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培訓心得體會范文(精選5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班級管理培訓心得體會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班級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1
一、全接納、慢引導
為了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成長,xxx老師始終認為學生是學生,需要引導;學生是孩子,需要關愛;學生是成長中的人,需要寬容。并提出了“全接納、慢引導”的教育理念。
“全接納”即接納每一個孩子,接納每一個孩子的感受。因為無論學習好壞,那都是她的學生。因為無論貧富貴賤,他的感受都是無罪的。在“全接納”的基礎上,她又采用了“慢引導”,她認為孩子是成長中的人,允許他們犯錯,再慢慢地耐心引導,幫助孩子改正錯誤。
鄭老師把教育比作農業,把孩子比作種子,俗話說春種秋收,我們要耐心地等待花開一樣,等待孩子的成長。
全接納,讓孩子們積極向上,慢引導,讓所有孩子自信陽光。
二、尊重、熱愛學生
愛是教育的基礎,有愛便有了一切。必須有愛心,一個班級才會讓學生感到家庭般的溫暖。只有在這個愛的大家庭中,每一個同學才會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照顧。
我認為:教師的愛應灑在學生身上,包括對優等生的培育,對一般生的促進,對特殊生給予的特殊的關懷,對后進生給予的偏愛。
如:我班某同學在我剛接班時,自由散漫,沒有禮貌,上課說話搗亂,嚴重地影響了其他同學的學習。對于這樣一個學生,我一開始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發現孩子依然沒有改變,時間久了,發現自己管理方法不對。隨后面對這種情況,我沒有急于批評,而是與他交談。在交談中,我了解到他的爸爸媽媽工作都很忙,無人傾訴,了解到這個情況后我非常同情他,像這樣的孩子如果不及時教育,給予特殊的`愛,會使他失去學習的信心。為了能使他轉變,我經常找他談心,耐心地引導,用身邊的真實事例感化他,慢慢地他開始努力學習了。
三、學會傾聽
傾聽是一種尊重,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他們渴望得到尊重。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這會讓我們的教育工作更加得心應手。隨著課堂主體性、自主性的增強,學生質疑、交流、爭論的機會逐漸增多,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學會傾聽,成為孩子們的忠實“聽眾”。
因此,在課堂上不管是好學生還是差學生;無論是說對了還是說錯了;無論是說得清楚明白還是語無倫次,我都要專注耐心傾聽,不打斷他們的話。只有善于傾聽,才能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才能正確地判斷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癥下藥,教學效果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學生回答不正確、語言表達不清楚的地方只有在你耐心傾聽了,才會給予及時指出。傾聽是一種等待,在傾聽中去交流,去溝通,最終實現教學相長。在生活中依然如此,聽聽孩子們心里話,互相安慰,互相鼓勵,從而拉進和孩子的距離。因此,我們應學會傾聽,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心悅誠服,才能讓學生感到關愛,才能事半功倍。
通過這次培訓,為我今后的班級管理和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要管理好班級,提高管理水平,就要不斷地學習并總結經驗,努力做得更好!
班級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2
人常說“班級管理無小事”,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這一點。比如說,座位的安排,外人看來小事一樁,可是仔細想一想,作為班主任,我們哪一次編排座位,不是經過深思熟慮,總是因為一些理由,我們才會這樣如此地“布局”。的確,座位編排,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情緒、紀律狀況和班級課堂氣氛的好壞,涉及到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家長與教師,甚至家長與家長之間的諸多關系,問題交織,不好兼顧處理,往往使一些班主任左右為難。怎樣才能給學生編排好座位呢?
閑暇之余,我主動與其他班主任溝通,我才發覺編排座位的方式五花八門,各有千秋,這里面可是大有學問。具體方法有:
1、高低法。高的坐在后,矮的坐在前。這是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看到教師板書和演示的一種方法。
2、性別法。這是因學生的性意識編排座位的一種方法。到了初中以后,男女一般分開坐為好,以免雙方行為不便和帶來不應有的心理影響。
3、輪換法。一般是使學生左右輪換著坐,縱行每兩周調一次。若坐椅、課桌能升降,也可前后輪換著坐。這是預防學生近視和斜視的一種方法。
4、帶動法。這是以優帶差的一種編排方法。一般是讓學習態度好、成績好的學生和與之相反的學生坐在一起,一帶一,一對紅。
5、相投法。讓志趣相投的學生坐在一起,往往能收到高山流水的效果。這對于增進團結、相互合作很有好處。
6、互補法。當同一方面的優缺點在兩名學生身上分別存在時,讓他們坐在一起,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這要求具有優點的同學對對方缺點必須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優點上必須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7、間隔法。為防止一學生對另一學生造成不良影響,可在二者之間插入一個能抵抗甚至能消除這種不良影響的.學生。此法也適用于消弱或排除外界不良因素對教室內學生的影響,如可安排一些自制力強的同學坐在教室的窗口或門旁。
8、條件法。就是要對個別執意一定要坐或不坐某個位置的學生講條件。針對其某方面的弱項提出合理的進步要求,滿足要求,方可如愿。對這樣的學生還應配以上述的思想認識教育。
了解這么多編排座位的方式,我的想法是,對以上的方法采取綜合利用的方式,首先考慮到孩子的身體條件狀況、學習態度等,“特殊”學生坐在前面。在安排座位時,體現小組學習的方式,即一個組長(優),兩個組員(良+差),經常開展一些小組評比的活動,增強小組的凝聚力,從而實現帶動法、互補法的最佳效果,即“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座位編排,我想不局限于這些,關鍵在于班主任平日里的體會與思索?傊嘀魅卫蠋煈摮蔀樯钪械膼坌娜恕⒛托娜恕⒓毿娜、創新人。
班級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3
近日,我有幸聆聽學習了楊富志老師《班級管理的道與術》的講座,受益匪淺。楊老師從自己的班級管理工作出發,用具體事例詳細闡述了他在班級管理中的“道”與“術”。
“道”與“術”的關系,是我國古代傳統哲學思想的精華之一。何謂“術”,簡言之,就是具體、零碎、事務性、技術性的東西。而“道”呢,相對而言,就是大計、根據、戰略、規律性的東西。它是靈魂,是統帥。如果放棄了或者忽略的它,那么,人就會走向繁瑣,被眼前的重重事務所纏繞,云里霧里,終其日碌碌但少為。
在平時的工作中,太多的班主任忙于眼前的具體事務,或者急于完成學校的布置任務,或者對具體的學生做出具體的批評、指導。整天團團轉,工作沒有少干,不過成效不太明顯。除了讓別人看到勤勉之外,總感覺少了一些其它的東西。那是因為在“術”的問題上,占用太多的精力,而忽略了高瞻遠矚的“道”。
對于班級管理來說,“道”在哪里?我覺得那就是著眼于對學生長期發展的引領。
一、引領學生具有以下“五心”:孝心獻給父母,做家庭的“小幫手”;愛心獻給社會,做文明禮貌的“小標兵”;關心獻給他人,做小朋友和同學的“小伙伴”;忠心獻給祖國,做維護國家社會利益的“小衛土”;信心留給自己,做主宰自己的“小主人”。
二、激發和喚醒學生內動力。讓學生在小目標的引導下,自覺磨礪意志,主動養成良好習慣,從“被成長”中產生生命自覺,用自己的`力量實現成長。
三、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杰絲·雷耳說:“稱贊對溫暖人類的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睂W生任何一點值得鼓勵的地方,我們都應該加以肯定、贊揚,激起他們的自尊和自信,并通過持續不斷的鼓勵,使其持久地保存下去。
人,只能自己改變自身,并且以自身的改變來喚醒他人。作為班主任,我們要善于改變自己、完善自己,以自身的力量來引領學生走向希望的未來。
班級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4
3月7日,我校邀請實驗三小的劉林芝老師,給大家講解如何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雖然只有短短兩個小時的培訓,但是我的收獲頗多、受益匪淺。
培訓過程中,劉老師將理論知識與大量的班級管理實例結合起來,不僅讓老師們在理論上重新認識了班主任工作的內涵,更從案例實踐上獲得了處理班級事務的啟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應用這些理論基礎來指導我的班級管理工作。從這次的培訓中我得到了以下幾點啟示: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是班級的主人,要想做好班級工作,首先就要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思。在平時的工作中,班主任應主動把自己置身于學生群體之中,尊重學生的情感,理解和信任學生。
2、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素質教育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作為一個重點工作,作為班級管理的領導者,班主任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班主任要善于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抓住學生每一個大膽的猜測和創意。
3、調動家長的參與熱情
孩子的成長于教育,需要教師的指導與關懷,同樣也離不開家長。因此,班主任除了除了做好學生的教育以及管理以外,還要做好家長的工作。要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要獲得家長的信任,還要學會調動家長參與班級管理工作的熱情,通過校內外結合,把學生教好。
班級管理培訓心得體會 5
做為一位在學校里和學生們朝夕相處的教師,我們班主任最重要的是能走進學生的心,親近學生。因此自己要培養作為一名班主任應有的情懷,比如說童心(和學生保持共同的愛好),愛心(對孩子的依戀之情),責任心(和孩子一道成長,培養現代公民),專家(課堂教學很棒,并有專業造詣),思想家(帶著思考的大腦從事平凡的工作),心理學家(不知不覺走進學生的心靈)。有意識的培養班主任情懷,讓我們對班級管理更加得心應手。每一位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上都有自己的辦法,運用正確的方法能讓班級變得更加有序,而采用錯誤的方式管理班級,班級會變得更加混亂。如何管理好一個班集體,我們班主任要下很大苦工才行,不是任何事都是班主任包辦,班級管理就能好,關鍵是把班級管理的基本任務做到細致,才能管理好一個班級。班級組織建設、班級日常管理、班級教育與管理力量的管理、以及班級活動管理等都要做好。一個班級管理好,它的益處是極大的。有助于實現教學目標,提高學習效率;有助于維持班級秩序,形成良好班風;有助于鍛煉學生能力,學會自治自理。班級管理的“四招”
“一招”:堅持“一個標準”,再出了班級事務方面,尤其是獎懲方面,好學生和后進生應使用一個標準。
“二招”:調動“兩個積極性”,一是尊重每一位學生,在課間時間深入學生中,與他們一起交談、游戲。二是發動大家參加班級管理的各項活動。
“三招”:依靠“三個方面”的力量,充分調動和運用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參與班級管理。
“四招”:發揮“四套班子”的作用。即指少先隊中隊委、小隊委、課代表、小組長的作用。
班主任管理班級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關鍵還要實事求是,并不是每一種方法策略都是用于自己管理的`班級。制定方法策略的基礎是基于學生的學情,每一個班級的情況都不一樣,這就需要我們的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不斷改變自己的方法,找到更適宜自己班級管理的辦法。
【班級管理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班級管理培訓心得體會11-15
班級管理培訓心得體會11-15
班級管理培訓心得06-06
班級管理培訓心得11-05
班級管理培訓心得體會15篇04-29
班級管理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1篇)07-11
班級管理培訓心得體會15篇04-29
班級管理培訓心得體會(通用5篇)11-01
班級管理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7篇)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