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觀后感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基石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基石觀后感1
初看到有個片子叫《基石》,猜測可能像以往帶有教育意義的電影,讓觀眾看完很感動或者有一定的思考,又想到名字似乎帶有很宏觀的涵義,怎樣的對象能夠符合像基石般基礎的地位呢?
的確,他們就像基石般一直在基層做好基礎的工作,像基石一樣堅硬、頑強、不屈不撓,像基石,在每個地方發揮自身的作用,無論大小。他們,就是普通的人民群眾。《基石》這部教育專題片,正是講述了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為了抗戰和解放中國,廣東省人民群眾的種種血淚付出。青山埋忠骨,大海鑄英魂。1938年10月—1949年10月,歷時多年的戰爭,跌宕起伏的局勢考驗著嶺南大地的人們。曾經,觀看人民英雄紀念碑,參觀廣州的烈士陵園,閱讀著墓碑上的文字時,會懷著崇敬的心情,希望多知道這些英雄的事跡,也是對歷史多一些的了解。而現今,影片中結合相關的影視片段、人物采訪和歷史背景,展現出人民英雄在世上的聯系,這一切就是那么真實的活生生的現實;不僅僅是英雄事跡,不僅僅是離我遙遠的歷史,不是想要了解而已,是一種對你叩問心底的沖擊。
為什么覺得真實?因為講述的人和事很可能就發生在今天我走過的地方。被稱為“紅軍阿姆”的李梨英,在戰爭時期將兩個兒子送往紅軍部隊,自己在鳳凰山上護理受傷士兵,致死都不離開國家。同樣作為潮汕人,所以明白“阿姆”是什么意思,那是對母親親切的昵稱。潮州鳳凰山,我去游玩過,對那里淳樸的民風留下深刻印象。
基石觀后感2
根據局實踐辦要求,為確保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2月21日,我參加了黨支部和局實踐辦組織收看的專題片《基石》。專題片講述在血雨腥風的革命戰爭年代,廣東人民為支持黨的事業,舍家為國、舍生取義的感人故事:“革命母親”李淑桓、“紅軍阿姆”李梨英、廣東紫金縣的血田慘案生動的歷史故事告訴我們,沒有人民群眾的傾力支持,就沒有革命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人民,用他們對黨和國家的忠誠,為黨的事業奠定了強大的基石。
回顧歷史,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聯系自身工作實際,就業服務窗口,直接面對市直3千多家企業,每年服務群眾超過10萬人次,我們工作的好壞,直接人社部門甚至黨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作為就業服務窗口的一員,我們身上的任務責任重大。我們應當秉承革命優良傳統,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反對鋪張浪費和大手大腳,帶頭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切實改進工作作風,端正思想,增強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我們應當堅持“求真務實清廉”的總要求,緊密聯系群眾,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工作實效和群眾滿意度為衡量標準,愛崗敬業、恪盡職守、勇于創新、無私奉獻,以飽滿的熱情和激情,迎接新時期的挑戰。
無論何時革命精神都有著積極影響和現實意義。時刻銘記歷史,好好學習,努力工作,愛護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真心誠意地為人民服務,從小事做起,從本職工作做起,努力推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不斷發展。
基石觀后感3
學校組織我們黨員收看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專題片《基石》。該片采用電視藝術手段,生動講述了中國共產黨人與南粵兒女生死相依、血肉相連的動人故事,深刻詮釋了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與黨的群眾路線的豐富內涵。專題片《基石》雖然時間不長,但史料真實豐富,感人肺腑。通過收看《基石》專題教片,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黨性教育,深刻體會到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是克敵制勝的法寶,切實增強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進一步加深了密切聯系群眾的宗旨意識,進一步明白只有永遠與人民群眾在一起,黨的事業才會有堅不可摧的基石。
在觀看過程中,我被革命先烈的偉大事跡深深地感動了。心中牢記了黨的偉大事業的基石是無數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打下的。幾代人懷著“一切為了人民”的信仰,懷著對黨的信任和忠誠,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感懷先烈的付出,我不禁捫心自問,作為黨的人民教師,我應該怎樣接好這場接力賽的一棒?歷史賦予老一輩人付出生命換來解放與和平的使命,那么在這個科技高速發展的年代,歷史賦予我的使命又是什么?
我想應該是做好本職工作,為黨的事業添磚加瓦。我想我應該嚴以律已,規范自身言行,提高自身修養,做好學生的表率;積極進取、勇挑重擔,大膽創新,放手課堂教學改革,敢當教師的先鋒,同事的模范。我應該不斷學習,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和業務水平。
基石觀后感4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重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一個顯著特點。中國共產黨正是靠著一個個像牢固基石的基層組織,鋪就了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道路,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從戰爭歲月走向和平年代,從封閉落后走向繁榮富強。
專題片突出宏觀敘事與微觀描述相結合,突出地域特色與時代特征相結合,選取典型的、有影響性的事件和人物作為切入點,展現新時期機關、農村、社區、國企、非公企業、教育、服務窗口、社會組織等各行各業基層黨組織在黨的領導下和黨員的帶領下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時闡明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性。選題以小見大、以點帶面,主題立意高遠,創作思路新穎,表現形式生動活潑。通過“走前頭作表率——機關黨建”、“把方向謀發展——農村黨建”、“求創新促和諧——社區黨建”、“當示范作引領——國企黨建”、“當示范作引領——國企黨建”、“當示范作引領——國企黨建”、“強作用助發展——非公黨建”、“提質量強水平——教育黨建”、“重服務樹行風——服務窗口黨建”、“問冷暖解民憂——社會組織黨建”等8集內容,采取實景拍攝與歷史還原結合的方式,展現人物、事件的特點和亮點。本部專題片既是一部視角獨特、內容豐富、史料翔實的電視紀錄片,也是一部融政治性、思想性和可視性于一體的黨員教育的好教材。
通過專題片,我深刻認識到黨員模范作用,作為一名教師黨員,更應該處處起帶頭模范作用,教好每一個學生,上好每一節課,帶好每一個班級。
基石觀后感5
近日,我校組織黨員干部,在多媒體階梯室集中收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專題片《基石》。該片全長約40分鐘的《基石》由四個小故事組成,分別反映了陳鐵軍、李卡等革命烈士先進事跡,以及新時期各基層黨組織在黨的領導下取得的巨大成就,闡明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性,深刻詮釋了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與黨的群眾路線的豐富內涵。
該片讓我重溫了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期間,廣東地區人民群眾用生命、熱血和忠誠支持革命的一個個感人故事。深刻體會到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是克敵制勝的法寶,切實增強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進一步加深了密切聯系群眾的宗旨意識,進一步明白只有永遠與人民群眾在一起,黨的事業才會有堅不可摧的基石。
作為一名黨員,我深刻意識到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意義。我要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一名老師,我要全心全意為我的學生和家長服務。平時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還要關注孩子的心靈健康。課后多跟孩子談心,多鼓勵孩子,做孩子們的良師益友。平時多跟家長溝通,和家長分享教學經驗。自己要多積累,多看書,提升自我,為我國培養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而努力奮斗。
基石觀后感6
2月28日局黨組組織了我們觀看了電教片《基石》,引發了我對自已生活、工作的一些思考,決心要向他們學習,堅定理想信念,希望做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
在《基石》中,那個戰爭年代,偉大的共產黨人正是憑借其堅定的信念,超人的毅力,在艱苦的革命戰爭中,經受住了各種風險考驗,不怕流血犧牲,英勇就義,為新中國的誕生付出一切乃至生命,用生命之驅作基石壘了我們的新中國,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現在的和平建設年代,我們更要秉承他們的革命精神,不怕流汗吃苦,堅定理想信念,堅持原則,激發斗志,努力學習,努力工作,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自覺抵制物質的利誘,發揚艱苦樸素的精神,做一名優秀的共產黨人,在建設美麗中國的今天付出我們的聰明才智與汗水,才對得起那些為黨和人民付出了生命的先烈們,才不辜負黨對我們的信任與栽培。
新時期,新任務,黨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要 “依靠群眾,服務群眾”,這是因為不管任何時代群眾都是我們最堅實的支撐,這也是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不竭動力。因此,我將在以后的生活與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密切聯系群眾,希望做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堅決做好本職工作,為構建美麗中國盡一份綿薄之力。
【基石觀后感】相關文章: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經典散文02-24
好習慣是事業成功的基石職場故事10-01
好的心態是司法考試成功的基石03-11
高二歷史下冊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的知識點09-17
姜子牙觀后感06-05
《奪冠》觀后感05-31
《蝸居》觀后感04-26
《雨果》觀后感04-24
《邪不壓正》觀后感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