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挺立呻吟高潮av全片,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性欧美极品v,A片高潮抽搐揉捏奶头视频

《無題》原文及翻譯賞析

時間:2024-10-19 11:34:44 王娟 賞析 我要投稿

《無題》原文及翻譯賞析

  無題,是詩歌的一個類別。在中國詩歌中,傳統詩詞是漢語文學文化的精華,詩人常常以“無題”為題作詩篇。之所以用“無題”作題目,是因為作者不便于或不想直接用題目來顯露詩歌的主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無題》原文及翻譯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無題》原文及翻譯賞析1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

  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任好風。

  注解

  1、鳳尾香羅:鳳紋羅;羅:綾的一種。

  2、頂:指帳頂。

  3、扇裁:指以團扇掩面。

  譯文

  織著鳳尾紋的綾羅,薄薄重重;

  碧紋的圓頂羅帳,我深夜趕縫。

  那回邂逅,來不及用團扇掩蓋;

  可你驅車隆隆而過,無語相通。

  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殘燭盡;

  卻無你的消息,等到石榴花紅。

  也許你在垂楊岸,栓系斑騅馬;

  怎能等到,送去會你的西南風。

  賞析

  這大概是抒寫一女子愛情失意的幽怨和長相思的苦悶心情。首聯寫女主人公深夜縫制羅帳,表現她對往事的追憶和對會合的深情期待。頷聯回憶最后一次邂逅的情狀,表達她追思往事時,那種惋惜、悵惘而又深情地回味的復雜心情。頸聯寫別后的相思寂廖,春光已盡,石榴花開,所思之人斷無消息。表達了流光易逝,青春虛度的悵惘和感傷之情。尾聯寫日夜思念的人,或許相隔非遠,只是咫尺天涯,無緣會合罷了。詩活用了曹植的《七哀詩》中“愿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的名句,表達會合難期之苦。詩中所流露的感情真摯而深厚。看來女主人公似乎是單相思。雖然相思無望,然而追求卻十分執著。正是這種純情,這種癡情,賦予詩歌強烈的感染力。

  此詩或以為是寫男子思念女方的。象這樣的艷情詩,本來就很難揣摩的。

  《無題》原文及翻譯賞析2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蓬山 一作:蓬萊)

  創作背景

  在唐時,人們崇尚道教,信奉道術。李商隱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陽山學道。其間與玉陽山靈都觀女氏宋華陽相識相戀,但兩人的感情卻不能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內又奔涌著無法抑制的愛情狂瀾,因此他只能以詩記情,并隱其題,從而使詩顯得既朦朧婉曲、又深情無限。李商隱所寫的以《無題》為題的詩篇,大多是抒寫他們兩人之間的戀情詩。此詩即其中一首。

  譯文

  相見很難,離別更難,何況在這東風無力、百花凋謝的暮春時節。

  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燒成灰燼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妝照鏡,只擔憂如云的鬢發改變顏色,容顏不再。長夜獨自吟詩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萊山離這兒不算太遠,卻無路可通,煩請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

  注釋

  無題:唐代以來,有的詩人不愿意標出能夠表示主題的題目時,常用“ 無題”作詩的標題。

  東風無力百花殘:這里指百花凋謝的暮春時節。東風,春風。殘,凋零。

  絲方盡:絲,與“思”諧音,以“絲”喻“思”,含相思之意。

  蠟炬:蠟燭。

  淚始干:淚,指燃燒時的蠟燭油,這里取雙關義,指相思的眼淚。

  曉鏡:早晨梳妝照鏡子。鏡,用作動詞,照鏡子的意思。

  云鬢:女子多而美的頭發,這里比喻青春年華。

  應覺:設想之詞。

  月光寒:指夜漸深。

  蓬山:蓬萊山,傳說中海上仙山,指仙境,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處。

  青鳥:神話中為西王母傳遞音訊的信使。

  殷勤:情誼懇切深厚。

  探看(kān):探望。

  賞析一:

  這首詩,以女性的口吻抒寫愛情心理,在悲傷、痛苦之中,寓有灼熱的渴望和堅忍的執著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綿邈,極為豐富。

  開頭兩句,寫愛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種力量的阻隔,一對情人已經難以相會,分離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別”字,不是說當下正在話別,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離。兩個“難”字,第一個指相會困難,第二個是痛苦難堪的意思。前人詩中曾有“別日何易會日難”(曹丕《燕歌行》)“別易會難得”(宋武帝《丁都護歌》)等句,都是以強調重聚之難而感嘆離別之苦。李商隱從這里推進一步,表明因為“相見時難”所以“別亦難”——難以割舍、痛苦得難以禁受。詩人在一句之中兩次使用“難”字,第二個“難”字的出現,因重復而給人以輕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詩句的綿聯纖曲之勢,使相見無期的離別之痛因表達方式的低回婉轉而顯得分外的深沉和纏綿;這樣的纏綿情態,在“別易會難得”等平直敘述中是不易體會的。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傷懷如此,恰又面對著暮春景物,當然更使她悲懷難遣。暮春時節,東風無力,百花紛謝,美好的春光即將逝去,人力對此是無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靈的創痛,也同眼前這隨著春天的流逝而凋殘的花朵一樣,因為美的事物受到摧殘,豈不令人興起無窮的悵惘與惋惜!“東風無力百花殘”一句,既寫自然環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靈與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這種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寫,在李商隱的筆底是常見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兩句:“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次句不僅象征詩人留滯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離人的百無聊賴,同“東風無力百花殘”一樣,寫實與象征融為一體,賦予感情以可以感觸的外在形態,也就是通常說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著寫因為“相見時難”而“別亦難”的感情,表現得更為曲折入微。“春蠶到死絲方盡”中的“絲”字與“思”諧音,全句是說,自己對于對方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蠟炬成灰淚始干”是比喻自己為不能相聚而痛苦,無盡無休,仿佛蠟淚直到蠟燭燒成了灰方始流盡一樣。思念不止,表現著眷戀之深,但是終其一生都將處于思念中,卻又表明相會無期,前途是無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將終生以隨。可是,雖然前途無望,她卻至死靡它,一輩子都要眷戀著;盡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這兩句里,既有失望的悲傷與痛苦,也有纏綿、灼熱的執著與追求。追求是無望的,無望中仍要追求,因此這追求也著有悲觀色彩。這些感情,好象在無窮地循環,難以求其端緒;又仿佛組成一個多面的立體,光從一個角度是不能見其全貌的。詩人只用兩個比喻就圓滿地表現了如此復雜的心理狀態,表明他的聯想是很豐富的。“春蠶”句首先是人的眷戀感情之纏綿同春蠶吐絲綿綿不盡之間的聯想,又從蠶吐絲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寫出了“到死絲方盡”,使這一形象具有了多種比喻的意義。南朝樂府西曲歌《作蠶絲》:“春蠶不應老(不應,這里是“不顧”的意思),晝夜常懷絲。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造意與《無題》的“春蠶”句相近。不過,這里的春蠶“何惜微軀盡”,是在料定“纏綿自有時”、前途頗有希望的情況下產生的意念。《無題》“春蠶”句則不然,就其表現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現的追求是無望的,卻又是不計希望之有無的,感情境界有差異,聯想也更為曲折。以蠟燭的燃燒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隱以前的南朝樂府中,也不少見。如“思君如明燭,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燭,煎淚幾千行”(陳叔達,同題)等皆是。“蠟炬成灰淚始干”同樣是用蠟燭作比喻,卻不是單一地以蠟淚比擬痛苦,而是還進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終生以隨,聯想比前人深微復雜得多,形象的底蘊也因此而豐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著重揭示內心的感情活動,使難以言說的復雜感情具體化,寫得很精彩。五六句轉入寫外向的意念活動。上句寫自己,次句想象對方。“云鬢改”,是說自己因為痛苦的折磨,夜晚輾轉不能成眠,以至于鬢發斑白,容顏憔悴,亦即六朝詩人吳均所說“綠鬢愁中改,紅顏啼里滅”(《和蕭洗馬子顯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無題》“曉鏡”句說的是清晨照鏡時為“云鬢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為此而愁。這就生動地描寫了紆折婉曲的精神活動,而不再是單純地敘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這件事了。自己于夜間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為憔悴而痛苦。夜間的痛苦,是因為愛情的追求不得實現;次日為憔悴而愁,是為了愛情而希望長葆青春,總之,為愛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這種晝夜廻環、纏綿往復的感情,仍然表現著痛苦而執著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對方和自己一樣痛苦。他揣想對方大概也將夜不成寐,常常吟詩遣懷,但是愁懷深重,無從排遣,所以愈發感到環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隨之更趨暗淡。月下的色調是冷色調,“應覺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覺反映心理上的凄涼之感。“應”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氣,表明這一切都是自己對于對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動,體現了她對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想象愈具體,思念愈深切,便愈會燃起會面的渴望。既然會面無望,于是只好請使者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這就是結尾兩句的內容。詩詞中常以仙侶比喻情侶,青鳥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話、傳說中的一座仙山,所以這里即以蓬山用為對方居處的象征,而以青鳥作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現。這個寄希望于使者的結尾,并沒有改變“相見時難”的痛苦境遇,不過是無望中的希望,前途依舊渺茫。詩已經結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與追求還將繼續下去。

  這首詩,從頭至尾都融鑄著痛苦、失望而又纏綿、執著的感情,詩中每一聯都是這種感情狀態的反映,但是各聯的具體意境又彼此有別。它們從不同的方面反復表現著融貫全詩的復雜感情,同時又以彼此之間的密切銜接而縱向地反映以這種復雜感情為內容的心理過程。這樣的抒情,聯綿往復,細微精深,成功地再現了心底的綿邈深情。

  詩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從李商隱以前的詩歌創作中發現相似的描寫。在前人創作的薰陶和啟發下,詩人有所繼承和借鑒。但是他并沒有簡單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創造性,向前跨進了一大步,把原來比較樸素的表現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動,用以反映更為豐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實際上已經脫去舊的形跡,成為新的創造了。從這里可以看出,詩人豐富的文學修養與他對于意境和表現手段的探索,是這首詩取得成就的重要條件。

  賞析二:

  相見時難別亦難,說的是義山當時的處境艱難,離開徐州到長安后想進翰林院,向令狐綯說明此時,也就是找熟人走個后門,令狐陶升官之后,為了避嫌謝絕見客,致使義山處境尷尬,相見難,離別又不甘心,所以出此名句。

  東風無力百花殘,當時義山已經很大年紀,東風無回天之力挽救百花的凋零,映射自己留不住青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此名句獻給所有為理想奮斗終生之人。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和上句呼應,青春難留,云鬢斑白,蠟炬燃盡,月光甚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最后一句起死回生,由深深地“到死”,"成灰"的絕望,到‘無多路’,可見作者還是對綯抱有希望,不肯決絕。

  從現在來看,此詩不難看出也是寫給令狐綯,希望他看到之后體會到自己的心情,也希望綯能感受到自己并沒有絕望,而是繼續等待綯這個救命稻草的幫助。

  《無題》原文及翻譯賞析3

  原文:

  流水無情,潮到空城頭盡白。離歌一曲怨殘陽,斷人腸。

  東風官柳舞雕墻。三十六宮花濺淚,春聲何處說興亡,燕雙雙。

  譯文:

  流水無情送客,潮水拍打著空城,人因離愁而頭發變白。聽到離別之歌,我不禁抱怨夕陽無情,催人離別,頓生斷腸之痛。

  東風吹動,柳枝在雕花的宮墻上漂浮。離宮別院里,群花因傷感時節而落淚。雙燕聲聲,好像訴說歷代興亡之事。

  注釋:

  空城:石頭城,建康的舊稱

  葉夢得《滿庭芳》:“一曲離歌,煙村人去。”

  雕墻:雕花的宮墻。

  賞析:

  這首詞作于南宋孝宗淳熙元年至淳熙二年(1174-1175)春,是辛棄疾送別友人時所作的詞。

  創作背景:

  詞的上片借助景色描寫離愁。“流水無情,潮到空城頭盡白”,送行的場景是在長江邊上,本來沒有感情的江水此時扮演了一個無情的角色,因為友人就要離別,就像滔滔的江水不可逆流一樣,讓人產生無限的傷感,簡直就要把人的頭發都急白了。“離歌一曲怨殘陽,斷人腸”,離別的歌曲惹人傷感偏偏夕陽也像是催促友人上路一樣越來越向西斜。“殘陽”點明了送別的時間,詞人送別友人,肯定不會在傍晚才送,這里用“斜陽”是為了說明作者與友人依依難舍,從上午到下午都舍不得分離,一直拖延到了天色將暮,可是詞人依然抱怨夕陽為什么不能多停留一會,可見其離愁之深。

  下片由離別之傷感生發而去,寫到古今興亡之事。一般送別作品只是單純的就事論事,抒發離別愁緒。作者卻一反常理,將建康這樣一個六朝古都所具有的滄桑的歷史興亡之感用沉痛的語言表達了出來。建康也曾是魏晉六朝時極其繁華的城市,現在卻是殘柳搖曳,百花落淚,飛燕來去,似乎在訴說那朝代更迭的舊事。

  這首詞突破了一般送別詞單為離愁而作的窠臼,不僅抒發了深深的離愁,而且還懷古傷今,抒發了沉重的興亡之感,體現了稼軒沉郁雄渾的詞風。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無題》原文及翻譯賞析4

  無題二首

  故鄉黯黯鎖玄云,皓齒吳娃唱柳枝。

  歲暮何堪再惆悵,且持卮酒食河豚。

  皓齒吳娃唱柳枝,酒闌人靜暮春時。

  無端舊夢驅殘醉,獨對燈陰憶子規。

  古詩簡介

  《無題二首》是現代文學家魯迅創作的一組七言絕句。這兩首詩從不同的角度,抒寫了兩個不同的事件。第一首為“卮酒食河豚”,第二首為“吳娃唱柳枝”。這兩首詩虛實結合,敘事抒情融為一體。它們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當時祖國長夜漫漫,杜鵑啼血的政治環境,抒發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感與渴望光明的情懷。

  翻譯/譯文

  其一

  祖國正在黑云籠罩之下,漫漫長夜隔住了新春。

  歲尾之際怎禁得起再悲傷,權且拿起杯中酒吃河豚。

  其二

  牙齒潔白的蘇州姑娘唱著柳枝曲,酒闌人靜像是暮春的時候。

  沒來由的舊夢趕走了殘剩的醉意,我獨自對著燈光的陰影想起啼血的杜鵑。

  注釋

  此詩為贈作者日本友人濱之上,即濱之上信隆(1899--1967),日本鹿兒島人,當時為上海筱崎醫院耳鼻喉兒科醫生。

  黯黯:氣象慘淡的樣子。鎖:籠罩,封閉。玄云:黑云。

  遙夜迢迢:長夜漫漫的意思。上春:古時正月稱謂上春。

  歲暮:年底。何堪:哪能夠。

  卮(zhī)酒:杯酒。卮,酒器。河豚:一種有毒的海魚。

  此詩為贈作者日本友人坪井芳治。坪井芳治(1898一1960),日本東京人,當時為上海筱崎醫院兒科醫生。

  皓(hào)齒:潔白的牙齒。吳娃:泛指江南蘇州一代的年輕姑娘,吳人稱美女為娃。柳枝:原為古代民歌曲調,名《折楊柳》或《折柳枝》。唐代進入教坊,名《楊柳枝》。白居易有《楊柳枝詞》八首,其中有“古歌舊曲君休問,聽取新翻《楊柳枝》”的句子。又在《楊柳枝二十韻》題下自注:“《楊柳枝》,洛下新聲也。”詩中指歌曲,又以“吳娃”而引出“楊柳枝”。

  酒闌(lán):指酒席將盡未盡之時。闌,盡,晚。

  無端:沒有來由。舊夢:往事,猶言舊事如夢。殘醉:酒醉將醒。

  子規:即杜鵑。師曠《禽經》:“春夏有鳥如云不如歸去,乃子規也。

  創作背景

  據《魯迅日記》1932年12月31日載,這兩首詩系書贈日本朋友濱之上信隆和坪井芳治的(當時均為上海莜崎醫院醫生)。又,同月28日記:“晚坪井先生來邀至日本飯館食河豚,同去并有濱之上醫生。”可為注腳。這是兩首借物托情的政治抒懷詩。

  整體賞析

  這兩首詩是作者魯迅的詠懷抒情詩。

  第一首抒發了魯迅有感于歲暮冬夜的黑暗漫長,而以酒澆愁遣懷的情緒。詩的前兩句“故鄉黯黯鎖玄云,遙夜迢迢隔上春”,描寫了故鄉(也指故國)的冬夜,黑云密布,長夜漫漫,仿佛這冬天和初春隔得有如此之遙,詩人說:“冬天已經到來,春天還會遠嗎?”,但在中國,這春天也是遙不可及的。詩雖寫眼前實景,卻暗喻了當時中國的黑暗沉重的現實:后兩句“歲暮何堪再惆悵,且持卮酒食河豚”,是說歲暮之時,又怎么能再忍受那無盡的憂愁呢,不如暫且借酒澆愁,把酒吃河豚魚吧。詩中雖實寫了此次食河豚的事,但在此詩中也表達了拼死吃河豚,并將生命置之度外的情感。

  此詩沉郁幽憤,寄懷抒愁,傷時憂生,沉靜而又韻味深沉。

  第二首詩也抒發了作者感時傷懷,思念舊交故友的情感。詩中寫道:暮春時節,在熱鬧的酒宴上,明眸皓齒的姑娘演唱了柳枝詞,引起了作者的思鄉念舊之情。當酒闌席將盡的時候,夜己深了,人散了,四周安靜下來,忽然作者做起了舊夢。醒來時,自己的酒也醒了。最后,在落寞的情調之中,作者只能坐在燈陰底下,思念起故人。詩的第一句由吳娃唱的柳枝詞的歌,由傳統的折柳贈別風俗,轉入對故鄉和故人的思念之情,而這種思念特別是在熱鬧的酒宴之后,人靜之時,最宜生發。

  《無題二首》,描寫了作者感時傷亂、思念故鄉舊交的感情,并以此借酒澆愁,這是典型的中國傳統文人士大夫的詩歌主題,體現了魯迅的文人情懷。魯迅寫這二首詩,是體現著他的傳統文人士大夫的情趣和感情的。全詩含蓄雋永,憂傷的思緒淡淡地流寓在詩句之中。

  《無題》原文及翻譯賞析5

  原文: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云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幾日寂寥傷酒后,一番蕭瑟禁煙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注釋: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云無跡任西東。

  油壁香車:古代婦女所坐的車子,因車廂涂刷了油漆而得名。這里指代女子。峽云:巫山峽谷上的云彩。后常以巫峽云雨指男女愛情。

  梨花院落溶(róng)溶月,柳絮(xù)池塘淡淡風。

  溶溶:月光似水一般地流動。淡淡:輕微的意思。

  幾日寂寥(liáo)傷酒后,一番蕭索禁煙中。

  傷酒:飲酒過量導致身體不舒服。蕭索:缺乏生機。禁煙:在清明前一天或二天為寒食節,舊俗在那天禁火,吃冷食。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魚書:古樂府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句,后因以“魚書”指書信。何由達:即無法寄達。水遠山長:形容天各一方,重重阻隔。

  譯文: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云無跡任西東。

  我再也見不到你所乘坐的油壁香車,沒想到,我們是這么無緣,像那巫峽的彩云倏忽飄散,我在西,你向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你是否記得,盛開著梨花的小院里,似水的月光照著我們相逢;柳絮飛揚的池塘邊,我們曾相偎著,在微風里傾吐著情衷。

  幾日寂寥傷酒后,一番蕭索禁煙中。

  唉,往事如煙,我喝著酒打發走一天又一天,是那么的傷懷寂寞;眼前凄涼的寒食節,怎不令我加倍地思念你的芳蹤。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我的心,你知道么?想寄封信兒告訴你,這層層的山,道道的水,又怎能到得了你的手中?

  賞析:

  愛情是永恒的主題,然而,長期受儒家思想束縛的古代人們往往不敢涉足,李商隱以無題的形式,柳永以詞的形式寫了一些,卻遭到不少的非議。晏殊的這首詩受李商隱的影響是很明顯的,但不乏好句,值得一讀。首聯給人以飄忽的感覺,含有無可奈何的情調,出句比李商隱“車走雷聲語未通”還要深沉些。對句以巫山神女朝云暮雨表達了“來是空言去絕蹤”的悵惘,真是“神女生涯原是夢”,“云雨巫山枉斷腸!”恨只恨自己“身五彩鳳雙飛翼”,而今“何處西南待好風?”最值得贊頌的是頷聯,詩人創造出一種清幽的境界,傳達出心中纏綿的情致,至于是不是“自然有富貴氣”,那倒在其次。梨花飄香,柳枝搖曳,月色溶溶,微風陣陣,這迷人的景色蕩起詩人無限遐思。“月色溶溶夜,花影寂寂春,如何臨浩魄,不見月中人?”即使見了月中人,那也不怎么樣,怕只有“碧海青天夜夜心”,怕只有“一寸相思一寸灰!”“輕飛不假風,輕落不委地。撩亂舞晴空,發人無限思。”思的是“柳絲長玉驄難系”,思的是當時怎不“乞君留取兩三條!”頸聯寫當前苦況,“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不能不感到寂寞;“雨中禁火空冷齋”,不能不感到蕭索。尾聯有“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和“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的意味,也和詩人自己寫的《鵲踏枝》中“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相似。尤其是末句中“處處同”,“妙在能使人思”,看似曠達,實為深沉,比“知何處”更進一層。

【《無題》原文及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高考語文無題原文翻譯及賞析04-21

無題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8-22

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原文賞析及翻譯12-19

《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原文及翻譯賞析09-15

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原文、翻譯及賞析04-24

李商隱《無題》的原文及賞析01-20

無題·鳳尾香羅薄幾重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原文、翻譯及賞析07-21

酒泉子·無題原文及賞析12-14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原文翻譯及賞析02-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得荣县| 嘉峪关市| 通州区| 石泉县| 新沂市| 保定市| 黎川县| 曲靖市| 宽城| 陕西省| 理塘县| 西吉县| 大宁县| 晋中市| 建湖县| 德州市| 习水县| 泽普县| 读书| 繁峙县| 长岭县| 婺源县| 泰兴市| 巴彦县| 集贤县| 厦门市| 南安市| 呼伦贝尔市| 门源| 太谷县| 宁强县| 晴隆县| 金阳县| 上犹县| 绥芬河市| 龙泉市| 盱眙县| 新晃| 长武县| 武汉市| 政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