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母親河的作文
關于母親河的作文1:滾滾黃河水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壺口瀑布,是鑲嵌在九曲黃河之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我國北方最富有特色的大型瀑布奇景,名列全國第二大瀑布。滔滔河水從千米河床排山倒海似地涌來,驟然歸于二三十米的“龍槽”傾注如壺口,形成極為壯觀的壺口瀑布。
還未至壺口,就已耳聞到壺口瀑布那似山崩地裂的轟鳴了,氣勢磅礴而又驚天動地的景象自然可以想像到了。剛走進壺口,就被那一股沖天的宏大氣勢給瞬間吞沒了,甚至不敢向前再走一步,心中無不感嘆這折服人心的震撼。
滾滾黃河水從遠方浩浩蕩蕩又鋪天蓋地地壓來,像千萬匹金色駿馬,踏起黃沙,塵土飛揚,一路風馳電掣,如一陣猛烈的颶風,排山倒海地奔涌著,嘶叫著;又似一大群黃龍,前赴后繼,挾雷裹電,咆哮而來,大有從天而降之勢,似有翻江倒海之勇,昂首擺尾,像是要呼風喚雨,煙波浩淼,威武雄壯。激浪滔天,勢若龍騰,像炮轟雷鳴。那勢不可擋,還無堅不摧的威力,向著壺口,直撲而來。
沖鋒在最前一排的巨浪,翻騰不斷,突然騰空就起,濤聲轟鳴,壯志凌云!所向披靡的鐵甲洪流,轟轟烈烈,滔滔不絕,洪波怒號,聲似雷鳴,數公里外依然可聞。雷霆萬鈞之力,橫沖直撞,如十萬鐵騎,有踏平敵城之氣勢,翻江倒海,乘風破浪,滾滾洪流,到這里急速收斂,注入深潭,驚濤拍岸,濁浪排空!
震耳欲聾的霹靂在深淵中z..h.a響,洶涌的江水讓人心潮澎湃。“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浩氣長舒,亦是叱咤風云,震天憾地!戰馬嘶叫著,巨龍咆哮著,狂風怒吼著,直上九天,直沖云霄,亦是天崩地裂,氣吞山河!升騰而出的水汽,正是那黃河的靈魂,包含著精忠的赤血與頂天立地的中華精神,形成騰騰霧氣,融進每個人的心里,氤氳出一種對壺口的無比贊嘆和渴望。作為一個炎黃子孫,如果有幸到此一游,面對這洶涌奔騰的壺口瀑布,一定會對偉大的黃河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贊嘆,增添一股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壺口瀑布,這斗志昂揚的瀑布,這永垂不朽的瀑布,這頂天立地瀑布,亦是整條黃河氣勢的集中體現,亦是整個神州精神的集中體現,亦是13億中華人民英魂的集中體現!它一往無前,激昂雄渾,氣壯山河的魂魄,激勵了多少人的渴望,震撼了多少人的心靈!蕩氣回腸的黃河,慷慨激昂的壺口瀑布,就是中華人民那無所畏懼的精神,就是中華民國那豪邁英魂!
關于母親河的作文2:黃河
花兒的不斷盛開,是因為有人在辛勤灌水。正如黃河意味著民族,意味著騰飛。
浪花是海上的奇景,可她更像一位舞蹈家,她能使人拋開煩惱,盡情地欣賞;海水那么藍,使人感到翡翠的顏色太淺,藍寶石的顏色又太深,縱是名師高手,也難以描繪;陽光照在波光細細的河面上,像給水面鋪上了一層閃閃發光的碎銀,又像被揉皺了的綠緞。
海水滿盈盈的,照在夕陽之下,浪濤像頑皮的小孩子似的跳躍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黃河你奔騰著,帶著浩浩蕩蕩的濁流義無反顧地撞開這荒涼平原的大門,于是,看哪!這無垠的廣大荒原呼嘯著無限的熱情,無限的野性而原始的生機。你這樣帶著萬里黃沙在這里奔騰,你的驚濤駭浪從未停息,從未懈怠。
在這東去的不懈的駭浪中,驚濤中,孕育出了一個和你一樣的黃土地,孕育出了一個和你一樣黃皮膚的民族,哺育出一個燦若明珠的華夏文明。
像《黃河頌》一詩里說的一樣:“黃河!你是偉大堅強,像一個巨人,出現在亞洲原野上,用你那英雄的.體魄,筑成我們民族的屏障。”黃河自古以來,在人們的心目中都是這個樣子的。
流淌著的河水在秋天通體泛紅,好像一頭巨蟒吐出的信子。洶涌的河水從懸崖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絕,一瀉千里。“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滾滾黃水,九曲回蕩,一路奔涌,在晉陜峽谷驟然收束,水面由浩瀚的400米,轉眼間縮為50米,落差30米的夾岸深溝,疾流直下,濤走云飛。勢如巨湖,倒懸傾注,一瀉千里。
啊!黃河,你正面臨著嚴重的水土流失,泥沙淤積,生態環境便遭受著嚴重破壞。你正在瘋狂的叫,好似如鋼似鐵的一樣,你像燒著漫天大火,在燒著。
文人墨客用精妙絕倫,豪邁壯觀的語句來形容黃河,望著日夜奔騰的黃河,望著我心中的黃河,我太過心酸,千年不停的流動。這是一種必須,一種必須的付出,為了華夏子孫能夠騰飛,為了民族精神能夠延續,她必須不停的流動,不停地提醒華夏子孫能夠騰飛,必須滋養這個民族。
黃河畢竟是一往向前,無堅不摧的。帶著對黃河的希望和敬仰,一曲完畢了,我奏出了我心中的黃河。在冼星海譜曲的這首《保衛黃河》中,我感到了他對黃河的激情,也是千千萬萬華夏兒女對黃河與祖國的熱愛。我們對黃河的愛像對母親的愛那樣,是質樸而熾熱的的感情,是與生俱來的。
我雖沒有親眼目睹黃河的雄姿與氣魄,但她已永遠留在我心中。
【母親河的作文】相關文章:
母親河的作文10-11
美麗的母親河作文12-31
美麗母親河作文03-17
贊美母親河作文09-18
贊美母親河的作文02-04
我的母親河作文02-11
家鄉的母親河作文05-10
母親河的作文20010-14
贊美黃河,母親河的作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