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作文(集合1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重陽節的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重陽節的作文1
“唉——”老人望了望窗外,搖搖頭,嘆了口氣。窗外,一片樹葉依依不舍地脫離了樹媽媽的懷抱,投進了一片金色的海洋,成為一朵小小的浪花。秋,一個多愁善感的季節,老人的心也如這秋天,充滿了孤獨。
夕陽西下,天邊的火燒云分外耀眼。老人有些坐不住了,心里漾起了一絲漣漪。今天是重陽節呀,他們答應我早點回來的呀!會不會路上出事了?剛一冒出這個念頭,老人就打斷了自己的思緒。
窗外,一只烏鴉飛過,在葉間找著蟲子,找到了,卻不急著吃,而是叼著蟲子飛上了樹,它是在孝敬父母呢。老人會心一笑,烏鴉的孝心難能可貴呀!老人緊盯著窗外小烏鴉的一舉一動,心里卻希望那只烏鴉就是自己的孩兒。
良久,老人摸了摸桌上的飯菜,“涼了”語氣中透著無奈與掩飾不住的孤單。
窗外一片漆黑,只有啟明星閃爍著微弱的光芒,“重陽節,重陽節……”老人念叨著,思緒卻飛回了以前:
“來,孩子們,吃飯啰!”以為人父的他快樂地吆喝著。一個大男孩牽著小女孩的手蹦上飯桌,撒嬌著要母親給他們夾菜,母親笑著答應了,一家人其樂融融。
如今,老伴去了。“唉——”老人又一次地嘆息。
“叮鈴鈴”電話歡快地唱起歌。老人顫抖地拿起話筒,那頭傳來兒子洪亮的聲音。
“爸爸,今天晚上要在公司加班,脫不開身,不能回家過重陽了,您老要保重啊!”老人應了一聲,便放下話筒,偷偷試去了眼角的淚花。
還有女兒呢,老人在心里安慰道。
緊接著,便是死一般地沉寂。
“叮鈴鈴”電話鈴打破了這般沉寂,老人哆哆嗦嗦地拿起話筒。
“喂——”
女兒,是女兒的聲音,老人的眼睛在黑暗中閃著興奮的光芒,隨即又消逝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心是溫暖的。
“爸爸——”
老人的心快跳出胸膛。
重陽節的作文2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老人節”,正值中秋之節,金秋送爽,丹桂飄香,是登高遠眺,舒暢胸懷的時機。詩人楊衡贊道:“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斯。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詩題為《重陽》的詩中也有這么九句:“菊并猶阻雨,蝶意切于人。亦應如暮節,不比惜殘春”是的,重陽節很美好。
那我又能在這大好時光做些什么呢?賞菊.品茶.放風箏.蕩秋千……思來想去,我鄭重其事決定為年過七旬的爺爺洗一次腳——過一個重陽節。
放學回到家,我把書包放到一邊,一蹦一跳地來到爺爺的房間。“爺爺……”望著爺爺那瘦骨如柴的身體,又聯想起爸爸口中年輕時身強力壯的大漢爺爺,一個鮮明的對比啊!我張口結舌,感到一股淚涌又在眼眶里打轉兒了,心里也酸溜溜,難過極了,也許女孩子就是這樣多愁善感一些吧。“什么事啊?”耳邊又傳來了爺爺聲如洪鐘又堅定有力的話語。“我……暫時保密。”我調皮的一笑。“小滑頭!”爺爺溫和地摸了摸我的頭。我跑出房間,拿了一個洗腳盆,放了點水,試了試溫度,笨手笨腳地端起來,也許是因為水太重,我走起來簡直像個搖搖擺擺的企鵝,還潑一地的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回到爺爺的房間,爺爺拍了拍我這只“落湯雞”不禁哈哈大“又有什么鬼注意啦?咳,咳……”我知道爺爺的氣管炎又犯了,喉嚨里像個風箱,呼哧呼哧地響,便輕輕地拍了拍爺爺那像弓似的背,有禮貌的說:“請。”爺爺瞪大了眼睛,愣了愣,我呢,將計就計,幫爺爺脫了那破爛不甚的布鞋,把他早已干燥的腳挪到盆里,搓了搓,又為爺爺敲了敲腿。
這時,我偷偷地看了看爺爺,爺爺臉上笑開了花,意味深長地說:“長大啦!懂事啦!小寶貝親一個!”我沒有像往常一樣推辭,而是輕輕地吻了吻爺爺的臉頰,爺爺也吻了吻我額頭,頓時我心里像吃了蜜一般甜,一股溫暖從心底發出,“我愛您,爺爺,我這輩子一定要對爺爺好!”我閉上眼睛許了個愿。
在我們身邊有許多老人,我們應該去關心他們,尊重他們。在這重陽節里,我要祝他們身體健康,天天開心,晚年幸福!愿我祝福他們一生。
重陽節的作文3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說到重陽節,我們家鄉有好多習俗呢,重陽節這天,人們都會合家歡聚,登高遠望,尊敬老人......
金燦燦的太陽拉開了白云的窗簾,那是個重陽節的早晨。我拿著精美的禮盒,健步如飛地跑到外婆家。外婆家就像天然的果園,有香甜的芒果,梨子,哈密瓜。外婆看到我和我手中的禮盒,問我:“這里面是什么啊?”我光笑不說,只是要外婆和我一起去爬山,外婆爽快地答應了。
秋高氣爽,露水很重,金黃的樹葉上都蓄滿了陽光,秋風給了它們翅膀。金黃金黃的葉子照亮了幽暗的山林,也照亮了山里的山雀,小草也換上了黃澄澄的睡衣,躺下睡覺了。我和外婆手拉著手,慢慢地走著,外婆是上年紀的人了,不一會兒,外婆就氣喘吁吁了。這時我從禮盒里拿出一根拐杖,依偎著外婆,笑瞇瞇地說:“外婆,給,這是你的節日禮物”。外婆接過拐杖,抱著我的頭疼愛地親了我一下,然后和我坐在路邊的一塊大石頭上休息,我給外婆說起軼聞趣事,逗得外婆哈哈大笑。
外婆的精力恢復了,我們又向更高的地方走去。我們來到一棵野李子樹下,那里有一個小小的池塘,池塘邊上有淺淺的青苔。一只小松鼠從樹上跳下來,這可讓正吃著糖果的我走了神,我也爬上野李子樹,摘了一個野李子,只輕輕咬了一口,就立馬吐了出來,“呀,真苦!”我皺著眉頭,吐著舌頭說道。外婆笑著轉過身來說:“你呀,又不是小動物,要知道那好吃的早被別人吃完了。”我想了想不好意思的笑了。我隨手拿出水瓶來喝水,想趕走嘴里的苦味,卻一不小心讓水瓶掉進了水池,急得我真想跳到水里去撈。這時只見外婆倒抓著拐杖,把拐杖變成了一把大勾子,一勾就把那要命的水瓶勾了上來。我咕嚕咕嚕的喝著甘甜的泉水,嘴里再也沒有了苦味。外婆慈祥地看著我說:“豆豆,水瓶掉了包在我身上,可如果你摔傷了,外婆只有心痛,啥辦法都沒有哇”!我看著這湖面,又歪著頭看看外婆,幸福的笑了。我看了看天,天又高又藍,“啊,好亮的云”,我情不自禁地說:“從重陽節里感受到快樂真好”,我和外婆望得更遠了。
重陽節的作文4
我的家鄉坐落在古城開封的南面,具體地址是尉氏縣門樓任鄉。我們這里的重陽節與別的地方有些不同,那就是非常熱鬧,因為我們家鄉有一個重陽節大廟會,四鄰八鄉的人都會來趕廟會的。
每年的廟會我都參加,并且從頭一天開始堅持到最后一天,天天都去,從搭戲臺到拆戲臺,從小商販擺攤到收攤,我都歷歷在目,甚至有些商販老板都能叫出我的名字。為什么呢?因為我好熱鬧,而且我家就在附近。
廟會最熱鬧的一天就是農歷的九月九日——重陽節,這天的人最多,因為這一天是正會啊!街道兩旁的商販的攤位一個挨著一個:有小食品、玩具、水果、干果、糕點、特色小吃等等,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我呢會拉著爸媽或者是爺爺奶奶或是姥姥姥爺去買,挨個嘗,挨個吃,那種感覺非常過癮。吃飽了喝足了,就去玩兒。好玩的東西就更多了:有蹦床、飛機、摩天輪、小火車、小木馬,還有套圈(手拿著用鐵絲或是竹子做的小圓圈,去套商販們擺的小商品,套到什么就要什么,非常有意思。)
可是大人們的心不在這里,而在戲臺上,他們把戲臺圍的水泄不通,除了戲臺后面,其它三面都是人。坐在最前面是老人,他們是忠實的戲迷,坐得那么端正,聽得那樣認真;他們每天早早地帶著凳子就來了,像小學生聽課一樣,從頭到尾非常認真。中間的`是中年人或擠不到前面的老年人,他們有的站著有的坐著向戲臺上看,看不見了就伸長了脖子或是踮起腳尖,那姿勢多累啊,可他們一看就是幾個小時。最后面的是車隊了,有腳蹬三輪車、電動三輪車、摩托三輪、兩輪等等,他們也是看戲的,車上坐司機,車廂里坐老人和孩子,那種感覺最舒服了。
白天玩累了,晚上我會坐在三輪車里跟爺爺奶奶看戲。與其說是看戲還不如說是湊熱鬧,舞臺上彩燈閃耀,演員們鮮艷的服飾晃來晃去,豫劇的唱腔優美動聽,有時聽不懂,好在旁邊有字幕,看懂一點。可我常常是嘴里吃著東西,眼睛已經閉上了,躺在有被褥的溫暖的車廂里,做起了美夢。
重陽節的作文5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
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到了漢代,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后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賈氏對人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節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鐘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可見,過重陽節的習俗在文人雅士中已頗為盛行。到魏晉南北朝時,重陽已為民間普遍重視。晉人周處《風土記》中記載:“以重陽相會,登山飲酒,謂登高會,又名茱萸會。”又《齊人月令》中說:“重陽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遠,為時宴之游賞,以暢秋志。酒必采茱萸以泛之,既醉而還。”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說明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了宋代,重陽節更為熱鬧,《東京夢華錄》中曾記載了當時北宋重陽的盛況。《武林舊事》也記載有南宋宮廷“于八日作重九排當”,以待翌日隆重游樂一番。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九九艷陽天”,云淡山清,秋高氣爽,又正值豐收季節,橘紅橙黃,栗開榴綻,金桂飄香,遍野盛開的黃花,滿山豐碩的果實,風光迤邐,是出外游覽的最好季節。故重陽也有不少別稱。漢代的風俗,人們在這天要飲菊花酒,以袯除不祥,于是,又稱重陽為“秋袯”。晉代因為大詩人陶淵明喜歡在重陽賞菊,人們又呼為“菊節“或“金節”。南北朝時,在荊楚一帶,人們在此日“籍野飲宴”,所以有人也就把它稱為“野餐節”。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重陽節的作文6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秋高氣爽,菊花怒放的季節迎來了今年10月19日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陽節,也是中國傳統的老人節。在這一天是讓老人們登高休閑更是為了讓人們發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我的奶奶是一位退休老師,學校在這一天給她祝壽,不僅安排了精彩的節目和慶祝禮儀,還送給她一個精美的大蛋糕呢!晚上,奶奶請全體家人一起到“老家”吃頓團圓飯,也順帶著過重陽節。18:00左右,二伯、二伯母,哥哥和我的一家都到齊了,晚餐開始了,奶奶燒了一桌子她拿手的好菜,有紅燒雞肉,糖醋昌魚,陽澄湖大閘蟹等。餐桌上是色香味具佳,看得我眼花繚亂,口水直流,忍不住不客氣的先吃起來了。大家邊品嘗美味的菜肴,邊談著一些天南地北的三海經,說說笑笑,有多么的親熱又是那么的和諧啊!接著我們舉起酒杯,為奶奶慶祝生日。
大家酒足飯飽后,一起在大廳看起有關重陽節的電視節目,我和哥哥可閑不住了,為了能使爺爺奶奶過一個快樂的節日,我們負責給他們捶捶背。過了一會兒,奶奶把大家又召集在餐著前,猜猜我們要干什么呢?吃蛋糕呀!我把蠟燭先插在蛋糕上,哥哥把燈點關了,然后由二伯把一個蓮花式樣的蠟燭點著了中心,“啪!”,那朵蓮花奇妙的開放了,大家都被嚇了一跳,但緊接著美妙的生日歌音樂響起來了,家人個個笑逐顏開的隨著音樂唱了起來,奶奶露出了激動的神情,等蠟燭吹滅,二伯母親手把大蛋糕切成一小份的分給大家吃,甜蜜的奶油香濃的蛋糕,真誘人啊!哥哥一口氣吃了三快,還變成了一只名副其實的:“大花貓”當然我也好看不到哪里去。最后媽媽給奶奶和爺爺各做了一碗長壽面,我搶先祝福一聲:“祝爺爺奶奶福如東山,壽比南山”。他們笑了,笑的那么滿足,那么慈祥,那么快樂。
這是一個我過得最愉快,最有意義的重陽節。
重陽節的作文7
初識重陽,或許就是那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記得那時還小,老師在臺上講,而我則在臺下聽。“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時節,獨在異鄉的作者,想起自己的親人,想著親人在重陽這一天,按重陽風俗登高時,而唯獨差他一人。
當時聽這首詩,沒有什么感覺,或許是人小的原因,詩中所說的思鄉之情,對于兒時的我來說,并沒有引起共鳴。只是隨著人一天天地長大,直到有天,再讀起這首詩的時候,詩中的意境才展現在眼前。
重陽注定是一個有著詩意的節日,李清照的這首詞,雖然寫的是重陽,但作者內心的糾結卻也透過詞的本身,傳遞給讀者。“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是女作者寫給自己新婚愛人的,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趙明誠便“負笈遠游”,深閨寂寞,她深深思念著遠行的丈夫。這年時屆重九,人逢佳節倍思親,便寫了這首詞寄給趙明誠。
還有孟浩然的這首詩《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這首詩寫的是一次普通的農家宴請,讀完之后,卻仿佛是一曲清幽淡雅的田園交響曲,特別是最后一聯寫走時尚有不舍之意,余興未盡,而要在明年的重陽節再來飲酒做客。主客間的歡洽和諧之情不言自現,而且也暗示出此次邀飲的時日。
關于重陽節的詩詞,實在是太多了。重陽時節,吟讀這些詩詞,可以透過詩詞的本身,感悟到作者的意蘊。同時也讓人們在這樣的一個節日,更加地珍惜身邊的親人。
重陽是一個讓人思念親人的日子,有親人在身邊是幸福的,那已然離去的親人更加值得去懷念。如今的重陽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定義為了老人節,在這一天多數的子女都會回家看望自己的父母。
且讓我們珍惜每一個重陽節吧,因為一年一年的重陽,雖然年年相似,但是身邊的親人,卻因時間的流逝,會在某一天遠離我們。珍惜,珍重,這些重陽詩詞,也是重陽節本身所給予我的感悟。
重陽節的作文8
重陽節的一天,秋高氣爽,天清云淡。爸爸約了朋友一起去爬玉泉山,也帶上了我。
我們很快就來到了山腳下,映入眼簾的正面墻壁中央書寫著“玉泉山公園”五個漂亮的大字。我們把車停在山腳下,沒找到爸爸約的人,于是我們便自己先上山了。剛開始,我沿著石階飛快的向上跑著,可以說是三步并做兩步,心里想:玉泉山不是很陡,容易的很,看我跑得多快。爸爸遠遠地被我甩在后面,我仿佛看見了山里的大樹在向我招手;石階旁的小草在向我彎腰;聽見樹上的小鳥對我唱著歌……他們都好像在贊美我的飛快的速度。可是沒跑多久,我的腳步就逐漸慢了下來,邁不開步伐了。
爸爸不緊不慢地趕了上來,看見我這個樣子,有點幸災樂禍地對我說:“怎么樣,你不是挺會跑的,‘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不懂得全盤統籌考慮安排的結果就是這個下場。”
我豈能服輸:“還不到最后時刻怎么見分曉,雖然現在有點累,但我最終還是會到山頂的,不信你等著瞧。”
“有這種拼博精神難能可貴,要保持下去,更要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氣魄。”爸爸鼓勵我。
就這樣,我走走跑跑,累了就慢慢走,走了一會兒又開始跑,始終沒有停下腳步,很快到了半山腰,我已經累得有點虛脫了,抬起腳好像有千斤重,邁不開腳步,走一步就會鉆心痛。爸爸又說:“既然你累了,就休息一會兒吧!我在上面等你。”
“我才不要呢!”我還是堅持努力的往上挪著不聽使喚的腳,真是變成了兩步都要分作三步走了。這時候,大樹、小草、鳥兒好像都在看我的笑話了。
慢慢地,終于熬到了山頂,在山上平地的健身器材處,我聽見了陳勁航弟弟的呼喊聲:“你今天怎么這么慢,我都到很久了。”
“爬山真是太累了。”我說:“能不慢嗎?你看我,雙腿你灌了鉛一樣。”
陳勁航卻不當做回事:“這山一點也不高、不陡。你看我都沒什么汗。”說著還扒開衣服給我看。
爬玉泉山讓我有了新的收獲:爬山不但要堅持不懈,還要合理安排好體力。
重陽節的作文9
自古以來,中國便把“九”這個數字視為陽數,九月初九,兩陽相聚,便把這天定為“重陽節”,又因為“重陽節”是老年人過的節日,所以,又把這天稱為“老人節”。
九月初九重陽節這天,家人相聚,一起登高望遠,插茱萸葉子,飲菊花酒,在歡笑聲中度過這一天,孟浩然的《過故人莊》:“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王維的《九月九憶日山東兄弟》中“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都給我們描述了的先輩過重陽節的溫暖幸福的情形。但是是,今日的重陽節,已經失去了往日的風采。
盡管日歷上鮮紅的九月九日下面清晰地標注著“重陽節”,但是是絕大多數人家中卻沒有一點過節的氣氛的影兒。不少老人依舊呆在屋中,洗衣做飯,替兒女子孫分憂。巍峨挺拔的大山上寂靜無聲,只有偶爾傳出的幾聲風吹樹葉的聲音記錄著昔日重陽的歡聲笑語。學生父母們口中吟誦著“遍插茱萸少一人”,最后卻連“茱萸”到底為何方神圣都不知道;孩子們像寶貝一樣捧在手里的東西不是獻給老人們的一杯清茶,而是一本厚厚的語文書……這一切的一切,無不告訴華夏子孫正在淡忘這個中華的傳統節日。
如今,已經邁入信息化社會的我們,是否真的不再需要傳統社會的習俗了呢?父親節、母親節、教師節、重陽節……這些為我們身邊最親近、給予了我們最多關愛的人所設立的節日,真的不需要了嗎?恰恰相反,這些節日中所包含的親情倫理道德,這是我們這些人最需要學習的。孝敬長輩,為其分憂,是我們在重陽節這天最應該做的,也是我們每天的必修課。因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值得欣慰的是,在重陽節這天,仍有不少人還記得它——這個老人的節日。在大山里側耳細細傾聽,還能聽見腳踩在落葉上的沙沙聲;老人的耳畔,還回想著女兒的祝福之音;在一些家人的陽臺上,撒著兩三顆茱萸桿和黃中帶青的茱萸葉子;在一些孩子的日記本上,字跡中還能看見“歡度重陽,為爺爺奶奶做事”的記錄,在老人的床頭柜上,慢慢的茶杯里飄出了縷縷菊花的清香氣息……
重陽節,希望在不久之后的九月初九,會重新飄起菊花酒的氣息,響起老人們的歡笑,拾起兒女的孝心,更拾起的是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美德和悠悠的燦爛的歷史文化。
重陽節的作文10
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伙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
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里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帶到哪里。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
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仙翁說罷,用手一指,一只仙鶴展翅飛來,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鶴向汝南飛去。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伙兒說了。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說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說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好,就帶著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里,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沖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斗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拋出,只見寶劍閃著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重陽節的作文11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舉辦,那時候,許多老奶奶們跳舞、唱歌為自己過重陽。九九重陽正趕“九”,又代表著中華人民的喜悅、興奮。
重陽節的種種風俗習慣,不辜負這大好光景,增添了這個秋天的快樂,有多少人畫上了這個秋天的快樂,為多少人畫上了一絲微笑,它看不見,摸不著,要發自內心去感受。秋天是野游的好季節,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對身體有益的活動,這是對身體非常好的哦。我國已經把九九重陽節定為老年人的節日。同學們,九月初九時,你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什么,怎樣讓他們過得難忘,快樂呢?聽聽我的親身經歷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頂上……到處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層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歷,原來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陽節呀,是長輩們的節日,我怎么會忘了呢,應該向她送什么禮物呀。我想了好一會兒,想不好呀。正當我心情煩躁時,我隨手拿了一張報紙,看見了“重陽節”這三個字,喜出望外,認真地閱讀起報紙來,報上清楚地寫著每當重陽節時,做子孫的應該陪自己的長輩出去到郊外。散散心,吃吃糕點,看看菊花,這就是的禮物,體驗這個秋天帶來的幸福。看了這張報紙,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盤。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外婆的記性就笑著說:“外婆,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嗎?”外婆疑惑地說:“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過了好幾個月了。”外婆又思索起來,“難道今天是你媽媽的生日?”“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陽節,是你們的節日。”外婆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繼續說:“我陪您出去玩玩吧!”我和外婆出發了。我和外婆一邊說,一邊走,走得更遠了。我們看著清澈的池水,飽覽壯麗的山色,頓時感覺神清氣爽。我和外婆不知不覺度過了一天可愛的重陽節。
天暗下來了,媽媽爸爸回來了,還帶了一袋糕點,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準備給外婆過重陽節。上面綴著各種花紋,有的是嵌著幾棵小草……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嘗起了糕點,可好吃了。外婆笑了,像年輕了幾歲。
重陽節的作文12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新風尚的重要方面。
記得孟子說過一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見敬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社會也十分重視尊老愛幼。如建了許多所養老院和孤兒院,讓那些老人能安享晚年,讓那些被狠心的父母遺棄的孤兒都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度過快樂的童年。公交車上也專門為老弱病殘特別準備了幾個座位。電視里也經常播放一些好心的叔叔、阿姨們通過希望工程或者慈善機構捐款、捐物讓失學的兒童重返校園……
1959年,毛澤東主席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湖南韶山。在短暫逗留的日子里,他特地請家鄉的老人吃飯。在他向一位70多歲的老人敬酒時,那位老人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說:“敬老尊賢,應該應該。”這件事一時傳為佳話。周恩來和鄧穎超同志沒有子女,但先后撫養了幾十個烈士的孤兒,以寶貴的父愛和母愛哺育他們,使他們茁壯成長。
尊老愛幼是社會賦十每個公民的社會職責。家庭是構成人類社會的基本單位,是社會的細胞。人人都自覺地尊老愛幼,既能保證家庭的和睦,使所有的家庭成員感到溫暖,又能保證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所以,尊老愛幼不單純是個人的私事,而是一種社會責任。同時,贍養父母、撫養子女也是共和國法律明文規定公民必須履行的一項義務。
尊老愛幼不僅僅限于贍養自己的父母、撫養自己的子女,而且要求人們以應有的道德感情去對待社會卜所有的老人和兒童。因為老人辛勤勞動了一輩子,為社會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并且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時代的希望,美好的明天要靠他們去開拓和創造。人類總是一代接一代地世代相傳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每個人都要經歷年幼、年邁的階段。所以,尊老既是對老人應有的關心與照顧,又是繼承前輩“財富”的需要.
重陽節的作文13
九月初九兩陽相會,俗稱“重陽”,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每到這個節日,都會讓我想起家鄉的親人與朋友。
我最喜歡在家鄉過重陽節了。重陽節前一天,孩子們都會鬧著父母親或奶奶做桐葉粑吃。從山上摘來新鮮的梧桐樹葉,洗凈備用,把花生米、臘肉、香腸等各種配料炒得香噴噴的,搗碎后與上一點野菜、紅糖,裹上面粉,捏成糍粑形狀,放入桐葉中包好,捆實,或蒸或煮,即可使用,滋味甜糯綿軟,香氣撲鼻,叫人難忘。
過去我的家鄉很窮,桐葉粑要在過節過年時才能吃上一回兩回。而且多用野菜做成,很少有包肉的。如果哪個小孩運氣好吃到了包肉的桐葉粑,別的小孩準得羨慕死。記得有一次過重陽節,奶奶用野菜活著一點面粉做了些桐葉粑,特意把其中唯一一個裹有雞蛋的桐葉粑留給了我。我捧在手中,盡管心里饞得要命,卻舍不得一口吃完,生怕這次吃完了,下次就沒有了,想留著慢慢品嘗。誰知就在這時,家里的狗竄出來一口就把桐葉粑叼了去。我又氣又急,追著狗打,奶奶看見了,也一邊罵狗一邊想把桐葉粑搶回來。可人哪有狗快,一會兒狗就叼著桐葉粑無影無蹤了。我傷心地大哭起來。奶奶安慰我說再給我包一個有雞蛋的桐葉粑,可翻遍了家里的角角落落,也沒能再找出一個雞蛋來。那一年的重陽節,我眼淚汪汪地坐在桌邊,與大人們一起吃著粗糙而難以下咽的野菜粑,心里說不出是什么滋味。
可現如今不同了。短短十幾年,家鄉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電了,山村的黑夜亮如白晝;修路了,家鄉不再貧窮閉塞。為通電通路這事,鄉親們可樂壞了!專門在寬敞的柏油馬路上敲鑼打鼓地慶賀了一天。現在過重陽節,桌上不但有雞鴨魚肉,連“百事可樂”等時髦的飲料也上了桌。桐葉粑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只不過現在的桐葉粑不再只有難嚼的野菜,而是各種里餡,各種樣子應有盡有,味道好的不得了。
“獨在異鄉為異客”,為了讀書求學,我已離開家鄉來到了吉首。可每當我吟到王維寫的這首詩,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家鄉的重陽節,想到重陽節那令人回味的桐葉粑。
重陽節的作文14
從我呀呀學語那時起,爺爺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腳,記得小時候,爸媽上班比較忙,爺爺就開始照顧我了,作為孫女的我,給了爺爺洗了幾回呢?我甚至清晰的記得爺爺的腳我一次都沒看過,更沒撫摸過。
今天是重陽節,是團圓的日子,因為受到“感恩”的觸動,想給爺爺洗腳的念頭,來回報我那無私的爺爺,勤勞的爺爺。
眼看中午吃飯的時間就要到了,我的眼睛瞇成一條線,而爺爺仍在廚房為我做中午飯。我催著爺爺先別做飯了,然后便偷偷地溜進房間把盆子拿了出來,溫水也倒好了,就等著端出來。爺爺嘴上答應說一會兒就好,而實際上半小時已經過去了,爺爺的手一刻也沒停過。我把爺爺拉到客廳,又把水重新打了一遍,我小心翼翼地把水端到爺爺面前,并為他卷起褲角,卷起的那一瞬間,我驚呆了,爺爺的腳居然有許多腳繭,我的眼淚頓時掉了下來,真不知道他為這個價付出了多少汗水,剎那間,我又看見了一個重大發現,爺爺的叫還殘留了許多傷痕,大把大把的眼淚又流了下來,還包扎了傷口,傷口好大,回想起小時候,我是多么任性,調皮,據爸媽說:在上幼兒園的時候,一定要有冰棒或冰激凌吃才肯上學,還有一次,買了冰棒還不夠,一直要爺爺陪,那時爺爺送我上學,爺爺走哪,我也跟哪,不肯放過爺爺,回想起,我是多么幼稚可笑,白發蒼蒼的爺爺年紀也大了,可還在為這個家操勞,可真不容易啊!
我慢慢地撫摸爺爺的腳,輕輕擦傷口。爺爺笑了,笑得那么開心,那么純樸,那么燦爛,我還是第一次見爺爺這么高興過,幫爺爺洗腳后,感覺自己長大了許多……
爺爺對我恩重如山,這情,這債,我是永遠還不清的,我為家所做的事情,和爺爺對我無私照顧比起來,明顯我所做的事情,顯得太單薄、太渺小了……
經過這件事后,讓90后的我,更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長輩們對我無私的關愛,我將學好知識,以好成績,來回報他們。
重陽節的作文15
重陽節,民間素有登高、插茱萸、吃九層糕習俗。我的家鄉(就是村莊),卻并沒有這些習俗。改為老人節20多年來,似乎也沒有增加其他紀念元素。所以,每逢重陽節,作為子女,對父母沒有任何表示。可以說,我那生活在農村的父母,他們的重陽節一直形同虛設。
倒是近幾年,女兒上了大學,我去父母家次數漸多,逐漸聽到重陽節有了一些慰問方式。我們村里給父母各一百元,有的村,是在祠堂設酒宴招待老人。
今年的重陽節,也同往常,父母領取一百元,笑呵呵的。而我只是陪他們聊天,沒帶他們登高,也沒其他禮物。
晚上九點左右,母親打電話過來。這個時間點母親一般是不來電,除非是急事。接到電話,我心里咯噔一下。電話里,母親怯生生說道,九月九(母親不知道今天俗稱重陽節),聽說要長輩給子女紅包?我竟不知,所以沒給你們。
聞所未聞。我反問道,過去習俗就有的嗎?
沒有。今晚有一隔壁鄰居來說的,聽說微信上都這樣說。微信都說了,你今天怎么都不提醒我。母親帶著幾分歉疚幾分責怪語氣說。
微信說不定是謠傳,你別理會,按照習俗就可以了,別放心上。我安慰道。
放下電話,心里頗有些不平,也責怪鄰居糊涂。此時,家人微信群熱鬧起來。原來莘塍四妹也傳達類似說法,還說她家隔壁都這樣說了,長輩給晚輩紅包,88元或者108元。
原來不是謠言,因為周邊有人確實這樣做了。
但我還是納悶,重陽節,本是老人節日,真有紅包,也是我們晚輩孝敬長輩,哪有長輩給晚輩的?又不是春節壓歲。
于是,我把這現象發到朋友圈了,沒想到確有其事,圈里好友紛紛表示她們昨天就莫名其妙收到長輩的紅包,不過,她們還有一種說法,說是閏九月,為了討個彩頭,所以發紅包。更有離奇說法,只有自己的母親給自己的女兒。
倘若如此,也不該選在這重陽節散布這說法。一些淳樸憨厚的老人不明就里,就信以為真,無形中使老人節變味了。現在的人,天天拿日子搞創意,譬如1314寓意一生一世,諸如此類,不一而足。如果為了商業促銷而已,吾輩也就付之一笑。但沒想到竟然有人動起了老人節主意,真讓人匪夷所思。
但愿明年的重陽節,還是原來的那個重陽節。
【重陽節的作文(集合15篇)】相關文章:
重陽節登山的作文06-28
重陽節的初中作文06-28
重陽節的來歷作文06-28
過重陽節的作文06-28
關于重陽節的作文06-28
重陽節的記事作文03-26
重陽節的祝福語集合15篇02-21
重陽節祝福短信(集合15篇)02-27
重陽節的作文350字06-28
重陽節關愛老人的作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