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教師國旗下講話稿
同學們:
唐朝大詩人杜牧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边@首詩中就提到了我國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
清明,既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關于清明節的`由來,有許多動人的傳說,下面就挑一個流傳最廣的說給大家聽一聽吧: 春秋時代,有人要殺害晉國國君的大兒子重耳。重耳在介子推等人的幫助下逃到了國外。他們在荒山中迷了路,幾天幾夜找不到吃的東西。重耳坐在地上嘆著氣說:“我死了是小事,晉國的百姓又有誰會關心他們呢?”介子推一聽這話,十分感動,就咬咬牙,偷偷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烤熟了遞給重耳吃。重耳知道后,流著淚說:“你這樣對我,將來我可怎么報答你呢?”介子推說:“我不求報答,只求你把老百姓放在心上。”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后,終于回國做了國君。他給當年跟隨他逃亡的人都封了賞,惟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就提醒他,他非常過意不去,就決定親自去請介子推。誰知道介子推早就帶著老母親躲到綿山里去了。重耳帶人搜山,也沒找到介子推母子。有人就出主意說:“從三面放火燒山,逼他們母子從沒有火的一面逃出來!敝囟X得這個主意,就下令放火燒山,可始終沒見他們母子下山。大火熄滅以后,重耳才發現介子推母子已經被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了。重耳非常后悔,他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柳樹下,為忌煙火,他命令全國的老百姓每年的這一天都不得點火做飯,定為“寒食節”。第二年,重耳帶領群臣去綿山祭奠,他發現那棵柳樹復活了,于是就恭敬地摘下一根柳枝,編了一個圈戴在頭上,并把這棵柳樹命名為“清明柳”,把“寒食節”的第二天定為“清明節”。 而晉國的百姓為了紀念介子推的忠誠,也在寒食節禁火,在清明節插柳,代代相傳,成了全國性的大節日。
又因為清明節正好在每年的四月四日至六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因此有清明踏青,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例如蕩秋千、放風箏、郊游、拔河、打馬球、蹴鞠等等。
【清明節教師國旗下講話稿】相關文章:
幼兒國國旗下講話稿04-13
2022年教師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03-22
教師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精選5篇)03-31
幼兒教師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04-01
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06-27
清明節國旗下講話稿11-03
清明節后國旗下講話稿06-02
幼兒園清明節教師國旗下講話稿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