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號發射成功的觀后感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后,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后感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神舟十三號發射成功的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神舟十三號發射成功的觀后感1
今天我們在班主任老師的組織下觀看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直播。
隨著一聲“點火”的命令,一簇桔紅色的火焰爆發出強大的動力,瞬間推著載有三名宇航員的神舟十三號飛向太空。短短半小時,讓我深刻感受到國家的航天技術、火箭技術的進步與強大。
作為學生,我們在學習上應該學習航天設計人員的謹慎與認真,火箭發射的成功也就是學習之后的成果。認真努力才是有效學習的方法;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神舟十三號發射成功的觀后感2
與神舟十二號任務相比,神舟十三號任務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不同:
一是載人飛船將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的方式,首次徑向停靠空間站;
二是屆時中國空間站將實現核心艙、2艘貨運飛船、1艘載人飛船共4個飛行器組合運行;
三是航天員將首次在軌駐留6個月,這也是空間站運營期間航天員乘組常態化駐留周期;
四是中國女航天員將首次進駐中國空間站,航天員王亞平也將會成為中國首位實施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而神舟十三乘組也將包括中國首次出艙的男女航天員;
五是在神舟十二號任務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更多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產出高水平科學成果;
六是實施任務的飛船、火箭均在發射場直接由應急待命的備份狀態轉為發射狀態。
神舟十三號發射成功的觀后感3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第六次飛行任務,也是該階段最后一次飛行任務,主要目的:
一是開展機械臂輔助艙段轉位、手控遙操作等空間站組裝建造關鍵技術試驗。
二是進行2—3次出艙活動,安裝大小機械臂雙臂組合轉接件及懸掛裝置,為后續空間站建造任務作準備。
三是進一步驗證航天員在軌駐留6個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術。
四是進行航天醫學、微重力物理領域等科學技術試驗與應用,開展多樣化科普教育活動。
五是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統執行空間站任務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統間的匹配性。
神舟十三號發射成功的觀后感4
今天早上,老師讓我們看神舟十三號飛船的發射,我們每個同學都迫不及待的等待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
激動人心的.時刻終于來了,當神舟十三號發射的時候,我們都很擔心它不能送三位宇航員飛上太空與天宮一號連接,它點火時發出的火太大了,我心里暗想它會不會引起火災呀?
隨著神舟十三號成功飛上藍天,我心中的疑團也一點一點的消退了,心中的大石頭也終于落地了。接著火箭上的兩個小火箭落了下來,緊接著是外殼和一個副的推進器也落了下來,終于所有不必要的東西都落了下來,太陽能板也伸了出去,神舟十三號終于進入了預定的軌道,神舟十三號發射成功了!所有的同學都在歡呼,因為這是中國對宇宙探索邁出的新一步,是中國對宇宙奧秘探索的又一個起點。
此時此刻,我又有了一個新的理想——當一名優秀的宇航員!
【神舟十三號發射成功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神舟十二號觀后感02-23
我的“神舟”飛行夢02-28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全景實錄09-23
寧波神舟學校監控室管理制度04-28
「高考熱點」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成功對接09-23
《鳥的遷徙》觀后感02-18
大魚海棠的觀后感02-09
《特殊的故事》觀后感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