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樂爸給我上的這一課心得體會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記得去年的這個時候,當樂爸告訴我準備把女兒送到加斯頓小學時,我笑著說:“有您這樣的家長,我們學校壓力倍增,想不成長都難。”我說的是真心話。因為在多次長談之后,我為樂爸樂媽的父母心和學習力而肅然起敬。多少父母都在講自己愛孩子,可是,有幾個父母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愛是盲目的,甚至是愚蠢的、自私的,因而選擇“重新學習做父母”?這樣的過程勢必是痛苦的,無異于“蛻變”。
樂爸樂媽,是我們的榜樣。他們也走過彎路,如過早地對女兒進行智力開發,如過多地對女兒進行控制和設計,但是,他們敢于否定自己,他們愿意虛心學習,他們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試想,家長比我這個校長讀的書還要多,家長比我這個校長看待教育的態度更為達觀,這不是壓力嗎?這更是動力啊。
就在今天,不經意間,樂爸又為我上了一課。
那時,果果同學站在我的桌子前,捧著杯子,有點兒糾結。
“王鋼校長,這個藥,真的好難喝啊。”
我看看她,笑笑:“可是,你總得喝啊,是不是?”
她撇撇嘴,又嘆了口氣。顯然,喝這個聞上去甜絲絲的藥,對她來說的確是個挑戰。我想起我家女兒喝藥的種種情狀來。小時候,哪兒管那么多,勺子伸進去,壓著舌頭,直接灌進去;后來,長大了,死活不張嘴,就把她夾緊了,隨時準備,等她一哭,眼疾手快,搞定;再后來,就商量,也威脅過,也許愿過,更多時候是拿著棒棒糖或者口香糖預備著……每一家都會有相似的經歷吧?我覺得自己挺英雄的,是在妞兩歲多的冬天,因為在家帶她的姥姥根本弄不住這個丫頭,我就連續幾天中午騎個來回近兩個小時的自行車,專為給她灌藥。我的女兒啊……她哇哇大哭的時候,我就會想念六七歲時的我,想念那個同樣哇哇大哭、把藥吐到襯衣上的小男孩兒。
我眼前的果果,還在猶豫著。
她懂,這個藥肯定要喝下去。要不,早轉身走掉了。她知道我們當老師的肯定不會強迫她,她是在試圖說服自己。
果果又說了一句:“真的很難喝啊!”
樂爸平靜地坐在她的身邊:“哦?是么?”他湊過來,聞了聞:“好像是挺難喝的。”
我心頭一動。
樂爸這么說,是不是比我更高明?
沒過多大一會兒,果果順順當當地把藥喝了。
放學時,跟樂爸聊天。我說起早上聽《窗邊的小豆豆》時的感受——這本書早已讀過,可今天和女兒一起聽的時候,感受卻和以往有很大不同。就像小豆豆和小林校長一口氣講了一上午的話這一部分,里面那一句很簡單的話“終于有人聽我講話了”,竟然讓我回味了很久。孩子所要的.,實在不多,他只是需要有人聽他講話而已。你看小豆豆,只是因為小林校長認真地聽她講話,她就認定了這是一個可以愛的人。再想想我們自己,有幾個大人愿意聽孩子講話而不厭煩?我們時常打斷孩子,我們甚至要求孩子閉嘴,因為我們是那樣驕傲、蠻橫、無禮。在最近的員工培訓中,我們有一個主題是如何讓加斯頓的愛落地,建議每一位老師都選擇一個簡單易操作的項目來堅持練習。我選的,是“聽孩子把話講完”。真正實踐,發現果然并非易事。
樂爸聽著聽著,就跟我提起了果果吃藥這件事。
他說,我對果果的那句回應,就不是很合適。這無意識的脫口而出,意味著我還沒有真正擁有和孩子的“同理心”。
我認為他說得對。我的這一回應,同不耐心聽孩子講話,是一個本質,即不懂孩子的心,也不愿意懂孩子的心。
樂爸分析說,如果我們沒有先認同和接納孩子的感受,就會使孩子關掉心中和你溝通的那扇門。而如果我們能夠先和孩子站在一起,他就會把你引為“知己”,自然無話不談,當然言聽計從。這一點,同“親其師,信其道”是一個道理。
的確如此。
我們需要培養且訓練自己對孩子的尊重、接納、認同、欣賞之意識,我們需要時時處處反思和實踐。成人習慣成自然,孩子豈能不受益?
從現在開始,修煉“同理心”。
【感謝樂爸給我上的這一課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給我上的一堂課作文01-16
上云樂詩詞07-25
書帶給我的樂與憂作文07-25
上云樂詩詞鑒賞03-07
上信息課的心得體會08-02
上創業課的心得體會03-03
感謝你給我的04-08
感謝給我幫助的06-04
感謝上天給我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