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北人食菱原文及賞析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說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語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五四”運動以前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為了幫助更多人學習文言文,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北人食菱原文及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北人食菱
江盈科〔明代〕
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殼入口。或曰:“食菱須去殼。”其人自護所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去熱也。”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產,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
譯文
有個出生在北方不認識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連角殼一起放進嘴里吃。有人對他說:“吃菱角必須去掉殼再吃!蹦侨藶榱搜陲椬约旱娜秉c,說:“我并不是不知道,連殼一起吃進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熱解毒!眴柕娜苏f:“北方也有這種東西嗎?”他回答說:“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塊地沒有呢?”
菱角生長在水中,而不是生長在土里,這是因為他為了裝作有學問,硬要把不知道的說成知道的。
注釋
北人:北方人。
識:知道。
菱:俗稱菱角,形狀像牛頭,紫紅色,水生植物,果實可以煮著吃。性喜溫暖和充足陽光,盛產于我國中部和南部。果實有硬殼。
仕于:(仕途)在……做官。于,在。
席:酒席。
啖:吃。
并殼:連同皮殼。
或:有人。
曰:說。
食:食用,在這里可以指吃。
去:去除,去掉。
護:掩飾。
短:缺點,短處,不足之處。
并:一起。欲:想要。
以:用來。
答:回答。
何:哪里。
而:表示轉折,此指卻坐:因為,由于。
強(qiǎng):本文中指“勉強”。
江盈科
江盈科(1553—1605),字進之,號綠蘿山人。湖南桃源人,明萬歷二十年進士,先后歷任長洲縣令、大理寺正、戶部員外郎、卒于四川提學副使任上。是明朝晚期文壇“公安派”的重要成員之一,詩文理論主張為文應抒發當時代個人的真性情,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說法,極力贊成靈性說。
基本介紹
《雪濤小說》為江盈科著。江盈科為明代文學家,小品文造詣極深。《雪濤小說》、《談叢》、《談言》、《聞紀》、《諧史》五種,傳奇詼諧,信手而至,獨抒性靈,橫生妙趣;晚明末世,危機四伏,憂國憂民之情,亦明時形諸筆端。
文章道理
知識是無窮無盡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不能不懂裝懂。如果不懂裝懂,就難免露餡出丑,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反而不會有人笑你,應實事求是,才能弄懂問題。不要去掩蓋自己的短處,應實事求是。
寓意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如果強不知以為知,就會鬧出笑話,被人恥笑。世界上的知識是無窮無盡的,而每個人的學識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虛心潛學,才能得到真知。
諷刺的生命在于真實。這則小故事不僅在情節構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實,更在于北人強不知以為知的做法與表現在現實生活中極具普遍性與代表性。
【北人食菱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香菱學詩原文賞析03-18
菱荇鵝兒水原文及賞析07-10
香菱詠月·其二原文及賞析10-29
香菱詠月·其二原文賞析10-29
香菱詠月·其三原文及賞析03-08
平湖樂·采菱人語隔秋原文及賞析09-09
香菱詠月·其三原文賞析09-08
【經典】香菱詠月·其三原文賞析09-08
平湖樂·采菱人語隔秋煙原文及賞析03-05
《酌》原文及賞析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