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幸福的教師生活》讀后感范文
近幾日,斷斷續續地將陳大偉著的《創造幸福的教師生活》看完了。
看完這本書,感覺心里茫茫然的,怎么辦?從前往后梳理一下吧!
一
前面主要講了現狀,主要意思是很多老師并不是感到很幸福,主要表現是精神壓力太大,身心狀況欠佳,學生表現不佳,獲得成就感少等等。
二
書中講:“楊啟亮教授在一次學術報告會上說,教師的職業境界有四個層次:一是把教育看成是社會對教師角色的規范、要求;二是把教育看做出于職業責任的活動;三是把教育看做是出于職業良心的活動;四是把教育活動當做幸福體驗。”這段話讓我想到很多。平日,我就想,我們的學生學習活動是看成一種責任和使命,還是看成是追求幸福呢?現在有了答案。如果看成一種責任,那么,寫作業就是應該干的,沒有必要得到獎勵,心態上也很平和;如果看成是一種追求,教師就應該對此給予獎勵,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也應感到快樂和幸福!我還想到塘沽十五中學的原校長潘懷林倡導的責任教育,其實并不是一種多么高的境界,責任應該是較低層次的追求。因為,我個人感覺,一提到責任,就感覺做這些事情很牽強,很勉強,很被動和無奈。盡管做了事情,但心情不是多么快樂的!
三
書中講“同樣的道理,對于學生而言,學校生活是他一生生命歷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學校生活的幸福不僅是學生人生幸福的基礎,而是本身是人生幸福的組成部分。”感受:教師和學生既要追求未來的幸福,又要關注當下的幸福。
四
如何才能得到和感受到幸福?書中第60頁講道:“為什么奶奶的情緒變好了?其實,‘幸福就是人的根本的總體的需要得到某種程度的滿足所產生的愉悅狀態。’(江暢著:《幸福之路》,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9頁)……人如果感到他活著有用,他就是充實的、幸福的。……我覺得‘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廣告的道理是深刻的'。”感受:作為教師我們每天都教學,都在“有用”著,但是前面為什么調查現狀時,老師的幸福率不高呢?這怎么解釋呢?
五
書第63頁寫道:認識到有機會“外化”是一種幸福,我們就需要積極主動地“外化”,通過“外化”,展示人的本質力量;同時,作為教育工作,我們還要創造條件,使學生獲得“外化”的成功感。蘇霍姆林斯基說:“我認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兒童都成為幸福的人,使他們的心靈由于勞動的幸福而充滿歡樂。然而,如果在學習領域里有著無法克服的困難和障礙,那該怎么辦?再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人在精神生活的其他領域得到表現。一個人的認識活動越多,認識世界在越大的程度上成為一種專門的活動,那么我們就應當越多地關心使他也在其他領域中表現自己,以樹立自己的道德尊嚴感,體驗到一種無可比擬的自豪感:我從我所創造的東西中看到了自己,我在某一件事上表現了自己的智力的、體力的、意志的、創造性的、道德的力量,我能克服困難,我能夠在最艱苦的斗爭中成為勝利者等。”
啟發和感受:激發后進生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中一個方法是在課堂教學中,多給他們在眾人面前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讓他們發現自己的“價值”;第二個方法是,教師在后進生中評選幾個之最,諸如書寫做漂亮的、發言最響亮的、感情朗讀最出色的,等等。如果作為班主任,引導學生創造幸福,可以不僅僅局限在學習方面的“外化”。作為科任老師,在自己單科教學中,挖掘出多個側面,評選出多個“星”。我覺得這段話中的“創造”一詞,用得很好,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授與,而在激勵、喚醒和鼓舞。”我們激勵,靠什么?靠的就是憑借自己的智慧去創造舞臺和條件,使學生獲得各種外化的成功感。
六
書第85頁寫道:“‘實際上,一個人怎樣認識幸福(幸福觀)、感受幸福的素質(幸福品質)和感受幸福、創造幸福的能力(幸福能力)與人的幸福程度密切相關。并不是有了先進的理念,人就能獲得幸福,感受幸福的品質和創造幸福的能力也同樣重要。(沙洪澤:《教育——為了人的幸福》,光明日報2002年12月3日)’”啟發和感受:作為學校或班級的管理者,思想的引領者,我們要讓管理對象知道這么叫幸福,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感受幸福和創造幸福的能力。這個能力需要培養。
七
幸福能力的培養途徑有哪些呢?第一是,陽光心態。書第84頁提到了陽光心態。書第90頁寫道:“一位哲人說:‘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偉人說:‘要么你去駕馭生命,要么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坐騎,誰是騎師。’”第二途徑是職業審美。第三,不執著于外物。第四,減少妒忌。第五,正視自己。
八
“通過教育,人們學習理解幸福、感受幸福、追求幸福、創造幸福。真正的教育促使個人獲得幸福的有效途徑和有力工具。教育活動生成的新人應該體驗過幸福,并從內心里渴望幸福,而且自信有能力獲得幸福,從個人人人格形成方面說,對幸福的追求應成為他們生命的內在追求。”感受和啟發:記得一位同事說,對學生應該堅信:逃避痛苦比追求幸福動力更強。因此,我們的老師常常創造痛苦點,逼迫學生硬著頭皮去學習。我想這樣處理是不對的,作為一名成功的教師,要千方百計動腦筋激勵他去追求幸福!其實,我們細細想來,學習那么多文化知識真的是一定必須的嗎?有的人長大后就是在飯店端盤子,學習高數,學習微積分,有用嗎?學習知識與長大幸福似乎沒有必然的聯系。如果有聯系,是那些學習知識能在生活、工作中有用的,吃飯每個人都吃,因為他有需要,而學習,有的學生感受不到需要,有了他似乎沒有用,似乎沒有價值,沒有他,似乎也不缺少什么,因此,毫無動力。作為教師,我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就應該讓他們切實感受到,學習了,有價值,能外化,能夠為他人做一些事情,不學他,感覺生活和工作難以運轉。
九
“創造幸福的本領,一、調整生存取向。要進一步明確生存的意義,意識幸福的權利和意義;讓工作更幸福;轉變學習觀念;不斷追求教育活動中的自由創造,以審美方式對待教育活動。二、在內化中提升自己。三、在外化中實現自己。要積極為教師內化提升與外化實現創造條件。要不斷創造教師展示自己、實現自己的平臺和機會。要引導教師不斷認識自己,找準位置,做適合自己的工作,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外化時,注意發揮優勢,避免不足,以優促短,讓短處在優勢帶來的積極體驗中消解;學校要提供機會使教師展其所長,幫助教師獲得外化的成功體驗。”啟發和感想:管理教師也要像管理學生那樣,體現“長善救失”的原則。
【《創造幸福的教師生活》讀后感】相關文章:
感恩創造幸福生活作文08-30
勞動創造幸福生活作文05-27
創造幸福作文05-05
創造幸福作文05-09
要用知識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作文01-05
教師勞動創造幸福演講稿04-01
《勞動創造美好的生活》讀后感04-08
勞動創造幸福生活作文(通用5篇)01-24
創造生活作文01-04