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挺立呻吟高潮av全片,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性欧美极品v,A片高潮抽搐揉捏奶头视频

端午節

端午節節日作文

時間:2021-10-02 16:30:10 端午節 我要投稿

端午節節日作文精選15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節日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節日作文精選15篇

端午節節日作文1

  今天是農歷蒲月初五端午節。是紀念屈原以身殉國,跳進汨羅江的日子。為了不讓魚蝦們把屈原身體上的肉吃掉。人們就用粽葉包裹著糯米,投放到汨羅江里。并且人們也要吃粽子、咸鴨蛋,在家門前掛菖蒲和艾草,還要喝放了一些雄黃的酒,人們還要舉行賽龍船。這不,我們一家人帶著外婆、舅舅、舅媽、小表妹往江津中山古鎮觀望賽龍船。

  經由1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來到了舉辦賽龍船的地方江津中山古鎮。因上午下雨,原本在上午的賽龍船改在了下戰書(下戰書是晴天)。爸爸見我對賽龍船很感愛好,便滔滔不盡地為我嚇?起來:賽龍船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流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賽龍船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舟長一般為20xx米,每艘舟上約30名劃手。有26個劃手,1個舵手,2個鼓手,還有1個喊號子的。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下戰書,我們走出客棧,來到了河邊。河邊的吊腳樓懸在巖石上。為了遮擋強烈的太陽光,家家戶戶的陽臺頂上都掛著藍布。我們走過了石橋,繼承向前走往

  哇!望到龍船啦!表妹鳴道。真的是!您望,龍船的顏色各不相同:鮮艷的紅、明亮的黃、黯淡黑和清爽的藍。原來,龍船的顏色是跟據四海龍王的顏色刷的漆來定的。

  我們剛一來到河邊,劃手們就出場了。喝,一個個都非常強壯。并且不同的龍船上的人都穿戴不同顏色的背心。請參賽選手進座!裁判員用擴音器鳴道。劃手們按照序號坐好位置。123!出發!

  頓時,鼓聲大作,觀眾的喊聲和運動員的呼聲匯成一遍,響徹云霄。參賽隊員們用力把木槳向后劃。緊接著,舟慢慢地移動起來徐徐地,徐徐地,每條舟都越來越快,好似漂浮在水面上望不出來一絲波紋。徐徐地,徐徐地紅色的龍船慢慢地超過了其它龍船。玄色的龍船顯然是體力不足了,落后于其它龍船。啊,只剩下30米了,25米,20米,紅色龍船遠遠領先,藍色龍船又追遇上來,兩條龍船不相上下。10米,只剩5米了!呀,藍色龍船領先了。最后我不說大家也知道:藍色龍船贏了。藍色龍船的劃手們下舟后,都擁抱在一起,表示他們心中的喜悅。望完迸?,我念念不舍地離開了風景如畫的中山古鎮。

  我覺得今年的端午節最好玩、最有趣。由于這一次的端午節讓我領閱到了民俗風情。

端午節節日作文2

  你們知道我媽媽最喜歡過的節日是什么嗎?說出來你一定不相信,竟然是端午節。

  每年的端午節,我媽媽都會搞得很隆重。包很多的粽子,祭祖宗,燒一大桌好吃的……我當然也非常喜歡這個節日,因為在這一天,我能夠吃上媽媽親手包的香噴噴的粽子。那粘稠的口感,怡人的清香已深深刻進我的骨髓。

  最喜歡看媽媽煮粽子,將剛包好的粽子放入裝滿水的蒸籠,等粽香四溢時,粽子也就熟了。我會搶在媽媽前去揭開鍋蓋。先是一縷“白霧”撲面而來,然后是一股芳香沁入心脾。拿出一個熱氣騰騰的粽子,只見尖尖的角像是要戳人似的。粽葉已不比剛包時的油亮。剝開一看,白白的糯米,一個挨著一個,粒粒分明。

  吃粽子當然是一種享受,我慢慢地解開繩子,用筷子將香香軟軟的粽子串起來吃,細細地品,慢慢地嚼,咂咂嘴,慢慢地回味。那滋味,簡直無與倫比。

  今年端午節前夕,老師給我們講了這個節日的來歷。我邊聽邊想,媽媽這么愛過端午節,一定知道關于屈原的故事。那天,我一回到家,就看見媽媽剛從市場里回來,前車兜里放了一大捆粽葉。我連忙問:“媽媽,問你一個問題,你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這個……我……不太清楚。”“啊?你怎么會不知道這個節日的來歷呢?”我瞪直了兩眼,非常吃驚。“你這孩子,節日還有什么來歷,端午就是端午,就是該吃粽子的日子。”“哼,連這也不知道,還每年都搞得這么隆重,包那么多粽子。告訴你吧,端午啊是因為我國大詩人屈原因愛國而投汩羅江自盡后,人們為了……”還沒等我羅嗦完,媽媽就搖著頭走進廚房整理它剛買的粽葉去了。

  晚上,爸爸回來了,我把媽媽不知道端午節的來歷的事告訴了爸爸。爸爸摸著我的頭,跟我講了幾個媽媽小時候的故事。比如有一年端午節,外公為了讓我媽媽能吃上粽子,偷偷從村公社食堂里拿了兩個,結果被別人發現后打得半死,在床上躺了整整三個月,可是外公說:端午節,就該給孩子吃個粽子!還有一次端午節,舅舅想吃一個粽子,哭鬧個不停,一天一夜都沒有吃東西,全家人都含著淚水陪他餓了一天一夜……

  聽完這些故事,我的眼里閃著淚花,我似乎明白了媽媽這么重視端午節的原因。

  又到一年粽香時,我想,今年我一定得好好吃幾個粽子,品味一下粽子那沁人心脾的香味。

端午節節日作文3

  一年中的節日有很多,對于我來說,最喜歡的不是春節,不是圣誕節,更不是兒童節。我最喜歡的是那最“自然”的節日——端午節。

  知道我為什么說端午節是最“自然”的節日嗎!那是因為我們老家的一個習俗——采艾蒿。

  每年端午節時我們這些小孩最高興了!在那一天,我們村的一幫小孩很早就起來了,那是天還沒有亮呢!起來后我們便十分迅速地穿好衣服、鞋子,背著小筐,拿好專用小刀,個個打扮得像村姑一樣但卻有著戰士般的氣質。就這樣,“浩浩蕩蕩”的“大軍”就出發了。經過“長途跋涉”,我們到達了村子后邊的山——雙頂山。我們是從山的背面上山的,從背面上山的路十分緩,而且那條上山的路是片草地。我們去時,那片翠綠的小草路上還滿是露珠,走上去柔軟而又濕潤。在炎熱的夏天里感到十分涼爽而又輕松舒適。我們一邊感受著小草輕撫我們腳背和腳底的柔軟,一邊尋找著艾蒿。走在路上,不斷的有小草和樹兒向我們彎腰問好,當然,有時還側著身子暴露一下艾蒿的所在地。讓我們去突襲,可見,小草們和艾蒿是多么不團結啊!那些被“出賣”的艾蒿們使勁地搖晃著身子,表達著極度不滿的情緒,但,小草們視而不見,他們也就失落的低下了頭,認命了。哎!可憐的艾蒿們!

  不一會兒,天就大亮了。我們的艾蒿也采了一大筐,當然其中也還包含著蒲公英之類的一些野菜。沒辦法,我們必須回家了。一踏上水泥路便覺得心情差了一大截,那腳下的柔軟不再有了!我又戀戀不舍地回頭看了一眼草地,他們也戀戀不舍的向我們道別!我們告別了草兒,樹兒們,便回家了。

  到家后,把艾蒿交給大人們,我們完成了任務,開心地在院子里玩耍。大人們把艾蒿插到房子上后便把桌子搬出來,大家一起圍在桌邊包粽子!大家分工合作,其樂融融。大人們一邊包著餃子,一邊八卦著各種各樣的事情。包完后還有人負責煮,一鍋又一鍋的餃子出鍋了。有些調皮貪吃的孩子偷偷去“拿”了“一些”粽子過來,到了后方還有人接應,待觀察好四周情況后便開吃了,一個個吃的不亦樂乎!但若是運氣不好被“敵人”發現了可又免不了一頓罵。就這樣一天就過去了。到晚上時,我們還會去草地上看星星,高興極了!身下是柔軟的草兒們,天上是美麗閃耀的星辰!一切都是如此美好、夢幻……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了,這個最“自然”的節日你們喜歡嗎?我相信你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現在這個節日已經變得十分遙遠了,那片草地,那片星空都離我那么遠!我何時能再撫摸一下那片柔軟?遙望一下那片閃耀呢?

端午節節日作文4

  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北方的端午節要比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來吃,粽子有咸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燒雞,蛋黃,干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彌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里藏著白白的粽肉,咸粽子里紅紅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姥姥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里頭別有一番滋味。

  20xx年,又一個新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我懷著一顆思念,期待,激動的心去迎接你。

端午節節日作文5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影響最大的觀點是源于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后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端午節節日作文6

  傳統節日端午節就要到了,每當這個日子來到,插艾蒿,點雄黃、包棕子、戴香包、賽龍舟等各種活動都會把我們的思緒帶回到那個令人惋惜的歷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國,想起汨羅江,想起在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文學家和詩人屈原。

  除了屈原,應該還有很多自己的親人在這一天被我們一同懷念。我在每年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都會無比思念我長眠在商州地下的奶媽,我知道,她也一定會思念我的。

  我們雖然沒有血緣關系,但她對我的哺育和愛卻遠遠超出了血緣的范圍,在她精心呵護和愛撫下,快樂考試吧的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憶,尤其是傳統節日端午節的棕子和香包,更讓我無比懷念我的奶媽——那位漂亮健康寬容豁達的年輕女子。

  是她在一個幼小的生命需要奶水的時候向我敞開了溫暖的懷抱,我在她的懷中貪婪地吸允著、索取著自己的需要,在她的懷抱中一天天飽滿、長大、變美。

  我長大了,要進幼兒園和上學,城里和鄉下的距離把我拉離了她的懷抱,但我的心卻無法離開她,因為她把母愛的種子深深種在了我的心里。于是,周末就成了我每天的期盼,通往鄉下的小路和小橋,奶媽家的柴門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圖畫。

  那時候每年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在睡夢中就能聞到棕子的清香和香包的花香,那是奶媽讓小舅挽著藍子天不亮就送來的煮了一夜,走完十幾里路還溫熱的棕子,里面的各種豆兒和棗兒把糯米染得紅紅的,吃起來軟軟的,甜甜的,香香的,我的小肚皮也被棕子撐得溜圓。

  每年的這幾天,我的主食就是奶媽的棕子,我一直到現在都認為奶媽的棕子是最好吃的,誰都比不上。

  裝棕子的藍子上還掛著奶媽親手做的香包,那香包好看極了,是用各種絲線纏繞的小棕子的模樣,小巧玲瓏,香氣芬芳,我掛在脖子上在學校向女同學炫耀著,高興著,美著……

  那感覺讓我每次回憶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時代,回到了奶媽身邊。

  也有那么幾次趕上在奶媽家過節,于是,包棕子就成了我最高興的事,盡管我不會包,但還是象模象樣地挽起袖子,坐在大盆子邊上,拿著棕葉包著米和豆兒,拿著草捆扎,每到這時候,奶媽都會高興的一邊包著手里的,一邊教著我,還把我包的棕子也放入鍋里一起煮,結果可想而知,我的棕子不是找不著,就是里面成了稀飯,盡管這樣,她也從未責怪過我,還任我用手在盆里撈來撈去繼續搗亂。

  親愛的媽媽,女兒現在仍然不會包棕子,不會纏香包,不是女兒不想學,而是女兒要把媽媽的棕子和香包永遠永遠留在記憶中,那是什么樣的棕子和香包都無法替代的美的記憶,美的味道,美的感受。

  就要過節了,不知道天堂里有沒有棕子,有沒有香包?

  女兒在這里為媽媽送上一份日子禮物,愿與您在夢中相會,親手為您剝棕子,戴香包,親口祝您傳統節日端午節快樂!

  欣聞國家已經把傳統節日端午節和春節、中秋節一起列為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雖然還沒有規定為法定假日,但重視傳統日子的步子已經邁出,我想您聽到這個消息也一定會高興的,因為您愛這個日子。

端午節節日作文7

  我一年里最喜歡過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等,是農歷的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是: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草、喝雄黃酒等。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

  端午節一早,我剛睜開眼,就看到媽媽在門外忙著什么。過去一看,原先媽媽在插艾草,餐桌上還擺著用艾草煮成的雞蛋和幾個香噴噴的粽子。這時,我才想起今日是端午節。看著煮的綠綠的雞蛋和香噴噴的粽子,口水都忍不住要留下來,幾分鐘,兩個雞蛋和一個粽子就沒了影。

  到了晚上,我們到爺爺家一齊過端午。飯菜上完了,爺爺從柜子里拿出一瓶像是藥酒的什么東西,還要我們每人喝一口。我問爺爺:“這是什么呀?”爺爺笑著說:“這是雄黃酒喝了能避邪的。”我端過雄黃酒,喝了一口,感覺辣辣的,但心里想著:“這樣我就能避邪了,辣算什么。”

  吃完飯,我們全家一齊到大明湖去看龍舟。來到大明湖,發現有許多人在湖邊等著看龍舟比賽呢。我們找了一塊“絕佳”的觀看場地,來觀看龍舟賽。只見參賽的龍舟一字排開,龍舟大約10米長,半米寬。龍舟上的人,有的在商量戰術配合,有的在做熱身。岸上的觀眾都為哪條龍舟能奪冠猜測著。我看中了一條綠色的龍舟,這條龍舟上的人都很健壯,熱身做的也很充分。正想著,比賽就要開始了。

  站在船上的發令員一聲槍響,幾十條龍舟像蛟龍一樣,在水中穿行著。那條綠色的龍舟處于第五名,船上的擊鼓手奮力地吶喊著,激勵船員們奮力前行。我也吶喊著,用全部的熱情我支持的龍舟加油。觀眾們也都緊握雙手,期望自我支持的龍舟奪冠。我吶喊著,為那條綠色龍舟加油。船員們仿佛聽到了我的加油,更加奮力地劃著。只見綠色龍舟超越了另外兩支龍舟成為了第三,這時,他們又超越了一條龍舟。我更加賣力的吶喊,期望他們能奪冠。綠色的龍舟已經于第一名齊頭并進了,這時距離終點還有50米,船員們奮力地劃,最終取得了第一名,這時綠色龍舟已經沖過了重點。“14號龍舟是冠軍”隨著裁判員的宣布,全岸觀眾沸騰了。我也為綠色龍舟的好表現歡呼。頓時,大明湖成了歡樂的海洋。

  我戀戀不舍的離開了大明湖,端午節雖然過去了,但它留給了我許多完美的記憶。

端午節節日作文8

  傳統節日是中華文明歷史長河中璀璨的明珠,今天我向大家介紹一顆最特別的明珠——端午節。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比如:戴五彩繩、包粽子、劃龍舟……

  五彩繩寓意著祈福納吉,有著辟邪的作用,而且還非常漂亮,這是我喜歡端午節的原因之一。一大早,我剛起床,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了我心愛的五彩繩,戴在了手腕和腳腕上,我心想:既然五彩繩有祈福納吉的作用,那我就許個愿來試試吧!

  許完愿后,我興高采烈地跑到姥姥那里,姥姥正在包粽子。吃粽子是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而且粽子還糯糯的,非常好吃。這是我喜歡端午節的另外一個原因。看著姥姥熟練的把粽葉錯開折疊成漏斗形狀,把米和紅棗放在里面,然后折疊粽葉,用馬蓮纏繞4-5圈,系上活扣。一個可愛的粽子就包好了。我羨慕的對姥姥說:“姥姥,您教教我包粽子吧!”姥姥笑著對我說:“好呀,但是包起來可沒有你想象的那么簡單哦!”我模仿著姥姥的樣子包了起來,可是怎么也包不好,里面的食材都從縫隙里流了出來。我就偏不信邪,“事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成功的。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不厭其煩的嘗試下,終于包好了一個胖胖的粽子。我還在上面做了記號,等蒸好了,我要親口把它吃掉。經過二個多小時的蒸煮,粽子的香味飄進了屋子里,終于出鍋嘍,我迫不及待的拿出了我親手包的粽子,撥開葉子,一個白胖胖的小娃娃呈現在眼前,我“啊嗚”一口,咬上去,“好甜呀,都甜到心里去了。”我美滋滋地說。

  我一邊吃著香甜的粽子,一邊自言自語地說:“就差一個劃龍舟了,要是能去劃龍舟……”這時,爸爸走過來問我:“為什么中華傳統節日這么多,唯獨只有端午節和一個人聯系到了一起?”我絞盡腦汁也沒想出來,一臉疑惑。于是,爸爸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屈原費勁心思想救楚國人民于戰爭帶來的水深火熱之中,但最終因排擠和陷害未能挽救楚國滅亡,他傷心欲絕,憤然投江。那些深受屈原關心愛戴的人民,為了懷念屈原,便將端午節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這首古詩就由此而來。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只有那些真正愛國為民、甚至為國家付出生命的人,才能被人們永遠流傳。我不禁想到了最近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那些在國慶閱兵上的抗戰老兵、還有被國家授予“共和國勛章”的英雄,他們也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人。即便我不能向他們那樣奮戰在一線,但是我也要做一個像梁啟超《少年中國說》中那樣一個有愛國情懷的少年。

  這個端午節我不僅收獲了快樂,還收獲了家國情懷。一顆愛國的種子在我心里生根發芽了。

端午節節日作文9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熱鬧的節日中,人們通常在門口掛艾草,小孩身上掛著香包。一家人坐在一起包粽子,民間還有一種賽龍舟比賽,到處都彌漫著濃濃的節日氣氛。

  去年的端午節,我們全家來到了奶奶家。一進門,就發現奶奶坐在一個大鐵盆前,盆里泡著白白的糯米。大盆附近有兩個小盆,其中一個整齊的排滿了剛剛采摘的粽葉,另一個盆里泡著圓圓的糯米。地上還有一捆稻草。奶奶正在聚精會神的包粽子呢。我急忙跑上去看,只見奶奶拿起三四個粽葉,葉柄處整齊地并排在一起,沿著葉柄用大拇指和二拇指畫了個弧形,瞬間粽葉就轉轉成了一個漏斗形狀,然后奶奶從水里撈出糯米,放在漏斗里,當糯米達到漏斗的一半時,他拿起一個蜜棗放上,再用糯米把漏斗填滿,再用手一招,把剩下的粽葉蓋到漏斗的上面,然后再轉幾個圈,一個三角形的粽子成型了,奶奶再用一根稻草把三角形的三邊捆綁起來,一個粽子就做好了。奶奶把它做好的粽子放到了鍋里。

  “做粽子太簡單了,”我大呼道:“我也會。”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把三四個粽葉擺到了手上,試著去一轉,啪啪,好好的粽葉四分五裂了,“這粽葉不好,我要換個結實的”我一邊說著一邊又拿起了幾個幾個,幾次下來,粽葉還是“四處開花”。最后我對奶奶說,“奶奶,你先給我弄成漏斗型吧!”奶奶拔一個漏斗形交給我,我認真的按照她的方法,先填米,再放棗,最后再放米的方法輕而易舉的把漏斗填滿。我用粽葉一蓋,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排著隊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在奶奶的幫助下,我終于完成了我的處女作——一個不成形的小粽子。

  這時爸爸走過來了,他問我:“你知道端午節為什么包粽子嗎?”我搖了搖頭,他說:“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投江自殺之后,人們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然而一天晚上,一位老人在夢里問他,‘我們給你投的食物,你吃到了沒有?’屈原說:‘你們送給我的飯都讓那些魚蝦吃了。’老人說:‘那怎么辦?’屈原說:‘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做成菱角型的尖角粽子,它們以為是菱角,就不敢搶著吃了。’后來人們按照他的話,向汨羅江投下尖角粽子。”

  我恍然大悟,怪不得端午節要包粽子呢?我一邊吃著香噴噴的粽子,一邊想著粽子的來歷,中國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呀!這個端午節真是收獲豐滿啊!

端午節節日作文10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是唐代文秀的《端午》。過幾天就是中國非常重要的節日——端午。

  我知道很多關于端午的來歷和傳說,在今天,我就來講給大家聽吧!我還有自己的真實事例!

  公元前229年,戰國時代楚秦奪霸權,詩人屈原列右大夫,很受楚國器重。后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昌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能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郢都攻破的噩耗后,萬念懼灰,仰天長吧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同時拿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尸體免遭傷害,從此,每年5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從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節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午”也就如稱“初五”;“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五。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關于端午節的,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大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系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后當地人民怕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后因為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后來的粽子樣。

  盡管端午年年都過,但是關于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一是紀念屈原說;二是迎濤神說;三是龍的節日說;四是惡月惡日京;五是夏至說。由于屈原的格藝超群,人們也愿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于他,所以端午節的習俗有“吃粽子,賽龍舟”等等。

  端午節是家家戶戶口團圓、是最幸福的時候,到了這一天早上天不亮的時候,爸爸媽媽在門上掛上艾葉、香囊,媽媽會為我系上五彩線,保平安。我會和哥哥、妹妹、小弟一起玩耍,做游戲。吃飯的時候到了,我來到飯桌前給大家都分上一個粽子,自己最后拿一個,把繩子解開,剝開葉子,就可以吃到里面香香、軟軟的粽子了。大家有說有笑,非常開心。

  這就是我們的節日——端午。

端午節節日作文11

  今日,端午已經來到,相信大家對這個節日已經比較熟悉了。下面,我給大家說說端午節是怎樣來的。關于端午的學說,大家最熟悉的就應該是紀念屈原說: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還有一種說法也是比較廣,叫紀念伍子胥說: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關于端午節的來歷還有很多,如過大家感興趣的話,不妨上百度去看看。

端午節節日作文12

  端午節就要到了,每當這個節日來到,插艾蒿,點雄黃、包棕子、戴香包、賽龍舟等各種活動都會把我們的思緒帶回到那個令人惋惜的歷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國,想起汨羅江,想起在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文學家跟詩人屈原。

  除了屈原,應該還有很多自己的親人在這一天被我們一同懷念。我在每年的端午節,都會無比思念我長眠在商州地下的奶媽,我知道,她也一定會思念我的。

  我們雖然沒有血緣關系,但她對我的哺育跟愛卻遠遠超出了血緣的范圍,在她精心呵護跟愛撫下,快樂考試吧的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憶,尤其是端午節的棕子跟香包,更讓我無比懷念我的奶媽——那位漂亮健康寬容豁達的年輕女子。

  是她在一個幼小的生命需要奶水的時候向我敞開了溫暖的懷抱,我在她的懷中貪婪地吸允著、索取著自己的需要,在她的懷抱中一天天飽滿、長大、變美。

  我長大了,要進幼兒園跟上學,城里跟鄉下的距離把我拉離了她的懷抱,但我的心卻無法離開她,因為她把母愛的種子深深種在了我的心里。于是,周末就成了我每天的期盼,通往鄉下的小路跟小橋,奶媽家的柴門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圖畫。

  那時候每年的端午節,我在睡夢中就能聞到棕子的清香跟香包的花香,那是奶媽讓小舅挽著藍子天不亮就送來的煮了一夜,走完十幾里路還溫熱的棕子,里面的各種豆兒跟棗兒把糯米染得紅紅的,吃起來軟軟的,甜甜的,香香的,我的小肚皮也被棕子撐得溜圓。

  每年的這幾天,我的主食就是奶媽的棕子,我一直到現在都認為奶媽的棕子是最好吃的,誰都比不上。

  裝棕子的藍子上還掛著奶媽親手做的香包,那香包好看極了,是用各種絲線纏繞的小棕子的模樣,小巧玲瓏,香氣芬芳,我掛在脖子上在學校向女同學炫耀著,高興著,美著……

  那感覺讓我每次回憶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時代,回到了奶媽身邊。

  也有那么幾次趕上在奶媽家過節,于是,包棕子就成了我最高興的事,盡管我不會包,但還是象模象樣地挽起袖子,坐在大盆子邊上,拿著棕葉包著米跟豆兒,拿著草捆扎,每到這時候,奶媽都會高興的一邊包著手里的,一邊教著我,還把我包的棕子也放入鍋里一起煮,結果可想而知,我的棕子不是找不著,就是里面成了稀飯,盡管這樣,她也從未責怪過我,還任我用手在盆里撈來撈去繼續搗亂。

  親愛的媽媽,女兒現在仍然不會包棕子,不會纏香包,不是女兒不想學,而是女兒要把媽媽的棕子跟香包永遠永遠留在記憶中,那是什么樣的棕子跟香包都無法替代的美的記憶,美的味道,美的感受。

  就要過節了,不知道天堂里有沒有棕子,有沒有香包?

  女兒在這里為媽媽送上一份節日禮物,愿與您在夢中相會,親手為您剝棕子,戴香包,親口祝您端午節快樂!

  欣聞國家已經把端午節跟春節、中秋節一起列為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雖然還沒有規定為法定假日,但重視傳統節日的步子已經邁出,我想您聽到這個消息也一定會高興的,因為您愛這個節日。

端午節節日作文13

  端午節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二字最早出現在晉人周處[風土記]之中,在這一天中,人們要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等。 但就是這么一個有著濃重傳統氣息的中國節日,也在文化侵略的大浪朝中成為了犧牲品。自從上世紀末開始,日本、韓國等,就開始對中國這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化古國,進行了文化的侵略,大肆的在中國新一代青少年的之中放映他們的動畫與連續劇,通過電視來腐化新一代的國人的心身與精神,在這種情況小小的韓國已不滿足這種侵略的效果與速度了,于是在韓國與中國就誰是所有端午節的資格發生了爭執,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端午節的原產地中國竟沒有拿到是本國的非物質遺產的資格。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于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粽子葉,準備開始包粽子。我從來沒包過粽子,于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粽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折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盡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著媽媽做,把粽子葉疊成一個漏斗。然后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粽子,可以在里面放一兩顆小紅棗。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后將余下的粽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粽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粽子葉把粽子裹緊。最后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粽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著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粽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緊時,里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后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包好了一個粽子。盡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粽子了。先把粽子整齊地擺在鍋里,把鍋簾壓在粽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后把水順著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給我系上了五彩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在端午節后第一場雨時才能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了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征著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里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后,今天的主角——粽子,終于登場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端午節節日作文14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又要吃香噴噴的粽子了。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逢端午節都要吃粽子、包粽子,有的地方還要進行賽龍舟等活動,非常熱鬧。端午節雖然時間短暫,但是很有意義。

  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免職,被趕出都城,流放他鄉。當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可自己又報國無門,最終在陰歷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一首愛國主義樂章。

  今年端午節到了,媽媽特地從超市買了各種各樣、各種味道的粽子,我迫不及待地撥開粽葉,大口大口地吃著,陣陣的葦葉清香撲入我鼻子里。這時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愛國詩人屈原。他那種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激勵了我,感染了我。我們是生活在祖國的懷抱的少年兒童,要向先輩屈原那樣,從小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專心讀書發憤圖強,好好學習,長大報效祖國。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端午節的節日里作文500字左右【三】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叫龍節。

  說起端午節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秦國侵略,心如刀割、但他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五月五那天他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后,抱著石頭,投進了汨羅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把準備的飯團和雞蛋等食物:“噗通、噗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賽、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

  端午節又稱重五,許多風俗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彩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成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文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滋生。

  馬上要端午節了,今年我要學會用一個新本領--包粽子。

端午節節日作文15

  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我國的傳統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里,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目前,國家法定休假的節日有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四個。除了這四個大家熟知的節日以外還有很多節日,比如有:七夕、元宵、重陽……而今天我來為大家介紹即將到來的節日:端午節!有很多端午的故事,比如水漫金山,白娘子喝雄黃酒。文章我喜歡的節日端午節梅子熟透以后,端午的腳步款步而來。“她從花明柳暗細雨如絲的江南走來,從綠陰如蓋柳樹含煙的夢中走來,從我深深地凝眸中走來了。”這是當代詞作家豐樺對端午節的贊美。

  我的家鄉在東北的山區。村莊的四周是連綿起伏的群山,山上“佳木秀而繁陰”。一條清澈的小溪在巍峨的山澗溢出,淌過炊煙繚繞,雞鳴狗叫的村莊。千百年來,古樸安寧的村莊就這樣靜靜的躺在大山的懷抱中,吸收著大地的靈氣,沐浴著陽光的光輝。

  野鵑花開過不久,就到端午節了。于是,我處在異國他鄉而又回憶起在故鄉過端午節的情景來

  家鄉的端午節,很多風俗跟外地一樣系百索子,端午的前一天晚上凌晨3,4點鐘,母親起床,把事先準備好的

  五色小繩系在孩子的手脖子上。小繩是掉色的,沾了水,把手腕染的紅一色,青一色,好玩極了。

  端午節過了,等到第一場雨,孩子睡著后母親在悄悄的把小聲解下來,扔在水里讓雨水將其沖走。

  用五彩的紙疊了連環小寶燈掛在門楣上,象征著一年的五谷豐登,衣食無憂。

  記憶最深的是我8歲那年的端午節。那年,不知怎的,我身上起了又大又紫,腫的流膿的膿包,疼得我不得安寧,這時八一公公說“毛毛,你等著,我去弄些薆蒿來。”直到下午,他才回來。我聽人家說這玩意放在水里煮沸后,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后果真不疼了。第三天,就好了。

  事后我問八一公公緣由。他說“你這娃子走運,逢上端午節,不然,可夠你受得!”我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由于恰逢上這個充滿神奇色彩的節日吧!

  家鄉也要泡端午酒。再下過春天的第一場雨后,家家戶戶就已經將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發酵。里面放6樣東西,那就是:北棗,荔枝,枸杞,橄欖,桂圓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謂“泉香而酒洌。”端午酒還可以讓人長生不老呢!!!如今,媽媽也如法炮制,材料一樣,但入嘴后口感卻不一樣。我提醒媽媽:“你用的是這里的酒,而不是家鄉自己釀的酒啊!”

  我同媽媽已離開家鄉多年,但故鄉的山山水水,人情風俗在我心屏上總不能抹去。今年的端午節已經過完,我多想問問:親愛的鄉親們,你們又釀端午酒了嗎?

【端午節節日作文精選15篇】相關文章:

端午節日作文5篇01-11

傳統節日端午節日記01-17

關于端午節日記(精選12篇)02-03

關于端午節日記精選12篇02-03

端午節節日作文十五篇02-28

快樂的端午節日記精選12篇02-02

快樂的端午節日記(精選12篇)02-01

快樂的端午節日記(精選15篇)02-07

家鄉的端午節日作文750字01-11

【熱】傳統節日端午節作文02-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栾川县| 保山市| 册亨县| 攀枝花市| 武定县| 万州区| 湘阴县| 上栗县| 江口县| 宿州市| 虎林市| 漳平市| 武鸣县| 浦东新区| 南召县| 福贡县| 清丰县| 青州市| 多伦县| 红原县| 宜昌市| 济宁市| 庄浪县| 慈溪市| 翁源县| 鄢陵县| 霍山县| 榆社县| 乌鲁木齐市| 鄢陵县| 乳山市| 英吉沙县| 西畴县| 合川市| 肇东市| 阳信县| 清丰县| 京山县| 盘山县| 永修县| 内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