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端午節民風民俗的作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端午節民風民俗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于端午節民風民俗的作文1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可端午節又是怎么來的呢?
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是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后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絲粽子于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后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已經成為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影響力。就拿我們中山來說吧,每到這一天,農村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聽老人說這樣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小時候,外婆包的粽子不僅味道鮮美,而且蘊含著她對我無限的愛。還沒等粽子出籠,饞嘴的我早已掂起腳,準備大吃一場了。現在,外婆已不在了,可每當我嚼著媽媽包的粽子,總會回味著那濃濃的親情……
關于端午節民風民俗的作文2
“五月天,是端陽。插艾葉呀,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說的就是過端午節的情景。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又稱端陽節、重午節。相傳戰國時期楚國二閭大夫屈原因為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江自殺。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把他的投江日——農歷五月初五定為了端午節。每年一到這個日子,賽龍舟、吃粽子就是主要的活動。據說人們賽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不讓河里的`魚兒不去吃屈原的遺體。
不過,在我外婆家,至今還保留著端午節吃粽子、戴香囊的習俗。每年端午節,外婆會給我們一家包粽子吃。她和我媽先去采摘一些新鮮的竹葉,清洗干凈——先放進熱水中煮一煮,同時將準備好的糯米浸泡好以后,外婆就開始包粽子了。每次她選取兩三片葉子,左右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里一卷,卷成一個圓錐體,接著往里面小心翼翼地放糯米,最后用棉線綁住。一個粽子“寶寶”就誕生了。外婆喜歡根據每個人的口味包不同的粽子:我喜歡吃白粽;媽媽喜歡吃肉粽;外公喜歡吃黑米粽……哪些穿著綠衣裳的寶寶在爐火上煮著,還沒出鍋呢,空氣里就已經彌漫著粽子的香味了,叫人饞得直流口水,我恨不得立馬拿出來狂吃。
端午節前夕,媽媽會給我在褲子或衣服上佩戴香囊。我的香囊是藍色的,十分香,走到哪都能聞到。聽媽媽說,香囊里面的艾葉和雄黃有辟邪驅瘟的作用。
我的最愛——端午節。就是這樣歡樂、祥和的一天度過。
關于端午節民風民俗的作文3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我們這里的一個傳統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都會吃粽子,吃咸蛋黃,喝雄黃酒,吃蛇肉……有一些地方還會進行劃龍舟比賽。
今天早晨,我起床以后,媽媽就問我:“今天又是端午節了,你還要不要吃蛇肉啊?”“當然要吃!”我響亮地回答。“那我們現在就去菜市場買蛇肉去。”“好呀!快走吧!”于是,我就跟著媽媽去菜市場了。
來到菜市場,我們沒有看到蛇肉。于是,媽媽就帶我在里面走了一圈。好不容易我們才找到了一處賣蛇肉的地方。攤主問:“你們是不是買蛇肉啊?”我搶在媽媽前說:“是的!”那個人就讓我們自己挑選。我看到那幾條蛇在籠子里面游來游去。它們還不時把頭抬起。我不禁有些心驚肉跳了。媽媽卻不怕,指著一條中等大小的蛇說:“就要這一條!”“好!”說著賣蛇的人捉起那條蛇。他用手捏住蛇的頭,用腳踩住蛇的尾,再用空著的手拿了一把刀,靈活地把蛇頭給宰了下來,然后立刻把蛇皮剝去。接著,他拿刀把雪白略帶粉紅色的蛇身切成一段一段的放在一只塑料袋里。媽媽付了錢,接過裝著蛇肉的袋子就和我一起回家去了。
吃飯的時候,媽媽把香氣四溢的紅燒蛇肉端上了桌子。我看到這盆蛇肉不禁胃口大開,還沒有等媽媽把盆子放到桌子上,就拿起筷子夾了一塊蛇肉放進嘴里就吃了起來。爸爸看到我這樣迫不及待地吃蛇肉,也跟著夾起蛇肉吃了起來。媽媽說:“看你們父子倆的饞樣……”我和父親不禁哈哈大笑起來……接著,媽媽也跟著我們一起品嘗起來。這紅燒蛇肉的味道真是美極了。
關于端午節民風民俗的作文4
農歷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一進五月,大街小巷就已經擺上了賣香包的小攤。五月初三、四的的四中巷就變成“香包街,”放眼望去,整個街道紅紅的一片,似乎映紅了半邊天。走近小攤,大大小小的香包以紅色為主,又夾雜有綠色的、黃色的、紫色的,灰色的等等;造型更是各異,有十二生肖、五毒、粽子、中國結、草莓、葡萄……;即便同是蛇,形狀也不一樣,有的似彎曲前行,有的抬頭吐芯,有的盤成一團,活靈活現,看起來都讓人害怕!媽媽卻告訴我,端午節帶上香包,再在香包里填上由百草粉混合而成的香草,不僅可以驅趕蚊蟲,還可以佑護人一年安康。或許真有這樣的作用吧,這條小街上擠滿了前來挑選香包的男女老幼,吆喝聲、討價還價聲、發現喜愛的香包的驚叫聲……,使這條街市在這幾天熱鬧非凡。
奶奶說,端午節是個早節。端午節這天早上,我才起床,便發現爸爸早已在門窗上插滿了艾草和柳條,據說從此蚊蟲就不敢進屋子了。端午節在吃食上最講究,飯桌上早已擺好了炸的酥黃的油餅,糖棗糯米糕,能醉人的莜麥酒麩子,然而我的最愛卻是粽子。拆開纏在粽子上的紅白細線,將粽葉一層層剝開,晶瑩的,粘粘的糯米糕就露了出來,有棗的、有豆沙的、有葡萄干的、有五香肉的,蘸上蜂蜜,輕輕咬下一口,唇齒留香,讓人回味無窮!
端午節是熱鬧的,也是甜蜜的,對于愛吃愛玩的我來說更是難忘的!
【關于端午節民風民俗的作文】相關文章:
高中作文:民風民俗12-21
民風民俗的手抄報02-26
廣州中元節的民風民俗08-15
元宵節民風民俗作文合集五篇04-12
品德與社會《我們的民風民俗》教學反思06-28
【推薦】民俗春節民風作文匯編5篇04-08
端午節民俗古詩06-02
端午節民俗活動方案(通用9篇)05-12
關于春節逛花街的民俗習慣作文12-21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