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風俗習慣作文八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風俗習慣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風俗習慣作文 篇1
我家鄉的春節是別有風味的。當然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按咱們武當山的風俗,元春到上元才叫春節。
除夕是我最喜歡的一天,那天是春節之中最重要最忙碌的一天,在此時如果沒有特殊原因,大家必定都會回到家中與家人團聚。一會兒老媽端上菜來,看著桌上豐盛的年夜飯,還沒吃就一個勁兒的說好吃。飯桌上我們一邊談論生活中的奇聞樂事,一邊品嘗著美味佳肴,享受團圓的樂趣。
吃完年夜飯,最后我們就會趁著武當山沒有禁鞭令,快快活活放鞭炮。我拿起一根煙蒂,輕輕地在引線上一擦,轉頭就跑。火舌舔引線,終于燃到底,只看見煙花從鐵罐里飛一樣地沖上了天空,炸出了一道完美的弧線,銀光劃破了天空,新春就快到了。
放完鞭炮之后我們就回到家,打開電視看春節聯歡晚會,到了12點鐘的時候,家家戶戶點燃鞭炮,全城就像是辦喜事兒一樣,噼里啪啦的聲音回響在全城的上空,真可謂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除夕與初一的光景可真是完全不同,除夕,一進超市門兒想回個頭都難。王虛宮的真武大帝沒見著,放眼望去全都是人,只有一個地方幸免于難—武當山的山頂。初一商場都插上鎖,沒幾個人出門,大街上空蕩蕩的,門前堆著昨天夜里燃放的爆竹紙皮,全城都在休息。等過了上元年就到了殘燈末廟,姥姥和姥爺就會讓我們帶上一些家鄉的特產,寓意過年的好彩頭,與我們相伴一整年。
一年又一年,年年盼過年,我們武當山的年是最有年味的。此生無悔入武當,來世愿做中華人,我們的家鄉,山美水美,風俗更美。
風俗習慣作文 篇2
56個人民族,56朵花,每個民族都具有不同的民居,不同的飲食,不同的服飾……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滿族里的所有鞋子,上面都繡著花朵,當一縷縷微絲的風吹過去,那美麗的花,在搖曳的擺動著。在他們的民族里看了都是很平常的事,但在我看來,那可是嘖嘖贊嘆啊! 滿族的婦女的服飾原為寬松肥大型,鑲嵌著不同的花紋大花邊。在布料上,貴人和新婦女先用朱紅、大紅的顏色,中年的婦女 喜歡藕荷色,青年少女喜歡粉色、綠色、月白色,長輩一般用深紫色,婆婦惟蘭灰素色。旗袍布料多為綢緞,比較貧窮、農家婦女多用棉麻布料。
滿族男人騎馬時穿白褂子,這樣不僅顯出他們的帥氣,而且還……
滿族男子的帽子,夏天的時候戴著涼帽,戴著不僅涼爽,冬天的時候,戴著又厚又舒服帽子,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滿族人是非常注重禮節。平時滿族人互相見面時都要行請安禮,如果遇到長輩的時候,要先行禮請安才能說話,以表示尊敬。
滿族人最隆重的禮節是抱見禮,也就是抱腰接面禮。掛族也是滿族的一種盛行的一種風俗,旗也叫門箋,窗箋。在春節的時候每家都要在門楣上,窗戶上掛旗,有的還貼上對聯,增加了節日的'喜氣的氣氛。
………………………………………
滿族我國 少數民族之一,它是—朵鮮艷的花,它有其它民族沒有的不同風俗,不同的特色!
風俗習慣作文 篇3
我們家鄉清明的習俗也以祭祖掃墓為主,與蒼城相比也有不同。
時間一定是清明前后。又多數是在清明前三天完成,不會過清明后三天,如果清明前老是下雨就是例外另當別論了。
雜居在村里的獨姓人家,祭祖顯得清靜,大戶人家或是大家族人家的祭祖就熱鬧了。特別值得書寫的就是做清明酒。
我們胡姓人家在村里人口算多的,20多年前胡姓人口在村里第一多,現在銳減可能是第三多了,劉姓李姓追了上來。人丁興旺,清明擺酒很有面子。
做清明酒席,是要湊份子錢,有點像現在人的AA制。不過有些人做生意,愿多出點錢,顯得有氣派,別人也高興多些錢辦得會體面些。
三十年前,大約我讀高一,我村的胡姓人家和六公里外的胡姓人家共同祭祖,那里是我們的遠祖,我們擁有共同的祖先。那一年我們共同祭祖。家族中德高望重的人安排好去山上掃墓的人員,我村有人去他村,他們村有人來
我們村,其樂融融,一片興旺團結的景象。下午三點左右,去山上各處掃墓的人都陸續回來,留在家里廚飯做飯的人也準備好了。祠堂大廳里擺了十幾張八仙桌,司儀把首席二座等重要位置安排好,家族中的小字輩就隨意落座。上菜是吃完一個再上一個,不是擺好八九個一桌吃。有專門幾個走堂提著酒壺來添酒,吃到第五碗菜是方磚肉,有肥有瘦,肥肉炒得出了油,醬油紅辣椒的顏色全上到了肉的表面,過了春節大魚大肉的日子也有那么久了,肚里是可以承受油脂了。有的酒席男人多,酒量大,主人又給多幾瓶,于是有人提議打通關,有人提議劃拳,猜點數。猜點數現在喝酒時已經很少有人玩了。兩人手里最多總共8粒瓜子或花生等豆類。猜對方手里出幾粒加上自己要出的猜中了沒酒喝,沒猜中的罰喝酒。
我們家族很多年沒有擺清明酒了。
自己一個小家庭清明祭祖,小有小的好,簡單清靜。 帶上祭祖的用品:鞭炮香紙豬肉酒水糍粑,還有掃墓用的鋤頭鐮刀等等。
祭祖的豬肉和酒水要溫熱,雖然有時去到山上已經凍,但也不用計較了,因為已經溫過了,如果想到反正到山上酒肉會冰冷,干脆不煮,那是不行的,最重要的對神心中要有敬意,不能怠慢了祖先。豬肉是取些象征意義,
有一斤就夠了,要有皮的,切有些講究,切成一個正方體,實際上是一磚豬肉。前年我一個在開平工作的同鄉,回鄉祭祖,他向他的哥哥說去燒一頭豬來拜祭,即刻招到他哥哥的強烈反對,“千萬不能這樣做,我們的祖先承受不起。我們錢不夠別人多,官不夠別人大,不要出洋相。”可見人人都要遵守風俗,敗壞風俗會引來無窮無盡的麻煩。
提上東西,老老少少,浩浩蕩蕩的隊伍去山上掃墓。經常是“雨紛紛”的天氣,穿過田野,走進山里,會看見東一叢西一束的紅杜鵑。有的把杜鵑花叫成映山紅,真是名不虛傳。那怒放的杜鵑,張揚出耀眼的紅色。摘一朵紅花,去掉花蕊,送入口中,嚼一嚼,體會到了一股淡淡的甘甜。
來到了一處先人的墳前,過了一年又一個清明來到,墳頭墳前周圍都長滿了各種植物,有一些還枯黃的雜草,有一些茅柴多數是20厘米高,有一些一米多高的雜樹。大家開始動手,拿著鐮刀上去墳頭割草、砍柴。有人拿著鐮刮鏟除墳前的雜草,鏟墳前雜草還是一個技術活,要鏟平,坑坑洼洼積水會引起墳堂崩塌,要鏟平,等下擺酒肉酒杯糍粑等祭品。過去還在墳上插上三根棍像個三角架一樣的,在頂端包上幾張紙錢,小時不明白這樣做的含意,現在人們掃墓去鋪頭買上幾支塑料花,插在墳頭,等到第二年塑料花還光鮮亮麗,真是萬古常青啊。
可以開始祭拜了,先點燃香,九根香分成三柱每柱三根一字擺開,擺上祭品酒和糍粑,然后分成一輩一輩先后來拜,三鞠躬,同時許愿,可以說出來,也可以心里默默的說。這作揖許愿很有意義,千萬不能簡單粗暴地說成是迷信。這是人們祈求先人保佑,這也是人們在祖先的靈前,立下誓言, “保佑我今年考上重點大學 ”,“保佑我媳婦生個男孩”,“保佑我做成和肖老板的那檔大生意”,諸如此類,不一而足,這些許愿,這些祈福,表明了人們的理想和愿望。仿佛是要讓山川作證我就要發憤圖強了,所以勤奮的人許下的心愿多會實現,傳開來又說哪個人家的祖宗管事風水好。
完成掃墓了大家有說有笑回家去。喜歡吃野菜的,大自然有慷慨地饋贈----蕨,路邊有,樹叢中有。不過墳周圍長的蕨菜要注意了,那是苦的,我舅舅的解釋是:“他們吸收了鞭炮香紙的元素。”
清明祭祖也是親人們的一次團聚,從前年開始國家規定清明放假一天,這更為團聚提供了時間保證。掃墓歸來大家喝酒吃肉,無比開心。
風俗習慣作文 篇4
今年大年三十的晚上,爸爸、媽媽、外公、外婆、舅舅、舅媽、表弟和我齊聚一堂。
我們開始包餃子,外婆小心翼翼的拿出一枚硬幣,裹進了一個餃子里,即將入鍋之前,外婆用手捏出一個記號,爸爸媽媽和我都看見了,只是沒吱聲,煮過餃子的人都知道,除了把餃子煮熟以外,餃子的外形都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時間到了,將鍋蓋掀起,一團熱氣直撲臉頰,果然,我一眼就發現了那個“大錢餃子”,外婆在裝盤時,可以把這只不一樣的餃子放入我的碗中,我感動極了。
在裝完盤后終于上桌了,我嘀咕了一句:“誰給我這么多餃子啊”,就把餃子挑到了不在席的媽媽碗中,其中就有那枚“錢餃子”接著,我若無其事的繼續吃餃子,媽媽燒完了菜后,我碗里瞄了一眼,已發現那枚餃子。等大家吃的差不多了,媽媽站起來說:“餃子都粘在一起了,搖一搖吧,”
在搖的過程中,媽媽偷偷的把自己的碗和外婆的碗交換了一下,外婆還蒙在鼓里呢,吃著吃著,只聽哎呦的一聲,外婆吐出了那枚硬幣。“哈哈,奶奶吃到了,奶奶吃到了,”表弟高興的叫了起來。當時外婆還一頭霧水!
今年的春節過得特別溫馨。
風俗習慣作文 篇5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是呀,如果將我們的大中華比作一個大花壇,那么每個民族就是為個大花壇中綻放異彩的一朵朵鮮花;如果再把中華悠久的傳統文化比成一塊夜幕,那么每個民族的風俗就是這塊夜幕上的一閃一閃的小星星……今天,我就來為大家介紹少數民族的風俗特點,它就是——藏族。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和帳房。碉房多為石木結構,外形端莊穩固,風格古樸粗獷;外墻向上收縮,依山而建著,內坡仍為垂直。碉房一般分兩層,以柱計算房間數。底層為牧畜圈和貯藏室,層高較低;二層為居住層,大間作堂屋、臥室、廚房、小間為儲藏室或樓梯間。若有第三層,則多作經堂和曬臺之用。碉房具有堅實穩固、結構嚴密、樓角整齊的特點,既利于防風避寒,又便于御敵防盜。
帳房與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區藏民為適應逐水草而居的流動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種特殊性建筑形式。普通的帳房一般較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長方形,用木棍支撐高約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氈毯,中留一寬15厘米左右、長1。5米的縫隙,作通風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繩牽引,固定在地上;帳房內部周圍用草泥塊、土坯或卵石壘成高約50厘米的矮墻,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糞(作燃料用),帳房內陳設簡單,正中稍外設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鋪以羊皮,供坐臥休憩之用。帳房具有結構簡單、支架容易、拆裝靈活、易于搬遷等特點。
藏族是一個愛美也善于表現美的民族,因而對于居所的裝飾也十分講究,常見的有在室內墻壁上方繪以吉祥圖案,客廳的內壁則畫藍、綠、紅三條色帶,以寓意藍天、土地和大海。日喀則的民居在門上或繪制日月祥云圖,或懸掛風馬旗,而昌都芒康的民居則竭力渲染外墻和門窗,富于彩繪裝飾,氣勢不凡。
藏族的服裝主要是傳統藏服,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族同胞特別喜愛“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哈達”是雪白的織品,一般寬約二、三十厘米、長約一至兩米,用紗或絲綢織成,每有喜慶之事,或遠客來臨,或拜會尊長、或遠行送別,都要獻哈達以示敬意。
瞧,藏族人的習俗特色你們都了解了嗎?不過,光了解藏族的風俗還不行,“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還要去了解其它民族,其它地方的風俗習慣,快快行動起來吧,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拓寬視野,中華這個大家庭,有五十六個孩子,這些孩子需要我們一個個地去了解、去認識他們!
風俗習慣作文 篇6
西藏是以藏民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區。藏民族有一些獨特的風俗習慣,進藏游客應尊重。獻哈達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種禮節。當好客的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獻哈達時,客人應躬腰接受;走進普通藏民的家,切記不可用腳踩門檻;要稱呼人名時,一般在名字后面加“啦”字,以示對對方的敬重、親切。主人如請就坐,可盤腿而坐,切勿伸直雙腿,腳底向人。此外,不能隨便用手去撫摸藏族人的頭頂。
三口一杯是藏民族在會客時最主要的一種禮節。三口一杯的程序大概為這樣:客人先用右手無名指沾點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彈三下,以示敬天、地和祖先(或者敬佛法僧三寶),然后小喝一口,主人會把杯子倒滿,再喝一口,主人又會把杯子倒滿,這樣喝完三次,最后把杯子中的酒喝完。
在西藏,馬肉、驢肉和狗肉是從來不吃的。有些地方的藏民連魚肉都不吃。因為藏族人認為狗和馬是通人性的,是不能吃的;而驢被視為一種很不干凈的東西,也不會食用。所以,在西藏千萬不能提起吃驢肉、狗肉等事情。
西藏主要的旅游景點是寺廟。目前,西藏對游客開放的很多寺廟都是藏傳佛教寺廟,藏民族普遍信仰藏傳佛教。所以,在轉經時一定要按順時針方向行走,切不可逆時針方向行走。很多藏族老者在轉經的時候,身后會跟著一些掛著紅綢子的羊,這種羊被稱做“放生羊”,不可對這些羊進行騷擾。同時,在寺廟佛殿之內,不可大聲喧嘩和隨意觸摸佛像,在沒有允許的情況下,更不能在佛殿內錄像、照相等。
藏族人伸舌頭是一種謙遜和尊重對方的行為,而不是對他人不敬。雙手合十表示對客人的祝福!
風俗習慣作文 篇7
彝族支系繁多,各地服飾差異大,服飾區別近百種,琳瑯滿目,各具特色。婦女一般上身穿鑲邊或繡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頭、耳環,領口別有銀排花。除小涼山的彝族穿裙子外,云南其他地區的彝婦女都穿長褲,許多支系的女子長褲腳上還繡有精致的花邊,已婚婦女的衣襟袖口、領口也都繡有精美多彩的花邊,尤其是圍腰上的刺繡更是光彩奪目。
滇中,滇南的未婚女子多戴鮮艷的綴有紅纓和珠料的雞冠帽,雞冠帽常用布殼剪成雞冠形狀,又以大小數十、數百乃至上千顆銀泡鑲繡而成。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對彝族青年,女的長得像妮尾綠(一種美麗的山花)一樣美麗。男的長得像金竹一樣標致。他們在一個月夜。()來到森林中約會,被森林中的魔王發現了,小伙子被殺死,姑娘不愿遭受魔王的****而逃走。當姑娘跑到一個山寨時,寨中突然雄雞高叫,魔王聽到雞的叫聲,才停止追趕,美麗的姑娘才幸免落入魔掌。后來,姑娘知道魔王怕雄雞,就抱著一只雄雞來到他們約會的地方。這時,雄雞高叫,她的情人立即蘇醒復活。他們結為夫妻,過著美滿幸福的生活。
居住在山區的彝族,過去無論男女,都喜歡披一件擦耳瓦--羊皮披氈。它形似斗篷,用羊毛織成,長至膝蓋之下,下端綴有毛穗子,一般為深黑色。彝族少女15歲前,穿的是紅白兩色童裙,梳的是獨辮,滿15歲,有的地方就要舉行一種叫沙拉洛的儀式,意即換裙子、梳雙辮、扯耳線,標志著該少女已經長大****,15歲以后,要穿中段是黑色的青年姑娘的拖地長裙,單辮梳成雙辮,戴上繡滿彩花的頭帕,把童年時穿耳的舊線扯下換上銀光閃閃的耳墜。
彝族男子多穿黑色窄袖且鑲有花邊的右開襟上衣,下著多褶寬腳長褲。頭頂留有約三寸長的頭發一綹,漢語稱為天菩薩,彝語稱為子爾。這是彝族男子顯示神靈的方式,千萬不能觸摸。外面裹以長達丈余的青或藍、黑色包頭,右前方扎成拇指粗的長錐形的子爾漢語稱英雄髻。男子以無須為美,利用閑暇把胡須一一拔光,耳朵上戴有綴紅絲線串起的黃或紅色耳珠,珠下綴有紅色絲線。
風俗習慣作文 篇8
說起過年,我就有說不出的激動,回想過年時的歡樂,我就興奮地手舞足蹈。 大年初一的前一天晚上,煙花爆竹不斷,我想象自己就是那些在空中飛舞的煙花爆竹,為人們增添美麗,歡度新春。
隨著爆竹的聲響,我漸漸地起床了,換上新衣新褲,吃著奶奶做的實心湯圓,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吃完早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挨家挨戶地去拜年,這個春節習俗一直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因為可以收到許多的壓歲錢。據說,給小朋友包壓歲錢,還有一段傳說呢。
傳說,古時候有一種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來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頭上摸三下,孩子嚇得哭起來,然后就發燒,講囈語而從此得病,幾天后熱退病去,但聰明機靈的孩子卻變成了癡呆瘋癲的傻子了。人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點亮燈火團坐不睡,稱為"守祟"。
在嘉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逼著孩子玩。孩子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拆開包上,包上又拆開,一直玩到睡下,包著的八枚銅錢就放到枕頭邊。夫妻倆不敢合眼,挨著孩子長夜守祟。半夜里,一陣巨風吹開了房門,吹滅了燈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頭時,孩子的枕邊進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縮回手尖叫著逃跑了。管氏夫婦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大家也都學著在年夜飯后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交給孩子放在枕邊,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來害小孩子了。原來,這八枚銅錢是由八仙變的,在暗中幫助孩子把祟嚇退,因而,人們把這錢叫"壓祟錢",又因"祟"與"歲"諧音,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被稱為"壓歲錢"了。
過年時,也有許多的美食代表著不同的新年祝福。火鍋:紅紅火火,年糕:步步高升,酒釀:甜甜蜜蜜,雞翅鴨翅:展翅高飛,餃子:元寶,黃金糕:金磚,湯圓:團團圓圓,八寶飯:聚寶盆,魚:年年有余。每一道美食,都有一個美好的新年祝福,在此,我祝愿同學們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團團圓圓,甜甜蜜蜜,成績頂呱呱!
【【必備】風俗習慣作文八篇】相關文章:
【必備】風俗習慣作文5篇10-18
【必備】風俗習慣作文9篇09-17
【必備】風俗習慣作文合集四篇02-21
【必備】風俗習慣作文合集6篇02-09
【必備】風俗習慣作文合集五篇11-12
【必備】風俗習慣作文合集7篇11-01
【必備】風俗習慣作文七篇10-23
【必備】風俗習慣作文合集9篇09-23
【必備】風俗習慣作文合集八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