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的名字叫可汗》觀后感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的名字叫可汗》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我的名字叫可汗》觀后感 1
我們,是用雙眼看這世界;我們,是用雙耳聽遍這世界;或是我們用電影分析世界、看透一切。電影中,有著世間的人情冷暖;電影中,有著詼諧的暗喻;電影中,有著一些人的夢想、一些人的感動。而這便是電影的真諦。而帶給我感動的電影,名叫《我的名字叫可汗》。
可汗,一個平凡人的名字,卻有不為人知的痛苦。從小患有先天性亞斯伯格癥的他,有著高人一等的.智商,而這換來的,是不同于他人的言行舉止。一抹微笑烙印在他心頭,一段身影刻劃在他腦海,當一個女性走入他的生命,他的世界徹底地改變了!然而,當這位女性的孩子死后,可汗毅然決然地踏上“尋找總統之路”。在這條路上,說盡了世間人情冷暖,道盡了世間的悲歡離合。
行為舉止的差異、言行思考的不同,這些是天生的、無法改變的;然而,劇中的可汗,卻因為這些差異,而有了一段黑暗的童年。他未察覺自己內心已被封閉了,母親一個溫柔的擁抱、一個如陽光般的笑容,他卻都視為一個敵意的表現,進而不愿開啟心房,接受母親溫暖的擁抱;直至母親死亡的信息傳來,他才在墳前痛哭流淚。幸好,在母親死亡前,他打開心房給母親一個溫暖的擁抱,但這已太晚了他已錯失了美好的天倫之樂,實為生命中的遺憾呀!
可汗能在最后開啟心房,享受一段前所未有的天倫之樂。而這份感動將長存在我的心中。下次當我再次看這部電影時,也許心中將有不同的感受,因為,我更加了解世界了。
《我的名字叫可汗》觀后感 2
大家,是用眼睛看這個世界;大家,是用兩耳聽遍這個世界;或者,大家,用影片剖析全球、看透一切。電影中,擁有世間的人情淡薄;電影中,擁有風趣的隱喻;電影中,擁有一些人的理想、一些人的打動。而這就是影片的──最高境界。而帶來我感動的電影,全名是《我的名字叫可汗》可汗,一個普普通通人名字,卻有鮮為人知的痛楚。自小身患先天亞斯伯格癥的他,擁有高人一等的智力,而這換得的,是有別于別人的言談舉止。一抹笑容印記在他心中,一段影子刻畫在他腦海中,當一個女性踏入他的性命,他的全球完全地更改了!
殊不知,當這名女性的小孩人死之后,可汗毫不猶豫地踏入“找尋總理之途”。在這條道路上,說盡了世間人情淡薄,道盡了世間的生離死別。行為舉止的差別、言談舉止思索的不一樣,這種是與生俱來的、沒法更改的;殊不知,劇里的'可汗,卻由于這種差別,而擁有一段黑喑的兒時。他未發覺自身心里已被封閉式了,母親一個溫柔的相擁、一個如太陽一樣的微笑,他卻都視作一個成見的主要表現,從而不肯打開心房,接納母親溫暖的相擁;直到母親身亡的信息內容傳出,他才在墳前痛哭流涕落淚。幸虧,在母親身亡前,他開啟心房給母親一個溫暖的相擁,但這已太遲了他已錯過了幸福的承歡膝下,實則生命中的缺憾呀!可汗能在最終打開心房,享有一段史無前例的承歡膝下。而這一份打動將長存有我的心里。下一次當我們再度看這部影片時,或許心里將有不一樣的體會,由于,我更為開闊視野了。
《我的名字叫可汗》觀后感 3
近來看印度的電影《我的名字叫可汗》,三個小時的時間,讓我的淚腺從未干澀過。那種悲傷細細咀嚼起來,是對自身以及社會的哀其不幸,漸漸吞噬自己良知的無助。今日靜下心里把電影的細節以及自己的感觸融為一談,免去不可觸及的柔弱,讓自己活得更堅毅些。
一開始我以為里茲瓦恩·可汗是腦癱兒,因為走路的不協調,以及眼神的呆滯和口齒的不流利。但在她的媽媽給可汗拜師的一段,讓我覺著這個可汗不平凡。他的老師叫瓦迪亞,是位碩士學者,不知道何種原因回到鄉鎮里無事可做,姑且瓦迪亞是對社會憤憤不平的老漢,或是位懷才不遇的大賢,奈何性情剛烈,言吐清高,脫離了上流社會。中國這樣的學者,一定有很多很多,可惜大多都沒瓦迪亞剛烈,中年遠離城市的宣泄,回到農村做一個默默無聞的人。可汗撿起了兩塊石頭,用流利的英語,介紹瓦迪亞姓氏的由來,讓他的老師非常高興,我相信瓦迪亞是無償教育著可汗,因為可汗的家庭實在是寒磣。我的身邊也有很多老師會無償的給窮困的學生補課,但極少有老師帶著興奮的心情,看著自己的學生與眾不同。因為我們身邊的老師已經將自己的學生歸為蕓蕓眾生了,而學生也只是把老師當做高考獲取分數的利器,從未互相敬重彼此的不平凡。
可汗是一位無畏者,電影中兩次暴雨,他都挺身而出。先是老師的院子積水很深,他自己制作了排水工具,騎著自行車從早到黃昏,將院子里的幾十立方米的水排出,無人幫助他,這非常符合社會的冷漠,無論是印度還是中國。記得我上高中時,一早起來洗漱,看到滿水房都是積水,一位學生會的學長將漏水的水龍頭握住,那是寒冬,水花浸濕了他的身體,他在那堅持著,等著宿管關閉總閥,而身邊的同學看到此景,大多默默的離去了,我走過去將洗臉毛巾綁住漏水處,他才停止了英雄般的行為。去年高考,夜晚的大雨讓路面都是積水,我和幾百個家長就在那閑看著,環衛工人用鐵鍬將積水拋出,兩個半小時,我們就在那無動于衷得閑看著,若是有幾人幫忙,也許路面的積水等考生出來也該干了。佛山市小悅悅被車輛碾壓的情景,仿佛就是很久以前的噩耗,社會上人的冷漠從未將她視為傷疤。
母親與她的小兒子扎基爾之間的一段對話,甚是悲苦。扎基爾考學到了美國,母親臨走前給他說的話:"你到那邊去,我會想你的。"而扎基爾冷酷的回答,讓我淚如泉涌。沒想到這次對話竟然是他們母子生前最后的面對面交流。人的一生總有那么一些悔恨,是無法彌補的。我的一個好兄弟,大學之后去了加拿大,并獲取了楓葉卡,由于加拿大的一些政策,他三年不能回國,而就是在這三年的時間里,他的母親得了癌癥與病魔抗爭著,瞞著自己最親的兒子。后來他回國了,母親已不在人世,聽說他在母親的墳前長跪幾日不起,這種生離死別之痛,世人都會經歷得刻骨銘心,而后又滿懷希望的面對未來。可汗的母親去世,大雨澎湃,可汗盤握著的兩塊石頭,越發的圓潤和漆黑,畫風一轉,可汗滿懷未知的去了美國。
可汗的弟弟扎基爾,成為了美國的成功人士,并讓可汗努力的工作。可汗的弟媳婦是非常善良的,無絲毫歧視可汗的病癥,通過去醫院檢查,我們知曉了可汗患有天才自閉癥,而這種病癥的特點就是無法宣泄自己內心的喜怒哀樂,自此后可汗開始用日記本記錄自己的心情。可汗是一個不會撒謊的人,所以他在推銷美容產品時,丑態畢露,然而他的客戶都非常喜歡他,這種社會的包容度,在我的內心宛如烏托邦。如果我的微信圈里,有那位微商在宣傳自己產品時,能直言不諱的說出自己產品的缺點,那么他肯定是瘋了。去年我在兄弟的愛人那,買了一雙高仿的耐克足球鞋子,結果我的腳趾擠烏了三個,沒過幾天我見到她,就在餐廳脫掉鞋嘲諷她,當然我們不會為一雙鞋子而斤斤計較,我只是希望我的朋友圈里永遠保持著肆無忌憚的童心。
可汗與曼迪婭的愛情,將印度的浪漫主義推演到了極致。兩個殘缺的人,可汗身體殘缺著,曼迪婭的包辦婚姻讓她精神殘缺著。也許正是這種殘缺,才能將兩個不同信仰的人牽絆在一起。我們年少時都希望自己的愛人是白馬王子或公主,有那么一天現實擊垮我們的愛情希望,我們只能與自己有著同樣悲苦命運的人走在一起,我們內心可曾將自己的愛人看做年輕時的白馬王子或公主?我是個非常不愛浪漫的人,我和我的妻子沒有情人節,沒有結婚紀念日(我也記不住),我甚至有時候問女兒的生日,想必世上只有窮苦的人才過得這般現實,我也確實是窮苦的人。然而我的妻子能夠包容我的大部分缺點,我青年時得興奮性精神分裂癥,那時我們只是戀人關系;我們結婚時,家里買房都是借錢,妻子也無半分猶豫就嫁給我了。如果我有什么優點的話,恐怕就是我的靈魂永遠豐滿著,把自己偽裝成一位高貴的詩人。但我的愛人并不去讀我的詩詞,仿佛我們的.浪漫就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曼迪婭是個非常樂觀的女人,因為她的生命住著兩個重要的人——兒子和丈夫。中國式媽媽不都是這般嗎?堅韌的活著,只因丈夫和孩子,當然也有部分不守婦道的女人如馬蓉般,成過街老鼠。我長期認為中國女人比中國男人大度的多,堅毅的多。記得我的老家有對夫妻,他們都是上世紀的三零后,妻子為了家庭,干了很多重活,結果脊柱過勞成了癱瘓,由于那個年代的人,每家都有六七個兒女,于是妻子主動提出了離婚協議。丈夫另續了一任妻子,聽到這,大家以為是個悲苦的故事,如果你們設想下那個年代的人們,尤其是偉大的信仰,也該知曉丈夫照顧了前妻一輩子。這對夫妻是我的遠房大伯大嬸,大伯今年去世,享年90歲,大嬸30多歲癱瘓,大伯照顧了她近二十多年。我相信有信仰的人,愛情永遠是最浪漫的故事。
薩米爾的去世,讓這個影片的淚點推到了高潮。薩米爾死時穿著0號球衣,如果我沒記錯0應該是印度發明的。在9.11之后可汗信仰的宗教被視為極端主義的外衣,所有的印度文明在美國人眼里都不值得一提,仇恨蒙蔽了世人的良知。可汗在教堂里回憶薩米爾的一段敘述,我將它一一打出來:"我也嘗試過接近薩米爾,薩米爾是我的兒子,重56公斤O型血,他喜歡游戲機和足球,也很喜歡他的足球鞋,甚至連睡覺都穿著,那是他唯一不好的習慣。我和薩米爾媽媽結婚時,他才六歲,薩米爾是個好兒子,他不介意和我分享他媽媽的愛,但我對他來說,不是個好爸爸。其他的爸爸,總是能感覺到小孩沒有說出口的愿望,并滿足他們,但是我感覺不到未表達出來的情感,所以我沒能滿足他的那些愿望。但是薩米爾從來沒有抱怨過,他從未抱怨過。薩米爾還有一個壞習慣,從來都只是報喜不要憂,他總是不把壞消息告訴我們,連我最喜歡的球隊,曼聯輸了的消息,他都不告訴我,從來沒說過。除非我們打賭了,他才會告訴我,那樣我就會給他買冰淇淋,兩個球的,總是兩個球的,兩個球。2007年11月27日,他被害了,那時他13歲9個月又4天。薩米爾不僅是我的兒子,還是我最親近的朋友,而且是我唯一的朋友,我唯一的朋友······"這段敘述讓我一直保持淚流的狀態,情感信息量極大,那種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讓沙魯克·罕演繹得極為豐富。
我教過很多單親的孩子,但是這些孩子多是有扭曲的偏執性格,未曾有薩米爾般感恩的情懷。薩米爾和可汗,兩個謙卑的朋友關系,應該是中國父子之間的楷模。然而我們的家庭關系,大多是家長權威至上,直到孩子成年。我的女兒現在四歲半了,我更多的希望與她將來保持"小情人"的關系,彼此謙卑著,而不是父權的苛責。以前過度的相信"蒙之以斥",而忽視了樂觀的家庭關系,我想只有其樂融融的家庭,才能培養孩子謙卑的心。
今年這是第二部印度影片催我淚如雨下,上一部是《摔跤吧,爸爸》,我不是個淚腺淺的男人,我清楚地記著讓我哭泣的三部電影。國產只有周星馳的《喜劇之王》,如今細想三部電影,唯獨《我的名字叫可汗》觸碰了我的靈魂,讓電影的情節與我的人生交織在一處,如夢如幻。為什么印度能拍出如此神作呢?而國產電影大多是爆米花電影呢?我們的社會已經處處充斥著戾氣,而國產的好電影《霸王別姬》《活著》《芳華》卻在赤裸裸地揭示社會悲冷的一面。假如國人有篇文章如同《一碗清湯蕎麥面》般,展示的是人與人之間無私的愛,該有多好。而不是寫一些文章如《蘿卜進城》,在社會的傷口上撒鹽。
《蘿卜進城》是我今年期末監考,在高二語文試卷上讀到文章,大意是:"老夫妻給兒子送來很多綠色土產蘿卜,老夫妻執意給兒子的鄰居送去,不料鄰居欣然收取了蘿卜,第二天卻把蘿卜扔進垃圾箱。"這種虛假的故事構造了一個充滿冷漠的社會,讓一些早就通過新聞熟知社會陰冷的高中生,孜孜不倦得答卷。這種操蛋的故事,怎么可能讓我淚流滿面?活著,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請多些有知識,有謙卑態度,有悲天憫人的文化人吧,讓我們活得有那么一絲幸福感。
我們總是在抱怨社會的種種不公,從未正視自己靈魂的缺陷。可汗之所以是英雄,只不過敢在權利面前宣揚自己的信仰,敢在冷漠的社會傳播自己的善良。
【《我的名字叫可汗》觀后感】相關文章:
我的名字叫作文12-04
今天的名字叫作文11-30
中國最長的城市名字叫什么04-02
我志愿我快樂活動的觀后感11-27
我志愿我快樂趙廣軍觀后感11-29
《我愿意》觀后感12-02
《我的戰爭》觀后感12-03
少年的我觀后感11-11
《我的1919》觀后感11-12
《我的戰爭》觀后感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