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原文及賞析
在年少學習的日子里,我們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就是白話文的提煉跟升華。那么問題來了,你還記得曾經背過的文言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原文及賞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原文: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酒泉太守能劍舞,高堂置酒夜擊鼓。
胡笳一曲斷人腸,座上相看淚如雨。
琵琶長笛曲相和,羌兒胡雛齊唱歌。
渾炙犁牛烹野駝,交河美酒歸叵羅。
三更醉后軍中寢,無奈秦山歸夢何。
譯文:
酒泉太守持劍翩翩舞起,高堂置酒夜間鼓聲敲擊。
胡茄一曲令人肝腸欲斷,座上客人相對淚下如雨。
琵琶長笛曲曲互相應和,胡家兒女齊聲唱起歌曲。
全牛野駝燒好擺在桌上,交河美酒斟滿金酒杯里。
三更醉后臥在軍帳之中,夢中無法向那秦山歸去!
注釋:
酒泉:郡名,即肅州,今甘肅酒泉。
高堂:指高大的廳堂。
胡笳:古代管樂器。
胡雛:即胡兒。
渾:全。炙(zhì):燒烤。犁牛:雜色牛。
叵(pǒ)羅:酒杯。
秦山:即終南山,又名秦嶺。
賞析:
這兩篇作品記敘的是宴會的場面和醉后的歸思。
這是一個富有邊地特色的軍中酒會。第一首詩開頭兩句在點出酒會及其時間地點的同時,便以“劍舞”、“擊鼓”寫出戎旅之間的酒會特色,點染著邊地酒會的氣氛,為“醉”字伏筆。緊接著兩句寫席間胡筋聲起,催人淚下。何以“淚如雨”,這里沒有交代,但隱含的情調卻是慷慨悲壯的,這種氣氛也為“醉”準備了條件。《全唐詩》將以上四句列作一首七言絕句是有原因的,因為它們可以勾劃出一幅完整的、情景交融的意境。這在這組詩中也起到籠罩的作用。
第二首詩的前四句寫宴席間情景。上兩句從所聞方面寫歌曲,下兩句從所見方面寫酒肴。樂器是“琵琶長笛”,歌者為“羌兒胡雛”,菜是“犁牛”“野駝”,酒為“交河美灑”,這一切可以看出主人的熱情,宴席的高貴;而它們所點染的邊塞情調又使歸途中的詩人感觸良多。這也為“醉”準備了條件,遂引出詩的最后兩句。醉后吐真言,夢中見真情,詩的最后兩句寫醉后夢中歸家,描寫十分真切。用“無奈”寫出歸思之難以擺脫,也許這正是“座上相看淚如雨”的重要原因。
這兩首詩寫宴席場面,羅列邊地物產以渲染邊地情調;同時,把酒席場景的描繪與座上客人的感情交織起來,使詩歌情景交融。第二首詩最后兩句直寫鄉思,顯得十分深沉。這兩首詩格調慷慨悲涼,從中可以看到戍邊將士日常生活的一個側面。
作者簡介:
岑參(公元715~770年),南陽棘陽(今新野縣)人。與高適并稱為“高岑”,因做過嘉州都督,故后人稱“岑嘉州”。唐代邊塞詩人中最卓越的代表。
岑參出生于官僚家庭,幼年喪父,砥礪苦學,遍讀經史。20歲獻書天子,希以此獲取官位而未能如愿。天寶三年(744年),進士及第,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任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僚佐,后在天寶末年赴北庭,充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判官,其邊塞詩名作大多成于此時。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東歸,經杜甫等舉薦為右補闕。大歷元年(766年)入蜀,初為劍南西川節度使杜鴻漸僚屬,后任嘉州刺史。大歷三年(768年)罷官,東歸受阻,寓居于蜀。大歷四年(769年)歲末,卒于成都。
岑參的詩遠近傳播,影響廣泛。早期詩歌多為寫景、紀游、贈答、送別和嗟嘆仕途不遇之作,其中寫景之作詩風奇峭清麗,如《暮秋山行》《高冠谷口招鄭鄠》《初授官題高冠草堂》等,清麗俊逸,造意煉語俱奇;《胡笳歌送顏真卿使赴河隴》等送別詩亦為抒情佳篇。岑參因邊塞生活體驗極為豐富和充實,亦是盛唐書寫邊塞題材詩歌數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詩人。這些詩色調雄奇瑰麗,充滿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苦的樂觀精神,其邊塞詩代表作有《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等。其詩集最初由杜確于岑參歿后30年編成,凡8卷。后陳鐵民、侯忠義和劉開揚亦為其作有《岑參集校注》和《岑參詩集編年箋注》。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重陽席上賦白菊原文及賞析10-27
席上貽歌者原文及賞析11-12
酒泉子·無題原文及賞析12-14
《錦帳春·席上和叔高韻》原文及賞析12-08
錦帳春·席上和叔高韻原文及賞析02-11
醉著原文及賞析02-23
醉蓬萊原文及賞析08-28
醉蓬萊原文、賞析09-25
雁門太守行原文及賞析02-27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原文及賞析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