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想起件事作文四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想起件事作文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想起件事作文 篇1
在假期中你肯定有很多難忘的東西吧。它可以是一個人,一件事,一次活動,一個景點……使我難忘和常常想起的是一件事。
那天早上我很不情愿的被我的媽媽叫起來了,我迷迷糊糊的'說:“為什么把我叫這么早呀?”媽媽沒有回答我,便叫我趕緊吃飯。這之后我便被媽媽拉到了車站,在車上我一直東倒西歪就有想睡覺的感覺。不一會我便不知不覺的到了水冶。在那里媽媽拽著我去那里找去她想去的景點車。在路上我才知道我們連知道那個景點的位置在哪里都不知道。就這樣我們迷迷糊糊的坐了兩個公交車。到了山腳開公交車的人說在走不遠就到了那個景點,他說完之后我們一行人便走一段很長的路我爸爸說我們被騙了,我一聽到這句話就晴天霹雷了,就在我們絕望的時候一個很好的他說他要到那個景點去賣水可以載我們一程;在坐車時我看了全路程,將近有一公里左右。到了景點我先進去了一秒后又出來了——太黑!景點看完了,沒有人送我們下山,我們只好自己走下山的,在下山的過程中,我看到了整個山的面貌,突然有個盲奶奶,我本想去幫忙指路,可是被我的爸爸搶先了一步,我在遠處看著爸爸指路和把那個盲奶奶面對著正確方向走之后我們才走……我真沒想到爸爸會這樣做,真出乎我的意料了!
我會永遠記住那個場面的。我會常常想起它的……
想起件事作文 篇2
在我的暑假生活里,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其中,讓我最快樂的`要數打乒乓球了。
前一個學期,同學們之間經常打乒乓球,暑假里,我拉著爸爸去打球,可我那球技根本無法戰勝爸爸,經常還0:3抱了個大鴨蛋回家。可是我也不服輸,恰好電視機里正直播乒超聯賽,對,就跟世界冠軍學幾招。
我發現了世界高手只要球一過來就可以扣。我呢,必需別人打高高的,才可以扣。我仔細觀察他們的扣球方式,馬上在餐桌上進行練習,成功了。
不過,光這一招球技,對爸爸還是小巫見大巫。我思考一會,想出削球,它是爸爸教我的。當快球來了,將球拍略一轉動。經過多次練習、琢磨,終于掌握了這招。可爸爸專發短球。我這招派不上用場,只好再看電視。我發現,短球來了,他們將拍往前一推。噢,拉球,我又照樣子學了好幾次,終于熟練了。
我再向爸爸挑戰,還是輸了。爸爸笑我沒招。我想了一想,對了,反抽。反抽是乒乓球中最難學的,但威力極大,我多次觀察,反復琢磨,并不斷練習、矯正,經過一星期練習,我學會了這招殺手锏。
我給爸爸下了戰書,這一個月努力沒白費,這次,我以3:2戰勝了爸爸。
這件事,至今讓我想起來就快樂!
想起件事作文 篇3
星期六讀《班級周報》時,我看到了馬竹鑫的,這讓我又想起了那件事。
那天其實是這樣的:課間時間下樓時,我和馬竹鑫走在前面,李漫璐和郭夢茹走在后面,我們四個是好朋友。突然有個同學擠了我和馬竹鑫一下,我倆就挨住了胳膊。李漫璐和郭夢茹馬上說:“你倆勾肩搭背,老師不允許這樣下樓。”我扭過去看了一眼,心想:我們沒有勾肩搭背,只是不小心挨住了。本來想繼續下樓,看見馬竹鑫停在了那里,我也停下了腳步。馬竹鑫說:“我們沒有勾肩搭背。”“你們就是勾肩搭背了,我和李漫璐都看見了。”郭夢茹說。我趕緊解釋,但只說了一句“我們真的沒有勾肩搭背”,李漫璐和郭夢茹就離開了。
萬萬沒想到的是,李漫璐和郭夢茹竟去找值周班干部舉報我和馬竹鑫去了,要求扣我倆的'紀律分。她們為什么要假舉報?班里規定,舉報犯錯誤的同學,舉報人可以加紀律分。難道她倆為了加分,就連昔日的朋友情誼都不要了嗎?
在這里,我想問一下郭夢茹、李漫璐,如果你們真的把我和馬竹鑫當朋友,為什么當時不留下來聽我們解釋呢?為什么這么不相信我們呢?為什么不告訴我們一聲要舉報我們,就直接去舉報了呢?為什么要撒謊呢?還有,老師說過,發現有同學在犯錯,要先警告,警告之后不再犯錯了,就不用去舉報了。何況我們根本就沒有勾肩搭背。
其實,這件事情我本沒有放在心上。我覺得,她倆要是主動來找我倆說清楚,我們就原諒她們了。結果她們不但沒有來找我們,還在《班級周報》上亂寫我們,我已無法原諒她們了。
紀律分固然重要,但是為了得到紀律分,去進行假舉報,這種行為已經完全超越了我的承受能力。
想起件事作文 篇4
昨天晚上,和幾個朋友,參加余建明老師組織的公益性讀書會,主題是:隨緣和進取。重新認識生活中“隨緣”的真正含義。我不信佛,卻被興然接受了一堂佛學課,由此浮淺地認識到,佛教所說的“隨緣”,通常被人們誤解。誤解隨緣,似乎等同于不做任何努力,是被動、消極的表現。把隨緣和進取對立起來,以為隨緣就不思進取,進取就不能隨緣。其實不然。佛教講的隨緣,其實是智慧的,對世界的認識,立足于“因緣因果”。任何一件事的成敗,都離不開這四個字。其中,有客觀條件,也有主觀因素。當我們面對一件事的時候,如何隨緣?要考慮各種因素,審時度勢,然后做出智慧選擇,而不是一廂情愿。因為多數人主觀意識強,帶著經驗和觀念的模式看世界,帶著執著和強烈的需求在選擇,這樣難免會產生片面認識。所以,佛教告訴人們要隨緣,但不能失去進取心。
聽著大家的討論,對于人生各類問題的思考與見解,我十分享受個中的讀書氛圍。懂得隨緣的人,才能更好地進取,不至于一意孤行。在綜合評估各種因素的前提下,采用最合理的方法,才有助于目標的實現。因為初次真正意義上,去比較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所以想到一件事,一個人,曾經真實地發生在我的生活中,在內心泛起一陣小浪花。記憶猶新。
她不是普通人,她是一位僧人。
妙清,妙清,如果現在我閉上眼,默默地在心里多念幾遍,仿佛有一陣金鈴聲響傳來。遠處,飄來一位曼妙的年輕女子,她身穿輕薄的棉麻紫云衣裳,肩挎青灰帆布包,踩著輕盈的步子,帶著含羞草樣的`笑靨。
我是在公交車上偶遇妙清的。
青灰色的長衫,腳踏粗布鞋;長衫上面,滿臉的寂靜,還有安祥、從容、淡定。當然,頭還戴一頂布帽。
其實,妙清是一位老嫗,是從青原山凈居士走出來的一位女僧人。
我怎么會認識她?現在想來,僅存著與妙清之間的一點信息,就是當時在紙上記了手機號碼。“妙清”二字寫得端正很大氣,出乎我平時的筆墨拙跡。我想以后只要拔通號碼,便能聽到妙清的聲音。
記得那天,我坐在車上向著窗外。窗外,初春的雨沫夾著一股寒意,直逼進來。正在發芽的樹木一排排地往后挪移。什么時候車靠站臺,上來妙清。看得出,她的年齡在六十左右。我趕緊起來讓座,她笑說,不了,不了。見我執意讓她,她便順從地坐在我身邊的位子上。
坐在一個僧人旁邊,距離那么近,還是第一回。
我的直白打破了彼此的沉默。問她是不是從青原山來。她緬腆地回應著,接下去,話語像放開水壩閘門傾瀉而來,引來其它乘客好奇的眼光。妙清不顧這些,她只管講她的故事。她說,她叫妙清,她出家幾十年,住在青原值夏的一個寺廟。這次出山,受師傅委托尋找一個常年到寺廟燒香的信徒,說幾十年如一日,那人跑遍了附近的大小寺廟,請求撫州的金山寺收留她。妙清說,那女子滿臉陰云,說話思維很亂,她非去金山寺不可。師傅告訴她,金山寺大多是年輕的大學生,年老的人拒收。
于是,她怏怏不快地離開,也許帶著復雜的心。她還會不會來,妙清不知道。妙清的師傅念她可憐說,找到她,讓她在青原山凈居寺先住下。
于是,妙清根椐一些線索,跑遍吉安所有大小寺廟,妙清決心幫助她解除心中疑慮,讓心安穩,不再憂煩與恐懼。
與妙清分手,記得她說,要救救她。
后來,我把偶遇事件告訴十歲的外甥女。外甥女說,妙清人真好,她害怕那個走掉的人,找不到回家的路吧?
后來,我不知道妙清找到沒有,那個電話號碼也弄丟了。
回到前面余老師拋出的問題,關于“放下執著”的概念,有些糊涂,迷失。妙清的行為對于“放下執著”這個觀點又怎么看?我想起一回在永新禾山甘露寺,門楹兩邊寫著:進去放下,出來放下。我把這個拿出來與大家分享。馬上,一位朋友悟性很高,她說她的理解是,比方講,今晚我們在這里相聚,來了就放下其它一切事物,安心讀書,當聚會散去,我們就放下聚會事宜,踏實做好每日該做的事情。
想想,的確如此。放下就是活在當下。要不然,在如今浮躁和物質第一的世界里,我們普通人,又能怎樣?
關于“隨緣和進取”的其它關聯和區別,需要更進一步學習。比如有一個問題,隨緣,似乎順其自然,當遇到困難,是不是不去爭取尋找辦法而采取行動解決呢?我似乎已經明白,懂得隨緣的人,才能更好地進取,才有助于目標的實現。隨緣與進取,其實并不自相矛盾。
因為天太黑,到了晚上九點多,外面下起大雨后轉小雨,白天的悶熱,終于消散不少。帶著問題和思考,告別朋友們,我提前離開了讀書會現場。
【想起件事作文】相關文章:
想起那件事作文03-03
有關想起件事作文3篇04-19
想起件事作文七篇04-19
實用的想起件事作文4篇11-02
想起這件事作文五篇04-24
想起這件事,我就后悔作文12-21
精選想起這件事作文38篇08-07
想起這件事作文(精選31篇)08-18
想起這件事作文(精選33篇)06-12
關于想起件事作文(精選26篇)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