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風味小吃”為主題的小學六年級作文
以“風味小吃”為主題的小學六年級作文1
俗說說得好:“民以食為天”,我國是一個飲食文化十分發達的國家,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小吃。今天,我也介紹一味臺州的小吃——餃餅筒吧。
餃餅筒,顧名思義,其形狀就是一個長長的筒狀,里面裝滿了各種餡料。剛烤好的餃餅筒,不僅香氣誘人,而且個個白里透黃,咬上一口,美味的陷料就會深深地刺激你的味覺,讓你不知不覺就會想吃第二口,令人百吃不厭。
餃餅筒十分好吃,可是它的做法卻很簡單。首先得把面皮里面的餡料準備好,這些餡可以視個人口味而定,一般都有粉絲、肉片、蔬菜、蛋皮、豬肝等等,分別把它們燒熟并切成一厘米寬,五、六厘米長備用。為了使味道更鮮美,可以加一些雞精、鹽、蔥等調味品。有了這些,就可以做第二步,就是攤一張張圓圓的面皮,不要小看這一環節,這可是影響餃餅筒形狀和味道的關鍵一步。因為這個面皮很大,真徑約有35厘米,所以必須有專門的平底鍋,而且攤面皮這個活還是個技術活,里面可是有“真功夫”的。攤的厚了,一口咬下去全是面,味道就不好;太薄了,就容易掉餡。攤好了面皮,就可以把準備好的餡料包進去,一個完整的餃餅筒就算是完成了。等到要吃的時候,只要把它放在微波爐里加熱即可,傳統的吃法是放在平底鍋里煎,煎得兩面都程金黃,外殼又硬又脆就可以吃了,這時的餃餅筒色、香、味俱全,保管讓你垂涎三尺。
餃餅筒可以用來做正餐,也可以當點心,可以包在面皮里一口口咬著吃,我喜歡把面皮和餡分開吃,這樣也別也一番風味。
朋友,聽了我的介紹,你一定也想嘗嘗吧,如果想吃,就去臺州吃一吃這種美味啊,它一定會讓你“過口不忘”!
以“風味小吃”為主題的小學六年級作文2
在一個初冬的早晨,我和媽媽一起去新華書店看書。一路上,微風輕輕的吹著,我不時地用手相互搓著取暖,突然間聞到一股清香撲鼻的香味,我順著香味往前走,咦!這是在干什么呀?圍著這么多人?我急忙擠進人群,原來是一家賣頂頂糕的攤位,熱騰騰的蒸氣、香甜的氣味使我垂涎欲滴,我忙問:“阿姨,這頂頂糕怎么賣呀”?只見賣頂頂糕的阿姨手不停的忙乎著,頭也不抬地大聲回答道:"五角錢兩個,一元錢五個,又甜又香,吃了熱乎乎”。
我忙從荷包里掏出一元錢遞給阿姨說:"阿姨,我要一元錢的”。
只見阿姨用一把小鐵鏟把一勺磨的極細的米粉裝進一個特制的木模子里,這邊剛放好,那邊一頂,不一會兒就好了。阿姨用一個白色的小塑料袋裝好遞給我,捧著熱乎乎的頂頂糕,我忙退出人群,站在一邊囫圇吞棗似的吃了四個,還剩最后一個,我可得慢慢地品嘗,細細的觀察,頂頂糕白白的、圓圓的、甜甜的,我輕輕的咬了一口,這時我才發現它的`內涵非常豐富,里面還夾著有紅糖、芝麻、桂花呢,難怪送進嘴里綿綿的香中帶甜,讓人回味無窮!
頂頂糕到底是什么材料做的,是什么原理讓它熟的呢?懷著好奇的心理,我直奔二樓生活柜,找了一本"風味小吃"的書翻閱起來,哦!原來頂頂糕是一種用大米粉、糯米粉、紅糖為原料的小吃,把這種磨得極細的米粉倒入一種特制的小模子內,加上一點紅糖,桂花糖放入滾燙的水瓶口,利用那濃濃的蒸汽,只需一會兒,一塊小白糕就熟了,然后用木棒頂出糕塊即可,其特點是松軟帶糯,味香甜正,最受老人和孩子的喜愛。
小小的頂頂糕看似簡單,其實也還挺有學問的,他聚集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才干。所以,我們只有多學知識,不斷創新,才會讓人們享受更多的風味小吃。
以“風味小吃”為主題的小學六年級作文3
我想,大概沒有什么小吃有餛飩那么普及和名稱多樣了。餛飩在福建叫扁肉;在四川叫抄手;在云南廣西一帶叫云吞;只有在江南才叫餛飩。
內容差不多,形式卻有些差別。福建的餛飩注重鮮。吃餛飩的一般都是女孩子,她們可以不計較得失,慢悠悠地翹起蘭花指,用小調羹小心翼翼地舀起餛飩往櫻桃小口里送。所以,較之其他小吃,福建餛飩更顯得女人味一些。
而四川餛飩則個性鮮明,陽剛味十足。首先一大特色是沒有湯,第二大特色是辣得過口不忘。那一年去成都調研,特地拜訪“抄手”,誰知端上來的是幾只干巴巴的結結實實的餃子狀餛飩,上面還澆了一層紅彤彤的辣椒油。仗著本人吃辣還有一些功底,掙扎著把這碗“抄手”給吞了。結果,除了辣,我已經不記得它還有沒有其它味道。
江南一帶,餛飩是最常見的小吃,這里的餛飩分為大餛飩和小餛飩兩種。大餛飩里餡比較多,有鮮肉的也有青菜的,但它又不同北方的餃子那樣皮厚餡足,江南人總是不肯象北方人那樣干脆利落地做出餃子風格,他們總要保持餛飩的傳統,哪怕再大一些,小家碧玉的本色不變。江南大餛飩是放大了的小餛飩,樣子象修女的帽子,湯多量也足,一般人吃一碗也就有了七分飽的感覺。
正宗的江南小餛飩是最具江南文化味的,皮搟得講究,貼著碗能看到碗里的花紋,真正是薄如蟬翳。肉要精瘦的,處理得細膩無渣,燒好后的餛飩,皮子晶瑩舒展,“白里透紅,與眾不同”,象一只只美麗的白蝴蝶 。這時候的注意力就不會在吃上了。不過,這樣的小餛飩現在已經不多了,做的人和吃的人好象都已經缺少了這份精致的心情。取而代之的是滿街都是的大眾小餛飩,簡單一裹,完事,連皮也不搟了,買現成的。
在北方讀書的時候,思念餛飩(福建的江南的),思念得咬牙切齒。北方同學很不以為然,說,那有什么好吃的?清湯寡水的,不如咱北方餃子實在。
是的,要想實在,吃北方餃子;要想苗條,吃江南餛飩。
以“風味小吃”為主題的小學六年級作文4
刀削面是山西有名的風味小吃,因其風味獨特、制作方法別具一格,而躋身“五大西食名品”之列,它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
刀削面絕對是色香味俱全的風味小吃。做好了的刀削面,面條又薄又寬,浸在散發著滾滾濃香的鮮美湯汁里,加上幾塊閃著小亮點的紅燒五花肉,再將綠油油的小青菜、淡黃的豆腐皮和一小片一小片的香菜散落其間,著實令人垂涎三尺。
刀削面的做法十分有趣,這得名于它非比尋常的做法——刀削。先搓一個面團,揉勻,揉軟,揉到表面光滑、平整為止。然后左手托著面團,右手持著特制的弧形削刀,“嚓,嚓,嚓……”一刀接一刀地削出薄薄的面片。只見這些面片一葉連一葉,如流星趕月一般,在空中劃出一道道白色的弧線,“撲通撲通”落入湯鍋。湯滾面翻,這些被翻起的面片好似一個個機靈可愛的小魚寶寶,自由自在地在水里游來游去,真有意思!等到熱氣騰騰的刀削面出鍋時,再根據個人的口味澆上不同的鹵汁,一碗香飄十里的美味佳肴就做成了。
品嘗刀削面也是一門學問。我總是先舔一舔香濃醇厚的鹵汁,感受它鮮美的味道,然后夾起三兩根面條和一塊五花肉,放進嘴里慢慢咀嚼,體味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的刀削面和鮮嫩可口的五花肉,任那濃郁的氣息在嘴里回蕩,接著再將鹵汁等一掃而光,吃到滿嘴是油才意猶未盡地離開。
記得有一次,由于急著吃五花肉,我沒把筷子拿穩,“撲”,五花肉一下子被送到了我的臉上,紅色的鹵汁也沽在了我的臉上,而我的臉,則像抹了大紅胭脂一般紅艷光澤。從此,我又為刀削面取了個好聽的名字——“胭脂面”。
以“風味小吃”為主題的小學六年級作文5
一說起瓜丁,我就會垂涎欲滴,它可是我們家鄉響當當的名片,是潮汕地區最有名的一道小吃。
瓜丁清香可口,甜而不膩,有排毒去火的藥效,是居家旅行的必備佳品。下面我就想大家介紹瓜丁的制作過程吧。
首先,要挑出上好的冬瓜,把冬瓜皮削掉,把冬瓜肉切成小長方體,再把切好的冬瓜丁放進熱水里洗個熱水澡后出水瀝干,再把冬瓜丁裝在竹筐里,在清涼的泉水里浸泡上三天三夜,再瀝干,接著就是敷糖水了,把上等的甘蔗糖和薄荷葉熬成水狀,把瀝干的冬瓜丁倒進糖水里,均勻地著糖,最后放在竹匾上晾干,就大功告成了。成品后的瓜丁白中泛青,晶瑩剔透,像一個個精美的翡翠,令人愛不釋手,拿上一塊,輕輕一咬,清脆爽口,一股清香令人回味無窮。
由于家鄉的瓜丁是原生態的綠色食品,所以深得海內外朋友們的喜愛,現在的瓜丁,不但暢銷全國各地,而且走出了國門,一塊小小的瓜丁,凝聚著潮汕人民的智慧和熱情,一塊小小的瓜丁,傳遞著濃濃的鄉音鄉情。
我愛你,家鄉的瓜丁。
【以“風味小吃”為主題的小學六年級作文】相關文章:
風味小吃小學作文04-07
小學作文:風味小吃08-05
描寫以家鄉的小學為題的優秀主題作文07-26
我喜歡的風味小吃小學六年級作文01-23
風味小吃小學作文6篇08-02
風味小吃小學作文(6篇)08-19
風味小吃小學作文(精選6篇)08-19
風味小吃小學作文3篇10-05
風味小吃小學作文(3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