。每當這時,長輩們就會取出一個個包含著祝福與鼓勵的紅包,這時,壓歲錢就裝滿了錢包。
待到初一,左鄰右舍拜年的人早已開始敲門了。我們也出左鄰入右舍,走東家串西家,這時我才會認為得到了公認,我又長了一歲。
長一歲的感覺真好!
春節記事隨筆2
中國的傳統節日,最隆重的就是過春節,在春節這天,人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快樂,每個家庭都非常的圓滿、溫馨。
在這個節日里,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送壓歲錢。壓歲錢是孩子的護身符,保佑著孩子,在新的一年中平安,不受困難干擾。
記得我上四年級的時候,我一大早,打開門一看,外面全部是紅燈籠。我就問媽媽:“媽媽,為什么別人家都掛滿了大紅燈籠,我們家為什么也要掛呢?”媽媽笑了笑對我說:“今天是大年初一,是新的一年的開頭,所以大家都掛紅燈籠。”媽媽還沒有說完,外面便傳來了一陣接著一陣的鞭炮聲,我嚇的一下子撲到了媽媽懷里,媽媽把我的耳朵捂上,對我說:“不要害怕,這是吉利的聲音。”我一聽,把頭慢慢的從媽媽的懷里伸出來,果然不怕這清脆悅耳的聲音。
一大清早,姐姐帶著我去給親戚拜年,先到了大伯家。姐姐立馬跪在地上,雙手扶地,把頭往地上一磕,我先是一愣,然后學著姐姐也給伯伯磕了一個頭,隨后他們就拿出了兩個紅包,給了我和姐姐,我打開一看,有兩張紅色的鈔票,我問伯伯:“伯伯,這是什么呀?為什么要給我和姐姐?”“這叫壓歲錢,是長輩送給晚輩的祝福唄!”
我們向大伯表示謝謝。我發現包包里不是只有兩張100元,還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祝愿我的文帝在新的一年里健康成長快快樂樂。看完以后我在這張紙條的背面寫上:謝謝。
大約到了中午,姑姑、叔叔的,我的親人陸陸續續來到了我家,我給他們都一一拜年,然后他們分別就給我一份呀。哎呀,我一口氣可把我累壞了。
到了晚上,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吃了團圓飯,我們圍著一張大圓桌,說說笑笑,開開心心。吃過飯以后我們又去超市買了許多東西。
春節記事隨筆3
我的老家在南方,所以我來說說南方的春節風俗吧!
我一到南方,眼前紅紅火火的,家家戶戶都掛上了燈籠,貼上了春聯。村子里喜氣洋洋的,人們有說有笑,衣服都是剛買的。
我回到家中,發現就連街頭賣藝的人都改行了,買了一大包財神爺,挨家挨戶地去賣,五元一張。
南方春節時,人們不吃餃子、饅頭……南方的傳統食物有年糕、魚、臘八豆……
我走出村子,看了看村口,村口放著一個紅色的大拱門,上面寫著“新年快樂”!街道上更是熱鬧非凡,每一根路燈桿上都掛著大紅燈籠,真像人們每只手都提著一個燈籠。我從人山人海中隱隱約約地看見一塊紅黃相間的步忽上忽下,很奇怪。突然,我聽見有人喊:“哇,有人舞龍。”接著,前面的人群沸騰了,我們踮起腳尖兒,只見一條金光閃閃的巨龍正緩緩向我們走來。它全身貼滿了亮晶晶的鱗片,威武的龍頭高高的昂起,還不時地搖搖頭、擺擺尾,把龍舞得活靈活現,惟妙惟肖。來到了表演場地,只見它一會兒像在空中翱翔,一會兒像在大海里翻騰,龍如波浪一般連綿起伏,忽上忽下,忽高忽低。這樣舞動的龍使我想到波濤洶涌的海浪。龍珠一會兒朝左,一會兒朝右,表演得非常精彩。一到她們表演得精彩的時候,人們會往舞龍場地上扔五元或十元的鈔票,舞龍的人會更加賣力地表演,我也扔了一張五元的鈔票,以表達內心的喜愛。
我接著向前走,忽然,我聽到了唱戲的聲音,我循聲望去,之間人們梳妝打扮之后穿著厚重的戲服,在臺上唱起了戲,這就是南方的花鼓戲。男人們敲著大鼓,累得滿頭大汗,晶瑩的汗水在太陽下閃閃發光,絢麗多彩。人們鼓掌歡呼,大聲叫好。
南方的春節習俗還有很多,你一定要去細細觀賞。
春節記事隨筆4
錯亂的街道散落著零零星星的人,這與往年倒無什么異樣。記得往年的春節都是在南溝度過的,即使它是被稱作貧民窟一般的地方,于我卻又一種說不清的溫暖。
我記得從我出生起就住在我家邊上的白,每年春節她都會到我家里來向我母親討要一些“腌菜壇”里的“腌水”,放到自家的壇子里才能保證純正的香味;我還記得每年春節不是回鄉下,而是和我一起在我家樓下玩彈珠和放鞭炮的小李,我倆總是不讓全身沾滿灰泥不肯回家。我記得生活在南溝的點點滴滴(關于“南溝”的記憶一直是我心中最珍視的),但是早已物是人非。
從高一開始,我就搬到了現在的新家。沿著新家門口規劃好了的路線,我卻迷了路,趕緊找了個停車場的出口跑了出去。走在依舊空蕩蕩的街道,回頭望著近幾年突然拔地而起的幢幢高樓,感覺自己像是被一群巨大的哥斯拉怪獸包圍,頃刻便可吞滅我。
我走在街上,尋找已經消失無影的“年味”,我相信它依然還在,就像兒時最愛吃的“燒白”的味道一直在我心中彌留著。但我不執著于一定要找到它,一路隨心而行,來到了熟悉的黔江大橋,那是南溝通往城區中心的最近的一條路。前面就是南溝了,但是那里并沒有年味,舊家門口新建了兩幢高樓,公路旁的小超市也改造成了網吧。不光只是因為那些所謂的“親戚”將我攔在了橋頭,我早已知道那里已經變了樣。那里曾經有個養老院,或許現在也還在,但是那對老夫妻可能已經不在了,他們是養老院的管理員,同時也是我小時候零食來源的小賣部的主人,我出生時他們就差不多都六十好幾了,如今多半已經逝世;還有那收破爛的楊沖一家,他有兩個姐姐,聽說他父母一直想要一個兒子,所以一直生到了第三胎,當年還被罰了款呢,他們早就搬走了;茶館的主人楊特一家也杳無音訊,他們一家子的狡詐勁兒都曾在牌桌上展露無遺,經常鬧出很多的矛盾,包括我和楊特,也時常吵嘴打架;開旅館的鄭劍一家另謀出處去了,如今也只有白一家和李洋一家住在那兒。
一邊想著南溝里的人和事,一邊轉頭像新家的方向走去。還有幾年南溝就要被拆了,這是城市化進程的必然結果,我不會太過傷感,即使現在再跑到那片“院子馬路”上去玩彈珠,放鞭炮,也不會有兒時的感覺。
兒時的南溝生活是十分有趣和珍貴的,這是我在經歷了索然無味的拜年之后更加深刻的體會到的,相比于那些親戚,兒時的玩伴和鄰居是千倍萬倍勝于親戚的友好和藹。親戚唯利是圖的嘴臉讓我厭惡,我后悔主動去給他們拜年,大包小包的東西換來的是他們的嫌棄,他們不希望我去拜年,簡單點說就是不想承包我在的那幾天的伙食和住宿,這點尤其是在我的大姨和幺舅那兒體現得淋漓盡致。過年了,普天同慶的日子卻像設施一個乞丐一樣地對待我,看著大姨緊緊攥在手中的壓歲錢和閃爍的眼神,我便想扭頭就走,當她試探性地詢問我:“拿去吧,壓歲錢!”我回了一個“不要”,然后望著她開心地收回口袋中,心中的厭惡更是增添了不少,幸好沒有吃到她家的飯食,光是睡一晚我都覺得渾身不適。
每一個春節都想有意義地度過,我想我不應該沉溺于兒時的美好時光,也不應該該被復雜的人際關系所羈絆,而是做一個自由的`人。
春節記事隨筆5
過年了,工人們拿著工資回家,孩子們拿著優異的成績等著街坊鄰居們夸獎,外出的游子終于和父母們團聚了。
家家戶戶門上都貼上了福字和春聯,到處充滿了節日氣氛。到了晚上,爺爺家灶臺里的火一刻也不停歇,煙囪不停地冒著裊裊炊煙,“大元寶”和“小元寶”(花生和瓜子)香味四溢。各家各戶都燈火通明,一家人歡聚一堂吃年夜飯,各種各樣的菜肴端了上來,看得我眼花繚亂,一家人圍著桌子談笑風生,聊過去發生的趣事以及新的一年里的期望。長輩們給孩子們發紅包,孩子們手里捧著鼓鼓的紅包,心里甜滋滋的。
令人期盼的“春節聯歡晚會”到了,晚會內容豐富多采,有優美動聽的歌舞,有幽默風趣的小品,有逗得人開懷大笑的相聲,還有令人瞠目結舌的雜技表演。新年的鐘聲響起,緊跟其后的是嶄新的一年。頓時,響起一陣陣炮聲。再看天上,寂靜黑暗的夜空劃破一道道口子,煙花好像一朵朵花兒競相開放一樣。爸爸也拿出煙花和鞭炮,燃放了起來,聲音響徹天空,震耳欲聾。新的一年已伴隨隨沉重的炮聲非常隆重的來到人們身邊,此情此景,禁不住讓我想起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大年初一,人們早早起來拜年。不同的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各不相同。像我們老家,大年初一要喝糕茶,“糕”與“高”諧音,有步步高升的意思。喝糕茶就是在桌上擺上許多點心,面前倒上一碗茶,但是桌上的點心一盤也不許吃完,碗中的茶也不準全部喝完。我當時聽著也覺得奇怪,那么多點心為什么一盤都不能吃完呢?原來是因為年年有余,如果把點心全部吃完今年不就什么也不剩下來了嗎?還有農歷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要說一些好話,不能說一些晦氣的話,這是希望來年有個好兆頭。凡是在這一天,有人來家里做客,主人們都會熱情地招待客人喝糕茶。
新的一年我們又長大了一歲,希望大家歲歲平安,學業進步。
春節記事隨筆6
每當過年的時候,人們都要放鞭炮、發紅包、貼春聯。為什么人們每到春節的時候都要發紅包、放鞭炮、貼春聯呢?哦,原來有這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乞丐,臘月三十那天他非常饑餓。于是,這個乞丐就去到一個村子里要飯。他走進村子一看,里面一個人都沒有,只有一個老爺爺坐在一間房子里,那個乞丐跑過去問老爺爺:“老爺爺,為什么村子里一個人都沒有?”老爺爺回答道:“山上有一只叫年獸的怪物,每到臘月三十的晚上,它就來到村子里吃人,人們都害怕被年獸吃了,就躲進山洞里了。”乞丐又問:“那你為什么不躲起來呢?”老爺爺說:“我的眼睛瞎了,看不見路,還不如被年獸吃了算了。”乞丐覺得老爺爺很可憐,當天,他把老爺爺送進一個山洞里。乞丐決定幫助村民把年獸趕走。
到了晚上,乞丐穿上一件紅色的長袍,手里拿著一把尖刀,還在地上點燃了一堆火,把幾根枯萎的竹子放進去。
半夜,年獸跑下山來,它進入到村子。它看到乞丐身上的紅衣服心里非常害怕,它又聽見竹子在火堆燒的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響,嚇得一溜煙地跑回山里了。
所以,每當過春節的時候,人們都要放鞭炮、發紅包、貼春聯,來慶祝乞丐趕走年獸。
【春節記事隨筆】相關文章:
初中生春節記事隨筆02-07
七年級春節記事隨筆范文02-15
關于清明節記事的隨筆01-15
春節記事作文五則01-14
端午節記事500字隨筆范文01-10
傳統佳節春節隨筆02-16
春節隨筆優秀作文02-16
小學生清明節假期記事隨筆01-19
【精選】《春節記事》作文7篇01-31
【必備】春節記事作文五篇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