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贊美》讀后感作文1000字
讀穆旦的詩感覺很吃力,但卻有種忍不住的沖動去閱讀。他那詩歌中包含的對人生和人類及生命起源的深刻思考,讓我得到非常多的啟迪,而這次閱讀《贊美》卻更多的是感動。
《贊美》這首詩寫于上世紀40年代,那時中國正出于抗日戰爭時期,中華大地一片血雨腥風,炮火連天,百姓們處于水深火熱的痛苦之中,而在封建社會壓在最底層的農民更是困苦不堪,他們是受災難最多的群體,也是最辛勤最偉大的群體。這首《贊美》就是歌頌偉大的農民群體,也同時表達作者對中國農民的同情之心的。
“走不近的山巒和起伏,河流和草原,數不盡的密密的村莊,雞鳴和狗吠。接連在原是荒涼的亞洲的土地上,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嘯著干燥的風。在低壓的暗云下唱著低調的東流的水,在憂郁的森林里有無數埋葬的年代。”這是這首詩開頭幾句,高密度的苦難意象群,給我一種悲涼和雄壯的感覺。這就是戰爭時期的華夏土地,荒涼、低調、憂郁,沒有生機,所有的人、事、物、自然都處于一種沉睡麻木甚至是任人宰割的狀態。詩人說有說不盡的故事和說不盡的災難,而它們是沉默的,是的,那時中國的大多數是沉默的,未覺醒的,是令詩人傷悲的。詩人后面說“我有太多的話語,太悠久的感情。”我想這些話語是對仍舊被蒙蔽雙眼的人民說的,他們善良、勤勞,卻缺乏必要的醒悟。詩人是多么愿意他們覺悟起來,戰斗起來啊。在恥辱里生存的人們,佝僂的人民,詩人愿意用臂膀去擁抱他們,贊美他們,提醒他們,告誡他們,如果他們這個大群體起來了,一個民族也就起來。我想,這就是集體力量的重要性。一個民族的繁華昌盛是與廣大人民的團結和奉獻分不開的。
詩人看到了一個仍在田間勞作的農民,他是一個女人的孩子,許多孩子的父親,他身上肩負了父母和下一代的責任和希望。他會永遠只是跟著犁頭轉嗎?詩人當然不希望這樣,我們也不希望這樣。于是,覺悟的農民放下“古代的鋤頭”,融進了大眾的愛里,并且堅定地溶進死亡里。這就預示著農民已不再是簡單意義上的農民,而是走向抗日展現的`民族英雄。這些農民坦蕩赤誠,表面沉默內心卻熱血,愿意為祖國奉獻自己的一切。在那個時期,要不是千千萬萬農民子弟超越個人苦難,投身民族救亡的心路歷程,那么我們的民族怎么可能解放和興盛呢?詩人用敘事的口吻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投身抗日的農民典型,從而贊美了千千萬萬的農民子弟兵。
一樣的是這悠遠年代的風,一樣的是從傾圮的屋檐下散開的無盡的申嚀和寒冷。一切的一切都打上了時代的烙印,一切的一切都感染了悲傷的氣息。一個民族在卑微的哭泣,一個民族的人們也在哭泣,在掙扎,在尋求解放。當每一個中國人都為了多年的恥辱的歷史而踟躕,而傷悲的時候,他們的內心就必定會涌現愛國的熱情與獻身的激情,那么就有無數人走向戰場,走向血腥,如果幸運的話,就會走向成功。一個民族就是這樣子起來的,讓我們同詩人一起歌頌這些偉大的農民,偉大的英雄吧!
【穆旦《贊美》讀后感作文1000字】相關文章:
穆旦經典語錄05-04
穆旦《我》的賞析02-26
穆陶 屈原 讀后感03-23
看望穆老師作文11-30
穆斯里面的葬禮讀后感03-25
美麗的穆陽小學作文04-04
錢穆國史大綱優秀讀后感10-22
關于穆陽的作文800字10-08
我愛你穆林河作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