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流浪地球》有感600字(通用50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流浪地球》有感6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流浪地球》有感 1
作為中國科幻片的里程碑之作,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自有它的亮點與價值。不論是精心設計的情節,華麗的特效,還是那磅礴、令人震撼的場面,這些都是它火爆全國的重要原因。然而,引起我深刻反省的還是莫斯的一句經典臺詞:“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
在本片中,當得知地球將于不久撞擊木星后,聯合政府很理智地選擇了放棄地球,執行“火種”計劃。但是,地球上的人們是不會輕易放棄的。他們只要看到一絲生的希望,就會傾盡全力拯救地球,哪怕自己的茍延殘喘僅僅是徒勞的。全球救援隊盡力修復發動機,發現只是杯水車薪后,又有人想出了點燃木星推離地球的想法,最終離成功仍差一步,近在咫尺卻顯得遙不可及。最后時刻,主角劉培強經過一番思想斗爭,大膽地選擇了電腦認為成功幾率為零的計劃,將空間站撞向木星,引發爆炸,使地球暫時化險為夷。
劉培強選擇了更大的希望,而電腦始終立足現實,他們之間的斗爭,不僅僅是人機之間的較量,更是感情與理智的抗衡。選擇前者,種子沒了,但地球可能得以存活;選擇后者,地球沒了,留下的只有種子。正因為人類是有感情的動物,面對災難,他們才會意識到,自己已經沒有什么是不可以失去的了,只有希望才是唯一的追求。因而他們才會下更大的賭注,來渴求更大的希望,讓地球活下來。而人工智能即使再發達,也不會具備人類特有的豐富情感,只有冰冷的直覺。它們從不考慮人類情感,而只會依據事實,理智地做出選擇。
人類是道德的,卻生存在零道德的宇宙空間中,這也許是人類在漫長而闊遠的時空中存在的最終意義。不管最終結果如何,他們都給這個世界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而這便是他們生生不息、不斷進步的最強動力。
中華文化雖然歷經滄桑而能薪火相傳、一脈相承;中華民族雖飽受苦難卻能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就是因為我們的`祖先,從未在艱難險阻面前退縮過、屈服過,總是百折不撓,知難而進。更重要的是,他們矢志不渝,從未失去過自己崇高的理想與希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人類的感情,終究可以戰勝理智,使我們永遠懷有希望,以自信、樂觀的心態面對自我與世界。
身為中學生的我們,也應當有一顆拼搏進取、奮發有為的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將青春與熱血轉化為成長的動力,使我們的人生之旅更充實。
觀《流浪地球》有感 2
首先,我肯定是因為劉慈欣才去看的。我小時候看科幻世界的時候,就特別喜歡他的科幻小說了。
流浪地球,原著是個短篇小說,只有2萬多字,十幾分鐘就能看完。我以前當然看過,這次又重溫了一下。
在科幻方面,我當然更喜歡原著的一些科幻點子。
不過電影拍出來的一些原著的科幻設定,已經讓我非常非常喜悅了。
電影還原創了許多具體細節,其實電影的主角配角們和具體的情節,全都和小說不一樣,全都是原創的.吧⊙_⊙非要說的話,由于電影的特性,比原著緊湊精彩些。
原著男主他就是個普通人啊,他救不了親人,他只是失去失去再失去而已啊。
電影的特效對我來說真的超級震撼啊,特效如果在電腦上,就不是這個效果了啊!幸虧在電影好評和惡評中,我相信了好評!
雖然效果沒電影院好,但是一兩個月之后電影下映,視頻網站有了這部電影的話,我肯定還是要再刷的,因為好想再看那些高大上的裝備啊。
那個行星發動機,那些大車,那些電腦設備,領航員空間站,那個撞針的針那被冰凍的上海,那被冰凍的鯨魚,那被燒了的moss
情節嘛,很多情節很非常好看啊!而且很多情節都很感人的?_?好多好多的犧牲?script>s("content_relate");
【觀《流浪地球》有感】相關文章:
流浪地球觀后感07-05
流浪地球的觀后感12-06
流浪地球觀后感11-17
流浪地球的觀后感07-12
《流浪地球》觀后感06-12
【精選】《流浪地球》觀后感07-07
《流浪地球2》觀后感05-26
《流浪地球》觀后感【精】11-26
流浪地球觀后感【熱門】11-26
【熱門】流浪地球觀后感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