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經典佛語的語錄匯編89句
我們的腳是很柔軟的,如果光著腳滿山跑,雙腳肯定早被樹枝、草木或石頭弄得傷痕累累。但只要穿上鞋,無論跑到哪里,腳都被鞋子保護著。表面看起來,我們好像征服了一切,不再受外在的影響,最后會發現,其實是為自己的腳上穿了一雙鞋,把自己的心保護好了,無論面對怎樣的外境,都不會再受到任何傷害。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佛語的語錄89句,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慈悲的心念是福德的大海,包容的心量是智慧的源泉,感恩的情懷是和諧的甘露,歡樂的微笑是幸福的陽光。新年佳節,敬祝您歡喜自在,如意吉祥!
2、根深則葉茂,性明則道成。
3、隨緣,一直崇尚的一種做人的態度,用心去感悟,才領會"隨緣"更是一種待人處事的思維方式,生活是在隨緣中實現,心智也在隨緣中成長,歲月本無疆,人生當隨緣!
4、身體的成長點點滴滴,心靈的成長一日千里,生命是一個過程,可悲的是它不能重來,路不通時,學會拐彎;心不快時,學會看開;棘手的事,難做時,學會放下;欲去的緣,漸遠時,選擇隨意。有些情,淡一淡,就釋然了。有些累,停一停,就休歇了。有些苦,笑一笑,就冰釋了。
5、不真不實而相信,是迷信;人云亦云,是無知。
6、佛說,放下得輕松之福報。很多時候,人之所以有痛苦和煩惱,是因 為放不下很多東西。放下不是放棄,放下是放下不該有的惡念和貪欲,放 下讓自己感到沉重的東西,放下不該屬于自己的東西。
7、以家庭和睦讓讓安定的心穩同,以善待以回避仇人讓的心穩同,以充滿愛心讓穩同的心發揮功用。
8、對于挨罵的人,要反思自己為什么會挨罵,但不必睚眥必報,以牙還 牙。有人背后罵你,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 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9、佛陀在《三摩地王經》中曾說:"眼耳及鼻非正量,舌身意亦非正量,倘若諸根是正量,圣道為誰為何用。"
10、其實,禪的本質是使人的生活充滿安詳真實情趣,使人們擺脫心理和情 感的困擾,看到我們自在生活的本來面目,從而以最真實平常的心態來看待 世事和享受我們擁有的真實自然的生活。人的精神生活是不能摻雜挑剔的, 更沒有必要充面子,畏首畏尾。只有以平直自然的心去生活,真正地回歸到 自己,才能肯定自己,同道唱和,無人而不自得。
11、福報不能浪費,而應該培育。少浪費、多付出、多奉獻自是培福的法門。
12、管理不是開口指揮他人,而是身體力行做好榜樣。
13、任何職位都無所謂高下尊卑,盡責就是對自己負責。惟有負責的生命才是真正有救的生命。一個人,責任感越大,成就就越大。責任心強的人,不管做什么,都不會被埋沒。如果沒有責任心,本職工作都做不好,即使擔負更高的職位,只能像鍍上金的糞土,仍然一文不值。
14、為饑餓故,發心出家,如是之人名為禿人。南本《涅槃經》卷三,金剛身品
15、只有兩種病:一是騎驢覓驢,二是騎卻驢了不肯下。……若不騎,十方世界廊落地,此兩病一時去,心下無事,名為道人。一《舒州龍門佛眼和尚小參語錄》
16、擁有少欲,才能生起小乘的I葉J離心;擁有愛心,才能圓滿大乘的菩提心;擁有智慧,才能證得金剛乘的大手印。有了出離心,才能做到諸惡莫作;有了菩提心,才能做到眾善奉行;有了大手印,才能做到自凈其意。出離心、菩提心和大手印之見地,是一切佛法的精髓,三藏十二部的要義,顯密佛教的核心。
17、大善心就是菩提。與人為善,與己為善。如果你有一顆愿意為他人分擔痛苦的心靈,并且愿意盡自己所能為他人解決問題,他人的煩惱就成為你的一顆菩提果。他人的煩惱也會因為你的善心而煙消云散,那他的心中也會有一顆菩提開花結果。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這么做的話,那么這個世界就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同世界"了。
18、不僅要奉獻財富,更重要的是塑造虔誠的慈悲心。
19、《大般涅槃經》說:"譬如醉人酒在身中,爾時身動心亦隨動,亦如身懶心亦隨懶,是則名為心隨于身。又如嬰兒其身稚小心亦隨小,大人身大心亦隨大。又如有人身體粗澀,心常思念,欲得膏油潤漬令軟。是則名為心隨于身。"意思是說:好比喝醉酒的人,身體動了心也隨著動,身體疲懶心也跟著疲懶,這叫做心隨于身。又如嬰兒的身體幼小,心也一樣小;大人身體大,心也一樣大。又如有的人皮膚干澀,心中就時常希望得到膏油的潤漬,使得皮膚變得軟膩。這就叫心隨于身。
20、真正的財富是滿足。少欲知足的人,往往是無虞匱乏的富人。擁有再多也無法滿足,就等于是窮人。追求簡單生活的人常有充實的心境,他們只追求生活的必需品,而不為虛榮心貪求無度。他們知道現在擁有的就是最好的。他們內心簡約,因而快樂富足。
21、在你真正愛上你自己之前,不要說你愛任何人。那是假的,那只是你的需要,你需要人陪伴你,哄你,寵你,或者你依賴一種關系,但那都不是愛,因為,當你還沒有愛上你自己,你就無法給予對方愛,你無法分享你的生命。
22、無論做什么事情,太看重輸贏成敗,顧前思后,勢必影響行動的速度,等到想明白了再行動,卻發現慢了半拍,先機已失,后悔莫及。輸贏心不光影響一個人的速度和行動,更會影響原本安寧的內心。
23、煩惱起于名利競爭,快樂來自及時行善。
24、在修行的過程中,翻來覆去的拉鋸戰就是精進與懈怠在戰斗,就是道心與偷心在戰斗。什么叫偷心呢?茍懶偷安之心就是偷心,一切貪圖便宜之心就是偷心。
25、知識,只是曉了所學;智慧,則能理通無礙。
26、改除習氣,不與人計較聲色,要與自己計較是否精進。
27、生命需用在人、事、理會合的生活中。
28、名能否放得下?高智商的人,患心理障礙的概率相對較高。原因在于他們一般都喜歡爭強好勝,對名看得較重,有的甚至愛名如命,累得死去活來。倘若能對名放得下,就可稱得上是超脫的"放"。
29、不要把金剛經單純地看作佛經,它還是一本智慧之經,讀通了(金剛經》,你的智慧就通了。不信去試試看。
30、無論你的心再浮躁、再焦慮和煩惱,都請你不要絕望,也不要過度的沮喪。因為你心的本質仍是如此的純潔、安寧、光明、慈愛和智慧。若明白其道理,并能做到發揮潛能的話,那么我們的一切煩惱和痛苦會從中自然消融,所有的問題和麻煩也會自然化解,并能離苦得樂、寂靜自在。這就是所謂的解脫,也是證得涅槃。
31、譬如生盲不見日,日光亦為作饒益……無信眾生不見佛,而佛亦為興義利。《華嚴經》卷五十,如來出現品
32、不要感嘆命運不公,不要埋怨生而受苦,凡事只要保持一種正確的心態,就能夠找到自己準確的定位,也就能創造出無窮的價值。這樣,苦也就不完全是苦澀的,也許還能從中品嘗出別樣的甜蜜。
33、分享是一種交往的禮儀,是一種健康的心態;分享是一種關愛的情 懷,是一種奉獻的精神;分享是一種生活的藝術,是一種生存的智慧。
34、智慧是春天溪水畔第一棵吐芽的嫩草,新鮮潔凈,生機勃勃;智慧是夏日清晨第一顆凝聚在荷葉上的露珠,晶瑩璀璨,熠熠生光;智慧是秋風里第一片搖曳起舞的落葉,化作春泥,只待來年滿園芬芳;智慧是冬天第一朵飄落的雪花,纖塵不染,潔白無瑕。
35、大乘戒于乘緩者,乃名為緩,于戒緩者,不名為緩。
36、欲,是自己欠下自己的食糧。
37、文殊菩薩,佩智慧劍,不為制伏煩惱小敵,但在劍封"我"喉。一切煩惱以"我"為根。擒賊擒王,能斃"我"命,煩惱自消。
38、于身無所取,于修無所著,于法無所住;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空寂,無作業者,無受報者,此世不移動,彼世不改變,此中何法名為梵行?梵行從何處來,誰之所有,體為是誰,南誰而作?為是有,為是無,為是色,為非色?為是受,為非受?為是想,為非想?為是行,為非行?為是識,為非識?如是觀察,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空故,意無取著故,心無障礙故,所行無二故,方便自在故,受無相法故,觀無相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法故,如是名為清凈梵行。
39、只學習經典并不能實現開悟,還需將所學化為修行。
40、其實,無論你想當什么,終究要靠戰勝自己。保持平常心,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最佳狀態,就有當元帥、當冠軍的希望。求勝心切,心態失常,水平發揮不出來,別說戰勝對手,連"比賽資格"都會被取消,成為被淘汰的對象。那么,只要力爭將眼前該辦的事辦好就行了,何必卷入不理性的競爭呢?何必那么熱衷于把對手打敗呢?
41、位佛學大師說:"心靈富有最重要,若囿于物質欲望,即使擁有再多,也會覺得不夠,這就是貧窮;反之,物質生活清貧,并不影響心靈的充實,知足而能自在付出,就是真正的富有。"這句話強調的便是心靈富有、人格富有,比任何富足都重要。
42、超越迷情小愛,才能愛得一方心無掛礙,一方解脫自在。
43、很多人都知道境由心生的道理,但仍有很多人為外境所困,以至于自己的心常常囿于圍城而不得自在。佛家認為,只有明心見性,看清自己的本心,才能找到癥結所在,解開心中的死結,走出生活的圍城,達到心神的通暢。
44、中國大學功利化、媚俗化傾向越來越嚴重,這既是社會的市 場化大潮沖擊使然,也是大學獨立精神逐漸喪失造成的。為什么這 一普遍現象出現在清華身上會引發熱議?行者以為,主要是因為國 人對清華有一定的心理預期,他們將中國首個世界一流大學的希望 寄托在清華身上。
45、一切事物,有利必有弊;唯一的例外便是念佛。念佛有無上利,無一切弊。南無阿彌陀佛。
46、一句善意的話語可以給別人帶來莫大的鼓舞,點燃他人的自信,這便是善語的力量。
47、般若現證即是自內證耶?佛言:不也,善男子,般若如實觀見法身為內證也。終不以聞所成慧思所成慧為內證也。非但聞思即能證得自內所證真如之法。《大乘寶云經》卷四
48、信仰宗教,能夠正信最好;不能正信,迷信也比不信好;但是寧可不信,千萬不能邪信。信仰錯誤,就如走差了道路,永遠也達不到目的地。(當代)星云《人間佛教系列·人生與社會·佛教對民俗病態的療法》諸佛菩提極甚深故,若不厚種善根,惡知識所守,難得信受。《大寶積經》卷一一二,普明菩薩會
49、知足、感恩,植福因;善解、包容,消舊業。
50、做人行事當論是非,不論利害。肯于舍己為人的人,為正義、為真理,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想法,服務大眾、造福人類,這樣的人才堪稱品德高尚。
51、平靜來自內心,勿向外求。花開有聲,風過無痕。坐亦禪,行亦禪,緣起即滅,緣生已空。不要刻意的去追逐,一切遵循自然的規律,開心輕松,過好一生。
52、生活的那些曲曲折折,是對人生的一種提醒,去面對那些避免不了的痛苦,不要認為哪些痛苦是對人生的煎熬,去承擔,本來就是生命的責任和義務,世間的紛爭,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心地的失衡,用一種平和的心態,去對待,就是生活的灑脫。
53、時間是單行道,過去了,回不來。人在旅途,有許多錯過,痛斷肝腸;有許多遇見,念念不忘。一些夢想,可能會換來一身的疲憊;一些尋找,讓它隨風,未必不是輕松。向前走,走過不屬于或屬于自己的風景,學會收藏,學會遺忘,更要學會堅強。
54、佛說:一切皆流,無物永駐。塵世的風景,走過看過,不必傷感,只要記得曾經擁有過,飄逝的舊夢,浮沉心海間,不應有憾,只要記得曾經牽掛過。學會銘記,學會放棄,偶爾懷念,會心微笑,靜默在紅塵深處,亦步亦趨隨順佛行……
55、人生要沉得住氣,彎得下腰,抬得起頭。沉得住氣,是睿智的彰顯,是理智的沉淀,是成熟的標志。彎得下腰,是做人要低調,要謙卑,忍人所不能忍。抬得起頭,就是無論身處逆境還是順境中,都要保持一種樂觀進取的心態,行人所不能行。
56、我很感激自己能夠生活在這樣美好的世界里,我一生都在接受人們善意的關注和幫助,都在感受著愛的溫暖,我也十分愿意為這個世界留下一些關切和溫暖,只是我做得太少了,少得可能連上帝都看不到,但我還是衷心祝愿這個世界越來越美好……
57、它們決定交換身份,起初十分快樂。
58、無法,無本心,始解心心法,法即非法,非法即法,無法無非法,故是心心法。
59、昨天已經過去,明天你還未知。人最大的魅力,是有一顆陽光的心態。人生難免會有所迷茫,只要明白自己是從哪里來,最終要到哪里去,就什么都不迷茫了。多點淡然,少些虛榮,活在真實,活得自在。
60、無論是昨日的輝煌,還是十字路口的迷惘,無論是一帆風順、青云直上,還是屢次受挫、幾近絕望,都要學會遺忘,在這個開始的季節里開始新的生活。在曾經的成功里汲取經驗,再接再厲,走向更高、更好的遠方;在曾經的失敗里接受教訓,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帶著現實的態度,以更穩健的步伐走下去,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61、對他人的飲宴歌舞之樂,不要羨慕。
62、人生最大的勇氣不是不懼怕死亡,而是堅強的活著,勇敢的面對生活帶給的壓力和考驗。誰也沒有能力去改寫歷史,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握當下,接受生活帶給我們的種種考驗。時間會毫不留情的把一切毫無痕跡的帶走,留給我們的只是回憶。我們無法留住自己想要的,趕走不喜歡的,我們只有學會珍惜、滿足和面對。
63、為了我們的貪婪,為了我們的喜好,甚至于為了我們的傲慢。貪嗔癡嫉妒傲慢都可以成為我們傷害別的生命的因緣,會造成我們身心當中沒完沒了的煎熬。
64、好是風和日暖,輸與鶯鶯燕燕。滿院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
65、不管多夸張和悖理的事,總會有哲學家認為它是真理。
66、善心,點亮心燈;慧心,使心燈長明。善良的人,往往可以逢兇化吉;覺慧的人,常常可以化險為夷。社會,向善的人越多就越和諧;人生,感恩的'心越多就越美好。不說他人長短,不念他人恩怨,是善心;時刻誠心待人,日夜專心做事,是懿行。心地善良的人,容貌一定動人;心里知足的人,生活一定快樂。
67、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缺點,不要將事情都看得那么絕對,要用寬厚仁慈的心對待身邊每一個人,出了問題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愛自己容易愛別人難,如果你能做到像容忍自己一樣去容忍別人,設身處地的替對方著想,就很少人會再和你計較了。你的人緣將好到出乎你的想象。因為,將心比心便是佛心。
68、有的路,是用腳去走。有的路,要用心去走。絆住腳的,往往不是荊棘和石頭,而是心。所以,看起來是路鋪展在我們眼前,實際上,是心撲騰在路上。深一腳,淺一腳,痛一回,哭一回,歡喜在路上,悲傷在路上。眼光不到,容易走彎路;理智喪失,容易走絕路。但只要心不走在絕路上,生活也終不會給你絕路走。
69、不要讓幸福擦肩而過,最懂你的人,總是會一直在身邊守護你,不讓你有一絲的委屈;真正愛你的人,也許不會說許多愛你的話,卻會做許多愛你的事。如果發現身邊有這樣的人,請你一定好好珍惜,幸福不會時時等著你,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不是隨時可以出現,好好把握,不要讓自己和幸福擦肩而過。
70、苦、樂都來自內心,外在因素也許沒那么重要,起決定作用的,是人內心里的作意,也就是人的心態問題。
71、真理不需要標簽;宗教的標簽,只是獨立了解真理的障礙。
72、人就是這樣,越是擁有,越想索求,越是索求,就越墮落。
73、無心之過是一場意外,你不能譴責意外。
74、世界上最大的法則是自然法則,人的法則其實是最小的。
75、如果在十七歲,我會選擇動蕩一生。現在,我選擇安靜地老去。有一個懂的人,陪著我,不嫌我老,不嫌我羅嗦。他用秋天一樣的聲音讀著我的文章,那樣的洞天曉白,早就超越了所有。愛情和懂得相比,到底是膚淺的。
76、佛曰:修行善知識教,諸佛世尊悉皆歡喜;其有隨順善知識語,則得近于一切智地;其有能于善知識語無疑惑者,則常值遇一切善友;其有發心愿常不離善知識者,則得具足一切義利。
77、生計恰為一野鶴,粗疏飲啄總隨緣。
78、心莫作放逸,圣法當勤學,如是無憂愁,心定入涅盤。
79、無念之念,生無生相,住無住相,異無異相,滅無滅相,非思慮計度所知,惟洞徹法源者,頗測齊彷佛,未易與纏情縛識者語也。
80、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
81、馬不肯分擔驢子的負擔,驢子累死后,馬背負了驢子全部負擔和一張驢皮。禪師:馬因不肯分擔,最后卻負擔很多。
82、疾苦在身,宜善攝心,不為外境所搖,中心亦不起念。 參須實參,見需實見,用須實用,證須實證,若纖毫不實即落虛也。 臨終之際,若一毫凡圣情量未盡,纖毫思慮未忘便乃輕重五陰去也。 忍苦捍勞,繁興大用,雖粗淺中皆為至實,惟貴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踐將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83、陸亙大夫問南泉禪師:家有一片石,時坐時臥,欲鐫做佛,可否?禪師答:可。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即一片石,無非一片心。
84、苦與苦之因,以及苦之滅,并八支圣道,能令苦寂滅。此皈依安穩,此皈依無上,如是皈依者,解脫一切苦。
85、我們的本性是真實的、永恒的,是慈悲喜舍的;而凡夫的心卻永遠在變化,虛妄不實在的,因此,我們要從不斷地觀照中來修正我們的心。
86、都有一份孤獨,再繁華的熱鬧,有一顆冷心觀紅塵,但唯獨他,一眼洞穿你的清寂你的涼,一眼明白這世間所有的繁華,不過是你和他身邊的過眼云煙。他會在眾人之間一眼看到你,然后讀懂你,明白你,不似愛情,勝似愛情。一生,只想為你沉淪,獨守一份暖,你的天涯就是我的執念,將思念結成一枚枚透明的繭兒,懸掛于花園里枯澀的洋玫瑰的枝椏上,待來年春暖花開的季節,一只只藍蝶兒會破繭而出,翩躚在你經過的每一個路口,等你伸出手掌的剎那,落盡一季的風月,若你懂得,請你輕輕收藏。
87、快馬一鞭,快人一言。
88、這世上,危險的不是誘餌,而是一顆禁不起誘惑的心。定力。
89、佛說,汝負我命,我還汝債,是以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佛還說,汝愛我心,我憐汝色,是以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2021年經典佛語的語錄匯編89句】相關文章:
經典佛語的語錄36句03-01
經典佛語的語錄(精選115句)03-09
佛語經典語錄(15篇)03-07
2022年經典佛語的語錄合集70句03-12
【推薦】2021年佛語的語錄集合55條06-04
經典經典勵志的語錄匯編36句03-05
經典的語錄匯編70條02-22
經典名人的語錄匯編66句10-14
經典名人的語錄匯編46句09-20
經典名人的語錄匯編80句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