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風俗習慣作文匯編7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風俗習慣作文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風俗習慣作文 篇1
大龍的習俗有很多,像什么“春節(jié)去拜祖宗”“發(fā)炮”“燒香”“舞獅”等等。
但我覺得大龍除夕的拜祖宗還是最有趣的,因為要磕頭,燒香,燒紙,還放鞭炮,這是在請祖宗回家過年,過了這茬,就可以吃年飯發(fā)壓歲錢了,所以每到這時就特別激動。大龍是山區(qū),民宅依著山腳,人煙稀少,所以很多人家就把祖墳建在不遠的山腰上。每年的春節(jié)都是如此,今年我提出這次在家燒香,因為我家里離山上老祖宗的祖墳比較遠,還要爬山,所以有這個念頭,卻給爸爸罵得狗血噴頭,直罵我不尊敬老祖宗,我只好作罷。
下午快5點鐘,等奶奶、大媽、媽媽、嬸嬸把年飯燒好,我們一行男人,爺爺、大伯、爸爸、叔叔還有我們小家伙一起結(jié)伴去拜老祖宗。據(jù)爺爺說因為風水的問題,我家的祖宗的墳在一個地勢較險的半山腰,有的地方只能讓一個人側(cè)身而過。遠遠望去,像一把椅子坐落在青山中。一路上,爺爺邁著方步,大伯尾隨其后,爸爸手上拎著個籃子,里頭裝著雞、鴨、魚和肉,啊,色香味俱全,老祖宗肯定樂的合不攏嘴;叔叔手上則拿著幾副鞭炮,等著拿去放給老祖宗聽的;我們小孩嘻嘻哈哈的,一路小跑。爬山了,大人們攙扶這爺爺,我們手腳并用著爬,運氣好的在山邊能撿到幾根樹枝撐著走(因為山太陡,如果沒樹枝,還得爬)。你只能抱怨,一個字:煩!但這話我只能在心里說,要是給我爸聽見了,還不得把我活活吃了。好不容易到了半山腰,你已經(jīng)累得滿頭大汗了,卻不能休息,唉!終于來到了祖墳,這座墳供奉的是太太公和太公。
祖墳由水泥砌成一個平臺,周圍種滿松柏,中間立著一方石碑,石碑正中刻著祖先的名字,下面密密麻麻刻滿小輩的名字,當然也有我的名字。站在平臺放眼望去,周圍一座座重重疊疊的青山,下面是一塊塊整齊的稻田,祖先們在這塊寧靜祥和的土地長眠也十分愜意。大人們把祭品擺好,就恭恭敬敬地磕頭;我們小孩咚咚咚磕頭,不要奇怪,因為磕的不響,就是對祖宗的不尊敬,就會遭天打雷劈,雖然我覺得是迷信,但我心有余悸,萬一被劈了,我不就死翹翹了么,只好從命了。
磕好頭了,第二件事就是燒紙了,大人們虔誠地燒紙,分了幾堆,還嘴里念念有詞,我們幾個小孩子不是燒,而是直接往火堆里扔,差點把自己的衣服燒著了,七搞八搞,弄完了;還不能走,還有第三件事,就是燒香,大人們畢恭畢敬地燒香還拜一拜,我們幾個小孩燒了幾根,拜了拜老祖宗就像一匹匹餓狼似的逃下山去。大人們就放鞭炮,接祖宗回家過年。
我覺得拜祖宗雖然麻煩,但我私下覺得這是對先人的尊敬,沒有他們怎么會有我們,飲水思源,我覺得這是一個好傳統(tǒng),而且拜祖時可以想想自己一年有沒有進步,對不對得起先人,也是一個鞭策。我覺得大龍除夕最有趣的風俗習慣莫過于此了。
風俗習慣作文 篇2
今天,我們來說說過年的習俗。
過年的習俗有很多,最常見的有貼春聯(lián)、看春晚、走親戚和吃年夜飯。過年貼春聯(lián)是人們希望下一年能有好運氣,所以在門上貼上兩句吉祥的話。看春晚是人們?yōu)榱擞有履甓鴾蕚涞南矐c節(jié)目,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全家人可以圍坐在一起,一邊看春晚,一邊吃著豐盛的年夜飯。走親戚是晚輩向長輩問好,表達祝愿的一種方式。吃年夜飯是因為一年到頭了,讓每一家人都團圓在一起,和和美美地吃一頓飯。過年的習俗是每年必須做的事,因為做這些事的目的是讓過年有了熱鬧的氣氛,有了年味。
不論過年的習俗要做什么,歸根到底就一句話,那就是讓人們更快樂、讓家人團圓、讓社會更美好!
風俗習慣作文 篇3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又過年了……除夕之夜,好熱鬧啊!人們忙得不亦樂乎,貼了對聯(lián)又掛年畫;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就像在鍋里炒芝麻似的接連不斷;“啪啪啪”的焰火聲就像天安門舉行盛大的慶祝會似的。它們穿過了大街小巷,穿過了高樓大廈,把漆黑的夜晚照得如同白晝,到處洋溢著喜氣洋洋的景象。盼呀盼,重要把春節(jié)給盼到了。那么春節(jié)有什么習俗呢?趕緊去找一找吧!“哇,好香啊!”我剛想走出去,卻被香味吸引了回來。一瞧,原來是奶奶在煮餛飩,我趕緊跑進廚房,問道:“奶奶。今天我們?yōu)槭裁匆责Q飩?”奶奶說:“在除夕夜10點的時候都要吃餛飩,就叫“餃子”(交子)。慶祝新舊交替,子時來臨!
還有,就是餛飩和“餛囤”諧音。浴室五谷豐登!”哦,我知道了,找到了一個習俗——“吃餃子”!走出家門,我看見了一條金龍在不斷翻滾,原來是舞龍大拜年呀!瞧,金色的巨龍在舞龍隊員手中不斷變換造型:滾龍、盤龍,龍身隨著龍頭起伏,搖頭擺尾漂亮極了!呵呵,這么重要的習俗,怎么能忘記?又找到一個習俗——“舞龍”。捏糖人兒是民間傳統(tǒng)的絕技,已很少見了。
這玩意兒不僅好看好玩,玩完后還能吃,一般小朋友見了都喜歡,因為平時見不到,一旦見著了就不肯走了,不是纏著大人買就是跑回去要錢,實在沒有錢了就眼巴巴的圍在一邊,手指含在嘴里,盯著這糖人是怎么變出來的。這時捏糖人的師傅用一個小鏟取出一點糖稀,放在沾滿滑石粉的手上揉搓,迅速捏出要做的人物大體形態(tài),然后放在涂有滑石粉的木模里,再用力一吹,稍過一會兒打開木模,所要的糖人就出來了。晚上,原本寂靜的天空一下子明亮熱鬧了起來。一道道托尾巴的火光沖上了天空,轟鳴的響聲中,一朵朵絢麗、迷人的花兒盛開在夜幕中。四下里鞭炮聲此起彼伏、龍騰虎躍,令人興奮。一家人團聚在桌子旁吃著豐盛的晚餐。我們心中都蕩出一份溫暖、甜美。在這紅紅火火的大年中,我們很開心的吃著、玩著、樂著。
風俗習慣作文 篇4
談到風俗,一些人當即會想到“飯前便后要洗手”這種人人皆知的風俗,他們其實不認識風俗的真正含意。風俗是指人們自然而然地完成某些動作的舉動體例。葉圣陶師長教師說過:“風俗不嫌其多,只有兩種風俗養(yǎng)成不得,一種是不養(yǎng)成甚么風俗的風俗,又一種是妨害別人的風俗”。風俗是要分好壞的,壞的風俗正如葉老先生所說的兩種。囊括統(tǒng)統(tǒng)的欠好風俗在內(nèi),咱們應(yīng)當堅決地加以唾棄。
咱們是首倡人人發(fā)揚好的風俗而去改掉壞的風俗的。
但是,凡事都是說著比做著容易。高爾基曾經(jīng)談到:“把說話化為舉措比把舉措化為說話難題很多”。咱們總說要改掉壞風俗又沒有恒心,風俗不是一下子就有的,也得逐步樣成。在沒有養(yǎng)成的時刻若干是必要用一些強制性的措施來束縛自己的舉動。這就是咱們同硯的難處了——沒有毅力給自己長時間施加一種逼迫力。但是壞風俗是不需要這類逼迫力的,以是養(yǎng)成一種壞風俗比養(yǎng)成一種好風俗容易很多。
然而要是咱們有毅力,有恒心,時時警覺,時時脅制自己。時候久了,風俗一經(jīng)養(yǎng)成就會自然而然的因循下去,這便是“習慣成自然”了。不用逼迫與警覺,也能行所無事的'做去,這就養(yǎng)成了畢生受用的好風俗了。
但咱們養(yǎng)成了壞風俗就會不益于身心健康,學習和工作的順遂完成,不益于社會影響。對咱們是有百害而無一益的。相反地,咱們會畢生受用于咱們所養(yǎng)成的好風俗,就有助于咱們的學習的前進,身心的健康,對咱們是有所裨益的。
既然如此,咱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風俗習慣作文 篇5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國各地都有不同的風俗,我的家鄉(xiāng)武漢也不例外。
家鄉(xiāng)有句諺語:“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小年的早晨,家人拿著清潔工具,為迎接新年做準備——掃塵。掃塵寓意著掃除陳舊,把晦氣掃出門。
一大清早,我們個個精神飽滿。媽媽像是司令官一樣,一手叉著腰。一手指著我和爸爸開始分配任務(wù),個兒高的爸爸負責打掃房頂和櫥柜,細心的我則負責擦玻璃,說干就干,我先打來一桶清水,把抹布泡一下,然后擰干,在玻璃上擦來擦去。可是不管怎么擦,上面都留下了水的印記。我十分不解,便去問媽媽,媽媽拿給我一塊干抹布:“你要等水分快蒸發(fā)時,再拿干抹布擦一遍,才能不留下印記”我按照媽媽的方法,不一會兒,玻璃就锃明發(fā)亮了。
轉(zhuǎn)眼間,又到了春節(jié)的一個高潮“除夕”,除夕吃餃子是由來已久的習俗。
今年,我們家準備包帶有紅,綠,黃,白四種顏色的元寶餃子。其中有三種顏色分別用胡蘿卜,菠菜,玉米打成汁揉進面粉做成。
接下來,是包餃子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和面”。爸爸把面粉和雞蛋放入盆中,加入少量的溫水,用筷子慢慢的攪拌,直到碗里成了面疙瘩,再把它分成四份。爸爸把先準備好的三種顏色的蔬菜汁分別倒進面團里,不停地重復(fù)揉搓,揉到面團的表面十分光滑時就開始醒面。這時,我們就有了紅,綠,黃,白四種的面團。
然后,便是調(diào)餡,調(diào)餡十分簡單了,媽媽把準備好的芹菜,豬肉,芝麻合在一起攪拌,放入佐料調(diào)味。
最后,便是元寶餃子成型了,此時,爸爸變得像是司令官一樣,一邊拿著搟面杖搟面皮,一邊指揮我和媽媽包餃子。我拿起爸爸準備好的梯形的皮兒,將餡兒放到皮的上端,向前卷兩圈,可是一卷,餡兒不聽話的跑出來了,我一急,手一抖,餃子皮帶餡兒全掉地上了,我一臉的失落,爸爸放下手中的活,過來給我做了一個示范,皮和餡兒像是爸爸的朋友一樣,服服貼貼的粘在一起,形態(tài)像極了一個元寶,爸爸鼓勵我說:“不要灰心,多試幾次,相信你一定行的”。我接下來按照爸爸的步驟,小心翼翼的試著包一個,慢慢的一個不太像元寶的餃子包成了,我高興的拿給爸爸看,爸爸夸獎我真棒,接著一個一個的真正元寶餃子在我手中完成了。通過參加包餃子全過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什么事不怕失敗,堅持一定會成功”。
夜幕降臨,四種餃子排隊跳入鍋中,鍋里先是“咕嚕咕嚕”直響,“噗”地一下,鍋蓋就被頂了起來,白沫沫直往外冒,我往鍋中倒入涼水,才見那一個個餃子浮出水面,餃子端上桌,媽媽告訴我:元寶餃子寓意著吉祥如意,財源滾滾。我夾起一個自己親手包的餃子,放入口中,嘗了嘗,味道還不錯。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除夕之夜,人人都得守歲。你聽,窗外聽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聲,新的一年到了。
風俗習慣作文 篇6
回族分布較廣,食俗也不完全一致。如:寧夏回族偏愛面食,喜食面條、面片,還喜食調(diào)合飯。甘肅、青海的回族則以小麥、玉米、青稞、馬鈴薯為日常主食。油香、馓子是各地回族喜愛的特殊食品,是節(jié)日 饋贈親友不可少的。民間特色食品有釀皮、拉面、大鹵面、肉炒面、豆腐腦、牛頭雜碎、臊子面等。多數(shù)人家常年備有發(fā)酵面,供隨時使用。城市 的回族一年四季 早餐習慣 飲用奶茶。 肉食以牛、羊肉為主,有的也食用駱駝肉,食用各種有鱗魚類,如北方產(chǎn)的青魚、鰱魚、鰉魚等。鴿子 在甘肅地區(qū)的回族中被認為是圣鳥,可以飼養(yǎng),但不輕易食用。如有危重病人,征得伊瑪目(宗教職業(yè)者)同意,可作補品食用。回族長于以煎、炒、燴、炸、爆、烤等各種烹調(diào)技法,風味迥異的清真菜肴中,既有用發(fā)菜、枸杞、牛羊蹄筋、雞鴨海鮮等為主要原料,作工精細考究,色香味俱佳的名貴品種,也有獨具特色的家常菜和小吃。西北地區(qū)的回族民間還喜食腌菜。 回族飲料較講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潔凈的水均不飲用。()忌諱在人飲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污水。回族也喜飲茶和用茶待客,西北地區(qū)回族的蓋碗茶很有名。寧夏回族還飲用八寶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回族的典型食品主要有:清真萬盛馬糕點、羊筋菜、金鳳扒雞、翁子湯圓和綠豆皮等。青海省西寧市,回族著名的萬盛馬糕點影響很大。河北石家莊的金鳳扒雞、保定的馬家鹵雞和白運章包子,遼寧沈陽市的馬家燒麥,義縣的伊斯蘭燒餅,陜西的牛羊肉泡饃,湖南常德市的翁子湯圓、綠豆皮、牛肉米粉在當?shù)囟己苡忻麣狻J⑿杏趯幭哪喜康那逭骟巯宋辶_四海、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兒圓等套菜馳名全國。“五羅”是指五種炒菜同時上齊,“四海”是指四種帶湯汁的菜肴一次上桌。“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兒圓”分別是九碗、十三碗、十五碗菜的謚美之詞。
風俗習慣作文 篇7
西藏是以藏民族為主的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區(qū)。藏民族有一些獨特的風俗習慣,進藏游客應(yīng)尊重。獻哈達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種禮節(jié)。當好客的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獻哈達時,客人應(yīng)躬腰接受;走進普通藏民的家,切記不可用腳踩門檻;要稱呼人名時,一般在名字后面加“啦”字,以示對對方的敬重、親切。主人如請就坐,可盤腿而坐,切勿伸直雙腿,腳底向人。此外,不能隨便用手去撫摸藏族人的頭頂。
三口一杯是藏民族在會客時最主要的一種禮節(jié)。三口一杯的程序大概為這樣:客人先用右手無名指沾點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彈三下,以示敬天、地和祖先(或者敬佛法僧三寶),然后小喝一口,主人會把杯子倒?jié)M,再喝一口,主人又會把杯子倒?jié)M,這樣喝完三次,最后把杯子中的酒喝完。
在西藏,馬肉、驢肉和狗肉是從來不吃的。有些地方的藏民連魚肉都不吃。因為藏族人認為狗和馬是通人性的,是不能吃的;而驢被視為一種很不干凈的東西,也不會食用。所以,在西藏千萬不能提起吃驢肉、狗肉等事情。
西藏主要的旅游景點是寺廟。目前,西藏對游客開放的很多寺廟都是藏傳佛教寺廟,藏民族普遍信仰藏傳佛教。所以,在轉(zhuǎn)經(jīng)時一定要按順時針方向行走,切不可逆時針方向行走。很多藏族老者在轉(zhuǎn)經(jīng)的時候,身后會跟著一些掛著紅綢子的羊,這種羊被稱做“放生羊”,不可對這些羊進行騷擾。同時,在寺廟佛殿之內(nèi),不可大聲喧嘩和隨意觸摸佛像,在沒有允許的情況下,更不能在佛殿內(nèi)錄像、照相等。
藏族人伸舌頭是一種謙遜和尊重對方的行為,而不是對他人不敬。雙手合十表示對客人的祝福!
【有關(guān)風俗習慣作文匯編7篇】相關(guān)文章:
有關(guān)風俗習慣作文匯編四篇03-01
有關(guān)風俗習慣作文匯編九篇02-15
有關(guān)風俗習慣作文匯編六篇01-20
有關(guān)風俗習慣的作文12-21
有關(guān)風俗習慣作文五篇01-27
有關(guān)風俗習慣作文九篇01-11
有關(guān)風俗習慣作文六篇10-10
有關(guān)風俗習慣作文5篇07-17
有關(guān)風俗習慣作文三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