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吃酒為題目的作文
早晨,睡意正濃,被一陣陣響亮的鞭炮聲驚醒。耐著性子等炮聲響過,想再睡一會。誰知,這串炮聲剛落,那串又噼里啪啦響了起來。
看來,這個暑假和往年一樣,別想睡安穩覺了。
其實,這些天,隨著高考錄取通知書的陸續到來,鞭炮聲此起彼伏,一直就沒有消停過。不大的縣城,到處充斥著鞭炮聲,仿佛要被響聲抬了起來。放炮聲嚴重的擾亂了居民的正常生活,成了小城最大的噪音。
好不容易盼到了假期,本想好好休息一下,養精蓄銳,也好借機讀點書,充充電,可是每年的假期請客擺酒的人更多。連個懶覺都睡不成,還談什么充電學習?
穿衣起床后,佇立窗前,想到桌上的幾份“請柬”,想到這個月的工資一半已付了禮金,心情不免郁悶起來。無意中發現:教育局家屬樓下,不知何時竟立起了一塊小黑板。黑板上面貼著一張大紅紙片。上書“放炮處”三個大字。
暗自驚嘆事主慮事竟然如此細致。同時,心中似吃錯了藥般的難受。事主只是教育局的一般領導,孩子也不過考了個一般院校,來他家恭喜的人卻絡繹不絕,光炮聲就響了五六天。如果主要領導有喜事,還不知能收多少禮金。
那些以斂財為目的的官員,雖然暫時撈了一筆,但也未必劃算?因為他們失去的往往是比金錢更重要的人格,聲譽。況且,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客。一旦官位不在,你在前面走,后面就有人咒罵。那樣的人生還有何意義可言!
2002年10月,我曾寫過一篇《話說吃酒》。那篇文章的最后一句是《不過,說歸說,寫歸寫,明日還得去吃酒》。一語道盡了諸多無法用文字形容的感慨和無奈。
這些年來,無論親友同事,還是鄉親鄰居,大凡婚喪嫁娶,滿月暖房,兒女升學,喬遷新居,升職買車,依舊一一邀請,本人也一一赴宴。每年國慶春節期間,幾乎天天有“請柬。有時甚至一天要吃好幾家的“酒”。這里需要應酬,那里不能得罪,仿佛趕趟兒似的。常常是剛出這家酒樓,又進那家飯店。不僅飽嘗奔波勞頓之苦,還得搭進一筆筆數目不菲的禮金。苦否?累否?只有自己清楚!
平日里工作辛苦,節假日本想修身養性,誰知又要忙于吃酒,以平衡紛繁復雜的人際關系。想人生在世,也就區區幾十年,掐頭去尾,真正歸屬自己支配的時間又有幾何?
再看酒席宴上,幾十或者幾百個并不熟識的人在事主的安排下圍坐一處,推杯換盞,觥籌交錯,說些家長里短,不咸不淡的話題。寒暄中透著虛偽,笑容里露著無趣。
我始終想不明白:主人聚集一大群人為他捧場,究竟有多少實際意義?我一直認為,一個人的價值應該體現在他對國家、社會、人民所做的貢獻大小上。如果憑吃酒人數的多寡、酒菜的價位,品種來判定,那就太不可思議了。
近日,幾家連著請客,我雖極不想吃酒,但對風俗習慣不敢茍言,仍恭恭敬敬奉上禮金。本想光搭禮不吃酒,又怕累及主人事后補請。況且,不去捧場主人肯定不高興,只好一一赴宴。
一日,當我扔下手邊的工作,按約定時間趕到酒店,和大部分客人一樣干坐了一個小時后,還未開席。據說是等兩三位貴賓。為了消磨時間,不致太讓客人焦躁,主人便挨桌勸客人們先飲酒。頃刻間,劃拳聲,談笑聲,音響聲,匯成一股喧囂的海浪,仿佛將人卷入了急湍猛浪之中。我頓覺胸悶氣短,煩躁不安。初就座時的笑容好象被狂風惡浪卷去了一般。想到早晨六點起床,去八公里外上班。忙碌了一天,下了班已是夕陽西下,夜幕降臨的黃昏。本想與家人共進晚餐,可是還要來此捧場。一頓飯等了一個小時還吃不到嘴里,不由悲從中來。
那一刻,終于深深體會到了魯迅的話:“浪費別人的時間等于圖財害命”的深刻含義。
同志曾說:“時間就是金錢”。可是,在不少國人眼里,自己拋灑時間不以為然,浪費別人的時間心安理得。形式,面子遠比時間重要。中國要發展,西部大開發。有多少事情等著我們去做。可我們卻將時間、精力,熱情大量消耗在“吃酒”這類無聊的應酬上。看來,提高生活水平,攆上發達國家,只是我們美好的愿望而已。
誠然,我們也需要休息,娛樂。因為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工作,反之,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但是,現今的“吃酒”早已喪失其最初的意義,演變為人際關系的`潤滑劑。試想: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被盤根錯節的關系網桎梏,又怎能獨立行走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個人,如果被各種復雜的關系羈絆,又有多少精力和心情去學習、工作,創新?
居里夫人之所以兩次獲得諾貝爾獎,成為舉世聞名的科學家,完全在于她所追求的永遠是簡單的家庭生活和寧靜的工作環境。不被榮華富貴所誘惑,不為接踵而至的盛名所累,而是將興趣精力完全投入到了她所熱愛的科學事業中。
魯迅也曾坦言:“我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工作上”。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我們不該浪費時間,更不該為一些毫無實際意義的事情禮貌地占用別人的時間。
當然,我們也可以適當請客,擺酒。畢竟,結婚、生子、抬埋父母就個體而言,是一生中的大事。況且,當今社會已進入多元化時代,各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請客擺酒乃人之常情,原本無可厚非,不能求全責備。
可是,請客本是為了營造喜慶祥和的氛圍,主人就應在就餐環境,飯菜品種等方面動動腦筋,為客人提供輕松愜意的就餐環境,口味獨特的菜肴。如果一天三家,都在一家酒店,上同樣的菜肴。甚至上菜的順序都一成不變,試想,客人們怎能不感到索然無味呢!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妨換位思考,自己是否一日三餐愿意品嘗同樣的菜肴?是否心甘情愿地為一份疏淡的人情買單?
此外,請客范圍也可縮小。勞師動眾,我看大可不必。
另外,我們還可改換慶賀方式。每有婚喪嫁娶之事,各人可捐助10—20元。如此,既不會增加大家的負擔,也能使事主得到幫助。同時一捐一受之間,傳遞了人間真情,弘揚了傳統美德。一舉幾得,豈不美哉!
如今,興師動眾請人吃酒,累人又累己不說,我看面子,威風也未必爭得回來。你請我搭禮,我請你收禮,誰也不能便宜了誰。于是,互請吃酒,惡性循環,勞民又傷財。
如此看來,吃酒到底何樂之有?我看只有當事人自己明白!
【說吃酒為題目的作文】相關文章:
以《吃酒小記》為題的作文03-27
說禮貌為題目的作文11-06
聽你說為題目的作文04-23
他說為題目的作文10-13
吃酒的作文12-22
好想對你說為題目的作文01-28
人說為題目的作文推薦09-10
我想對你說為題目的作文04-25
以我想對你說為題目的作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