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石州慢》賞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肯定還記得那些經典的古詩詞鑒賞嗎?古詩詞鑒賞,就是對古詩詞進行分析,從單純的字、詞到句子的翻譯解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其中內涵。還記得古詩詞鑒賞是怎樣做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石州慢》賞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作品簡介】
《石州慢·寒水依痕》由張元干創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這是一首寫游子思家的傷春詞。開頭三句寫春回,接下二句詠梅,“天涯舊恨”是全詞主旨。下闋轉寫對家中妻子的思念,抒發相思之苦。有人認為此詞是作者借思家寫政治上受迫害的復雜心情。詞意含蓄蘊藉,耐人咀嚼。更多宋詞賞析文章敬請關注的《宋詞三百首》專欄。
【原文】
《石州慢·寒水依痕》
作者:張元干
寒水依痕①,春意漸回,沙際煙闊②。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數枝爭發。天涯舊恨,試看幾許消魂?長亭門外山重疊。不盡眼中青,是愁來時節。
情切。畫樓深閉,想見東風,暗消肌雪③。辜負枕前云雨④,尊前花月。心期切處,更有多少凄涼,殷勤留與歸時說。到得再相逢,恰經年離別。
【注釋】
①“寒水”句:杜甫《冬深》詩“花葉惟天意,江溪共石根。早露隨類影,寒水各依痕。”此處化用其決心書。
②“春意”二句:杜甫《閬水歌》:“更復春從沙際歸。”
③肌雪:指人的皮膚潔白如雪。莊子《逍遙游》:“藐姑謝之山,有神人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
④孤負:同辜負。枕前云雨:此處指夫婦歡合。即宋玉《高唐賦序》中的“旦為朝云,暮為行雨”,借指男女相愛。
【譯文】
寒水緩緩消退,只留下一線沙痕。春意又回,沙洲煙霧沉沉。天氣晴朗,照著溪邊的新梅香氣浮散。一枝枝梅花爭相開放。我獨在這遠方,心中無限怨恨,無人知道我現在的悲愴?長亭門外,群山重疊,望不斷的遠山層層,正是令人憂愁的時節。遙想深閨中的你,一定也是情切不已。畫樓的層門緊閉,想念春風,你的容顏悄悄瘦損。我真是辜負了你啊,讓你獨守閨中。辜負了多少良辰美景,浪費了大好青春。你可知道,我也是歸心似箭,恨不得立刻就來到你面前。更有多少酸甜苦辣,留著回去向你訴說詳盡。我們再度相逢,恐怕又過一年。
【賞析】
此詞是作者晚年離鄉思歸之作。在冬去春來,大地復蘇的景象中,作者觸景生情,在詞中表達了自己內心深沉的思鄉之念。
“寒水依痕”之句,點出了初春的時節,但這是運用杜甫的成句。杜甫《冬深》:“花葉惟天意,江溪共石根,早霞隨類影,寒水各依痕”。后二句采用杜甫《閬水歌》“正憐日破浪花出,更復春從沙際歸”詩意。這里融詩景于詞境,別有一番氣象,而一“漸”字,更為初春即將解凍的溪水增添一股新的活力。詞人從迷茫開闊的景象中,感受到蓬勃生機和溫暖的春意。“溪梅”二句用特寫手法刻畫報春的信息——梅花的開放。和煦的陽光照耀著一切,溪邊梅樹疏落的枝條上綻露出朵朵花苞,散發出誘人的清香,使人感到無限美好。這是冬去春來的美好象征,也是展望一年的最好季節,然而這并不能引起詞人心靈的歡悅,相反卻萌生出離愁與苦恨。
“天涯”以下數句,由寫景轉入抒情。“舊恨”二字,揭示出詞人郁積在心中的無限的離愁別恨。“消魂”是用江淹《別賦》的詩句:“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矣!”這里用設問的句式領起下文。“長亭”以下三句,進一層敘寫消魂的景色。在那長亭門外,詞人舉目望去,映入眼簾的只是望不盡頭的重重疊疊的青山。連綿起伏的山巒,猶如心中無窮的愁緒,正是“吳山點點愁”,春日的景象,成了犯愁的時節。
下片換頭“情切”二字,承上轉下。詞人宕開筆力,由景物描寫轉而回憶昔日夫婦之情。而此時雖然離別遠行,但綿綿情思卻是割會不斷的。“畫樓”以下三句,虛景實寫,設想閨人獨居深樓,日夜思念丈夫,久盼不歸,漸漸地形體消瘦下去。緊接著“枕前云雨”,借用典故暗射夫婦情意。宋玉《高唐賦》序中說,楚王夢中與神女相會高唐,神女自謂:“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后指男女歡合。這與下句“尊前花月”,都是寫夫婦間共同的甜蜜生活。
但因為離別在外,枕邊之歡,尊前之樂,都可想而不可及。詞人內心所殷切盼望的,是回來與親人相見,訴說在外邊思家時心底的無限凄涼孤獨的情味。“心期切處”三句所寫,是自己的離愁,與上“畫樓”三句寫家里人的別恨形成對照。彼此愁思的產生,同是由于“孤負”兩句所說的事實而引起。這樣寫雖是分寫雙方,實際上卻渾然一體,詞筆前后回環呼應,十分來嚴謹細致。歇拍“到得再相逢,恰經年離別”緊承上句“歸時”。言到等歸來重見,已是“離別經年”了。言下對于此別,抱憾甚深,重逢之喜,猶似不能互相抵觸。寫別恨如此強調,宋詞中亦少見,并非無故。
這首詞作由景入情,脈絡分明,從表象上看,似乎僅僅抒寫夫婦間離愁別恨,但詞中運用比興寄托,確實寓寄著更深一層的思想感情。《蓼園詞選》中說:“仲宗于紹興中,坐送克銓及李綱詞除名。起三句是望天意之回。‘寒枝競發’,是望謫者復用也。‘天涯舊恨’至‘時節’是目斷中原又恐不明也。‘想見東風消肌雪’,是遠念同心者應亦瘦損也。‘負枕前云雨’,是借夫婦以喻朋友也。因送友而除名,不得已而托于思家,意亦苦矣。”自常州詞派強調借詞有所寄托以來,后世評詞者往往求其有無寄托。從張元干后期遭受壓抑不平的情況來看,在南宋朝廷屈辱求和。權奸當道而主戰有罪的險惡的社會環境里,他的內心有著難以明言的苦衷,故詞中“借物言志”,寄意夫妻之情,黃蓼園所云并非純為主觀臆斷,但如此分解,恐怕就難免有穿鑿附會之嫌了。
【作者介紹】
張元干(1091—1170?)字仲宗,號蘆川居士、隱山人,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北宋政和初,為太學上舍生。宣和七年(1125),任陳留縣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圍汴,入李綱行營使幕府,李綱罷,亦遭貶逐。紹興元年(1131),以將作監致仕,日福州。紹興八年,秦檜當國,力主和議,胡銓上書請斬秦檜等以謝天下,時李綱亦反對和議罷居長樂,元干賦《賀新郎》詞贈綱,對綱抗金主張表示積極支持。胡銓被除名送新州編管,元干持所賦《賀新郎》詞送行。后檜聞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爾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鄉,卒年約八十。存詞180余首。
張元干出身書香門第。其父名動,進士出身,官至龍圖閣直學士,能詩。張元干受其家風影響,從小聰明好學,永泰的寒光閣、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讀書處。十四五歲隨父親至河北官廨(在臨漳縣)已能寫詩,常與父親及父親的客人唱和,人稱之“敏悟”。
【《石州慢》賞析】相關文章:
賀鑄《石州引/石州慢》賞析12-30
石州慢·寒水依痕原文及賞析03-05
石州慢·薄雨收寒原文、翻譯及賞析04-24
石州慢·寒水依痕原文、注釋及賞析09-30
石州慢·己酉秋吳興舟中作原文賞析07-22
石州慢·寒水依痕原文翻譯09-12
石碏諫寵州吁原文及賞析12-06
石州引·薄雨初寒原文及賞析02-20
州橋原文及賞析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