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端午節的日記
一天即將過去了,今天一定有不少的收獲吧,是時候認真地寫好日記了。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描寫端午節的日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描寫端午節的日記1
今天早上,我本想大睡一覺,可是媽媽卻讓我起床,因為今天是端午節。
我一蹦三尺高,不過老媽卻讓我說出端午節的來由,這可難不倒我,“關于端午節的由來,向來說法不一,紀念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后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于水中,以驅蛟龍。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我說了出來。
最終我還是吃到了粽子。
描寫端午節的日記2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一家早早的就起床了。為了迎接快樂的端午節,我們昨天就已經準備好了端午節的材料。
我們先把糯米和其它的才料放在了一個盆子里。首先由媽媽教我們怎么包粽子。媽媽先拿起了包粽子的葉子,然后把材料放在葉子里,再用繩子綁起來,最后在放進微波爐烤5—10分鐘就好了。
我看上去好像也不會難。我拿起葉子,把材料放進葉子里,在裹起來,再用繩子包起來就好了。然后在放進微波爐里面烤,7分鐘就烤好了。我解開繩子就聞到了香噴噴的粽子味。吃了一口真好吃,還是自己包的粽子好吃。
就這樣我們大家包了20多個粽子,我吃了4個粽子。就這樣我們渡過了快樂的端午節。
描寫端午節的日記3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國人的重大傳統節日吧!端午節,因為正好在每年的農歷五月五日,所以又稱“五五節”是三個重要的中國節慶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中秋節和農歷新年。
端午節還有稱為“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重午……雖然名稱不同,但是各個地方的過節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掛艾草菖蒲,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等,當然賽龍舟也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節目。
今年端午節我也學了不少技能,在外婆家和媽媽一起學習包粽子,在媽媽的耐心指導下我終于也學會了包粽子哈哈,還有和外婆去拔了艾草,認識了艾草,拿回家了掛門上。還有奶奶把艾草拿去煮雞蛋,然后把雞蛋用一個蛋袋掛我脖子上。奶奶說這是我們老家的習俗。我和小妹妹、丹琪姐姐每個小朋友多有一個蛋袋把蛋掛在胸前,太好玩了。
描寫端午節的日記4
今天,是端午節,也是美好的一天。
傍晚,我和爸爸一起去海邊游玩。并且邀請了哲哲,到了沙灘上,一陣清涼的海風吹過來,全身都感覺非常涼爽。我看哲哲還沒來,我便自己先挖起了沙坑。誰知左等右等,還不見哲哲的人影,我們本來想回去了,可是如果我們回去了的話,哲哲她們咋辦?所以我們一直繼續的在等著。
“嘿!曦曦!她們到了!”這是爸爸的叫聲!我一聽,無比高興!高興的不能在高興,因為終于不用再等了,我急忙撲上去,抱住哲哲,一起沖向海邊。哇,好大一股海浪啊!過了好久才平靜下來。而且還我們還喝了一點點的海水,可真咸啊!于是我們把它稱為“海的味道”。
天色慢慢暗了下來,我的爸爸提出:太晚了,該回家了。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沙灘,不過今天玩得非常開心!一路上還嘻嘻哈哈的,呵呵。
描寫端午節的日記5
關于端午節我有一個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豆;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漢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吃飽了,不再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神秘;充滿色彩的節日呀!
描寫端午節的日記6
今天是端午節,我早早起來就催著媽媽陪我去市場買粽子,媽媽一口答應了我。到了市場,市場里人來人往,只見到處是賣粽子的,粽子有六邊形的、四邊形的、三角形的等等。
到了家里我急忙和媽媽把粽子放進鍋里蒸了起來,聞著那粽子散發出來的香味,饞得我差點口水都流了出來。粽子蒸好了,我迫不及待的.拿了一個先剝開了粽子的外衣,里面露出了雪白的糯米,紅紅的大豆和大棗,然后舀了一勺糖散在粽子上,我嘗了一口真是又香又甜,回味無窮。
我喜歡今年的端午節,因為在節日里我吃上了可口的粽子。我祝愿天下的小朋友端午快樂!
描寫端午節的日記7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聽到這首兒歌,就想起了小時候過端午節時熱鬧的場面。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賽龍舟不為了撈救屈原。把粽子投進江里,是為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經過很長時間的演變,往江里投粽子漸漸變成了農歷五月初五這天吃粽子。
端午又稱重五,所以許多習俗和“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紅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時,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喝雄黃酒。
啊,我真喜歡端午節啊!
描寫端午節的日記8
今年的端午節來的真快啊,我還沒做好準備就發現端午節已經到了。在這天,按照往年的慣例,我們全家還是聚在一起包粽子!說起這包粽子啊,那可算得上我的拿手活了,經過這么多年的練習,我對于包粽子可謂是手到擒來。
現在的我,能流暢的進行多次包粽子的動作,家里人都夸我能干,這讓我的心里感到美滋滋的。聽媽媽說,今年的粽子可能會有點不一樣,因為我們要往粽子里加一點新的食材,這樣能讓粽子變得更好吃。我一聽到這個消息后,心中的那股激動勁就爆發了,我趕忙來看是什么東西。原來啊,就是向粽子里加一些軟糖,這樣能讓粽子吃起來更加的香甜。
為了能趕快吃到這個新奇的粽子,我趕緊包起了粽子。沒過多久,我就包了十多個粽子,于是我直接拿著這些粽子去煮了。等了一會后,我吃上了自己包的新粽子,可真甜啊。果然,還是要自己動手包的粽子最好吃。
描寫端午節的日記9
今天五月初五,過端午節了。
為了紀念屈原,我們放了三天假,我們這里有包粽子、插艾草、系五絲線(長命縷)等風俗習慣。
我聽外婆說,“端午”又叫“端五”,早在兩千多年前,五月初五,屈原抱著大石頭跳進了滾滾的汨羅江中。為了避免魚蝦損害他的尸體,人們包粽子投進江里,喂飽魚蝦。當地的百姓也劃船四處打撈屈原的尸體,演變到現在也就有了吃粽子、劃龍舟的習俗了。
我們利津每逢端午,小孩子的手腕和腳裸處都系上五彩繩(長命縷)。據說,只有這樣才能把孩子拴住。有人說這是迷信,我看這是寄托父母對子女深愛的一種習俗,每個父母都在祈求自己的孩子能長命百歲,健健康康。它代表的是一種美好的意愿!
我喜歡端午節!
描寫端午節的日記10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每當我唱起這支歌,便想起即將到來的,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可有意思了,我來講給大家聽聽吧!愛國詩人屈原,很不同意楚王管理百姓的方法,便去向楚王說理,結果楚王不同意見屈原,屈原很生氣,一怒之下投了汩羅江,老百姓很尊敬屈原,為了不讓魚蝦蛟蟹吃屈原的遺體,就用粽葉包著米,投入江中。以后,每年五月初五,老百姓都會坐舟投粽子,慢慢地就變成了吃粽子,賽龍舟。
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頭上寫一個大大的“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有表驅怪避邪保平安之意。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讓我們所有人在今年的五月五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吧!
【描寫端午節的日記】相關文章:
端午節的小學日記03-16
歡樂的端午節日記03-12
描寫家鄉端午節的風俗隨筆03-16
快樂的端午節日記【精】03-18
【熱】快樂的端午節日記03-18
【熱門】快樂的端午節日記03-18
端午節的日記(7篇)03-17
端午節的日記7篇03-17
快樂的端午節日記【熱門】03-14
【薦】快樂的端午節日記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