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講稿4篇
使用正確的寫作思路書寫演講稿會更加事半功倍。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演講稿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演講稿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演講稿 篇1
談談如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如果有人問我,你的職業是什么?我會非常自豪地說:“我的職業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幼兒教師!”
當然,我的自豪是建立在我的孩子對我的愛之上的!看――每天從早到晚,我不用自己倒水喝;當我一坐下來,就有許多孩子跑過來給我捶背、依過來撒嬌;常常接到孩子給我的電話,只是為了跟我說一聲“鐘老師我愛你!”還有更感人的事情呢――你試過孩子為了能賺到一包送給老師的糖,天天幫媽媽扔垃圾嗎?我們班的孩子就可以!
我的孩子為什么這么愛我呢?因為,他們知道我愛他們!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愛就沒有希望!
相信,大家對于這首歌并不陌生:“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這是人間的春風,這是生命的源泉……哈啊!只要人人奉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歌詞中說得好,愛的奉獻是心的呼喚,只要人人奉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同樣地,作為教育者的我們,要給孩子獻出愛心。教育者沒有給孩子“愛心”,很難想象,孩子會給別人“開心”。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沒有愛就沒有希望,有愛就有希望!愛是關心、是關注、是關愛;愛是一張張溫暖的笑臉,一句句貼心的話語,一雙雙支持的手;愛是鮮活的種子,定能長出蓬勃的希望。
作為一個幼兒教師,我們應該如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呢?
一、給孩子為自己做主
在幼兒園最流行的說法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例如:孩子上小班時,經常讓孩子自己管理班上的圖書角。給了孩子這個做主的機會,孩子在中大班時已經能夠將圖書按照中英文的秩序擺放得整整有條了!在擺書的過程中,他們不僅僅多次受到我的表揚――愛的表示,還學會了如何管理圖書。
二、在各種節日中讓孩子感受“愛”
無論“母親節”、“父親節”、“老人節”“教師節”,我們都組織孩子做一些賀卡、小吊飾等送給過節的人,在“兒童節”也讓孩子收到老師親手做的禮物、賀卡。
三、開展“感恩”活動
小班時,我曾經要求孩子們:每周最少要為爸爸媽媽為自己做的事情說三次謝謝;每周至少給爸爸媽媽各洗一次腳;每周至少擁抱爸爸媽媽一次;每周至給爸爸媽媽做三次家務;每周至少幫爸爸媽媽洗一次衣服等等。通過一段時間的活動,我發現孩子們還學會了說:“老師我好喜歡你哦!當然這是孩子從父母那里得到了更多的表揚,了解了老師的這顆愛心的涼苦的結果!
四、利用各種身體語言對孩子表示愛
孩子需要鼓勵。鼓勵的方法除了“說”,還可以用擁抱、撫摩、輕輕拍背、用贊許的目光等來表示你對他的愛。
五、多給孩子改過錯誤的機會
你給了好多次機會給他,他也會給好多次機會給別人。所有的機會是有愛凝結成的!
六、學會傾聽孩子
你只有學會了傾聽孩子,孩子成為了你的好朋友,他將對你無所不說,你才能懂得如何深入與他們分享你的愛。你只有學會了傾聽,你就懂得了尊重孩子,認同孩子,孩子就會感受到你的愛!
七、經常在別的媽媽或爸爸面前表揚孩子
這是讓孩子從別人的眼里面感受自己老師給他們的愛。給孩子的愛,不光可以從語言上去表揚,還可以從以上這么多的方面去愛!
給了孩子愛,孩子在師愛的潛移默化中茁壯成長,相信,孩子也會給予別人同樣的愛!所以說,有愛的教育,我們國家就會充滿希望!
愿世界充滿愛的教育!
教育演講稿 篇2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講的內容是,養成良好習慣,收獲美麗人生。
從開學到現在已經三個周了,在這三個周里,所有的老師對我們除了知識上的講授外,更多的是對我們進行習慣上的培養,什么是習慣窗體頂端?習慣是一種長期形成的思維方式、處世態度,習慣是由一再重復的思想行為形成的,習慣具有很強的慣性,象轉動的車輪一樣。人們往往會不由自主地啟用自己的習慣,不論是好習慣還是不好的習慣,都是如此。可見習慣的力量——不經意會影響人的一生。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有好的習慣,下面我們一起來想想,我們現在在學校里都應該有哪些好的習慣?
一、 上課的好習慣。
首先要養成上課認真聽講的好習慣,養成會記筆記的好習慣,當堂課老師講授的知識一定要當堂課掌握,不留尾巴。思路跟著老師走,眼睛隨著老師講課轉,不走神的好習慣。
二、 自習課上的好習慣。
我們大窯中學的自習課,要求我們每位同學都能培養出自己學習的好習慣。包括自己看書學習,自己整理筆記,自己作業習題,同時我們每一個同學都要養成在自習課上復習鞏固好當天課上沒有搞明白或者沒有掌握的知識,養成整理問題的好習慣。自習課上還要養成整理錯題本的好習慣。我們每一位同學,如果能把老師講過的,做過的習題都能掌握,那么你一定是最出色的,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同學為每一科準備一個錯題本,整理錯題時候,理清思路,加深印象,并在錯誤后面留下錯誤的原因,留做以后復習時候再看,俗話說,我們不能在一個地方跌倒,是嗎?
三、 養成生活上的好習慣。
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好習慣,餐廳里吃完飯后,習慣性的把自己周圍的剩飯殘渣收拾好,輕輕把凳子扶起。回到宿舍,輕手輕腳,輕言細語,給大家一個休息的好環境,同時給大家呈現出一個很有修養的你,晚睡時候還要養成脫衣服的好習慣,不能養成因為早上懶得穿衣而和衣而睡的壞習慣,這樣對我們的身體發育很不好。教室里,不大聲說話,自己周圍保持干凈,桌面上的書最多不超過兩科,給我們一個清新安靜的學習環境。
四、 養成走路排隊的好習慣。
不管是去餐廳也好,去宿舍也好,還是在上下學的路上,都自然的排成兩隊,讓我們的校園在整潔的同時,也是那么的有秩序,我們的同學給外人的印象是那么的有修養。
一個好的習慣的養成周期是21天,90天的重復會形成穩定的習慣。我們從開學到現在已經23天了,同學們,請大家想想,我們都養成了哪些好的習慣?這些好的習慣會讓你收益終生的。種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行為;種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種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種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生活中,學習中還有很多好的習慣等待我們去發現,去培養,希望我們每一位同學都能養成良好習慣,收獲美麗人生。
最后,教給大家一個養成良好習慣的秘訣,那就是:堅持不懈,直到成功。
謝謝大家!
教育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承蒙組織的信任,讓我擔任縣教育局黨總支副書記、副局長,在這非常的時刻,說心里話是壓力多于欣喜,責任甚于欣慰,多年的教育工作經歷,使我深知擔任縣級教育行政領導這副擔子的份量與責任,更清楚它的意義。它飽含著縣委、政府的高度信任,寄托著在坐每一位同志的殷切希望。
過去的`幾年,在歷屆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通過幾任教育局領導班子的扎實工作和全縣教育系統廣大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我縣的教育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要使全縣教育工作不斷的有新突破,我深知肩上責任的重大,但既然組織對我如此的信任,我將義不容辭地承擔起這個角色理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切實履行好職責,殫精竭慮干好工作,勤奮學習,不辱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做到:
一、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認真學習政治理論和教育教學管理知識,不斷提高自身政治理論素質,科學決策水平,依法行政水平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增強做好教育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認真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尊重團結班子的每一名成員,做到班子成員之間團結協作,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取長補短,真心實意地與其他同志合作共事,同舟共濟,增強全局意識和大局觀念,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一位班子成員的積極性,發揮出班子的最佳效能。
三、轉變作風,重視打造求真務實、廉潔、高效的班子新形象。切實深入教育工作第一線,找準工作著力點和突破口,狠抓教學質量和日常管理,向管理要質量,向教研要效果,努力提升育人水平,執著追求成才效果。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使全縣的教師逐漸成為素質高、教學過硬、責任心強的職工隊伍,讓質量成為廣大教師為之驕傲的資本,讓校園成為教師創業的樂園。
同時,提三點希望,與全縣教育管理工作者共勉:
一是立足現實,總結經驗,轉變作風抓管理。面對我縣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全縣廣大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在坐的每一位同志要認真分析梳理工作中的不利因素和有利條件,進一步總結經驗,研究解決的辦法和措施,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做好本職工作,一心一意謀求全縣教育事業發展的良策。
二是抓住機遇,乘勢而上,鞏固成果促發展。在縣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和高度重視下,在全縣“普六”、“普九”取得成果的基礎上,我們要不失時機地抓住有利機遇,打牢基礎,鞏固現有成果,努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全縣教育教學工作的持續、穩步、健康發展。
三是加強領導,同心同德,圍繞教學抓質量。xx年是加快發展、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教育教學工作面臨著新的機遇,同時也將遇到新的困難和問題,但我們相信在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團結一班子人,齊心協力,切實加強對教育教學工作的領導,依法行使行政職能,認真履行職責,與全體教職工一道同心同德,克服困難,勤奮工作,圍繞教學抓管理,圍繞教學抓質量,努力使全縣的教育教學水平有一個新的突破。
教育演講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教育就是習慣》。
江蘇省原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成尚榮研究員曾撰文指出:當下的教育,對學生現范的要求提得過早。所謂過早,是指兒童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時候,就用條條框框限制學生。教育部課改專家劉堅教授也認為:如果在學生剛進入學校的時候,我們在教育教學上就強調這樣、那樣的習慣,試想當學生對面新知識的時候,還會有多大的把握進行創造力的想象。很顯然,兩位教授在小學生“習慣培養”方面是持穩重、謹慎態度的。那么小學教育到底該不該、要不要培養學生的“習慣”呢?我們不妨先看看下面一組鏡頭。
一個人去應征工作,隨手將走廊上的紙屑撿起來放進垃圾桶,被路過的面試官看到,因此他得到了這份工作。原來獲得賞識很簡單,養成好習慣就行了。
有個牧場主人,叫他孩子每天在牧場上辛勤工作,朋友對他說:“你不需讓孩子如此辛苦,農作物一定會長得很好的!蹦翀鲋魅嘶卮鹫f:“我不是在培養農作物,我是在培養我的孩子!痹瓉砼囵B孩子很簡單,讓他吃點苦頭,養成吃苦耐勞的好習慣就行了。
在電視畫面里我們常?梢钥吹剑捍蠖鄶祰獾暮⒆,在客人到家里來做客時,會像大人似的充滿自尊、自信,他們懂文明、講禮貌。而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尤其是有客人來訪時,一些孩子見了生人不是畏畏縮縮、扭扭捏捏藏在大人的身后,就是在客人面前亂折騰胡鬧,任意打斷大人間的交流,不講文明禮貌,有時弄得父母很是難堪。其實,這一切都緣自做父母的從小忽視培養孩子自尊、自信、自重和人際交換能力的良好習慣所致。
1988年,世界75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巴黎聚會,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獲獎者:“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所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呢?”這位白發蒼蒼的學者答到:“是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些什么呢?”“把自己的糖果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做錯了事要表示歉意,東西要放整齊,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飯前要洗手,午后要休息。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痹瓉,基本的倫理道德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需要從小養成的。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良好的習慣,是人在他的神經系統中所儲存的資本,這個資本不斷的增值,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它的利息!绷己玫膶W習習慣的形成,對于學生日后乃至整個一生的學習、工作都能時時地、悄悄地發生積極的影響。上述系列鏡頭便是最好的佐證。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是小學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而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還不能靠自己來完成,需要教師根據教材和學生特點科學施教來逐步形成和完善。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保證。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勿庸置疑,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這簡直是一句空洞無力的口號。
孔子說:“少年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時候形成的良好習慣和天生一樣牢固。確實,兒童期是形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獲;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性格的收獲;播上性格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獲。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則說:“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身受其累!敝逃胰~圣陶曾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葉圣陶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習慣。正如美國著名哲學家羅素說的那樣:“人生幸福在于良好習慣的養成!逼鋵,教育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難,最重要的就是培養習慣,習慣的培養也并非你想象的那么難,最主要的就是掌握習慣的培養原則。
傳統教育特別注重標準化和規范性。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有專家學者提出小學教育更應著眼于“大智慧”的培養與發展,這一觀點的正確性毋庸置疑。但由于理解的偏差,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也有不少專家學者)認為:由此就可對學生學習上的一些“細枝末節”放松要求,甚至可以完全放棄。眾所周知,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標準和規范的社會,標準和規范是現代文明高度發展的產物之一,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作為一個合格的公民首先必須具有強烈的規則意識。教育要規范,“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規范”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而“規范”也有力地促進了現代各學科在國際間的交流與發展。小學教育培養“大智慧”與加強小規范”并不矛盾。我想沒有人會說:對小學生學習規范嚴格要求就會降低學生的智慧,而對小學生的學習規范放松了就會提高學生的智慧。恰恰相反,“大智慧”和“小規范”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耙幏丁币庾R強的人做事細致有序、思維嚴密周全,能少犯錯誤,少走彎路,比“規范”意識淡薄的人更能取得成功。如果教育教學中能做到“大智慧”和“小規范”并舉,豈不兩全其美?此時,對規范的尊重,才既是對人性的尊重,又是對創新的尊重。
傳統的不一定都是糟粕,流行的也未必全是精華。傳統是繼承的基礎,承前方能啟后,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和創新亦是如此!疤岣哒J識是必要的,轉變觀念似乎言重了,現在,是我們尋求東方和西方教育理念之間的中間地帶,保持科學平衡,取得辯證統一的時候了(我國著名教育家張奠宙語)!闭n改專家、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斯苗兒于《課堂常規——在自由與限制中把握分寸》一文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教師要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作為每節課的教學內容之一,貫穿滲透于學習活動之中,貫穿長期的教育教學活動之中”。正如我國當代教育家李希貴所言:教育的根本說到家就是培養習慣。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教育演講稿】相關文章:
教育的演講稿06-19
教育演講稿06-21
感恩教育演講稿05-23
教育是永恒的演講稿06-06
孝敬教育的演講稿07-13
感恩教育的演講稿01-27
勵志教育演講稿04-11
教育教學演講稿05-24
環境教育演講稿11-30
教師教育演講稿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