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元宵作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元宵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元宵作文1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國非常重要的節日,這一天里,家家戶戶的都熱熱鬧鬧的,不知道大家過元宵的習俗是怎樣的?但是我的家鄉的元宵這一天過得格外的隆重。
元宵節的一大早,我隨媽媽去點香。我們要點的可不是普通的一炷香,這根香有一根柱子那么粗大,一米多高,而且比普通的香更為非常精致漂亮,上面還有一條張牙舞爪的龍盤著,那條龍栩栩如生,正要騰空而起,真是“神龍盤玉柱。到了祠堂前,這里早已來了許多人,祠堂里香煙裊裊,許多人都在拜佛,以求平安。我和媽媽來到我們的那一柱大香前,只見盤在燭香上的龍張著大嘴,好象要施展絕世武功“靈龍吐珠”,又像是對我們說:“主人,你們終于來了,我已經等很久了,快把我點上吧!接著大伯而三伯合力將桶和香搬到一邊。接著大伯拿出隨身帶著的一瓶油,倒在香的最上面,然后點著火。頓時原本微弱的火苗,瞬間變成一條火龍。很快油燃燒完,火滅了,“龍香上不停地升起縷縷煙霧。
點完香,我們又來到二伯家門口,吊上鞭炮,等待歡慶游行的隊伍的到來。聽二伯講,村里有個習俗,就是每逢元宵佳節的時候,鄉里都組織迎春游行,游行的隊伍來到哪家門前,哪家就要放鞭炮。所以游行的隊伍所過之處,鞭炮噼里啪啦地響個不停。二伯正談著,游行隊伍已經來到門口,只見長長的游行隊伍像一條長龍,東不見頭,西不見尾,踏著平坦的村道緩緩向前進。有的吹橫笛,有的彈琴,有的打鼓,還有的扛錦標,錦標上寫著“萬事如意、“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等吉祥大字。我正看著,爸爸已經點響了鞭炮,噼里啪啦地響了起來,鞭炮聲伴著歡慶隊伍動聽的笛聲、琴聲、鼓聲,組成了一首歡慶元宵的歌。
望著緩緩離去的游行隊伍,我想:元宵的慶祝活動,不正象征著人民的日子蒸蒸日上,祖國繁榮昌盛嗎?看到這樣熱鬧非凡、歡聲鼎沸的景象,我情不自禁地在心里大喊:“我的家鄉,我愛你!
家鄉元宵作文2
你知道我最喜歡的節日是哪個嗎?當然是我們家鄉最熱鬧的一年一度的元宵節。
我期盼的元宵節終于到了,晚上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又香又甜的元宵,嘿,心理那叫一個甜啊!吃完晚飯以后,我迫不及待地拉著老爸老媽興沖沖地往廣場上趕。一路上我看到千家萬戶燈火通明,真像置身于燈的海洋。
終于來到了廣場,廣場上人山人海,人頭攢動,不時飄來一股股燒烤的香味,讓人垂涎欲滴。廣場上賣各種各樣的發光玩具的攤位引得小朋友們駐足流連,不肯離去。
正在我目不暇接的時候,忽然,傳來一陣陣震耳欲聾的鑼鼓聲。一輛輛汽車載著鑼鼓隊從遠處緩緩駛來,鑼鼓隊好像都憋著一股勁在比誰們隊打得響呢,你看,他們鼓著腮幫,瞪圓了眼睛,使出了吃奶的勁敲鼓,大地都被震得顫動,我生怕鼓面被他們敲破了。后面跟著的秧歌隊粉墨登場了,一個個描眉畫眼抹著俏皮的紅臉蛋。他們都使出了自己的絕活,有的踩高蹺,有的跑龍燈,有的耍獅子,還有的抬花轎……真是精彩極了!
突然廣場上的燈都滅了,人們安靜下來。廣場上出現了幾個閃亮的大字“祝南大港人民節日快樂”,幾個字的余光還沒有散去,空中雪亮的煙花“瀑布”一瀉而下不禁讓我想起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隨著一聲聲巨響,煙花在天空中綻開,有紅的、黃的、紫的、綠的、藍的……有的像一朵菊花,有的像牡丹花,還有的像笑臉。我最喜歡的是像一把把金色的稻穗似的煙花從天空灑下。各種各樣的煙花爭相在天空綻開,把天空打扮的姹紫嫣紅好像一個巨大的花壇。
看著滿天絢麗的煙花,爸爸感慨地說我們家鄉真是越來越好了,生活真是越來越豐富多彩。聽了爸爸的話,我心中默默地祝愿:希望家鄉越來越好。
啊!真是一個難忘的元宵節!
家鄉元宵作文3
我的家鄉在湖北荊山山麓,地屬襄樊管轄,是個版土面積三千八百五十七平方公里,總人口六十萬人的小縣城。原名思安,因境內有漳河,故改思安縣為南漳縣。
滿月象征著團圓、美滿。正月十五之夜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滿之夜,自然被這個一心祈求平安的小縣所看重。
提起元宵佳節,除了湯圓,我想更多人會想起賞燈。而在我的家鄉,正月十五上午的游街“鬧元宵”卻更被人們看重。
清早五點多鐘,便有大批人馬在水鏡廣場聚集。老人,小孩,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人都在隊伍里滿面春風。打腰鼓、劃旱船、扭秧歌,無人不迫切地表達著自己的歡喜。游行隊伍從大街小巷走過,路邊觀看的人摩肩接踵。調皮的小孩,拿出過年沒放完的鞭炮,“刺啦”一聲擦燃往人群里一丟,吐吐舌頭跑掉了。只剩下母親無奈的苦笑、抱歉的賠罪及眾人寬容的笑聲。獅子在街上上躥下跳,長龍在人海中上下翻騰。夾雜著震天撼地的鑼鼓聲,歡樂的氣氛沸騰到了極點。
元宵是團圓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頓豐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點開始,萬家鞭炮齊鳴,當滿城的地面都被喜慶的紅色鋪滿時,人們便開始吃飯了。湯圓當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的湯圓最令我掛念——奶奶不會夾餡,所以總是把湯圓揉成一個個小團。但這一點都不影響它的味道:煮好后盛起來,一人面前一碗湯,加上白糖和炒好的芝麻,絕不亞于蔣雯麗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湯圓”。
南漳不是個富裕的小城,沒有太多的財力來舉辦燈會。可這并不影響家鄉人賞燈的情趣。小巷里,小販擺弄著各式各樣的花燈,牢牢拽著媽媽衣角的孩子睜大眼睛望著花花綠綠的閃光物,央求著。大人無奈地望著孩子,掏出錢交給滿臉笑容的小販。孩子得了心愛的玩具,高興得手舞足蹈。
每看到這些,我都會想起自己那如夢般干凈淳樸的童年——
提著哥哥的舊燈籠,在家里各個角落晃悠,唱著奶奶教的童謠:
“照啥子啊?照蟲蠅兒螞蟻。照死老(了)吧?照死老(了)……”
家鄉元宵作文4
一大盤子圓滾滾的,如純潔的小雪球一般的元宵下鍋,煮熟后輕輕的咬上一口,軟綿綿的,里面香甜的,黏黏的黑芝麻流了出來……家鄉的元宵節熱鬧非凡。
伙計們,你們知道元宵節的由來嗎?
這里有個傳說:相傳,古代有一個叫元宵的宮女。她因為家境貧寒,只能住在宮里做苦力,不能跟家人團聚。為此,元宵非常失落。而這時,火神命令東方朔火燒長安城,可東方朔不愿意這樣做,這樣全城的百姓以及元宵的家人都會死去。所以,東方朔和元宵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們二人把煙花放在城的四周,點燃后,立刻火光滿天,火神看到火光以為東方朔已經完成了任務,滿意地走了。
皇帝這時為了感謝他們,讓元宵的家人和她團聚。他們吃著元宵做的甜品,一邊賞著煙花,以及東方朔做的花燈。那些甜品就是人們現在說的元宵。后人為了紀念他們,放煙花,看花燈和吃元宵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
元宵節時非常熱鬧,煙花不絕,無數的花燈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大街上的人擠得無處站腳,還有賣棉花糖的,賣鞭炮的,賣裝飾品的,賣小玩具的,令人眼花繚亂。
花燈前,有許多人對著手機笑一笑,“咔嚓!”因為有許多人拍照,難免把別人照進去;小孩子們拉著爸爸媽媽的手跑向賣玩具和食品的小攤,回來時手上多了一個棉花糖,頭上多了一些閃閃發亮的裝飾品;有的把煙花放在人的少的地方,點火,響出第一炮就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當然有錢人的煙花更漂亮,有的擠作一團在燈籠前……
欸欸欸?他們在干什么?走近一看,哦,原來是在猜字謎!我也擠進去,拿了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一個小兒,三個腦袋(打一字)。這是什么?哪吒?不對……猛然間看見火光……等等,火光?不就是光嗎?歪打正著啊!
家鄉的元宵節真熱鬧,盼望下一次的元宵節!
家鄉元宵作文5
“活動現在開始。”老師發出指令,同學們傾巢而出。走廊里擠滿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掛在鐵絲上的花燈一個接一個。有的畫有鯉魚,有的貼著“福”字,有的寫上了“恭賀新喜”的字樣。五顏六色的花燈看得我們眼花繚亂。
開始猜燈謎了,同學們一個個蹲在走廊里,眼睛盯著謎語冥思苦想,一張張寫著謎語的紙條像彩旗似的,飄忽不定,似乎是在耍我們。我一眼就看到了“半耕半讀。(打一字)”的謎面,我思索起來,半耕:耕的左半部分,半讀:“賣”,合起來,我“撲哧”笑了起來,這是什么字。再試試看,半耕:“井”,半讀:言字旁,合起來,是“講”,對,就是“講”,我記下了答案。
再擠入人群時,原來的那些謎語紙,已經被撕走了一些了。我接著猜,忽然,“百無一是。(打一字)”映入了我的眼簾。百無一是,是九十九,可九十九是三個字,不是一個字啊,這可怎么辦呢?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白,對了,太棒了!趕緊記下,去老師那兒排隊交答案,但天有不測風云,這兩個都被別人撕掉了,我懊悔不已,哎,再去猜吧。
“擾。(打一成語)”剛剛是半耕半讀——講,現在,我也拆字。但是,半什么呢?半拉半好像沒有這個成語,再想想,半推半——就,再看“就”的右邊,是“尤”,我猜出來啦!我在心里叫道。這次,我直接去了老師那兒“報功”,對嘍,這是我第一次撕下謎語紙,真興奮。繼續。
這時,好多謎語紙都已被撕去了,我們班的前面已經所剩無幾了。我一跑回教室前,就看見了“禾薪入門。(打一水滸人物)”一謎,這下可難住了我。還是一步步來吧。禾薪,禾薪是草,柴草,柴草入門?這是什么?禾薪,入門。對了,入門是進,柴——草——進,柴——進,對,就是柴進。猜到嘍!猜到嘍!我十萬火急,立馬沖到老師那兒去報到。耶,撕到嘍,我拿著絞盡腦汁換來的謎語紙,沖向五年級辦公室領獎。哇,那位同學手里有5張謎語紙呢,了不起,真讓人羨慕啊!
元宵猜燈謎,不僅讓我們收獲了快樂,更重要的是讓我們開動了腦筋,活躍了思維。
家鄉元宵作文6
我很早就聽奶奶說過了新年,就要到元宵節了,元宵節可以吃非常好吃的湯圓。說得我天天都在盼望元宵節的這一天快快到來。時間過得真快,今天就是元宵節了,也正好是星期天。
我們家鄉除了吃湯圓以外,還有兩個習俗,那就是送廟香、舞火把。
我起來后,我去送廟香,送完廟香回來后,媽媽已經煮好了湯圓。我盛了一碗,哇,那甜甜的餡,粘粘的外皮,真香!吃完早飯后,我就回我的“溫馨的小屋”去溫習功課。大約到了9點鐘,我的兩個妹妹來找我玩游戲,一直玩到下午四點多。這時,天空烏云密布,去腳長毛,不一會,碗豆般大小的雨落了下來。我勸兩個妹妹快點回家,不然等到下大了就不好走了,等到她們走后,我也和媽媽上我奶奶家去了。到奶奶家后,我發現奶奶正在扎稻草堆。我問奶奶:“扎好了做什么?”奶奶說:“扎好了給你舞。”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扎好后,奶奶拿給我,用打火機點燃。因為我是第一次舞,所以我舞的第一次就熄滅了,我的眼淚也被熏出來了,衣服還差點燒了。奶奶教我說:“現在風是從南邊吹過來的,所以你要向南跑,向上舉,離身子遠一點,這樣稻草才能著,衣服才不會被燒著!”聽了奶奶的話,我學著舞了舞,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終于會舞了!”大約過了十幾分鐘,火把琢堿變小了,奶奶叫我把它弄熄,然后回來吃飯。我弄熄后,回到家一看,原來是火鍋啊,光滑的粉絲、美味的牛肉、可愛的金針茹……讓人垂涎三尺。大約過了幾個小時,我和媽媽回到了家,放起了煙花。我很調皮,東放放,西放放,嚇得媽媽直往家里躲。還有一種煙花是拿在手里,它不會竄上天的那種。我把它拿在手里,舞來舞去,舞出各種圖形,有小狗的頭的形狀,有圓形、有三角形的,我高興的又跳又笑。
我想不到元宵節還有這么好吃的湯圓和這么好玩的火把。今天真是個快樂的星期天。
家鄉元宵作文7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佳節,老百姓常說元宵節一過,這新年也就算過完了。還沉浸在新年氣氛中的我,既盼望元宵節早點來到,好欣賞到許多美麗的煙花和漂亮的花燈,可又不想這么早就和新年說拜拜,所以我非常珍惜這新年的閉幕曲。
今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天一擦黑,我就早早地站在樓頂的平臺上,凝神諦聽那第一聲鞭炮響。大約五點半左右,第一聲鞭炮響了,它像是元宵節節日演出的報幕員,拉開了整場節日煙花盛宴的帷幕。一開始先是“噼噼啪啪”的響聲由遠至近,此起彼伏,那是小鞭炮在調皮地敲打著鑼鼓;隨后二踢腳那響震天空的聲音,像擊鼓樂一樣,將這整場盛宴漸漸帶入佳境;最耀眼的當然數那“主角”的登場,幾聲巨響,空中綻放出無數火樹銀花,那是有許多人家在燃放禮炮和煙花彈,燦爛的煙花彈亮徹了夜空,仿佛身處白晝,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啊!我睜大雙眼緊盯著天空,不愿放過每一幕美妙的演出……一會兒,煙花盛宴結束了,整個世界寂靜了許多,讓人覺得像是來到了另一個空間,耳畔仿佛傳來星星和月亮的呢喃細語。但是,天空并沒有因此而變得單調,很快,天邊飄過來幾個亮點,并且越來越多,我好驚奇,仔細地盯著:來了,來了,飛到我這邊來了。哦!原來是許愿燈,一盞、兩盞、三盞……飛在前面的一共有九盞。緊接著,近處又升上了一些,在晚風的催動下,它們像一群小鳥,快速地向同伴們飛去,它們在空中嬉戲、追趕,像一群快樂的孩童,我目送了一群又一群。
按捺不住好奇,我也買了一只,拆開包裝袋,展開燈,纏好方形燃料,用蠟燭點燃了它,只見原先蜷縮的紙燈在熱氣的作用下開始膨脹起來,而且越來越大,不一會兒,我就按不住它了,于是我拎著燈的兩只角,慢慢地松開了手,只見它緩緩地飄了起來,越飄越高,我望著那它,默默地許了個愿:“我希望……”。
街頭上,還有不少小朋友在家人的陪同下,提著形形色色的花燈,流連忘返……元宵節結束了,春節也就結束了。時間不等人,我也進入小學階段最繁忙的一學期了,我得好好學習,在新的一學期里永不停步,奮勇向前。
家鄉元宵作文8
寒假,我們一家子回到了老家。春節過后,便是元宵了。那是我最期盼的節日。
那晚,我與幾個朋友來到街道上。他們都是我兒時的玩伴。我抬頭望了望那深宵中依然耀眼的萬家燈火,那是一道彩虹,盤旋在蜿蜒曲折的街道上。街道上擠滿了人,如密集的馬蜂窩,水泄不通,摩肩接踵。小販熱情地喝著,小孩好奇地望著,戲子專注地演著……那一刻,我以為我進入到了名畫《清明上河圖》中,置身于繁華的汴京。
我們上躥下跳往前擠,來到了燈籠鋪前。一人挑上一盞,心里就已經美滋滋了。那燈籠上還有畫,連人物表情都畫得栩栩如生。再讓燈光一照,就顯得別有韻味了。我們又席卷到小吃街,小攤販們熱情得如見了“財神爺”,我們也很“賞臉”。還未換完牙齒的阿飛就“樂極生悲”了,他那顆已松動的牙齒直接嵌在冰糖葫蘆里,哭得“驚天地泣鬼神”。
最有趣的鬧元宵來了,幾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扛著佛像轎子,似乎并不沉重。他們已經脫掉上衣,瘋狂的肌肉線條震撼著你。收縮的肱二頭肌如一座座隆起的小山,叫你心生敬畏。他們如同叢林中的兇猛野獸,張開血盆大口撲向人群。他們又像神話中的兇神惡煞,面容猙獰,叫人害怕。他們的那毫無章法的腳步,像在說:“我已經醉了,你小心一點!”砰的一聲,撲向了我,我還沒緩過神,他們又如驟雨般,沖向另一邊,劈開人潮,又迅速的狂舞起來……他們的活躍與強盛點燃了人群,燒灼了我的心,真是奇偉磅礴的力量!
鬧元宵又轉到了別的地方,我們不再追趕了,湊到另一頭,看木偶戲表演。節目是《阿凡提》,由一對爺孫倆表演。他們的手指來回挑動,那騎著匹驢的阿凡提動了起來,他的下巴不停抖動,唱起了戲。那驢似乎也樂了,也蹦蹦跳跳的,那滑稽的樣子引來如潮水般的掌聲。
我們又來到大戲臺前。臺下是些老人正看著戲。他們邊享用著滿漢全席,邊看戲,勝似活神仙!那是村里組織的,只有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才可以參與。這不,我爺爺也在里邊,正與朋友談天說地呢。
雖已經過去數月,但那個元宵我仍沒忘,永遠也不會忘。因為那是我家鄉的元宵節!
家鄉元宵作文9
都說正月十五吃湯圓,可是我們這就沒這種習俗,但卻有著比吃湯圓更有意思的事。
元宵節快要開始的前兩天,村里就已經開始準備了,把什么敲的吹的拍的打的全部從祠堂里拿出來,當當啷啷地開始排練。
這是在準備打連續三天的香火龍。香火龍,是由幾扎稻草,一根木棍插在稻草上面制成的。再在稻草扎上插上數根點燃的香。爺爺說,香火龍的節數參加人數的多少決定,不過最少得5節,超過10節的我還沒有見過。
眨眨眼,兩天過去,元宵節到了,祠堂里熱鬧起來了。下午,打龍隊伍舞著火龍從山上沖了下來(我想應該是去山上祭神吧),就要到每家每戶走一趟。龍進家之前,主人得點一卷鞭炮,奉送一個紅包,歡迎火龍的到來。長輩們說龍進家里是來拜年的,是來祝一家人今年都有好運氣的。一家人懷著美好的愿望喜氣洋洋地把龍迎進來,熱熱鬧鬧舞一通,也把藏在角角落落的邪氣帶走了。
龍走完全村,聽人說最后要被燒掉,各家各戶帶出來的邪氣給就一起燒滅了。
你以為結束了嗎?不,沒有!火龍走了,緊接著是去觀賞煙花盛宴。十幾箱煙花一齊點燃綻放。雖然煙花這東西已經看過很多年了,但我每年還是得拉著媽媽一同去看,也不覺得膩。
煙花看完,你以為結束了嗎?不,還沒有!人們又在祠堂里擺開長桌,這絕對是熊孩們最喜歡的時候了!每家每戶都得端一盤好吃的零食放在長桌上,孩子們看見喜歡的就趕緊抓一把,免得被其他孩子搶占了先機。而不喜歡的食品只有寂寞地呆在盤里,這時候,端來這食品的主家多少有些尷尬。每年祠堂都會空出一張小桌子,知道干什么的嗎?那是專門留給小賣部奶奶的!她總會提著一大袋我們爭相哄搶的“垃圾食品”來到。早有幾個人先去祠堂外探風,一看到小賣部奶奶慢悠悠的身影,他們就奔向了小桌最佳的位置準備了瘋搶。可想而知,“垃圾食品”一放到小桌上,不過幾秒鐘,就被一掃而空了。
你以為結束了嗎?是的,的確結束了。是不是特別好玩?
家鄉元宵作文10
在我的家鄉跟新年一樣熱鬧地非屬元宵節莫屬。歡樂的時光總是過的那么快……一瞬間元宵節就到了,也是富有年味的一天!
晚飯時間到了,遠遠地就能聞到甜滋滋的香氣,口水也流了一地。元宵這一天肯定少不了白白嫩嫩,香甜軟糯的“元宵”。說到元宵我就想起上午做的元宵,簡直是慘不忍睹,本來是把芝麻,桂花,花生用軟糯的皮包裹起來,可我做的就是個例外,包的不圓不說還露餡,別人做的各個都是“掌上明珠”我的卻是“掌上碎珠”哎……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好了好了,就算我包的不好那我就當個美食家還不行嗎……盼啊盼,我終于可以吃元宵了,啊,泡過“熱水澡”的元宵十分可愛圓滾滾的又白又嫩就像一個個“大胖小子”一樣。一個兩個元宵在我的嘴里又跳又蹦十分快活,我一咬濃郁的醬汁立刻布滿嘴巴越嚼越有勁道,簡直是“舌尖上的中國”!
夜漸漸深了,可是我們這個村莊熱鬧才剛剛開始。晚上6點不到大人們就要換上好看又艷麗的也叫“迎龍服”這件衣服上繡著小條大龍可好看十分喜慶。孩子們則穿上小旗袍再拿上小燈籠,這可是我們自己畫的呢,畫上有一只翱翔的鳳凰,寓意新的一年紅紅火火,吉祥如意!“咚隆咚隆鏘”遠遠地就聽見迎龍燈大隊要出發了,這條龍十分長足足有100米長,像極了龍!我們則跟在龍隊后面。運氣好的還可以分到紅包。迎龍燈對到了每家都要旋轉一兩圈希望這個家里多沾沾福氣,龍隊一轉起來鞭炮也跟著響起來,滿天的煙花五彩斑斕就像皇宮貴族辦喜事一樣沸沸揚揚,十里紅妝!我看著眼前的一幕是如此和諧,大人們跟小孩子一樣不拘小節在歡歌笑語,小孩子們也在大人們之間跑來跑去,仿佛在云層里一條大龍跟一群可愛的精靈門玩耍起來,愉快,不亦樂乎!人們忘記了煩惱無憂無慮,每個人臉上都是充滿燦爛與美好的笑臉!
漸漸地時間都在消逝,天空也慢慢寧靜下來,村莊也平息啦!元宵是美好的也是短暫的,我希望把這份美好的心態大家和睦相處的畫面永遠刻在心里。綿迎到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元宵節,謝謝你!
家鄉元宵作文11
元宵節,它雖然沒有春節熱鬧的氣氛,沒有春節紅火的喜慶,也比不上春節的歷史悠久,但它有屬于自己的獨特含義。
由于元宵節緊挨著春節,因此在我的家鄉,從春節前夕一直到元宵節,近一個月的時間,每家每戶都忙碌著、卻很快樂的過著盛大的.節日,直到元宵節完,這熱鬧、歡快的氣氛才漸漸平息下來。小時候,在我心中,我只知道元宵節像春節一樣熱鬧,一樣有趣。
有一句古語說:“正月十五鬧元宵”。每次還沒到正月十五的時候,人們便開始做準備,排秧歌、買煙花、買燈籠,有些心靈手巧的人便會自己做一個別具一格的燈籠,就只為了那一天而做準備。
正月十五日那一天早晨還算清靜,可以到中午,剛吃過晚飯后,假如你想午休,那恐怕沒戲了。剛一過十二點,街上就準時開始了敲鑼打鼓,隨即而來的就是俗稱的扭秧歌。各個表演者臉上都洋溢著歡樂,透出了節日的氣氛,都跳出了自己的個性,各式各樣的,有扮小丑的,有舉花傘的,有轉手絹的,使你大飽眼福。看完了,會覺得肚子有一點餓了,這是餐桌頭號食品——湯圓,一個個濃郁可口,要到嘴里,感到一陣香甜,可口,好吃極了。
這都不算什么,只是個開幕式,最為熱鬧的還要數晚上了。
晚上,整條街都比以往亮,燈火通明的,必行在街上,琳瑯滿目的燈籠看得人眼花繚亂。有材質不同的,大小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各有各的特色,絕對都是獨一無二的。在拿一根細竹竿,將點燃的燈籠挑起來,俗稱挑燈籠,也有一個文雅點的名字叫看花燈。
看,那邊是什么,熱火朝天的,走,去湊湊熱鬧。哦,原來是——猜燈謎呀!火紅的紙片透過燈光,將整個廣場都被紅色包圍,被喜慶包圍著,人們站在一張張紙條前,有的低頭用手機查,有的撓撓頭,有的安靜的思考,想到后,便爭先恐后地去兌獎,廣場充滿了無窮的歡樂聲。
最后,再欣賞一下圓盤般的月亮,這是一年中第一個全月,皎潔的月光將每一個角落都照亮了,有一種仙境般的美。
這是我家鄉的元宵節,一個與眾不同,熱鬧非凡的節日。我愛家鄉的元宵節,更愛我美麗、熱鬧、與眾非凡的家鄉!
家鄉元宵作文12
小的時候,我最喜愛的就是元宵節了—那一天我又可以看一場精彩的舞獅。尤其是在祠堂前的那次“大表演”,每當這時,祠堂樓上樓下都擠滿了人,即使是大熱天,人們也不打傘,只是目不轉睛地看著醒獅“爬鐵桿”,“去棟簽”。因為個子較小,我每次都鉆進人群里,站在人群圈里,找個最好的位置坐下,一動不動地欣賞舞獅。當時的我比任何時候都認真,記得奶奶長說過,“你看舞獅,眼睛跟著醒獅的移動而移動,太認真了,平時那么怕鞭炮,這回怎不怕了呢?”
我一直有一個夢想,以后當一個舞獅者,而且還是領頭的,那樣肯定是酷斃了。于是我正籌劃著加入村里的舞獅團,終于有一天我鼓起勇氣跟媽媽商量此事。但,和我想的一樣,媽媽不答應,還說女孩子家學什么舞獅呀,你要以學習為重,別整天想著想那,就這樣,這個夢想化為了泡沫。然而讓我氣憤的是,我的死黨小A,她加入了舞獅團,學會了黑白兩獅的技巧,還會打鼓,讓我羨慕嫉妒恨呀!
天放學后,我都是一個人偷偷地跑到舞獅館的一棵龍眼樹下,遠遠地瞄著小A練習舞獅與敲鼓,因遲回家老被媽媽罵。但我還是去我的秘密基地,看著醒獅,陶醉于充滿活力的鼓聲中。
可是有一天,那鼓聲再也聽不到了,醒獅大鼓被裝進箱子里,上了鎖,舞獅團散了,大家分道揚鑣。當時,我想不明白,好好的舞獅團怎么就怎么說散就散了呢。后來聽領頭說:“大伙散了好啊,學生應該上學讀書去了,青年趕快賺錢養家吧,這舞獅團沒有什么經濟來源,再也撐不下去了,哎,都快二十年了,真不舍得呀。”可不是嗎?我也覺得非常可惜,以后我在也不能去秘密基地了。
醒獅是家鄉的傳統文化,這么優秀的文化,在我們這一代就失傳了嗎?每當我經過秘密基地時,人還是那個人,書還是那棵樹,而在這再也聽不到醒獅鼓聲了。
家鄉的醒獅,你不會這樣就銷聲匿跡,對吧!你一定會重新回到屬于你的舞臺的對吧!
面對這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應當積極主動地去繼承,并發展下去,不要認為時代不同了,就沒必要去傳承優秀文化。愿人們保護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希望這些文化不要重蹈我家鄉醒獅的覆轍。讓我們行動起來,保護中華民族文化,發揚民族精神吧!
家鄉元宵作文13
元宵節第一件事就是吃元宵,元宵是糯米皮、八寶餡,皮是白白的軟軟的似棉花糖,咬上一小口,由芝麻、花生和成的餡從皮里自然而然地流出的,那餡是甜甜的,有花生、芝麻的香味,吃一個,還想吃下一個,我一連吃了七八個,也不解饞。這時廣播里傳出動聽的歌聲:“賣湯圓,賣湯圓……”。哦,原來元宵節是甜甜的。
此時,街上響起了鑼鼓,那聲音驚天動地,舞獅開場了。我鉆進擁擠的人群,只見場子中央的獅子搖頭擺尾,翻騰跳躍,舞獅人一會兒手持鐵槍、一會兒手持鋼刀、一會兒又拿出方天畫戟,來逗獅子。獅子一會兒退,一會兒又向前跳躍,一會兒翻跟頭,不停地與武器較量。人們不滿足一只獅子表演,不停地呼喚“再來一只”,在人們的呼喊聲中,很快又出來了兩只獅子。舞獅人躍上了搭好的鐵架,向下面的獅子搖晃著彩球引逗獅子上架。
瞧,那只綠獅子,前腿扒在鐵架上,后腿猛然蹬地,身子一擰,后腿便搭到了上面,緊接著又是一個翻身,獅頭朝上正好頂住彩球,舞獅人一個大力甩球將球拋到地上,只見那獅子騰空一躍,猛扎下去,一下就逮住了彩球,人群一片歡呼。街道上的人群隨著舞獅的驚險動作大呼小叫,而在鴻祥大賣場門口也是人頭攢動,原來是在猜燈謎。小學生們搬來了成語詞典,大人們嘮叨著謎面。“給一個提示唄!”不知是誰喊了一聲。接著人們便七嘴八舌地嚷了起來。猜中的人興高采烈,沒猜中的人依然樂此不疲繼續猜著,人們臉上都洋溢著喜悅。哦,原來元宵節是快樂的。
夜幕降臨了,人們紛紛走出家門聚集到焰花燃放點的附近,只見一顆顆飛彈劃過夜空,綻放開來。焰火有的如天女散花、有的如火樹銀花、有的如滿天繁星,顏色由藍變紅,由紫變青、變綠,又突然變青白色。我最喜歡的是紅色的一簾幽夢,似瀑布傾斜而下,又像垂柳迎風飄擺。焰火把夜空裝扮的美麗而絢爛。哦,原來元宵節是美麗的。元宵節是甜甜的、是快樂的、是美麗的。我愛元宵節!
家鄉元宵作文14
今年元宵節,吃過晚飯,我們就去看花燈、焰火了。
七點剛過,我們就來到新市區看花燈,這里人山人海,花燈會種類繁多,設計新奇,造型各異,市政府前的整個街道火樹銀花,璀璨奪目,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們前來觀賞;有做生意的人早早來到擺好攤位,有的坐車從幾十里路的農村趕來,還有的小孩騎在他爸爸脖子上,手拿著糖葫蘆邊吃邊看。八點多鐘,在市委大樓旁邊一朵朵綻放的禮花騰空而起,哇!好美的夜空呀!只見深藍色的天空布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顆顆拖著彩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晝一樣,把元宵之夜變得無比美麗,我簡直被迷住了。
那一顆顆五彩的禮花騰空而起,禮花炸開以后,一朵朵紙花飄落下來,甚至有的紙花還帶著一顆顆亮閃閃的東西,真像一顆顆彩色的流星;有的禮花炸開以后是雙層的,接著變成動物形狀了;有的炸開以后就像下起了流星雨,刷刷地往下落;還有的如同一道道彩色的金環,把天空變得光彩奪目,整個市區都沸騰了……
那五彩的花燈被高高的掛在了半空中,閃著耀眼的光芒。美麗的花燈給這里增加了秀麗的色彩。這些造花燈的人手還真巧,什么羊形、龍形,拖拉機耕田形的……都能造出來,真了不起。
當我們看到一半時,我驚訝地叫了一聲,因為在花燈里,這個是我見到的最有意思是:花燈里居然還有三只活羊,燈箱里還有一群小雞,據介紹,它們是從國外引進的新品種呢!真讓我佩服不已。有些大膽的人甚至還過去摸摸它,而那些羊只是晃晃腦袋,不時地抬起頭“咩?咩?”地叫喚兩聲,然后又繼續吃它的草,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當我們往回走時,看到一群人在猜燈謎,其中有一個字謎是:天下人間會七星,我和爸爸媽媽猜了許多次也沒猜中……
啊!今年的元宵節之夜真美呀!
家鄉元宵作文15
春節剛過,又迎來了元宵節,一年一度的城隍廟會又開始了。這天,我們村舉辦了許多的活動。比如,女子拔河、男子籃球比賽……廣場上的人真多呀,歡呼聲、喝彩聲,一陣連著一陣。隊員們個個精神十足,都想為自己的隊伍爭光。尤其是我們村的代表隊,年齡雖小,但球技過人。在決賽中,表現更為突出,以75比40的大比分拿下了籃球賽第一名。我高興地跳起來。
到了晚上,城隍廟前更是人山人海。瓊劇晚會、舞龍舞獅、姜太公釣魚等等活動,吸引了眾多的觀眾。就說舞龍舞獅吧,十幾個隊員們用手抓著棍子,賣力的舞著又長又重的龍。要說辛苦,就數舞龍頭的,他們忽上忽下,身上的汗水把衣服都弄濕了。舞獅可就容易了,只需要6、7人,而且只要左跳幾下右跳幾下,再向上跳幾下就好了。但在后面的可就辛苦了,要彎著腰跳。最精彩的是取紅包,人們把紅包放到二樓上,要上去取十分危險。可對他們來說是小事一樁。只見他們四個圍成一圈,再由三個人爬上去,站在四個人的肩膀上,最后再由一個人拿著獅頭爬上最高處,結成了“人塔”。獅子張開大嘴一叼,紅包就摘下來了。“太棒了!太棒了!”我高聲歡呼起來。
最有意思的是肥雞大賽了。聽說誰家的雞最肥,就會得到大獎。我和媽媽邊走邊看,不時地加以評論,這家的肥,那家的漂亮。忽然我看見一家的雞十分肥大,簡直讓我無法相信,那圓圓的身子,仿佛一個籃球那么大,那雙張開的翅膀仿佛要展翅高飛,上面裝飾著五光十色的花燈,一閃一閃的,十分好看,我打心底里佩服那家主人奇妙的構思。我趕快叫爸爸把它照下來。我依依不舍地往前走,走到小路的盡頭,也沒有看見什么雞比那一家肥。等我走到舞臺下的時候,人們正在頒獎呢!其中也有肥雞的那一家。
家鄉的元宵節真有意思,我愛家鄉的元宵節。
【家鄉元宵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650字03-14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四篇03-18
我家鄉的元宵節作文6篇02-25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精選8篇02-24
家鄉的元宵節作文(精選8篇)02-24
我家鄉的元宵節作文(3篇)02-21
家鄉的元宵節優秀作文三篇01-11
我家鄉的元宵節作文(合集5篇)02-26
我家鄉的元宵節作文(集錦5篇)02-26
我家鄉的元宵節作文集錦5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