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韋編三絕的啟示五年級作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韋編三絕的啟示五年級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韋編三絕的啟示五年級作文 1
在《孔子》一課中,有一個形容孔子勤奮好學的成語故事叫“韋編三絕”,這個故事講的是用牛皮帶編串起來的這部竹間《易經》書,經孔子反復翻閱后把牛皮帶都磨斷了好幾次,傳說《易經》是我國古代幾位圣人黃帝、文王、周公等相繼寫成的,雖然難于理解,但孔子非常用心學習,一遍一遍地翻閱,不但認真閱讀而且動手寫了好多心得,后人把這些心得稱為《易傳》。 孔子刻苦研讀《易經》的專注程度和深入鉆研的精神確實十分感人。
聽了這個故事,得到很大的啟發:一是可以體會到當時學習的艱難,用牛皮、竹間做的書是多么的笨重;二是牛皮都被磨斷了幾次,可想花了多少精力在翻動,這種刻苦學習精神確實值得學習和發揚;三是孔子能成名成家有豐富的知識,能受到人們的尊重,正是勤奮學習的結果。
現在的.學習條件非常優越,不但書本是精裝的,內容也是十分豐富的,每天都有老師輔導,可是我往往不懂得珍惜,老師布置的作業多一些就有意見,完成作業應付式,有些應當背的概念、單詞、課文都不認真去讀、背,考試時才知道沒有掌握,造成成績上不去。 都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岸苦作舟”,孔子就是用畢生的精力勤奮學習增長知識,
在當今優越的學習條件下,應當以“韋編三絕”為鏡子,更應當努力去認真主動學習,更要發揮自覺性、主動性,克服應付觀念,克服投機取巧的思想,對老師布置的作業要認真完成,對要求熟背的概念、課文、單詞要下決心去達到要求,時刻要想到現在是打牢基礎的時候,只有扎實讀書,將來才能成為有用的人。
韋編三絕的啟示五年級作文 2
孔子晚善《易》,韋編三絕,鐵擿三折,漆書三滅也。
這里,“漆書三滅”并不難懂,是說用漆寫在竹簡上的字被摩滅了多次。“鐵擿三折”就比較費解了。《說文》云:“擿,搔也。”音tì,今讀zhì。據段玉裁注說,“擿”本是一種搔頭的用具,一般以玉、獸骨或象牙磨制而成,形如簪子,細長而兩頭略尖。
后來成為簪頭發的飾物,古時也叫“揥”(tì)。《詩經·魏風·葛屨》有“佩其象揥。”“象揥”就是象牙做的簪子,平日用來簪發,頭皮癢時可以拔下來搔爬止癢。“擿”與“揥”古音相近而義通,故可借作“揥”。
但這里的“鐵擿”恐怕不是簪發用具,而是一種形似簪子的'鐵制長針。分散的竹簡需要編綴成冊時,可以拿它作為工具,一頭系上皮繩,在竹簡兩端交叉穿聯,每聯接一片,就要握著鐵擿將皮繩收緊一下。
用的時間久了,這種生鐵制成的引針難免會折斷,需要另換新的。所謂“鐵擿三折”,就是說編綴竹簡用的鐵擿折斷了多次。由此看來,“韋編三絕”“鐵擿三折”和“漆書三滅”,用字雖有不同,但其比喻意義卻完全相同,都是用來形容孔子長期勤奮的苦學精神的。
【韋編三絕的啟示五年級作文】相關文章:
有關圣人孔子韋編三絕的故事11-12
韋編三絕中的歷史人物故事11-23
五年級啟示的作文11-03
讀書的啟示五年級作文12-18
五年級漫畫的啟示作文08-04
五年級作文:漫畫的啟示11-04
五年級作文 生活的啟示07-23
【精選】五年級啟示的作文三篇03-11
精選五年級啟示的作文3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