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糍粑經典作文
糍粑曾是信陽老百姓過年家家戶戶必備的食品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家鄉的糍粑經典作文,歡迎大家的閱讀。
家鄉的糍粑經典作文一
今天早晨我醒來時,忽然聞到一股糯米的清香,趕緊下床一看,啊!原來是我的大廚媽媽在廚房大顯身手,我走到廚房湊過去一看,原來媽媽在做香噴噴的糍粑!
只見媽媽把電飯煲里的糯米取出,我嘗了一口新鮮出爐的糯米,咦,怎么有咸味?媽媽說:”在蒸糯米的時候,必須撒上少許鹽,這樣的糍粑才香!“我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原來是這樣。’‘媽媽把雪白的糯米倒在桌子上,攤成長方形,然后用刀背拍一拍,再用刀切出你喜歡的形狀。這樣圖形們就可以下鍋炸了!
我等待的僅僅是幾分鐘,但就像等待了近幾年一樣!終于,美食上桌了,看看吧:金黃金黃的外殼,要下去一大口,啊,又酥又香又有味兒!里面懦懦的糯米冒著熱氣,快把我的舌頭給香掉了!
我吃了一個又一個,真是百吃不厭!有興趣的大家也可以體驗一下哦!不說了,趕緊吃!
家鄉的糍粑經典作文二
每到臘月底,老家都有打糍粑的風俗。去年回老家過春節時,我終于知道了怎么打糍粑。打糍粑的前一天晚上,爺爺就把糯米用井水浸好,爸爸和叔叔準備了打糍粑的工具,有木槌、石臼,還有印糍粑的模板。第二天天沒亮,奶奶就起床把糯米蒸熟,吃完早飯,我們就開始打糍粑了。
叔叔用一個臉盆盛滿蒸熟的糯米放在了石臼的里面,爸爸和姑父他們兩個人用木槌搗糯米,你一下我一下。大約十分鐘后,糯米被打成了糊狀,完全沒有米的樣子了。然后把搗爛的糯米挑到一個竹制的簸箕里,簸箕下面鋪有一層石膏粉,這樣糍粑就不會粘在手上或其他東西上了。爺爺把那一大團糍粑捏成了一小塊一小塊的,媽媽和姑姑就把那小塊的糍粑捏成圓形。我和其他的小朋友就把糍粑放到模板的里面,模板的底部刻有一些美麗的圖案,因為糍粑是熱的,非常容易變形,模板上的圖案就拓在了糍粑的上面。等糍粑冷卻后把它取出來擺在木板上,模板上的圖案就固定在糍粑的上面,有動物、繁體字、風景畫等,非常美麗。我們有的打,有的捏,有的印,一下子就過去了九個回合。
中間有幾次我都想學爸爸的樣子去打糍粑,但都輪不到我。到了最后一個回合時我再也忍不住了,大聲說:“等一下,等一下!我也要打糍粑!”爸爸說:“行,讓你嘗試一下,只要你能打好,回家我讓你玩五個小時的電腦!”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笑著說:“說話要算數。”
我好不容易舉起了木槌,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打了下去,但再也拿不起木槌了,因為上面粘了很多糯米,木槌一下變得重了很多。我抱著木槌往后拉,卻因為用力過猛摔了一跤,爸爸他們看了都哈哈大笑。我邊揉屁股邊說:“現在不能玩電腦了,回家還要治屁股!”
以前我雖然每年都吃糍粑,但從不知道打糍粑原來這么難。以后我一定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勞動果實。
家鄉的糍粑經典作文三
今天是星期天,吃過早飯,我和媽媽還有媽媽的同事一起乘車來到蒲團鄉的一家農院里,我們此次來的主要任務是打糍粑,雖然我吃過糍粑,但是糍粑是怎樣做成的,我還真不清楚,今天我可要弄個明白。
這家農戶是媽媽同事的老家,家里的爺爺奶奶非常熱情,讓人感覺到像到了自己的家一樣。很快,我們準備打第一桶糍粑了,我仔細地詢問了做糍粑的程序,先要把糯米洗凈,放在溫水里泡上幾個小時,糯米泡好后放在一個大木桶里用旺火蒸熟,然后把蒸熟的糯米放在一個大石臼里,用特制的木棒反復搗。大人們開始打糍粑了,熱火朝天的,我也忍不住加入了打糍粑的行列,我們一邊搗一邊圍著大石臼轉,剛開始搗起來非常輕松,慢慢地搗碎的糯米變得越來越黏稠了,搗起來越來越費勁了。但是大家還是很賣力的用勁搗,糍粑終于打好了,大家齊心協力地把糍粑從石臼里拉了出來攤在桌子上,我一看,好大一塊糍粑喲!還冒著熱氣呢!我們品嘗著自己親手做的糍粑那味真是又香又甜,軟糯可口!我們在勞動中享受著生活,體會著快樂!
我喜歡快樂地生活,親身體驗各種有趣的事情,這讓我感覺生活是無比美好的!
家鄉的糍粑經典作文四
大年三十這一天早晨,我起得特別早,因為我要親眼目睹一下爸爸媽媽是怎樣打糍粑的。
只見媽媽將洗凈,泡脹的糯米倒進一個木桶里,蓋上木蓋,放在鍋里用大火不斷地蒸,蒸得粒粒熟透后,爸爸捧出熱氣騰騰的木桶,媽媽提著盛有水的小塑桶,招呼隔壁一個大哥哥一起打糍粑去。爸爸先將木桶里的糯米飯倒進一個專用的石臼里,接著用特制的大木棒使勁壓糯米飯,而后反復捶打,媽媽手快速地沾一下水,見縫插針地把石臼里的糯米飯團弄勻。
不一會兒,爸爸頭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接著換上大哥哥來捶打。隨著“邦邦”聲,兩人不斷地輪換著。我看得心癢癢的,也想上前試一試,我使出吃奶的勁拎起木棍,可木棍一放下去就再也拔不上來了,糯米的粘性太強了和木棍牢牢黏在一起,看得圍觀的人哈哈大笑。這是爸爸告訴我打糍粑要快、準、穩、狠,手中木棍下去要快,收起也要快。爸爸接過我手中的木棍和大哥哥一直捶打,直到不見飯粒為止。
然后在一塊大砧板上撒上一層炒好的黃豆粉,再將打好的糯米團倒在砧板上,將糯米團壓扁,做成薄薄的大圓餅,大如籮筐口,最后在表面撒上芝麻,根據個人口味撒上白糖或紅糖,這就大功告成了。我趕緊切了一塊雪白柔軟的糍粑,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你看了是不是也很想嘗嘗呢?
家鄉的糍粑經典作文五
印象中的糍粑并不是什么稀罕之物,每到要吃糍粑的時候幾乎家家戶戶都收藏著幾斤糍粑,如今我已經記不清吃過多少回糍粑,也從未數過吃了多少個糍粑。要說糍粑的味道,不僅僅是香甜可口軟滑細膩,也蘊含著家鄉的鄉土味
糍粑的做法很簡單:糯米泡半天以上,濾干水,放置在木甑里蒸熟,爾后倒入石臼舂爛至膠狀,在干靜的器具上撒些糯米粉,將舂爛的糯米至其上揉搓,捏成小團或餅狀,還可以用特殊的模具印成各種圖案,置通風干燥處陰干,陰干后可浸泡在水中,能長時間保存。別小看這小小的糍粑,光他的吃法就有好幾種呢:用炭火鐵夾烘烤這吃,用油炸著吃,煎著吃……想到這我就情不自禁的想起了甜酒糍粑。那次我冒著風雪回家,手是冰冷冰冷的,腳也好不到哪去。那時我就在想,如果風雪再大些我怕是一動也不想動了,光說這些有什么用,還是趕緊回家吧!好不容易回到家里,我就被一股莫名的香味引到餐桌。我納悶是什么東西這么香?定睛一看,呀!原來是甜酒糍粑。我迫不及待的端上來就是一口,仿佛所有的寒冷都被溫暖代替,留下的只是一陣暖意,一種透徹心骨的暖意,還有那甜酒和糍粑巧奪天工的美妙融合,咬上一口,軟軟的,綿綿的,滿嘴全是糯米沁人心脾的香味,外面的還一個勁的往里涌……我是多么希望此時此刻有一碗甜酒糍粑擺放在我面前,來驅散我所有的寒意,融入我身體中的一部分。甜酒糍粑吃了不單單是叫人溫暖一陣,它還有著其他作用:糯米有著豐富的蛋白質、鈣、鐵等,中老年人、孕產婦和身體虛弱者吃了能很好的補氣養血。
看來,小小的一塊糍粑不僅融入了家鄉味,也把外出打工人們的心融進去了,我愛吃糍粑,更愛生產他的家鄉。
家鄉的糍粑經典作文六
我的家鄉湖南有許多美味,如醬板鴨、米糖、臘肉、豬血丸子等等,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家鄉的糍粑。
每年春節前夕,我的家鄉家家戶戶都有打糍粑的習俗,因為糍粑象征著豐收、團圓和吉祥,也是送給客人的最佳禮品。
別看糍粑小小的一個,做出來可不容易。首先,把米放在水中浸泡一天以上;接著把米放進木桶中蒸熟,然后把蒸熟的米飯放入機器中攪拌成泥;再在干凈的容器上灑上干米粉,把攪拌成的泥放在容器上揉搓,分成一小團一小團的,放在有印花的圓圓的模具里壓一壓,等壓出形了再把它倒出來,這樣,一個糍粑就做好了,如果覺得不好看,還可以在糍粑中間用可食用的紅色色素點上幾點。這時,你肯定想吃了吧?可是還不能吃,還要放陰涼干燥處風干,風干后放在水中泡起來,就能保存上幾個月。做糍粑也是聚會的好時機,大人們不停地忙碌,小孩子也不閑著,忙來忙去地幫大人拿東西,這個場面可真是熱鬧得無法形容。
糍粑做好了就要吃了,吃糍粑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煮著吃、蒸著吃、煎著吃等等,其中最過癮的就是烤著吃了。冬天的湖南很冷,一家人經常在火爐旁坐著烤火,在火爐上搭個鐵架子,把糍粑放在鐵架子上烤,烤糍粑時火不能太大,要不就會只把外皮烤焦,而里面還是硬的,要慢慢地烤,不停地翻,不能太急,等到糍粑脹得像個包子時就烤熟了,如果你要吃甜的,可以在糍粑里加些糖,這時你也不能急于下口,要不會燙到口舌的。咬一口糍粑,那真是里軟外香,色香味俱全,讓人百吃不膩。
聽了我的介紹,你一定嘴饞了吧,那就快來我的家鄉品嘗美味的糍粑吧!
家鄉的糍粑經典作文七
我家住在江漢平原沙洋縣黃金村。這里沒有什么秀美奇麗的風景,有的是肥沃的土地,有的純樸的`民風民俗。
俗話說,“大人望種田,小孩望過年。”這話一點也不假。我們的家鄉一過臘月初十,年的味兒就顯現出來了。你聽:“嗷、嗷——”那是殺年豬時,大肥豬的哀嚎;“啪、啪……”“咚、咚……”這是做餅子時揉面和搟面皮兒發出的聲音;“哈哈哈……”那是農家女發自內心的歡笑聲。
說到過年的一些習俗,我更忘不了老家打糍粑。
說起糍粑,大家也許一點兒都不陌生。
糍粑是用蒸熟后的糯米飯放到石槽里用石錘搗成泥狀制作而成,是中國南方一些地區流行的美食。我們家鄉打糍粑,一般是提前近一個周泡糯米,爺爺告訴我,泡糯米必須是用“臘水”浸泡,立春后的水浸泡就不行了。臘月里“打糍粑”是一年中的大喜事,全家都高高興興的,親戚鄰居都來相互幫忙。我們小孩子們都知道,一做糍粑就快要過年了。這一天,最高興的就是我們小孩子了,蒸糯米飯時,我們小孩子總要守在灶臺邊。“媽媽,糯米飯怎么還不熟呀?”這是弟弟急切的聲音。“去去去,一邊站著,媽媽都不急,你著什么急?”這是我對弟弟違心的訓斥。其實,我已經把口水都咽了好幾遍了。
“飯熟了——!”媽媽一陣歡快的叫聲,讓我們立刻興奮起來。媽媽給我和弟弟各盛了一碗糯米飯,還加上白糖。“哇,味道真是美極了!”
得到極大的滿足后,我又隨著糯米飯冒出的熱氣一路追逐,來到打糍粑的現場。只見爸爸、鄰居家的叔叔們早已做好了準備,他們脫下厚厚的棉衣,高卷袖管,一同躍躍欲試的樣子。糯米飯倒進了小缺里(聽爺爺說,過去打糍粑用的都是石臼)爸爸、叔叔們開始搗起來,當糯米搗成膠狀時,在一旁的爺爺趕緊把缺里膠狀的東西扒出來放在門板上,可能是由于太燙的原因,爺爺不停地用冷水沾手,還在手上沾上點米面。已成膠狀的糯米泥在爺爺的手下不住地揉著,不一兒會,糯粑就做成了。爺爺做的糯粑大多是長方形。
“媽媽,什么時候可以吃糍粑?”饞貓式的弟弟天真地問話,引得滿堂哈哈大笑。
我們家鄉的糍粑,在吃法上大多以煎為主,還有炸、炒、煮等做法。但是,不管是哪種做法,那味道真是好極了!
朋友們,你說我家鄉的糍粑怎樣?來嘗嘗吧!
我愛我家鄉的糍粑!
家鄉的糍粑經典作文八
民以食為天,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美味。糖醋排骨、油炸雞翅、骨頭湯……在這些美味佳肴中,我唯獨情有獨鐘于“糯米糍粑”。
先看看做糯米糍粑所需要的材料吧:糯米粉若干(適量即可)、面粉少許、糖少許、食用油少許、喜歡吃芝麻還可以加芝麻。
糯米糍粑的做法:先要把糯米洗凈,放在溫水里泡上幾個小時,糯米泡好后放在一個蒸鍋里用旺火蒸熟,然后把蒸熟的糯米放在一個大石臼里,用木棍反復搗。搗糯米是個需要時間和體力的工作,要一邊翻一邊搗,反復將糯米搗爛成團,糯米團會變得非常黏,并且完全沒有米粒。這樣就做成了制成基礎糍粑了。搗好后把糍粑從石臼里拉出來攤在桌子上,在桌子上抹上食用油,防止糯米黏住桌子,先揉勻,并分成均勻的圓坨,再用雙手揉捏蹭壓做成一個圓形的餅,最后拿一個大板子一壓,糯米糍粑就做好了。
一般是用炭火烤,這樣叫叫燒粑粑,用青菜湯下粑粑片,叫煮粑粑,與臘肉炒,叫炒粑粑。粑粑做得多,一時吃不完的就用清水浸泡在水缸內,這樣可以儲藏2到3個月都不會壞,有些愛講究的土家人,還用蓼竹葉包成1對1對的,還在粑粑內放芝麻和糖,吃起來又甜又香,俗名叫“蓼葉子粑粑”。特別好吃。
糍粑的樣式有很多。
有的在糍粑上印一條魚,那是表示人們年年有余;有的再糍粑上點上四個點,那是表示人們四季發財;有的在糍粑上印五個五角星,那是表示人們熱愛祖國……
糍粑不但樣式繁多,而且形狀也不拘一格。圓形代表家人團團圓圓,永不分離;方的則表示土家人方方正正,直直爽爽。
不同的形狀代表不同的寓意,不同的顏色代表不一樣的意義。
白色代表一個人的純潔;紅色代表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青色和白色代表清清白白……在過去,糍粑更是拜年不可或缺的禮物,俗話說,“拜年拜年,粑粑上前,”因為糍粑是團圓、圓滿、元寶等的象征,表示對主人家的恭喜和朝賀,沒有糍粑,再重的禮物似乎也不夠分量,不成敬意。
看著我介紹,我都餓了,先不說了,我先去吃了。
【家鄉的糍粑經典作文】相關文章:
中元節糍粑怎么做08-03
家鄉的粽子經典散文11-13
家鄉的橋經典散文11-25
我的家鄉微山經典散文11-14
家鄉的市河經典散文11-11
家鄉的人經典散文11-12
有關我的家鄉的經典散文11-14
我的家鄉的抒情經典散文04-28
家鄉的打碗花經典散文11-14
家鄉的銀杏樹經典散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