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觀后感(通用18篇)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后感了。在寫觀后感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長津湖》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長津湖》觀后感 篇1
《長津湖》圍繞伍千里、伍萬里兄弟倆展開,真實還原了七十多年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那段激情歷史,至今依舊令我們熱血沸騰。
新中國剛剛成立,伍千里一家剛剛吃上團圓飯,一聲軍令就再次重披軍服上戰場。當感恩節到來,美軍在陣營享受山珍海味時,中國戰士們卻在山崖下,僅能吃到硬如石頭的土豆;雷公為了戰友安全將標識彈運送,而自己卻因此犧牲;楊根思為守陣營抱起炸藥包與敵人同歸于盡;冰雕連的戰士們堅定不移的信念使一位美國軍官心生敬意。這些戰士們,名字許多不為我們所知,但他們都是英雄。
什么是英雄?這是年方十九的新兵伍萬里曾所疑惑的。當他聽到打二十名敵人才算英雄時感到有些遙不可及。毛岸英“上了戰場就是英雄”一句觸動了我。無數名朝鮮戰場上勇當先鋒的中國志愿軍懷著理想之光和信念之光,以保家衛國的民族氣節與敵人戰斗,他們心中都存在著這樣一種信念:“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抗美援朝的每一位中國志愿軍以平凡,顯示出了他們的英雄本色。平凡鑄就偉大。
抗美援朝最終勝利,離不開這些平凡英雄。他們用生命換來了現在這個沒有硝煙的年代。176分鐘之長的《長津湖》,看完仍意猶未盡。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歷久彌新。偉大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永垂不朽。
致敬為我們的幸福而奮斗的抗美援朝志愿軍。
《長津湖》觀后感 篇2
今天,媽媽帶我和妹妹一起去看電影《長津湖》,電影講的是我們的革命先輩為了保家衛國,英勇奮戰,雖然敵人的兵力和武器比我們強大很多倍,敵人吃烤雞,我們吃的是冰冷的土豆,饅頭,但是,我們的革命先輩頑強拼搏,不怕犧牲,因為他們心中認定我們中國一定會勝利的,最后終于取得了勝利。
通過電影我學習到了要堅強,認真學習,只有我們中國強大了,才不會被別國欺負。
《長津湖》觀后感 篇3
“如果這場仗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打”這是今天我看的電影《長津湖》里面解放軍叔叔說的一句話。這讓我知道我們今天祖國的繁榮昌盛,和平富強;是戰爭年代,許許多多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用鮮血和生命還有頑強的、悍不畏死的革命精神為我們鑄就的。
爸爸說:“抗美援朝,是我國對抗外敵入侵的最偉大的戰爭之一”。在那么極端嚴寒的自然條件下,在缺衣少食的困境中;解放軍懷著必勝的信念,用生命、用鮮血、用不屈的斗志戰勝了有飛機坦克的美軍,向世界證明,中國絕不是好欺負的。
有幸生活在這和平的年代,戰爭年代的英雄們我們不曾知道他們名字,但他們的精神和事跡我們將永遠銘記于心。
《長津湖》觀后感 篇4
10月5日,我和爸爸一起去看《長津湖》。影片講述了,中華兒女為了保家衛國,在冰天雪地中和敵人展開殊死搏斗。在面對重重困難面前,他們勇敢不屈、不怕犧牲。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解放軍戰士沒有吃的,沒有穿的,但是他們抱著堅定的信念和敵人奮勇交戰。我們現在穿得暖吃的飽都是解放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我們應該要珍惜來之不易的一切。
我們要多多學習,讓自己聰明,才能讓國家變得更富強。
《長津湖》觀后感 篇5
7天長假馬上就要結束了,今天是最后一天,我從南縣回來,媽媽帶我去看了電影《長津湖》。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的第2次戰役中發生在長津湖的戰役。長津湖戰役描述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九兵團三個軍,在艱苦的條件下與世界武器裝備一流的美軍第十軍,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鮮長津湖地區進行的直接較量。中國人民志愿軍在饑寒交迫的環境下,憑著鋼鐵般的意志和英勇無畏的戰斗精神,一路追擊,奮勇殺敵,最終扭轉了戰場態勢,為長津湖戰役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的感人歷史故事。
在觀看的過程中有很多非常震撼、非常感人的場面和片段,比如志愿軍在坦克火炮及槍林彈雨中冒死炸毀美軍信號站的場面和雷公一個人開著吉普車載著標識彈,敵軍的戰火不斷往他周圍轟炸,他的臉被燒焦,手不斷顫抖時,大家都淚目了,這些情節讓我記憶猶新。
最后我感受到了,我們現在的生活是老一輩用鮮血換來的,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努力學習。
《長津湖》觀后感 篇6
國慶節假期,我們一家人一起去看了《長津湖》這部電影,它給我帶來了很大的觸動。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主人公伍千里帶著他的弟弟——新兵伍萬里上戰場前線與美軍戰斗的故事。戰場上的情景很慘烈,深深觸動著我的心靈。
看完電影回到家,媽媽將一個土豆在熱水中煮熟,把它放進了冰箱的下層凍了起來。凍好后又把它給了我,讓我嘗嘗,我咬了一口,根本就咬不動,像石頭一樣硬邦邦的。我一臉疑問地問媽媽這是干什么,媽媽說:“你想想,志愿軍戰士們在冰天雪地中,只吃這種土豆,卻沒人喊苦,還打了勝仗。你也要像他們一樣長大后為祖國做貢獻。”說完媽媽又給我們講解了長津湖這個真實故事: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發生在長津湖地區的一場戰役。長津湖戰役中,中國人民志愿軍第9兵團3個軍,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與武器裝備世界一流、戰功顯赫的美軍第10軍,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鮮長津湖地區進行了直接較量,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迫使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這次戰役,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
志愿軍在東西兩線同時大捷,一舉扭轉了戰場態勢,成為朝鮮戰爭的拐點,為最終到來的停戰談判奠定了勝利基礎。聽到這里,我想到了電影上那副畫面,那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畫面:一個美軍偵察兵發現一隊中國軍人,趕忙去查看卻發現是一尊尊蓄勢待發的冰人。他們每個人的臉上都被凍上了一層霜,臉上結了厚厚的一層冰。其中有一位軍人趴在一塊大石頭上,一只眼緊閉著,另一只眼死死地盯著槍口,似乎只要一個不注意,子彈馬上就會飛出去。還有一位軍人也趴在石頭,手里拿著對講機,一副隨時奉命帶軍隊沖出去的樣子。美軍隊長看到了,鄭重地給這群冰人敬了一個軍禮,他說:“面對這樣的敵人,我們是打不贏的。”這群冰人是誰?是中國人民志愿軍,他們這種大無畏的犧牲精神贏得了對手的尊重。當我看到這里的時候,我覺得我的心都被揪了起來,零下幾十度,那么冷的天,這是怎樣的一種意志呀?擁有這種鋼鐵意志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怎能不勝利呢?和他們相比,我真是渺小的不能再渺小了。以后,無論怎樣的困難,我都要克服。
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硝煙的時代中,我們應該感謝那些革命戰士們,是他們奉獻出了生命才換來了現在的和平,才讓我們擁有了現在的幸福生活,讓我們可以安靜地坐在教室里學習。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努力學習,建設我們的祖國,不辜負革命前輩的期望。
《長津湖》觀后感 篇7
國慶節,電影《長津湖》上映,我和我的家人朋友一起去觀看了電影后,有了許多感觸。
這部電影使我對抗美援朝的歷史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同時也進一步體會到了革命先輩的不易。影片中很多情景讓人潸然淚下。他們不僅要在食物不足的情況下,在零下三四十多度的惡劣環境中行軍;更要在行軍的途中防御敵軍空中襲擊,時刻都處在危險中!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電影中的戰爭場面相當的恢宏闊大,殘酷逼真,槍林彈雨中仿佛一架架飛機就正從我頭頂掠過,一顆顆手榴彈向我穿透而來,身臨其境般不由得跟著揪心緊張起來。我同時由衷地感受到現在生活得來不易,“這場仗我們不打,就會由我們的下一輩來打”讓人淚目。這是一部電影,還是一段歷史,更是一場致敬。只要我們記得,他們便會永生。
如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先輩用血肉為我們拼下來的,我們覺得新時代離戰爭很遙遠。是因為有一群可愛的人在守護我們,守衛國家,所以我們要帶著感恩,更加珍惜現在的和平生活。
《長津湖》觀后感 篇8
電影《長津湖》再現了71年前中國人民志愿軍第9兵團慷慨赴朝,與武裝到牙齒的敵方王牌之師血戰到底的英雄史詩。
通過觀看這波瀾壯闊的英雄偉騙,我感受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戰爭史詩,更讓我從對英雄的感動,到觀影的行動。不管站在哪個年代俯瞰,也無論從哪個方面論證,抗美援朝這一立國之戰都注定是彪炳青史的。電影《長津湖》站在了當下的審美坐標,輸出著具有時代性的故事樣態和創新性的藝術表達。對于眾多尤其青年觀眾來說,這樣的《長津湖》,確實是不可多得。
能戰方能止戰,這就是戰爭與和平的辯證法。《長津湖》以此來立意,并用劇中領袖所說的“尊嚴,只能在戰場上取得”的臺詞來予以升華。國際競爭的叢林法則從來就沒有改變,鑄劍為犁仍只是人們的一個美好愿望,很多大國的和平崛起,都是從一場抵抗侵略的戰爭開始的。
《長津湖》對這一場史詩級戰爭較量的呈現,借助故事延伸對七連志愿軍戰士的思想動機和行為方式進行內在支撐,使其成為具有鮮活生命力的“英雄人物”。在奔赴戰場的火車上,一場報出自己的姓名和編號的七連入連儀式,彰顯出英雄精神傳承與七連“打不垮更打不死”的戰魂。這些為國捐軀的戰士們,都是共和國永遠銘記的英雄兒女。
長津湖之戰,中國軍隊打出了自己的威風、血性和精氣神,讓世界看到中國是一股“不可辱”的力量。這種戰斗姿態,體現的正是一個偉大民族“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的熱血壯志。這么一股子精氣神,正是志愿軍戰士以“鋼少氣多”戰勝敵人的“鋼多氣少”的勝利之道。
抗美援朝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長津湖》重述抗美援朝歷史,無疑有著鮮明的現實針對性和啟示意義,它們仍是作為民族意志、國家立場政治宣示的宏大敘事,是反帝反霸思想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的回響,發揮的是凝聚人心的精神激勵功能。《長津湖》的上映說明,這段非凡的歷史,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將永遠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的精神財富。
《長津湖》觀后感 篇9
在國慶期間,我看到了很多人去其他城市旅行,小朋友們在公園玩。我和爸爸媽媽感嘆,中國真是個和平、美好的國家。爸爸媽媽為了讓我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今天,帶我去看了一場震撼的電影,名字叫做《長津湖》。
這部電影里的戰役名字叫長津湖戰役。這個戰役是抗美援朝里的,它直接定下了抗美援朝的勝利基礎。如此可見,它多么重要啊!在電影里面的戰士們,在零下四十多度的環境里打仗,而且一天只能吃一個發黑發硬的土豆。在戰斗時里面的打斗場面和爆炸都很真實。
我們能出現在這世上且活的那么好,都是因為上一代軍人用血肉換來的。我覺得這些軍人很值得尊敬,他們為我們的自由、和平付出了生命,他們是英雄,永遠的英雄!
《長津湖》觀后感 篇10
為傳承紅色基因,激發我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周四下午,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徒步來到好萊塢影城,共同觀看了《長津湖》這部電影。
《長津湖》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抗美援朝的故事。故事講述了中國志愿軍在十分寒冷艱難的環境下依然奮勇殺敵,取得長津湖戰役勝利的事跡,英雄們即使被凍成冰雕都沒有退縮,不畏嚴寒、視死如歸的精神和英雄氣概。
當我看到我們中國志愿軍在冰天雪地里,吃著凍得像石頭一樣的土豆,穿著單薄的軍衣,而美國軍人卻在軍營里大口吃肉。我真是無比憤怒,眼淚瞬間嘩嘩流了出來。在這樣條件惡劣的情況下,我們的中國軍人依然堅守陣地,抗戰到底。讓我久久不能忘懷的是,一排排志愿軍戰士在零下四十度的陣地上,保持著戰斗姿態成為了一個個永不傾倒的“冰雕”。
電影結束了,回去的路上下著蒙蒙細雨,我心里更加沉重,讓我想起當今流行的一句話“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這一刻,我才深刻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同時,我明白了革命先烈的辛苦與當今的生活來之不易,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戰勝不了的敵人。此刻我就要立下遠大志向,努力學習,為建設更強大的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長津湖》觀后感 篇11
《長津湖》這部影片主要是講抗美援朝時期發生在長津湖一帶的一場名叫“長津湖戰役”的戰爭。看完這部戰爭史詩般的影片,我的內心感受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震撼”。
我震撼于一張臉的凄苦與不舍。這是九兵團七連連長伍千里母親的臉,這是一張刻著不舍、不想讓兒子去戰場的母親的臉。戰爭已奪去了她大兒子伍百里的生命,而她二兒子伍千里剛回來又要歸隊去打仗。她舍不得,不想讓二兒子去,她也擔心二兒子又回不來。可憐天下父母心呀!
我震撼于兩句話帶給人的思考。伍千里有個弟弟叫伍萬里,他被編入伍千里的連隊,伍千里對他很嚴格。在伍萬里的入連儀式上,就因為他沒回答出自己是第多少名戰士,伍千里就罰他站一晚上,還告訴他“一個蛋從外面被敲開,注定會被吃掉,你要是能從里面自己啄開,很可能是只鷹。”正是因為哥哥的嚴格要求,伍萬里在戰場上才會表現得極其勇敢,在與美軍的第一次正面交鋒時,為了把美軍的信號塔給破壞,伍萬里與一個美軍殊死搏斗,終于贏得了勝利。伍千里的這句話告訴我們,當我們面臨危險時,如果選擇逃避,就只能坐以待斃;如果主動出擊,制造并利用機會,就會化險為夷。還有一句是“這一仗我們不打,我們的下一代就要打。”是呀,沒有先輩們的浴血奮戰,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震撼于三個畫面的感人至深。零下四十度,極寒的天氣,美軍部隊吃著美味的食物,而我們的戰士一天僅有一個土豆,這土豆硬得將戰士們的牙齒都硌壞了,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七連戰士以苦為樂,令我感動不已。最后一戰,美軍這個稱霸全球的北極熊團,投了個標識彈,雷公為了掩護大家,讓大家脫險,他把標識彈挖出來并開車送到無人的地方,此時,他全身被標識彈炙烤,血肉模糊,看到這里,我淚如雨下。雷公的犧牲自我、保全連隊的精神真值得我們學習。電影的最后,美軍空軍在撤退的路上發現了中國軍隊,一排排志愿軍戰士,俯臥在零下40℃的陣地上,他們以戰斗隊形散開,人人都是手執武器的姿態,怒目注視前方,沒有一個人向后,堅持到最后一刻,他們是人民軍隊歷史上最為悲壯的“冰雕連”。美軍空軍部總指揮員看到這一幕,摘下手套,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并說了一句:“我們永遠不可能戰勝這樣的軍隊。”為了保家衛國,戰士們前仆后繼,英勇無畏,贏得了所有人的敬重,向所有志愿軍戰士致敬!
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生逢盛世,我們享受著新時代的和平陽光,我們將砥礪前行,書寫新時代的奮斗華章。
《長津湖》觀后感 篇12
國慶節那天下午,天空中下著蒙蒙細雨,我們一家三人來到江華城電影院,觀看電影《長津湖》。
這部電影主要以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1950年10月,那時新中國百廢待興,美帝國主義突然入侵朝鮮半島,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新中國面臨嚴重的威脅,黨中央應朝鮮政府要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
整部電影最讓我震撼的是第九連在又餓又冷沒有防寒棉衣的情況下,與美國軍人浴血奮戰十余個晝夜。在這緊要關頭,偏偏長金津湖迎來了百年難遇的極寒天氣,志愿軍潛伏在零下四十多度的冰天雪地里紋絲不動地堅守著,渴了就抓一把雪,餓了就啃凍硬的土豆,土豆硬的能把牙齒磕下來。而與此相比,美國軍人卻正在營地中吃著熱乎乎飯菜,穿的暖暖的棉衣,這兩者是天壤之別呀!這是多么殘酷的現實。最后,第九連135名志愿軍戰士硬是活活地被凍死在長津湖邊的高山上,他們臨死時還一直保持著手持武器,扣著扳機,怒視前方英勇殺敵的姿勢。中國軍人這種英勇無畏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們驕傲!多么值得我們尊敬啊!這種精神來自于他們對于祖國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因為他們相信祖國一定會勝利,正如美國史密斯少將所說:“面對如此有決心的敵人,我們永遠無法戰勝他們。”
志愿軍們前赴后繼,舍生忘死的戰斗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當我看完這部電影時,已淚流滿面,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電影院的。回家的路途中,電影里的情節一遍又一遍的在我腦海中重現。影片中的毛澤東說的那句話“這仗真不想打,但為了未來百年的發展,這仗不得不打,打的一拳來,免得百拳來。”指導員說的話:“我們把該打的仗打完了,我們的下一代就不用打仗了。”他們的話,讓我深深地感受到:這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看完《長津湖》影片,我才知道今天安寧、祥和的生活真的是來之不易,它是無數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要像英雄們學習,今后我無論遇到任何困難,絕不退縮。我要用自己的決心和努力維護祖國美好的未來,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
《長津湖》觀后感 篇13
國慶節假期,爸爸和媽媽帶我到電影院看了《長津湖》。
在電影中,我看到志愿軍和敵人打得不可開交,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憑著不怕犧牲的戰斗精神,利用地形抵御敵人一次又一次的猛攻。
在一座高山旁,有一個名叫“北極熊團”的美國軍團。他們和志愿軍戰斗的過程中手忙腳亂拿武器,可因為志愿軍的速度太快了,他們被打得措手不及,落花流水。我還看到楊根思抱上炸藥包沖向敵群的場面。像楊根思這樣的英雄還有很多,比如有用胸口堵住敵人機槍的黃繼光,有在烈火中一動不動的邱少云。
看完這場電影,我知道了中華人民志愿軍為維護世界和平,跨過鴨綠江,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奮勇殺敵,打出了軍威。正是因為有這些英雄,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不能忘記他們,要永遠懷念他們!
《長津湖》觀后感 篇14
十月三日,我和媽媽去電影院觀看電影《長津湖》,這場電影,讓我知道了很多事情。
這部電影講述了1951年,美國人炸毀了朝鮮人民的房子,并出動飛機轟炸了我國的東北,中國志愿軍部隊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與美軍在朝鮮長津湖地區交戰,并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當物品看到美國的戰斗機射殺我們的戰士;看著美國空中武裝對朝鮮的狂轟亂炸;看著美國人吃著肉、蔬菜,喝著咖啡,而我們的戰士吃著硌牙的結冰土豆;看著美國陸軍的重型裝備,我們戰士的因為裝備太落后,在槍林彈雨中一次次倒下,又一次次沖向敵人,我的手攥得緊緊的,心里好著急,好難過。電影散場的時候,我看見媽媽的眼中泛著淚光。回來的路上,媽媽告訴我:這場戰爭的勝利是建立在無數先輩的血肉之上的!我們可不能辜負了他們!
是呀,我們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是先輩們用血肉換來的。我要學會珍惜,從小事做起,認真學習,長大了也要為祖國做貢獻。
《長津湖》觀后感 篇15
看完電影《長津湖》后,我感觸頗深。
從電影的開篇,我了解到美軍要越過三八線,攻打朝鮮,這種舉動讓我非常氣憤。而且他們的將軍—麥克阿瑟還說,可以在圣誕節之前結束戰斗。所謂“唇亡齒寒”,經過商議,我們國家決定抗美援朝。
隨即,我們的部隊出發了。經過各種防線和哨兵,我們到達了美軍大本營。當看到美軍豐富的食物和先進的裝備時,我深刻懷疑他們是從現代拿物資過去的呢。但這并未嚇到我們勇敢的志愿軍戰士。雖然我們沒有豐盛的食物和先進的裝備,但我們有勇氣、毅力和智慧。志愿軍們盡管一整天里只能吃著凍得像冰塊一樣的土豆,也堅持戰斗著。
經過長時間的堅守和奮戰,志愿軍們取得了最后的勝利。在另一個營地,也就是美軍軍隊機場,麥克阿瑟聽說營地被攻占后,連忙讓軍隊撤退。最終,我們粉碎了麥克阿瑟要在圣誕節之前結束戰斗的想法,把他們打回了三八線。
我覺得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戰士們用熱血和生命換來的,沒有他們,也就沒有我們的幸福生活。 “我們打仗,就是為了不讓下一代打仗。”希望世界永和平,人類遠離戰爭!
《長津湖》觀后感 篇16
“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時感覺家就是一座房子,一個地方,后來長大了才知道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慶假期,跟著朋友一起去看了《長津湖》,這是一部新時代戰爭影片的高峰之作,三個多小時的時長,沒有一秒是可以停歇的,而且三個小時不足以記錄抗美援朝時期先輩的付出,看完之后內心久久不能平復。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發生在長津湖地區的一場戰役。長津湖戰役中,中國人民志愿軍第9兵團3個軍,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與武器裝備世界一流、戰功顯赫的美軍第10軍,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鮮長津湖地區進行了直接較量,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迫使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這次戰役,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志愿軍在東西兩線同時大捷,一舉扭轉了戰場態勢,成為朝鮮戰爭的拐點,為最終到來的停戰談判奠定了勝利基礎。
如果不是這部電影,相信現在很多中國青年可能對這場戰役一無所知,課本上也介紹的很少,只是從老一輩回憶中聽到,這部電影在國慶期間上映,無疑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教育課,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兩個場景:火車開過長城,晨光照耀在火車上時;電影最后戰士們被凍在雪地里的那個鏡頭。實際上,對這場戰斗而言,窮究戰爭的勝負已毫無必要,這都已經成為了過去,更值得我們深思的是我們今日之生活,全是先輩以血肉鑄成。
如今我們生活在國泰民安的和平年代,但永遠不能忘記我們的祖國是無數先烈用甘于奉獻、無所畏懼的勇氣,拋頭顱、灑熱血替我們打下的。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所以,那些為了保衛祖國未來拼死戰斗的戰士,才是我們心中真正的英雄。何其有幸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在祖國發展的今天,我們更要勿忘過去、銘記歷史、珍惜今天的來之不易,在我們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當以吾輩之青春,護我盛世之中華。
《長津湖》觀后感 篇17
十一國慶期間,爸爸帶我去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長津湖》。
它主要講述了中國志愿軍第七連軍的故事。第七連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把電臺和譯電員送到指揮部那里去。他們在清點了人數以后就上了火車。可還沒到目的地,就突遇鐵路維修,他們不得不改為步行。可正當他們走過一片石頭組成的平原時,美軍的飛機低空飛來了。大家迅速躺在地上,裝成死尸,但是仍然也沒逃得過犧牲的命運。
戰士們含淚繼續前行。在他們趕到指揮部進行短暫的休整后,又繼續向目的地1100高地出發。他們路上充饑的糧食居然就是一個個的凍土豆和干面粉,就算是這樣,他們還是克服各種困難如期到達目的地。隨著司令員的一聲命令,戰士們迅速包圍了美軍。戰士們在長津湖打了美軍個措手不及,隨后又立即往美軍軍地打去,最后,取得了勝利。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關于志愿軍們在歷史長河中的這一段故事。志愿軍戰士們在零下30多度的環境下,穿單衣,吃凍土豆,武器裝備落后……但即使這樣,他們絲毫沒有退縮。他們用頑強的毅力、堅定的信心、英勇無畏的精神前仆后繼地往上沖。請想一想,他們為什么能抗寒抗餓?就是為了讓我們活在沒有硝煙的戰場里。
我們作為新一代的接班人,應當好好學學,奮勇拼搏,只有這樣才能夠對得起七十年前逝去的烈士們。
《長津湖》觀后感 篇18
天陰沉沉的,空中飄著零星的小雨,許久未見到陽光了,不免讓人心生煩悶。父母提議一起去看電影,我們選擇了一部愛國題材的電影——《長津湖》。
故事的內容主要圍繞中國抗美援朝時期一場重要的戰役——長津湖戰役展開。電影真實記錄了當時這場戰役的艱苦和慘烈,種種悲傷、痛苦、難忘的場景讓我應接不暇。
其中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看到美國人在圣誕節前夕喝著酒、吃著巧克力、打著牌的時候,我們的志愿軍戰士卻趴在冰天雪地里啃著能隔掉牙的凍土豆,喝著雪化后的冰水。當美國人正穿著皮大衣聊著回家過圣誕節的時候,我們的戰士卻有許多人早已凍死在零下40攝氏度的高山上。當美國人開坦克,坐飛機進攻的時候,我們的戰士卻只能拿著槍一次次的倒在沖鋒的路上。看到這里,我早已淚流滿面,我才理解了爸爸說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回家的路上,我百感交集,想哭、想哀、想怒。想哭,那白雪紛飛、尸橫遍野;想哀,我們的志愿軍戰士為了勝利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想怒,那美國人的自私自利,不顧他國,悍然發動侵略。想想現在還有很多外國人生活在水深火熱的生活中,而我們的國家和平而強大,真是一種無以言狀的幸福。“我何其幸生于你懷,承一脈血流淌”街上不知何處傳來的歌聲傳入我的耳中,頓時倍感驕傲和自豪:我是中國人!
我想起時下流行的一句話,“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這一刻,我才深刻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分量。和平不是老天給的,是靠我們一代一代中國人奮斗來的,我從此刻就要立下遠大志向,努力向上,為將來建設更加強大的祖國獻出自己的一切。
【《長津湖》觀后感(通用18篇)】相關文章:
2021觀看長津湖的觀后感12-02
觀《長津湖》有感12-17
《長津湖》的優秀觀后感范文(通用12篇)12-02
《長津湖之水門橋》的觀后感(通用17篇)01-22
觀《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后感(通用16篇)01-22
觀《長津湖之水門橋》觀后感(通用18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